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06节

  “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不一样,相比于经验和集思广益,很多时候更需要个人钻研。”

  “在这种情况下,把全国高校的潜力抽干集中到一起,就算能在短时间内搞出些漂亮的成绩,从长远来看,对于学界的发展恐怕还是无益。”

  如今,从常浩南口中说出来的话,分量可谓终逾千钧。

  而刚才情绪高昂的众人,也随之冷静下来。

  “那不如这样。”

  吴闻俊给出了退而求其次的想法:

  “可以以常教授你的名义,成立一个面向全国的奖学金,奖励那些学生时代就在数学领域表现出卓越天赋的年轻人。”

  “这个资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从获奖开始,直到其结束学业为止,只要通过每年的基础考核就可以一直发放,而这个考核可以由常教授亲自,或者由常教授专门指定的专家组来进行,而其它人不得干涉……”

  “另外……”

  “还有……”

  刚开始,常浩南还只是正常在听。

  但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对方的构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怎么看也不像是临时想出来的东西。

  直到这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

  自己好像是被掀房顶再开窗户的策略给套路了……

第1042章 空警2000的数据链天线

  在吴闻俊的力劝之下,常浩南最终还是点了头。

  他本来还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以个人名义捐一部分奖金出来作为赞助,但却被前者给拒绝了。

  按照吴院士的说法,常浩南能同意拿出自己的名字,就已经比钱重要得多。

  至于钱的问题……

  华夏数学界穷是穷了一点,但对于一个预计每年不超过10名获奖者的奖学金,还不至于赞助不起。

  于是,日后在华夏理论研究界声名赫赫的“常奖”,就这样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现场,以一种看似随意的形式被确定了下来。

  一个奖学金,相比之前那个要建立数学研究中心的狠活来说,自然属于小事。

  甚至都不需要常浩南自己做什么。

  只要每年面试一些最终的入围候选人即可。

  实在抽不出时间还可以委托他人,或者过些年就可以在线上进行。

  这对于他来说确实是比较友好的。

  因此,在开幕式第二天上午做完一小时报告之后,常浩南就重新玩起了失踪,没有再参与本届大会后续的其它活动。

  好在数学界也习惯了这种情况,而且四名菲奖得主中毕竟还剩下两名“正常人”,所以,这件事倒也没有引起过于大的波澜……

  实际上,常浩南在领过奖之后的当天下午,就已经收到了大量的邀请。

  正如两年前庞加莱猜想刚刚被证明完那时候一样。

  毕竟,给学术圈名人堆帽子蹭热度这种事,国内国外都相当热衷。

  各种名誉学位、名誉教职、听过或者没听过的奖项……

  眼花缭乱。

  要说常浩南对这种行为有多排斥,那倒也谈不上。

  更何况其中很多都表示,可以根据常教授的个人意愿进行远程授予,或者直接加急,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走授予程序。

  要是真能这样拿到一个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或者斯坦福之类顶尖高校的学位乃至教职,他还是愿意接受的。

  只不过,在报告完成之后,他就接到了来自镐京的消息。

  空警2000的舱内设备安装阶段,已经进入到尾声了——

  预警机除了机背上的大型天线以外,还需要在机舱内安装雷达后端,以及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和指挥控制系统。

  小玩意倒是还好,但其中有很多设备体积庞大且不太容易拆卸,很难从客舱门直接送进去。

  对于运输机平台来说,尚且可以在尾舱门封死之前通过这里送进去。

  但图214K作为一架客机,而且是已经把行李舱改成油箱的客机,显然没有这种条件。

  只能在圆盘型天线罩安装之前,通过机背上的蒙皮开口放进去。

  对于已经进入改装高速阶段,几乎一天一个样的空警2000原型机来说,这个时间窗口显然不会很长。

  而且,镐飞那边是知道常浩南正在参加国际数学大会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途进行联系,很大概率是有一些需要他来解决的问题,只是不方便在电话里面说而已。

