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104节
"还有中国,中国的发展让人震惊,他们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工业国,拥有核武器、洲际导弹和卫星,仅次于美苏,而仅仅三十多年前,中国还处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当中!
中国能够有今天的发展,走的是张说的新民主主义,张,不管你怎么辩解,在我看来,中国与西欧国家的模式差不多,都是混合经济,还有今天的捷克,也在做类似的改革,这应该是未来....."
"中国有一个成语,殊途同归,或许应该是政治的归政治,经济的归经济!”
"但可恶的是,苏俄自己讲意识形态也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绑上捷克,捷克不适应,不喜欢甚至讨厌苏俄那一套!”
"为什么,原因还不明白吗?苏俄需要绑着捷克,与西方作斗争,各位,不要忘了,我们头顶上随时可能会落下几万枚原子弹!“
"该死的!”
"这就是/小国的悲哀!“
次日上午,苏饿KGB驻布拉格的一位情报人员看到了这份汇报材料,他看完之后默默放了下来,对那位中国领导人唯一儿子的监控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这位情报人员很明显看到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一步步成熟的过程,他必须为东方那位领袖庆贺,他的儿子不错,至少没丢他的脸。
看着这份材料,这位情报人员有些无奈,相比于那些越来越激进的捷克青年,张的思想反而更成熟,而让人担心的是,不仅仅捷克年青人如此,苏俄的年青人也是如此,大家都对现状有些厌烦。
相反从目前看到的种种资料来看,中国人对现状非常满意,绝大部分中国年青人想的是如何赚钱,让自己过得更好的同时,也带动国家发展的更好。
他们并不讳言中国现在的落后,但他们认为中国正在努力,用不了多久就不会再落后,他们的思想或许达不到张的成熟,但他们都对中国环太党和谷雨很有信心。
为什么中国人能够做到一边开放,一边让人民更拥护党和国家,而苏俄却做不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或许苏俄真得走歪了路......
为了了解那个孩子的思想,这位情报人员不得不想办法搞来了一大堆那位中国领袖的著作,搞到最后,他却逐渐变成了那位中国领袖的信徒,一个自诩拥有制度优越性的国家却不敢让人民接触世界,相反,被苏俄瞧不上的修正主义中国却很坦然的让人民接触世界,这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和谷雨主义之间都有着明显的差距,但这位情报人员越来越觉得谷雨主义更接近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要不然为什么苏俄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相反中国却发展得钺来越子......
当然了,这位情报人员可以这样想,却绝不会说出来,不过有人却想说,那个人就是杜布切克,在仔细研究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谷雨主义后,他对列宁主义那一套越来越怀疑,社会主义可以更民主一些,最起码社会主义不能抛弃民主,但捷克却不是如此!
他很清楚的看到诺沃提尼的各项改革越来越失败,他也变得越来越保守,已经没有能力解决捷克的问题,更让人无奈的是,他变得越来越独断专行。
他的种种做法不仅仅让捷共不满,也引起了苏俄的不安,现在苏俄或许还法顾及诺沃提尼,但明年、后年,若是诺沃提尼一直解决不了问题,那会怎么样呢﹖所以杜布切克认为挑战诺沃提尼,将这个保守派赶下台,启动一次更加彻底改革的时机越来越成熟了......
当然了,要想做到这一步,要想捷克的改革被苏俄所接受,他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杜布切克看了看手表,与苏俄顾问约好的时间就要到了,该出发了!
发生在苏东地区的这一切,即便是儿子的事情,谷雨也没有在意,反正过两年本科毕业,就要让他去欧洲学医,只要学习不落下,爱玩就多玩一段时间,反正现在也没有艾滋病。
随着党的十—大越发临近,中央层次的换届工作已经启动,谷雨虽然把党务和政府工作都交了出来,但他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
每-一次换届,大家伙关心的首先是官帽子,目前谷雨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黄道冏志就不太愿意再干下去,他觉得自己做的时间比较长,应该让贤,他给谷雨推荐了方思琼同志,认为这也有利于团结华侨,而接下来的五年各种投资那么大,也离不开海外华侨。
黄道同志的选择并不奇怪,虎父无犬子,黄道同志的长子黄正理同志生于1920年,很早就参加革命,一开始是站岗放哨,传递消息,是出了名的红孩儿,15岁就入党。
抗战期间,他先在国内厮杀,后来第一批次去了苏俄,经历过无数生死,在战时担任过师后勤部长,集团军后勤部副政委等职务,这中间没有任何侥幸。
战后,黄正理所部被改编为铁道兵某师,他担任政治部主任,从此开始了大修铁路,铁道兵军转民之后,他先是担任铁道部某工程局党委枢机,现在是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公司党组副枢机。
对于这样经历过残酷战争,本身素质极其过硬的同志,谷雨自然很放心,准备让他前往昆仑省,担任昆仑生产兵团党组副枢机、副政委。
黄正理在苏俄见识过现代化战争后勤,又是当打之年,调到昆仑生产兵团,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给刚果提供后勤,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干得好,未来就可以寄托重任。
不过黄道同志对这个人事安排有些异议,他觉得自己担任党的领导干部,儿子再担任党的高级干部有些不合适,谷雨则不以为然,他认为黄正理和李锡文这一批干部类似,不属于二代子弟,只担任兵团三把手并不过分,若不是黄道的儿子,甚至可以直接列入后备对象考虑。
黄道同志旋即就提出退出中央局,谷雨权衡后同意了,方思琼同志接替他的工作还是比较合适的,毕竟方思琼属于多面手,和黄道同志比较类似......
