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103节

  中航工业同时也汇报了另外两款飞机的情况汇报,配套中国第一艘航母的新一代战斗机歼60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始,而新一代单发多功能战斗轰炸机歼轰61也完成了相关国际谈判。

  中航按照惯例也把朝鲜、九州日本、暹罗、南华、苏门答腊、海德拉巴等等拉了进来,以分摊研发成本,未来主要装备这些国家,谷雨听完笑着说道,“还是老办法,英国人若是感兴趣,也拉进去,可以采用罗罗的发动机嘛!”

  “英国倒是有心思,不过罗罗发动机没办法卖到中国来!”

  “过去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可以和英国人做一些探讨,留下未来改装的可能!”

  谈好了这一条之后,空军的同志又一次提到根据米格21研发一款单发战斗机的可行性,歼6太过昂贵,又是主力战机,不适合对外出口,而孟加拉国更在乎战斗机,而不是战斗机轰炸机,他们更想获得米格21的改进型。

  空军认为完全可以和孟加拉国合作搞一款类似的,既可以对外出口,国内又可以搞一搞高低搭配,米格21的发动机不行,可以用国产发动机替代。

  因为苏俄很早就表态可以提供米格21相关技术,加之孟加拉国可以提供一部分资金,这个项目的投入并不大,空军和总后、中航工业研究过,只要适当调剂一番,还是办得到的。

  谷雨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空军现在对歼6没什么信心,就算歼6有战斗力,想完善怎么也要等到好几年之后,而现在美国不断挑事,国内外压力不小,要想应急,还不如搞一搞米格21应急。

  至于他们号称的能够自己解决经费,谷雨多少要打一个问号,这极可能是钓鱼,但若是别的战斗机也就罢了,米格21的改进型未来在国际上卖得动的,这个项目不太会亏本。

  谷雨想了想,做出了让步,“既然孟加拉国有心,也愿意出钱,你们可以和他们谈谈,但要注意一点,苏俄在拉拢印度,这款飞机必须实现完全国产,要不然未来很可能被限制!”

  看到谷雨松口,空军同志长出了一口气,老大可以不在乎,他们处在第一线的人不得不在乎,总算等到老大开口了,太不容易了……

  至此,中国第二代战斗机的研发进入到新的阶段,歼6 即将试飞,其他三款飞机同时起步,一款仿制,一款改进,一款重新研发,这也算是正常投入,毕竟中国确实需要四款不同用途的飞机以巩固国防。

  也就在谷雨考察陕西时,中国第一艘通信卫星顺利发射升空,接下来这颗通讯卫星将进行一系列调试,争取在一个月内送入到地球同步轨道。

  而能够发射这样的卫星,也表明中国的火箭技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科兹洛夫闻讯后,除了感慨中国的进步,也十分好奇,中国为什么不研发自己是人造飞船,而是和苏俄合作,他们已经有这个能力了!

  曾经负责宇航的勃列日涅夫告诉科兹洛夫,“我问过中国过来的同志,中国人造飞船项目已经被谷否决,十年内不做计划,谷认为把人送上天的意义,比不上各种卫星运用!”

  “你怎么看?”

  “谷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苏俄作为世界宇航事业的领先者,绝不能落后美国!”

  科兹洛夫微微颔首,没有再说话,事实上,他也知道谷雨的做法有些道理,因为到目前为止,苏俄也不清楚把人送上天有什么真正的现实意义。

  虽然加加林第一个上天的政治意义足足的,苏俄上下贼有面子,但现在美国人发出了挑战,我们两家斗一斗,看谁首先把人送到月球。

  虽然苏俄已经获得了先手,但目前苏俄的技术条件还不足以去月球,这一块的投资太巨大了,美国可以拿出数之不尽的美元研发土星系列火箭,苏俄不跟随,就会被美国追上并反超;苏俄若是跟随,财政就有些扛不住。

  但再扛不住,也得扛,要不然人民就要怀疑,为什么我们第一个出门,却被美国人赶超了,我们的制度到底哪里先进了?相反,中国就一点不用发愁,排在后面的他们,可以按部就班的来,这从中国对外公开的军费开支就能看的出来!

