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53节

  否则也不可能在已经有了核心机的前提下,还给整个项目留出了这么长的执行时间。

  “那具体工艺……”

  张振华说着瞄了一眼PPT上面的流程图。

  “还是按照刚才说的执行!”

  常浩南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接着又继续道:

  “我计划和机床部门合作,在AE1500量产之前解决自适应加工的问题,也算是提前给兄弟单位解决一些技术难点……”

  实际上,在原来的时间线当中,最先困扰于这个问题的并不是航空产业,而是航天和造船。

  华夏航天在2010年代中后期曾有过一段发射成功率甚至不如隔壁印度的至暗时刻,就是在经历从手工业到工业过渡的阵痛期。

  最后也是花了很多年时间才解决掉。

  现在常浩南也算是给他们排坑了。

  “机床部门?”

  张振华直接就是一愣——

  从来没听说过自家集团还有过专门负责装备制造的单位?

  “就是火炬集团和C.B.法拉利成立的合资公司。”

  常浩南解释道:

  “加工一致性差的问题,单靠在生产之前的计算和预测都是解决不了的,只能从工艺执行的过程当中想办法……刚才振华同志也说过,最直接的方案,就是在每一个步骤结束后对加工结果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下一步的工艺参数。”

  “这个过程如果单拎出来执行,那肯定会打断生产流程,但如果能实现在机测量,也就是在后一步工序中,用一次装夹同时完成测量和加工操作,避免重复拆卸和装夹给测量和加工精度带来影响,再结合模板刀位点整体自适应变形和局部光滑过渡变形的自适应数控技术,就能维持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

  其实原本,张振华对于设备的事情也就是随口一问。

  这并不是他的专业领域。

  然而,常浩南给出的思路,却着实有些离谱。

  简单来说,就是不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问题,而是通过对不同半成品使用不同参数,直接保证最终产品的一致性。

  相当于把老师傅的手活也给自动化了。

  但姑且不论那个自适应数控编程技术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就说前面的在机测量,真要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他几乎下意识地就开口问道:

  “可是常总,测量过程因为装夹方式限制,以及叶片的弯扭程度过大,后缘的部分定位点是一定需要人工校核的……如果放弃这一部分,那最后的精度恐怕和人工介入相比会有一定差距……”

  这话倒是没错。

  人类工业发展到今天,最精密的那部分工作,其实还是靠人手来完成的。

  因此,在传统的加工思路当中,精度和生产效率,几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有些时候,其实可以换个思路——

  从克服误差,变为接受误差。

  不过,还没等常浩南给出反馈,此前一直沉默不语的任炳达首先抬起了头:

  “其实,我之前在罗罗那边考察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对于风扇,或者涡轮的叶片外缘部分,要求并没有那么精细。”

  “往往是先适应毛坯的尺寸状态加工出前后缘角,然后将加工完的同批次叶片放在一起测量、称重,从中筛选出形状、质量和质心位置接近的叶片,安装在同一个涡扇发动机上,而不是100%保证所有叶片的加工完全一致。”

  “所以,按照常总的思路,在机检测的精度……或许是可以接受的。”

原来美国人也干了

  我承认,我还是低估了他们

第1089章 东风航天城

  夏去秋来。

  在忙碌的工作当中,时间很快来到了2003年9月。

  常浩南也终于得以从新型号刚刚立项之后的繁忙工作中稍稍解脱出来。

  不过,留给他的空闲时间也并没有太久。

  9月17日,神舟五号首飞航天员进场,完成了人、船、箭、地联合检查,并完整进行了发射负八小时程序演练,也标志着华夏首次载人航天任务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阶段。

  按照计划,火箭将于10月8日被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并在10月15日发射。

  就神舟五号本身来说,在不发生任何意外的前提下,计划已经被确定下来,不可能再有任何大的变动。

  但与发射有关的部分其它任务,却还有很大的变化空间。

  比如数据传输任务……

  在张维永和郭林等人的推进之下,被命名为“青鸾”的小卫星群已经在半个月前搭载一枚长征四号火箭发射升空,并确定正常进入了工作状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区区四颗运行在MEO轨道上的卫星,意味着给飞船提供稳定的中继制导服务必定是不够稳定的。