  因此,斟酌再三之后,常浩南还是在国际数学家大会闭幕之前就返回了镐京。

  ……

  12月18日。

  凛冬的寒风当中,常浩南在几名随行人员的簇拥下,走进了镐飞集团的总装车间。

  并不是之前改装歼轰电7的那个。

  而是过去用来总装轰6的。

  毕竟,110吨级别的平台虽然放在客机里面体量不算大,但要是扔到战术飞机里面绝对是妥妥的巨无霸。

  实际上,就连现在这个车间,都专门进行过一番设备改造。

  否则没办法把直径10米级别的巨大雷达罩整体安装在飞机上。

  而今天,也是常浩南第一次相对完整地看到空警2000舱内设备的模样。

  “常总。”

  穿着一身工装的梁绍修走上前来,和常浩南热情地握了握手:

  “前天上午正好赶上开项目研讨会,我可是特地让人把您领奖那一段给录下来了……”

  他看起来明显比上次见面时消瘦了一些,显然是这段时间的工作压力不小。

  实际上,空警2000甚至是近几年以来,唯一一个常浩南完全没有参与到气动和结构设计当中的主要型号。

  而且,梁绍修作为南郑方面的技术人员,如今到镐京地界上主持项目,就算双方一直以来关系密切,也很难像是在本家一样收放自如。

  “不至于不至于……”

  常浩南一边穿上对方递过来的工装,一边摆了摆手:

  “一点感想而已,没什么特别值得回味的东西……”

  “你真要是看的话,还不如看看昨天上午我做的报告。”

  “嗐……”

  梁绍修露出一个洒脱的笑容:

  “开幕式上的那段还能给我家孩子沾沾喜气,报告哪能看得懂……”

  常浩南的报告内容涉及到微分几何领域最前沿的抽象课题,就算是数学家也未必全都能理解,梁绍修作为航空工程师,要听懂确实有点难为人了。

  “走吧,去飞机那边看看。”

  随着常浩南换好工装,二人也结束闲谈,重新回到了正题。

  在梁绍修的带领下,一众人随即来到那架已经进入到改装最关键阶段的空警2000附近。

  巨大的圆盘型天线罩就放在此处,等待着最终的安装。

  “常总,我们分别测试了三种数据链天线的安装方案。”

  梁绍修介绍道:

  “仅从通信效果来判断,如果主要面向卫星通信,那么直接在天线罩顶部额外安装一个天线,是对全机设计影响最小的选择,但因为还没来得及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所以这种方案在周期上不太可行。”

  “我们已经在天线罩顶端预留了一个蘑菇头形状的额外空间,等到量产型空警2000服役时,应该可以直接使用这种方案。”

  “但是在原型机上……”

  他迈开步子,来到机背上缺了一大块的飞机旁边:

  “考虑到直接通信的需求,我们计划将天线分别设置在垂尾顶端和机头下方,分别覆盖上下半球的通信需求,同时让数据链天线尽量远离雷达天线,减少电磁兼容方面所带来的麻烦……”

  “……”

  梁绍修算是全程跟着常浩南做项目而成长起来的技术人员,因此执行起指令来也是不折不扣。

  后者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过……”

  就在此时,梁绍修忽然语气一沉:

  “常总,在测试过程当中,我们还无意当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这次之所以这么着急把您叫回来,也是因为这件事。”

  常浩南的脚步随之停下。

  果然和他昨天的猜测一样。

  “有问题不怕。”

  他说着回过头,看向身后的梁绍修:

  “地面测试嘛,本来就是为了发现问题……”

  “是这样。”

  梁绍修稍稍松了口气:

  “之前,空警2000的通信系统包括2部高频和3部超高频无线电台,因为只需要进行语音沟通,所以在通信协议的选择方式上也相对简单,只要根据不同的传输距离确定就行。”

  “但是现在,因为有了通过数据链进行指挥的需求,所以通信系统的种类比过去翻了一倍还多,并且同时涉及到宽、窄带超视距话音、数据通信链路、外部战术数据库等多种不同的信息类别,还有短波自适应选频、扩跳频抗干扰、数字式保密、数字式信息交换等不同抗干扰技术……”

  “虽然各个通信系统本身的性能都没有问题,但在数据传输之前,却需要根据待传输的数据类型和传输目标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这样一来,之前以手动为主的通信管理系统就有点超出负荷了。”

首节 上一节 906/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