  虽然苏俄相信中国实际的军费开支应该是对外公开的三倍左右,但即便如此,也顶多不超过国家财政收入的15%,比苏俄少了一大截。

  此时,在获得军方支持政变后,科兹洛夫不得不允许军队扩大常规武器的开发,1964年苏俄的军事相关开支已经超过了财政收入的25%。

  这个比例实在太大了,对经济已经有影响,科兹洛夫不可能减少,而此时中东还没有打起来,而且第三巴库油田的开发才刚刚开始,还需要投入,所以苏俄石油这一块也没多少钱。

  所以科兹洛夫不得不相对减少了对外援助,同时也不得不扩大对华农产品和轻工业品合作,以降低成本,但这些又不可能长久,所以不可避免的,科兹洛夫把主意打到老百姓头上。

  赫鲁晓夫那一套粗暴的增长物价的办法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愚蠢的,所以苏俄自然要仔细研究谷雨回收货币,更准确地说,敛财的办法,老毛子当然知道,谷雨建议搞一搞可以出售的高端科兹洛夫楼,似乎,也许,真得是很好的主意。

  老百姓为了买楼就必须努力工作,还要更加节省,怠工的人必然少了,酗酒的人也肯定少了,生活日用品和农产品的需求也就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房子大了,人民可以更多的生孩子,怎么看,怎么对苏俄有利!

  还有一点,如此操作可以让党员干部合情合理的买下国家建设的别墅,这必然会增加党员干部对科兹洛夫同志的忠诚,有利于他坐稳位置……

  什么都好,就是一样不好,理论这一关不好过,赫鲁晓夫发福利楼,科兹洛夫要收钱,这玩意是在倒退呀,苏俄自然要研究中国的说辞,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不是平均分配,这个说法可以用;

  房地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综合经济增长效应,房地产业向上能拉动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的需求,向下又能刺激家具、家电等消费的需求,嗯,现在苏俄经济增长率下滑有些严重,这个说法也可以用;

  最后,天才的苏斯洛夫同志提出我们不是卖房子,而是长期租赁房子,老百姓要租赁20年,房子就归老百姓了,那么好的房子,如果不收租金,那不是特权阶级吗?伟大的苏俄不存在特权阶级,所以好房子一定要收费,中央局的同志要带头!

  除了房地产之外,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诟病苏俄给领导干部配发高档轿车,各种叽叽歪歪不断,苏共中央也决定听从人民的呼声,从现在开始,高端轿车的租赁费分成十年,各种高端轿车也要收费。

  领导干部们的收入也不高,又是汽车租赁,又是住房租赁,太辛苦了,党和国家不得不悄悄恢复了一些制度,让领导干部们有能力租赁别墅和轿车,领导干部们也不容易呀!

  科兹洛夫对这项伟大的改革,一直有些犹豫,不过除了小年青谢列平有些哔哔我们交的租金太少以外,即便是无比廉洁的苏斯洛夫同志也没有反对,而勃列日涅夫等同志则坚定坚持,所以在苏共中央局获得通过后,苏共开始了新一轮改革。

  1964年的9月份,科兹洛夫同志在党的会议上对退休的赫鲁晓夫同志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责他建设了很多别墅,还给高级干部配高档车,这都造成了不小的腐败,所以科兹洛夫同志要改革,现在高级干部住别墅,配高档轿车都要收钱,消息一出,苏俄人民对科兹洛夫竖起了大拇指……

  紧接着,苏共中央提出新的口号,我们不仅要让人民有房子住,而且要住的好,愿意多生孩子建设苏维埃,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苏共中央表示将推动新型科兹洛夫楼的建设。

  科兹洛夫楼楼层多在20层左右、房间宽敞明亮,商店、学校及公园设施齐全,舒适度也更好,而这种楼房最大为140平方,最小为90平方,拥有3-5个房间,可以让苏俄人民多生孩子。

  第一批科兹洛夫楼将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建设,优先供给那些工程师、教师、人民作家等等,人民感谢他们,当然了,后面有个小小的备注,鉴于很多人民还住在赫鲁晓夫楼那种狭窄的小楼中,而国家财力有限,科兹洛夫楼建设速度不会很快,所以也不得不收房租,房租稍稍有些小贵,希望你们理解……

第107章 老人们的逐渐退场

  胡萨克高高兴兴的跑了出来,他手里挥舞着一张纸,"张,这是我们的执照,终于拿到了!"

