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98节

  通过背后运作把华夏安排成为三大主要展团之一,正是他本人提出的意见。

  主要是为了可以挤压英俄等另外几个主要对手的参展规模。

  从实际结果来看,这个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

  尽管华夏在这两年已经展现出了一些高速发展的潜力,但起点终究太低,哪怕给他们1.5万平方米的展区,也只能展示一些没什么竞争力的东西。

  “第三代战斗机FC10的座舱模型……”

  “给空客A320制造的舱门……”

  “给空客A320制造的水平尾翼……”

  勒梅尔一路走马观花,为自己驱虎吞狼的智慧暗中点了点头。

  虽说这里是华夏展区,但不少参展商都是以供应商身份参展,而其中最主要的供应对象就是空中客车公司。

  不夸张地说,刚一进场的几十米距离,甚至都能被当做是法国展区的延伸。

  又逛了一小段距离之后,一架双发螺旋桨支线客机让勒梅尔的脸色稍微变了变。

  新舟60客机。

  已经被证明是ATR42/72飞机的有力竞争者。

  并且由于华夏已经和欧盟美国都签署了支线飞机的适航互认,甚至也没办法从手续上设置障碍。

  “螺旋桨支线飞机的市场不大,再说ATR这次也没来,还好还好……”

  勒梅尔这样安慰自己。

  旁边那架被称为C808的百座级支线客机他没有去细看。

  内行人基本都知道,这其实是一架图波列夫飞机换了个涂装。

  何况整个欧洲(甚至包括英国)都没有这一级别大型支线飞机的制造商。

  这应该是巴西或者加拿大人去担心的问题。

  继续往前,勒梅尔的心情再次好了起来。

  “FBC1,跟狂风差不多的战斗轰炸机,功能太单一,在军售领域没什么威胁……”

  “F7MG……是华夏F7,也就是苏制米格21的改进型……太落后,没什么威胁……”

  “F7F……又是米格21的……改进型?”

  他抬头看了看面前那架下颌进气道的战斗机,觉得这个世界有点疯狂。

  当然,对幻影2000也构不成威胁。

  更别提阵风了。

  “FTC2000……”

  勒梅尔皱着眉头,翻来覆去看了几遍面前的展板,以及展板后面的飞机。

  又回忆了一下自己印象里面的米格21。

  他此时很想抓来一个华夏同行,大刑伺候逼问一番——

  “你们这也能叫米格21的改进型?”

第522章 直9WY,同人逼死原创

  抓同行过来逼供当然只能是想想。

  不过勒梅尔还是绕着那架被叫做FTC2000的飞机溜达了整整三圈。

  最后总算从机尾部分发动机的安装方式,以及主起落架设置在机翼下方的结构中勉强看出了一点米格21的影子。

  不过么……

  要说这个东西是米格21改,勒梅尔实在没办法说服自己。

  你看看这圆润的机头、看看这跟隔壁那F18有一拼的大尺寸边条、看看这座舱里的两块大屏、看看这两侧进气道……

  “等等……进气道?”

  重新绕到飞机前面的勒梅尔停住了脚步。

  刚刚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寻找这架飞机和米格21之间的相似点上,所以没太注意其它地方的细节。

  现在带着纵观整体的眼光,很快发现了一些亮点。

  由于围栏的存在,观展者没办法过于接近展品。

  但哪怕隔着一段距离,也不难看出这架飞机的进气道有些特殊。

  相比于同样采用两侧进气构型的幻影3、幻影2000或者米格23等常见型号,这个进气道和机身之间并没有常见的调节锥或者调节板。

  换句话说,它是固定的。

  战斗机不比基本只需要进行简单亚音速因为需要应对多种多样的飞行工况,所以大平飞的客机,外部空气在进入发动机之前,需要经过预压缩才能满足飞机性能的需求。

  而不同的飞行工况所对应的最佳预压缩方式是不同的。

  所以绝大多数战斗机都会让进气道可调。

  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复杂的机械结构和更多死重。

  “我记得这应该是叫DSI进气道……”

  勒梅尔作为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副主席,对于一些本领域内的前沿概念还是心里有数,很快从脑海里找出了这个有些生涩的名词。

  “竟然已经有量产机使用这种进气道了?”