与黄道同志还好谈,与饶漱石、黎玉两同志就不太好谈了,谷雨让谷景生担任第二枢机,一开始还想保持这两位同志常委会和中央局的席位,但这半年下来,谷雨不得不请两人退居二线,要不然谷景生的第二枢机没办法做。
为了安无两人,谷雨很早就有安排,他计划让郭子华、雷民仁、习仲勋三人进入中央局担任正式委员,饶漱石是常委,郭子华是他的爱将,候补转正,雷民仁与他关系不错,也担任中央局委员。
黎玉认可的习仲勋变成正式委员,再加上肯定要进中央局担任候补委员的高岗,两人都是一拖二,应该都比较满意,不至于和他闹么蛾子。
既然谷雨明确要让谷景生接班,理由也合情合理,两人没理由拒绝,而为了谷景生同志很好的工作,两人发挥风格主动退一步,两人虽然不爽,但也能接受。
但问题出在雷民仁和习仲勋身上,黎玉认为雷民仁担任候补委员就够了,同时他认为马天水同志不仅善于管理企业,也是一名出色的党务干部,不仅建议担任中央局委员,还认为他可以做中组部长。
饶漱石则对习仲勋、马天水不以为然,他觉得中央局中有谷景生、孙运璇、江渭清三个10后足够了,马天水可以继续担任候补委员,习仲勋根本没资格进入中央局,他同时认为郭子华可以担任中组部长。
事实上,两人虽然不说,但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下一任中组部长的人选,鉴于中组部和中央人才交流工委时不时闹一些矛盾,谷雨觉得有必要将这两个部门合并,如此一来中组部的潜力更大。
饶漱石想让郭子华担任中组部长,黎玉想让马天水担任中组部长,同时两人也都在拼命杯葛对方的人选,争取换届后的影响力......
对两人的争权,谷雨相当无奈,他最后的决定是各打五十大板,两人看中的人选都不用,让代表红四方面军的吴焕先同志担任中组部长,兼任中央枢机的常务副部长则安排了口碑很好的张劲夫同志,两人自己想办法争夺副部长和卜面各局局长。
郭子华和马天水升任正式委员,习仲勋、雷民仁、杜恒宁则只给候补委员,郭子华去中央物税委担任主任,雷民仁和马天水的位置不变,习仲勋前往广东担任省委第一枢机,
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段时间安排的10+同志各有好几个省委枢机,谷雨都没有反对,接下来这些人自然可以竞争中央局的席位。
谷雨对谷牧的表现比较满意,已经安排到上海,担任常务副市长,而新一届谷办主任,谷雨则很给黎玉面子,选择了他推荐的四川省委组织部长刘金坡同志,这位同志在九一八后参加革命,四川解放前后入党,是典型的学生党员。
黎玉同志在担任西南局枢机期间,看中了当时在省委工作的他,后来安排他到企业和地方锻炼,解放后则被安排到军工系统工作,后来又从军工系统回到四川担任组织部长,黎玉说他是我党年青一代一流的人才。
谷雨发现刘金坡同志锻炼比较完全,就欣然同意了,是谁推荐的干部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谷办主任的位置能够干得不错。
既然谷办主任给了黎玉推荐的人,那么中办主任谷雨就让饶漱石推荐,饶漱石则推荐淮海省委第一枢机王者俊同志,谷雨欣然同意。
王者俊是河北人,参加革命初期,就因为闹腾的厉害,被反动军阀抓起来,出来后,按规定到基层工作,他就被安排到北京门头沟煤矿。
在矿上,王者俊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劳动很苦,很累,很脏,上来后连个洗脸水都没有,还常常吃不饱,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王者俊锻炼了意志,从一个进步学生,变成了一个意志坚定的党员。
当时党内左的思想非常严重,上级提出的口号是∶保卫苏俄,向工人宣传的内容是:苏俄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保卫苏俄。
于是,王者俊就向工人宣传这个口号,但多数工人听不懂,也想不明白,王者俊虽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多,但工作仍然开展不起来。
这件事引起了王者俊的深思,恰好此时日本浪人到冀中挑衅,干尽坏事,工人们对他们十分厌恶憎恨。王者俊大胆地向省委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议将宣传口号改为"反对日本鬼子"。
谁知立即受到严厉批评,"因为保卫苏俄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任务",而他所说的则被批为"水平太低”,当即被撤销了职务。
恰好此时,谷雨来到北方工作,因为他当时的口号是"保卫苏俄",自然不好做什么,就把他安排到冀东农委工作,后来又调他到抗战学院学习,因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北方局成立后,他又被调到了北方局组织部,是饶漱石的老部下。
王者俊在组织系统工作一直到抗战初期,被安排到江南省工作,一直做到了江南省副省长,成为中管干部,干部异地调动,他被安排到了西域工作,十大换届调到了淮海省担任省委枢机。
王者俊同志不算那种天才横溢的同志,但却是中国环太党的中坚干部,不管在哪里,一直都保持着十分优良的作风,让这样的同志到中办·整整风气也好。
虽然这些年谷雨自认为已经管得比较严了,但有些东西还是挡不住,现在老同志们纷纷退场,一批新人上来,又要搞国企改革,估计会有不少人忍不住跳出来,这个时候恰好可以立威.....