  张库伦也十分高兴,"这下子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

  也就在苏俄进行大规模改革的同时,在经济越来越不行的捷克斯洛伐克,也在进行改革,他们的改革也和苏俄差不多,他们一边给企业放权,一边则允许私人经营某些行业。

  张库伦获悉后,就和他的好朋友兼同学胡萨克商量,咱们在布拉格最繁荣的商店租一块地方,摆上几台抓娃娃机,看看效果怎么样,总不能什么只出不进,胡萨克欣然同意,他们就开始申请牌照,虽然费了不少劲,但现在终于搞定了执照。

  至于这些抓娃娃机哪里来的,自然是张库伦从国内引进,而且相关的捷克专利也是张库伦代理申请的,要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些故事。

  张库伦这两年的生意继续做大,张一思的贸易公司隔一段时间会传真过来一个清单,张库伦帮忙打前站,开着车在捷克国内到处找,自然也可以拿到不少佣金。

  张库伦作为谷雨的儿子,从小都被严厉管制,不允许他乱花钱,现在有了钱,他虽然不至于乱花,但有一些大手大脚是跑不掉的,说到底他没有任何压力。

  张库伦在异国他乡,本来就有些孤单,他也按照姐姐们的指导,一直努力交一些朋友,一开始比较困难,不过在帮着姐姐搞代理进口后,他的胆量和语言都锻炼出来,朋友自然就出现了。

  年青人交朋友,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舍得花钱,他的朋友越来越多,这里面有KGE和捷克情报部门的,但基本都是捷克社会中上层人士的孩子,至于为什么,可能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吧。

  张库伦和这些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接触各种国外新鲜玩意,还跟他们学习组装了一个收音机收听欧洲之声,每每听这些的事情,反而是张库伦最有话语权,因为中国最开放,他姐姐也去过美国,对美国有一定的了解,而其他人更多的是想象。

  张库伦搬运姐姐们说过的东西,认为美国不是天堂,但这些人对张库伦所说有些不以为然,张库伦说没关系,等空下来,我去美国一段时间就成,我亲自去验证,这总可以吧,这句话一出,他的朋友们都哑巴了,对政府很是不爽,凭什么张库伦能出国,他们就不能出国....

  边学习,一边做着代理生意,一边交朋友玩耍,有一次朋友就问了,"你怎么只帮着捷克进口,不帮着中国出口,难道中国除了农产品和轻工业品,就尤s有捷克需要的东西吗?"

  张库伦听完,立刻想起了去年回国时看到的抓娃娃机,大家伙一听,觉得挺有意思,不过此前捷克政府不允许私人搞这些,他也只好做罢,但现在机会来了,他自然要做一做。

  也就在张库伦为这些事情忙活之际,他上一次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个张云龙竟然找到了布拉格查理大学,张云龙有一个洋媳妇,也在苏俄战斗过,在苏俄也一堆朋友,去苏俄容易,但想去捷克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过他既然确定张库伦的身份不一般,自然要下功夫。

  他花了不少代价,终于打通了苏俄情报机构KGB的基层工作人员,在他们的帮助下搞到了签证,名义自然是进口设备,张库伦没想到张云龙竟跑过来了,帮帮忙也是可以的,这可是解放军退役团长,他喊一声叔叔也是应该的,至于其他的,那就算了。

  张云龙也知道交好张库伦这等人物要从长计议,所以他也相当规矩,请他吃饭,寻找,按照江湖规矩签署代理协议,他倒是想多给,但张库伦并不愿意接受。

  而且张库伦也拿出了一份清单询问张云龙能不能在国内找到,就算找不到,找一找九州日本,看看能不能通过本州日本搞到手,至于这份清单哪里来的?

