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21节

  “在着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之前,可以先把求解过程拆分成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系统的理想化、其次是单元的平衡、再次是单元的组装、最后是相应的计算……”

  “这个思路对于数值模拟,尤其是基础的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中万变不离其宗,接下来我们分别用一个简单例子和一个复杂实例来进行演示。”

  “首先来看这个稳态问题……水平面上有U1、U2、U3三辆刚性小车,各个小车之间通过线性弹簧系统连接,计算如下四种载荷状态下各车的位移和弹簧中的力……”

  讲课这种事情,把简单的东西讲复杂,让所有人不明觉厉其实很容易,只需要使用跳跃性思路,再一股脑地加入各种全新概念就可以了。

  但如今的常浩南,早就没有了在这些同龄人面前炫技的动力。

  这门课涉及到理论的部分确实需要一些天赋,但这间教室里面至少80%的学生都来自工科专业。

  这毕竟不是二十多年后,本科毕业生都能人均做CFD模拟的时代。

  从实际角度上,其中的绝大部分只需要能够用好这种工具,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反而是深入浅出地介绍内容,最好能让所有上了这节课的人在两个半小时时间里完成基础入门,或者至少认识到数值模拟在工程设计中的意义。

  所以,尽管他的节奏从一开始就非常快,但对于能到京航大学读研的学生来说,只要脑子一直跟着他的板书转,那么就不会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理解鸿沟。

  很快,第一个稳态问题就已经被讲解明白了。

  紧接着,常浩南把PPT翻到下一页,同时露出了一个笑容:

  “接下来,我们尝试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

  “这是一个真正的实际问题,所以如果伱们看不懂,或者跟不上思路,这很正常,不要灰心,这只是第一节课,你们只需要知道面对这种问题还有这样一种解法,就够了。”

  常浩南自己的项目基本都高度涉密,自然不好直接拿到课堂上讲,因此他直接从方振那里“借用”过来了一个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气弹响应及振动载荷计算问题。

  听他这么一说,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学生们顿时又神经紧绷起来。

  “……非环量指数函数表达为Φ'(S)=4/M×exp(-S/Tα)=4/M×exp(-t/K1T1)……”

  “其中特征常数T1-c/a,a为当地声速,因子K1=0.75/[(1-M)+πβ^2M^2(A1b1+A2b2)]……”

  “……”

  毕竟是从几乎理想模型的稳态问题迈入方振一个四年级博士的毕业课题,对于这些刚刚进入研究生生涯的萌新们来说,还是小有难度的。

  另外,刚刚常浩南“跟不上也没关系”的表态也确实让一部分人在这个时候的注意力没有刚刚那么集中。

  “我去,这前面我还能看懂点,后面感觉已经跟天书差不多了啊……”

  刚刚首先跟常浩南搭讪的哥们手里拿着笔,一脸茫然地小声嘟哝道。

  “可以了,我从一开始就觉得像是天书……”

  旁白另外一个人白了他一眼。

  “只能说不愧是教材编者么,恐怖如斯啊……”

  第三个人也感慨道。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常老师的书,一直还放在那,根本没带上去……”

  终于有人发现了一个亮点。

  周围的人几乎齐刷刷地转头看向了常浩南刚刚坐着的位置。

  果然,一本课本正放在那里。

  也就是说,刚刚那几个黑板的板书,都是他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不愧是教材编者,恐怖如斯啊……”

  另一个人也发出了相同的感叹。

  不过,在大多数一脸茫然的人里面,也并非没有能够全程跟得上思路的大神存在。

  尽管因为很多知识性的东西还没有学过,所以一些步骤本身的原理或许不太明白,但能把总体过程搞明白,也已经相当不易了。

  当常浩南最终展示出算得的气动/弹性综合运动方程之后,台下除了掌声和惊叹声之外,还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那位举手的同学,有什么问题么?”