  “还是一种米格21改进型的低档外销飞机?”

  他一时间有些难以置信。

  虽然DSI进气道的概念早就被提出来,但相关研究并不多。

  在勒梅尔的印象里,应该只有几架技术验证机安装这种进气道进行过试飞。

  此前别说是量产机,就连原型机都没有。

  否则他也不可能转了三圈才发现这一点。

  进气道不可调,意味着要用一种固定的设计应对各种各样的进气情况,对于进气条件计算和气动特性优化的水平要求很高。

  想到这里,勒梅尔重新看向飞机前面的展板。

  “最大航速M1.4,可用过载-2-+8g,实用升限16500米……”

  很正常的高级教练机,或者说是轻型战斗机指标。

  虽然不算亮眼,但绝对不是那种只能四平八稳飞行的攻击机。

  连美国人都只是处在验证阶段的技术,被华夏人随随便便地装在了一架低端型号的飞机上。

  确实有些魔幻。

  不过,勒梅尔倒是还不至于怀疑面前这架飞机的真实性。

  一方面他在航空领域浸润几十年,一眼就能看出真机和全尺寸模型的差别。

  另一方面,这架飞机的展板上写了,明天要做飞行表演的……

  勒梅尔抬起头,四下张望一番。

  很快在不远处看到了自己的一位老熟人。

  艾伦·卡隆,一名在业内颇有知名度的记者。

  在前年11月的第一届华夏香洲航展上,他拍到了不少第一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卡隆先生。”

  勒梅尔走上前去,拍了拍正在低头查看相机的卡隆。

  后者此时刚刚拍下来的飞行表演照片,正在给相机换胶卷。

  90年代的法国人正处在民族自豪感的顶峰,幻影2000和阵风的先后出场显然值得写一篇专栏文章……

  这个时候,卡隆突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猛地抬头。

  他作为专攻航空产业新闻的记者,自然不可能不认识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的重要人物。

  “勒梅尔主席,您好。”

  二人此前也算是见过几面的熟人,简单寒暄几句之后,勒梅尔就把卡隆拉到了那架FTC2000的前面,示意他从不同角度多拍几张照片。

  当然,进气道设计这种精细且定制化程度很高的活,别说拍几张照片,哪怕把原始设计图摆在前面,也没办法简单抄过去。

  勒梅尔只是从产业信息收集的角度,觉得这個事情之后有必要和国内的同行们通报一下——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专门关注跟华夏有关的动态。

  卡隆毕竟是专业记者,很快找好了勒梅尔需要的角度。

  “这是什么独家技术么?”

  他一边按着快门一边问道。

  记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只是凭第一印象感觉这架飞机的进气道非常简洁,似乎跟之前见过的所有飞机都不一样。

  “嗯……某种意义上是。”

  勒梅尔斟酌了一下词句之后回答道:

  “这种进气道更轻更简单,不过适应范围相对比较小,对于大部分战术飞机来说,如果设计得好,可以获得一些推重比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

  这话说得倒是没错。

  DSI进气道本身算不得什么逆天改命的东西,也未必就比可调进气道更高级。

  不过,能设计出可用的DSI进气道,说明研发人员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拥有极深的造诣,这是比进气道本身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当然,这句话勒梅尔只是在心里面想想,肯定不能说出来。

  这些记者一天天听风就是雨,总是想搞个大新闻。

  他这个身份,说话务必圆滑,不可能明着涨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而且,FTC2000在体量上最多只能和早期型的幻影2000相比,定位更是低了半个档次。

首节 上一节 398/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