  因此,郭林之前的说法也是覆盖率“最高”,也就是在飞船运行中的某一圈,可以达到50%。

  可神舟五号的任务一共只有不到一天时间。

  最多只能绕地球13-14圈。

  虽说第一次载人飞行,主要还是为了进行验证,但每一圈具体干什么,也是在发射前就要被安排好的。

  具体方案还需要更加细致的规划。

  因此,在镐京休息了短暂的几天之后,他便亲自赶到了卫星发射中心……

  华夏为921工程配套升级的发射基地,虽然名字叫做肃州卫星发射中心,但本身却还有一部分坐落于蒙省的EJNQ区域内。

  实际上,它还有个专门的名字。

  东风航天城。

  眼下这会,桃来机场甚至连规划都没有,距离此地最近的、可以降落固定翼专机的机场就是鼎新基地。

  但仍然有一段距离。

  所以,发射场方面的安排是让常浩南在鼎新转机,搭乘直升机赶往最终目的地。

  对于这个方案,他一开始是比较抗拒的。

  直升机,由于大部分时候都飞行在高度较低的对流层,导致即便是最先进的型号,机舱内的噪音和震动也远强于固定翼飞机。

  相比之下,坐车可能都是更加舒适的选择。

  不过,当常浩南真的到达鼎新机场时,他还是当场表演了一个真香——

  停在不远处的,是一架明显属于搜救回收空中分队的直升机。

  但却并不是上一世电视中常见的米17。

  而是一架涂着迷彩涂装的直12。

  也就是华夏版本的NH90。

  这倒不是常浩南第一次乘坐自己参与设计的型号。

  在去年给中继通信系统做地面测试的时候,就已经体验过一次。

  但这个服役才不到三年的型号,能这么快就被选中执行搜救回收任务,还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而就在常浩南站在机舱门口愣神的时候,两名穿着皮大衣的人也一路小跑着来到了舷梯旁边。

  为首的一人自然是郭林。

  “常总。”

  郭林上前两步,主动跟常浩南打了个招呼,然后侧过身去,示意了一下身边的另一个人:

  “这位是电科二十二所的驻场负责人,宋磊同志。”

  听到对方的工作单位,常浩南心下顿时了然。

  电科二十二所,就是负责航天搜救回收的技术单位。

  应该是前来陪同的工作人员。

  简短寒暄一番之后,三人便朝着直升机停机坪的方向走去。

  路上,郭林就开始报告目前的情况:

  “常总,青鸾星座已经与太阳同步轨道上的目标航天器进行了两轮通信测试,结果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接下来只需要在方案确定之后进行一次姿态调整,就能完全适配神舟五号的中继任务需求。”

  “只是气象部门报告说,十月中旬的窗口,京城上空一直是阴转多云的天气,而且随时有可能下雨,您看为了稳妥起见,是否考虑把地面测控中心转向疏勒测控站?”

  由于中继通信系统起初是为了适配天基遥感系统,因此最开始设定的地面终端自然而然地位于京城檀州。

  京城的测控任务一般使用C/S/L波段,几乎不会受到天气影响。

  但对于选择了Ka波段的青鸾星座来说,多少还是会带来一些风险。

  当然不至于直接断线,但要是传输到一半整出画面卡顿之类的问题也总归不好。

  而位于疆省的疏勒站恨不得每年有360天是晴天,就完全没有这方面担忧。

  常浩南闻言放慢脚步,稍微思索了片刻。

  最后,还是摇头道:

  “要执行中继通信任务,还需要提前安置大量设备,疏勒站的位置过于敏感,我们这个星座毕竟不完全服务于载人航天,还是避开那里为好……”

  除去众所周知的内部问题以外,由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强烈渗透,以及在爱乌罕部署了大量军事基地和情报中心,21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西部地区也成为外界渗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空中测试飞过去倒是还好,但要把敏感装备通过陆路转运过去,风险还是有点大了。

  “那备份方案……”

  郭林也是面露难色。

  “我们之前用于中继通信测试的高空飞艇应该还没收回来,如果京城天气真的差到Ka波段信号无法穿透雨区,那可以经过飞艇再中继一次,把信号传到镐京的26试验训练基地……”

首节 上一节 953/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