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55节
并且,海军手头只有六艘服役的,加上两艘在建的052C,剩下的还都停留在图纸阶段,沉没成本尚且可以接受。
而空军的运9已经填满了三个运输机团,此外还有大概半个团正在阎良机场准备交付,以及另外半个团正在镐飞的车间里面生产。
虽然郑良群个人是很相信常浩南,但心理因素这东西,还是很难靠单纯的理性思考去对抗。
看着周围一群面色严肃的大佬,常浩南终于理解了自己周围的低气压环境是从何而来。
并且,最后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点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我们的无论是航空发动机,还是舰用燃气轮机,虽然也采用了间冷循环或者间冷回热循环,但在间冷器的布置方式、循环设计、以及最重要的控制逻辑上,都跟英国人的方案有所不同。”
“就比如勇敢号上使用的WR-21,为了降低设计阶段的复杂程度,就把间冷器一分为二,热端间冷器布置在燃气轮机内部,冷端间冷器则在作为附件在舰体内单独布置,二者之间再经过一道换热中间介质实现热交换,而QC300和涡扇20的间冷器,包括间冷涵道都是与主机完全集成,整个循环只需要经过两次换热,虽然设计要复杂许多,但工作循环过程却要简单不少。”
“另外,在本身三循环已经比较复杂的前提下,英国人还选择了错误的控制策略,通过分析湿空气经过低压压气机压缩后湿度变化情况来调整间冷器的使用工况,而我们则是在间冷器前额外安装了一个凝水控制模块,只需要保证进入间冷器的湿空气温度低于该条件下对应的露点温度,就能保证循环正常进行,容错率远高于罗罗的方案……”
“……”
一番解释之后,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听懂了其中的技术细节,但至少大家都已经打消了刚才的担忧。
不过,常浩南却没有马上恢复沉默。
而是在停顿片刻之后,又若有所指地补充了一句:
“我觉得,以后倒是可以把这件事情敞开来,向所有使用相关装备的指战员都进行解释。”
不出意外地,此话一出,便收获到了众多疑惑的目光。
紧接着,他又进一步解释道:
“应当告诉同志们,要逐渐认识到我们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的事实,在思想上破除过去对外国装备的思维惯性!”
第1437章 彻底拿捏
与此同时。
北印度洋,亚丁湾。
结束与国内通话的舰长林曦重新离开舰桥,找到了正在直升机甲板上进行出发前最后准备的一行三人。
“老黎。”
他叫住正在猫着腰检查吊索的政委黎万兵,把一张纸条递给对方:
“上面的新要求,说是让你们趁着登舰协助英国人重启设备的机会,尽可能确认一下几个跟燃机有关的重要参数……我已经给你记在纸上了,不过稳妥起见,还是不要带在身上为好……”
后者直起腰,用袖子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本想从林曦手中接过来,但看了看沾满油污的手套,遂只是凑过去瞄了一眼。
结果发现上面只写着两行字。
“间冷回路出口冷却气流的流量和湿度?”
黎万兵转了转眼珠,感觉有些纳闷:
“可我们不是已经掌握了间冷循环技术……甚至我听说,就连空军的涡扇发动机都已经用上了?”
接着抬头看向林曦,确认道:
“你确定不是回热器参数?”
实际上,就算没接到具体要求,黎万兵也已经下定决心,要趁着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去收集一些情报信息。
但在他的计划中,优先级最高的是综合电力系统的能量分配逻辑,其次是WR-21燃气轮机回热器的工作参数——
黎万兵毕竟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并不清楚目前华夏在电力控制和间冷回热技术领域的具体进度,只不过凭经验觉得,既然这两项关键技术在052C上面仍然缺位,那即便是英国人的事故经验,应该也会对后续同类技术的开发工作有所帮助。
然而,现在看到的指示却跟自己的判断截然不同。
林曦摇摇头:
“间冷器和回热器我还不至于分不清……而且这项要求不是海军领导,而是专门来了一个院士提出来的,说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出勇敢号的故障原因……另外从指挥中心那边的反应来看,可行性应该很高。”
因为时间紧急,他全程都没来得及细问跟自己直接对话那人的情况,只听到了一个院士头衔。
不过从屏幕中前呼后拥的场面还是不难看出,对方颇受上级重视。
“分析故障原因……”
黎万兵眉头微皱,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看上去是觉得这种说法不太着调。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上级专门接通一次卫星通讯,应该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谋划,自己一个团级指挥员,还是不要过于深究为好。
于是重新恢复了严肃的神情,朝着林曦点了点头:
“好吧,我争取……”
由于事发突然,整个登舰计划都制订的相当仓促,很多细节都没能跟英方100%完成对接,加之在此之前根本没人知道45型驱逐舰的内部构造,所以根本无法保证此行能够完成何种任务。
只能是碰到什么算什么。
所以黎万兵也没敢把话说满。
倒是林曦非常清楚,自己这位老搭档属于说三分做五分的类型,能说出“争取”这种话来,说明至少在心里已经有了腹案,于是也没再继续纠缠下去这个话题,而是上前一步来到直升机旁边,拍了拍位于舱门下方的短翼。