  自然是他合作的那些厂家,还有那些朋友搞来的,捷克工业长期得不到升级,同样需要不少东西,或许里面也有一些苏俄要的东西,不管怎么说,找一找也好。

  这份清单的东西很不好搞,张一思都说相当难,给张云龙不过是这个家伙爱吹牛,竟然说九州日本有朋友,还说这个朋友竟然能联系上本州日本,那就试一试吧,看看他到底有多少水平?张云龙自然认为是张库伦的考验,接过了清单,准备试一试!

  张云龙是军人出身,虽然经商多年,但也清楚捷克的武器鼎鼎大名,抗战时期的捷克轻机枪,二战后,捷克更是苏俄御用的武器出口商,每年都会出口不少,他就试探询问张库伦,有没有帮着搞一些武器回国?

  张库伦摇摇头,"我们不是小国家,武器肯定要国产的,捷克的武器再好,也不适合我国,J顶多购买一批作参考,不可能大规模购买!”"

  张云龙表示认同,不过还是有些遗憾,现在缅甸,还有非洲各种战事不断,若是有机会搞一些武器出去,或许能赚到不少钱,张库伦听完,相当吃惊这位'大哥"的路子野,竟然想做军火商,他想了想说道,"大哥,你有那本事,还不如帮着国内出口!"

  张云龙哈哈一笑,"我也是说说罢了,我都这把年纪了,哪能做这种事情!"

  捷克聊完,不可避免就要聊到苏俄,张云龙告诉张库伦,苏俄在列宁格勒要搞一个中国工业园区,允许一些轻工类企业到列宁格勒设厂,他虽然有些动心,但还是不太放心,"老毛子做事不靠谱,今天说定的事情,明天就翻险,我必须防着一手!"

  "大哥,你那边朋友不是挺多的吗?这还不放心?“

  "地位还是不够高呀!"张云龙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他希望张库伦投一股,"雨强兄弟,我知道你们家不是一般人,应该在老毛子那边能找到人说话,我想请你投一股,不要求你出钱,出点关系就行,万一以后遇到麻烦了,你们家帮着疏通一把!"

  张库伦想了想,摇摇头,表示自己在捷克搞搞小买卖都是业余,他的中心还是读书,目前还癸打T算去列宁格勒搞什么,张云龙叹息了一声,也没再勉强,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当天晚上,张库伦和朋友聚会时,有人询问张库伦国内访客,张库伦就说了说,然后提到苏俄发生的种种,他笑着说道,苏俄既然让中国企业过去搞一个工业园区,那么捷克也完全可以试一试,不仅仅让中国企业过来,捷克的好企业也可以过去。

  太脱拉的-卡车,TRIMILL的机床,还有捷克的电子元器件这些都是好东西,中国需求量一直不少,这只是一部分企业,捷克完全可以在中国建厂,业绩自然会提升,没理由资本主义能做的事情,捷克不能做。

  不过他刚刚说完,一个朋友就连连摇头,"诺沃提尼笨死了,民主德国已经走在前面,竟然都不知道效仿!”

  “诺沃提尼现在的心思都放在如何给赫鲁晓夫报屈!"这个学生绘声绘色的说道,"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对于赫鲁晓夫的不幸感到难过!”

  这句话一出,这些学生哈哈大笑,开始了幸灾乐祸,原来赫鲁晓夫下台的消息使诺沃提尼大为震惊,他对苏共这一作法持保留态度,他在给苏俄领导人的电报中说,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对于赫鲁晓夫的不幸感到难过。

  诺沃提尼如此愚蠢的做法自然不被苏共高层待见,偏偏捷克经济每况愈下,虽然现在苏俄对东欧各国的干预小了很多,捷共中央局委员、斯洛伐克第一枢机杜布切克少年时在苏俄待了十几年,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所以很多人认为诺沃提尼格干不了多久。

  张库伦作为外国人,对苏捷两国之间的关系自然不好置评,不过他不说别人也要问他,中国对赫鲁晓夫下台是什么看法?