  站起来的是一个身材有些瘦削、戴着一副几乎有半张脸大的眼镜的男生:

  “在……呃,应该是六页PPT之前,计算动态失速模型修正的那部分。”

  讲到这里竟然还能有人问出这样详细的问题,确实让常浩南都觉得有些意外,因此他赶紧把PPT翻到了对方所说的那一页。

  “在这里面您把分析的起始点设定在叶片根部,设定了一个等效迎角和一个等效分离点,我没有理解为什么要这样……”

  常浩南回过头,看了一眼幕布,摸着下巴思索了片刻。

  下面还有几个也看懂了不少的学生已经开始了猜测。

  “应该是为了后面一步的计算量更少吧……”

  “我觉得是因为这样可以让写出来的方程形式上更加对称一些,我知道很多天才都有这种癖好。”

  “……”

  “这个么……”

  常浩南重新回过头站到讲台前面:

  “其实没有为什么,从理论上讲,其实你也完全可以不设定它们,只不过我之前有一次随手设定了两个类似的无因次量。”

  “嗐……”

  下面已经有人松了口气,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但紧接着常浩南又继续道:

  “因为那实际上是全世界第一个用这种办法做气弹建模和分析的项目,所以后来他们都是一步一步学着我的方法一直做下去,到现在已经形成标准了而已……”

  “……”

  全场瞬间寂静无声。

第425章 这课是上不下去了

  “其实这不算什么,我也是占了起步早的先发优势罢了。”

  看着下面一片目瞪口呆表情的学生,常浩南把手中剩下的一小段粉笔精确丢回粉笔盒:

  “这就像同样是错字,使用白话文写作的先驱鲁迅先生写出来,可以叫通假字,但要是你我写出来,那就只能叫错别字。”

  一个小玩笑,效果立竿见影,几乎瞬间就让教室里面刚刚几乎凝固的气氛重新放松下来。

  “这节课也讲了两个多小时了,中间我们没有休息,主要是为了内容的连贯性,当然也为了方便大家到食堂抢饭,我们今天提前20分钟下课,现在还剩十来分钟,可以再回顾一下刚刚讲过的内容。”

  直到此时,下面坐着的学生们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已经全神贯注地听了这么长时间的课。

  而一直坐在讲台边上的刘洪波心中则更是震撼。

  大概一年之前,他也趁着杜义山课题组组会的机会听过一次常浩南讲CFD分析,后者在当时就已经表现出了相当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水平。

  只不过那次的听众基本都是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的研究生乃至学院的教授们,对方介绍的内容也以方法技巧和个人经验为主。

  而这次,在有差不多一半内容都是数学物理理论的情况下,竟然还能维持长达两个多小时高强度高水平的讲述,就显得颇为逆天了。

  要知道,授课是一项跟科学研究乃至著书立说几乎没关系的技能。

  很多学术大牛,或者教材作者本身的讲课水平都相当一般,甚至可以说非常糟糕。

  中小学教师在上岗之前有系统性的培训,以及教师资格证的门槛,即便如此,还是能遇到很多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

  大学阶段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大家都很讨厌上课只会念PPT的老师。

  但必须认识到的一点是,PPT实际上是提高了大学课堂的下限。

  因为在这东西出现之前,这种老师上课都是直接念课本……

  甚至还有让学生轮流起来念的。

  总之更加离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刘洪波一直都觉得自己已经算是上课非常认真,而且水平很高的大学教授了。

  科研能力这东西跟智商高度相关,刘洪波很久以前就知道自己不是个天赋型选手,所以虽然屡遭自家师弟师妹打击,但实际上也已经习惯了。

  但教学水平则主要靠经验磨炼,太高的天赋在这方面反而会成为debuff——就像乔丹当不了NBA教练,包括当老板水平都很差一样。

  然而今天,他又一次彻底被比下去了。

  这让他多少有点emo。

  刚刚这节课实际上并没有涉及到什么过于高深的知识,所有内容他都完全掌握,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就包括最后作为算例的那个风力发电机叶片设计,他也带着学生做过好几个类似的项目——

  在适应了常浩南的那种工作方法之后,很多以前只能在他带领下干活的博士生,如今都可以独当一面,所以整个课题组的效率比过去高了不止一点半点。

  但真要上去讲,绝对讲不到这样顺畅。

  更不可能让下面的绝大多数学生维持两个小时的高专注度。

  “太离谱了……”

  刘洪波合上面前的课本和笔记本,靠回椅背上拧开保温杯喝了口水。

  不知道是在评价刚刚这堂课,还是正在讲台上收拾东西的常浩南。

  虽然常浩南说的是让同学们回顾一下刚刚的内容,但是此情此景之下,大家的关注点显然都从课本和笔记转移到了他本人的身上。

  基本上,从中学阶段开始,年轻老师就会成为同学们八卦的对象。

  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就更不用说了。

  只不过到了这个层次,真正意义上“年轻”的往往都是助教。

  而常浩南那已经不是年轻这么简单了。

  跟下面坐着的根本就是同龄人。

  这甚至让众人一时间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他。

  直接叫名字?

  好像有点不尊重。

  但要是叫老师。

首节 上一节 321/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