直12在着陆状态下的离地间隙本来就不大,海军型还在机身下方额外塞了一部搜索雷达、一部辅助降落设备和一套吊放声呐,实在没有空间再把电缆给固定到机身下方。
只好退而求其次,把电缆接头像一枚鱼雷一样挂在武器挂架上面。
结构倒是非常简单,但这样一来,整架直升机的机动性都会受到巨大限制,尤其是不能进行超过180°的绕轴旋转,否则有可能导致缆线缠绕在机身上面而引发事故。
欲言又止了好一段时间之后,林曦才终于再次开口:
“现在是本地时间四点,在入夜之前大概还能有3-4次尝试降落的机会,如果不能确保成功,或者发现光照条件不够的话就别强求降落,实在不行明天早上再处理也一样……”
“放心吧,我有数的……”
勇敢号的助降系统和着舰引导设备都因为断电而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这次的航空作业难度和风险都远超训练大纲限制,必须在日照条件下进行,这是二人早在上报国内之前就已经定下的决策。
所以黎万兵干脆地摆摆手,打断了舰长如同老妈子一样的嘱咐:
“倒是本舰这边得时刻做好断开连接的准备,如果发现勇敢号的航迹异常,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解除电缆线和输出接口之间的物理锁定,然后执行脱离动作。”
同时心里也有些好笑——
方才确定任务人选的时候,舰长就自告奋勇想要带队,结果被他以“舰长必须留在指挥位置”的说辞给摁住了,随后又搬出“必须有个主官在现场以便临时拍板”的理由,自己成为了登舰小组的一员。
而对方现在之所以这么婆婆妈妈,大概率只是心里痒痒而已……
十五分钟后,随着旋翼掀起的猛烈气流,已经完成准备的直12直升机迅速脱离甲板,在保证一定安全距离之后转向几百米之外、稍微落后于本舰的勇敢号。
身后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当直升机第一次掠过英舰右舷以外时,特地等在机库上方的田宝元举起相机,抓拍下了这难得的一幕。
快门声响起的一瞬间,副舰长心里突兀地蹦出来了一个想法:
“如果把这张照片和12年前那张歼8C掠过卓越号航空母舰的照片摆在一起,想必会非常有意境……”
……
事实证明,能被选中参与第二批亚丁湾护航任务的成员,都是一等一的精兵强将。
面对平时训练中从未出现过的场面,机组成员在第一次尝试中就抓住机会,稳稳地降落成功。
还没等旋翼完全停止运转,本来等在机库里面的巴拉姆舰长就已经大步流星地来到直升机甲板上,一手扶着帽子,一手向正在解开安全带的黎万兵三人敬了个礼:
“欢迎登临本舰,因为条件所限,很抱歉无法给予各位足够规格的欢迎……”
他特地没有按照惯例报上“皇家海军勇敢号驱逐舰”的名号,显然也清楚这不是什么光荣的场合,所以能低调就尽量低调。
但黎万兵也是从90年代那段艰苦日子过来的,如今总算有机会扬眉吐气,就算出于大局考虑不至于表现的过于明显,但也不会放过阴阳怪气两句的机会:
于是,在跳下飞机,并还了个军礼之后,他又用流畅的英语回应道:
“没关系,我也很荣幸能够成为第一名登临皇家海军最新锐驱逐舰的外国军官……”
甚至还带着点伦敦腔。
对面巴拉姆此时的表情如同吃了苍蝇一般僵在脸上。
尤其“最新锐”这个形容词,虽然表面上是在赞美,但此情此景之下却是格外刺耳。
偏偏黎万兵的整句话里面没有哪怕一个单词是错的,以至于他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反驳。
只好尴尬地哂笑两声,并强行扯回正题:
“上校先生,目前的情况每多持续一分钟,对于我们两舰而言都会多一分危险,不如等到恢复供电之后再说其他?”
黎万兵倒也干脆,果断点了点头:
“也好。”
紧接着,又朝自己身后的两名军官示意了一下:
“机电长黎崎少校会留在舰面上,负责协助贵方人员完成电缆线的转接操作……而按照事前的约定,我们另外二人需要分别进入轮机舱和配电舱,保证整个重启过程不会对我舰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苦主的巴拉姆尽管已经做过了心理建设,但如今亲耳听到这个要求时,还是感觉一阵没来由的心悸。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不可能再反悔,只好勉强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亲自引着黎万兵和杨怀磊二人进入到舰体内部……
应该说,45型的舰内空间设计还是相当值得称道的。
宽敞而整齐的过道保证了即便在近乎一片漆黑、只有极少量应急照明光源的环境下,第一次上舰的黎万兵仍然没有发生任何磕磕绊绊,一路顺利地来到了舰体内部的最下层区域。
而45型原本引以为豪的动力舱室设计,也将第一次原原本本地暴露在外人眼前。
推开最后一道水密门之前,巴拉姆似乎还想再稍微挽回一点尊严,回头道。
“二位都是第一次接触综合电力系统,所以请务必不要直接触碰或者操作舱内的任何设备,以免影响到重新启动过程的可靠性……”
看着眼前仍然端着架子的巴拉姆,黎万兵只觉得想笑:
“舰长先生,如果这套设备原本就足够可靠,那我们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不是么?”
言外之意非常明显——
勇敢号既然能彻底趴窝在这公海大洋上面,说明这东西本来也没什么可靠性,相比于担心我们,还是担心担心你们自己吧……
一句话让巴拉姆哑口无言,只好神情落寞地推开舱门:
“请进吧……”
第1438章 这下只能返航了
进门之后,黎万兵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手电筒,很有主人翁精神地开始在动力舱内四下查探——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