  张库伦呵呵笑了笑,然后说道,"我们国内普遍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不错的人,给苏俄人民解决了住房问题,苏俄的生活水平这些年涨了不少,但作为一个大国领导人,他过于冒险了!"

  这一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不过立刻有一个人刻薄的评价是中国人很会说话,这不是说赫鲁晓夫是—个大笨蛋吗?

  不过张库伦摇摇头,"我爸爸说赫鲁晓夫很聪明,他的失败只是因为他的野心与苏俄的实力不相配,不过这是苏俄一贯的做法,只是在他的身上有些放大罢了!"

  立刻有人询问,"一贯的做去?”

  张库伦反问道,"难道不是吗?“

  另外一个人哈哈大笑,"令尊的评价非常道理,俄国人就是这样,不管什么时候,他们的胃口总是很大,—如既往的巨大!”

  捷克人长期以来都属于德国文化圈,对俄国人一直不以为然,也不喜欢俄国强加于捷克的一切,不过二战前后,苏捷关系相对不错,所以小圈子里面只是说一说俄国人的笑话,嘲讽一番,倒也没有匈牙利人对俄国人那样的刻骨仇恨。

  所以立刻有人转移话题,询问新任的苏共第一枢机科兹洛夫,张库伦想了想说道,"我不了解,不过从他引进中国轻T业企业和农业企业来看,他应该是想做一些改革,不过他的改革能不能成功,我不是很看好!"

  有一个女同志睫毛微微动了动,然后询问为什么?张库伦接着说道,"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非常伟大的尝试,凝聚整个国家的纽带是共产主义!

  这一点与我们中国不同,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民族国家,我们汉族的人口超过了98%,占据绝对地位,中国社会整体对意识形态并不特别敏感!”

  "怪不得中国环太党可以搞资本主义!"

  张库伦连忙纠正,"是新民主主义,介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特殊形态,我说过很多次了!"

  "是,亲爱的张,我知道,你说过西欧是70%的资本主义,30%的社会主义,中国则反过来是30%的资本主义,70%的社会主义,但中国毕竟有30%的资本主义,我的说法并没有错!"

  张库伦想了想说道,"您这么说也未尝不可,在中国领导人的书籍中,中国现在推行的确实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中国国内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也确实发展很快!”

  这句话一出,另外一个人立刻反应过来,他连忙询问,"也就是说,那个中国工业园区的中国轻工业企业和农业企业可能不是国有企业?”

  "可能性非常大,中国国内这一块有不少私营企业,比如我姐姐,她名下的服装设计工作室就是一个私营企业,她设计服装,然后委托企业加工,再通过专卖店对外出售!"

  "为什么你的姐姐不创办一个服装厂?"

  "管理一个服装厂太麻烦了,而且需要添置大量的设备,这会极大的分散姐姐的精力,她把繁琐的生产过程让出去,不仅不需要繁琐的管理,还可以获得大部分利润,何乐而不为?"

  "设计和生产分工,这并不新鲜!”

  "是的!”

  "好吧,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我明白张的意思,苏俄的意识形态注定了苏俄一定要祛除资本主义成分,但苏俄引进的中国工业园区却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

  一旦出现争论,必然最终会影响到苏俄意识形态,而苏俄又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这直接关系到牢不可破的联盟会不会破裂,谁也不敢马虎,也就是说苏俄最终将不得不做出选择,很显然,苏俄不会为了经济放弃意识形态,正如张说的,苏俄不是中国那样的民族主义国家,对意识形态并不敏感!”

  一个人担心的问道,"这会不会影响到捷克的改革?”

  "放心吧,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影响,有诺沃提尼在,捷克永远慢半拍!"

  "诺沃提尼总会下台的,杜布切克不错!“

  "—个成长在俄国的斯洛伐克人,我们可以相信吗?“

  听到这里,有一个人忍不住说道,"为什么我们要顾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呢,我只知道社会主义的捷克不如资本主义的奥地利,而在二战之前,捷克比奥地利还要出色!"

首节 上一节 103/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