而这一次换届人事安排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最高法院院长要不要进入中央局,目前的最高法院院长郑永铭同志,大革命时期在任培国同志的领导下做地下工作,后来又随同邓康同志一起前往湘鄂边。
他运气也很好,并没有在湘鄂边待多久,再次回到上海后,又在邓康同志领导下工作,不过很快不幸被捕,在监狱中经历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在抗战前两党谈判期间被释放。
抗战时期,郑永铭进入政法系统工作,-步步升迁为最高法院院长,随着陈远道同志退居二线,他升任中央局委员,顺理成章,不过党内对他的争论还是不小。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自然是人走茶凉,任培国同志病逝多年,邓康、陈远道这些同志的影响力也不够,所以很多地方的省委枢机对他上去,他们上不去很不服气,谷雨自然要好好说服....
随着一个个人事安排相继谈妥,那些长期活跃在中国政坛的老人们开始纷纷离场,年青一代越来越多的跻身到舞台中央,虽然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但谷雨还是觉得很值得,一个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可以让大家接受的秩序总比厮杀不断好。
事实上,这一次换届最大的问题实际上不是人事问题,而是国企改革问题,此时此刻,中国相当一部分管理混乱,技术落后的地方国企出现了危机,虽然与前世相比,情况要好不少,毕竟中国纯粹的计划经济只有战时那短短几年,但地方国企很多天然的弊端还是暴露出来。
更麻烦的是,很多国企不行也不是国企本身的问题,而是时代的进步,比如交通设施的改善,顷刻间掉了一些原来还比较滋润的国企;又比如2000吨的合成氨就是斗不过5万吨、10万吨的合成氨......
怎么改,这些年早就有无数成功的案例,但不管案例多么成功,都避免不了一个问题人性的贪婪,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把大批国企低价卖给了财团,前世中国国企改革就更不用说了,这里面或许有---些主政者的私心,但大部分是无可紊何。
谷雨很明确国家只管央企,而央企和地方大型国企不属于这一次改革的范畴,这些企业顶破天搞混改,加强监督,不可能对外大肆出售。
既然是地方中小国企,那就由地方政府自己解决,这一波次谷雨不会去碰,那是地方的事情,但地方搞出了麻烦,不,应该说地方肯定会搞出麻烦,中央自然顺理成章的插手,再对干部队伍洗一洗,把没什么私心,搞得出色的干部提上来,而那些私心重,手又潮的干部就丢到监狱去!
这个过程中,谷雨还是老办法借力打力,老同志们不是对很多事情不顺眼嘛,不是想着又顾又问吗?你们发挥的机会到了!
当然了,老同志们若是私心重,搞出了事情,那也怨不得谷雨收拾,中央让你监督,不是让你浑水摸鱼的,这一点他们应该清楚!
相关企业的烂摊子也很简单,谷雨决定按照诸城经验,若是职工觉得企业有救,那你们筹钱买下来,国家不再控股,土地有偿使用,缴纳土地使用费。
若是职工不愿意掏钱,或者拿不出那么多钱,但还想试一试,可以租给职工,国家收点钱,或者搞股份合作制;若是其他国企感兴趣,那就搞兼并、股权有偿或者无偿转让,肉毕竟烂在锅里。
若是只有私企感兴趣,可以公开拍卖,但拍卖权不在地方,而在新成立的中央和省一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中央国资委管省市两级地方国企与私企或者外资企业的合作,省国资委管县--级企业,若是谁能把关系打到这个层次,谷雨也认了﹔若是拍卖都没有人要,那就破产倒灶,企业也是有寿命的!
总之一句话,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特点,改革不能按一个方子抓药,更不能去追求什么模式,地方政府要做的不是直接插手管理,而是加强监督,放手让下面搞,做子了,奖;搞砸了,收拾.....
但要想启动这么大的改革,自然要说服同志们,谷雨的理由有两条,现在很多地方国企困难,对地方财政的影响不小,此时不是讲意识形态和政治正确的时候。
"患卖爷田不心疼"、"败家子"、“千古罪人""政府甩包裹"这一类的话说了没意思,这不是唱高调的事情,我们说过不争论的,现在必须解决问题,要不然地方没钱,就会瞎搞,到时候中央就要背锅
就算讲意识形态,这一次改革不涉及央企和省一级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不掌握国家命脉,不影响公有制为主体,完全可以大胆尝试,出了问题不要紧,我们可以改!
应该说,大部分同志还是通情达理的,或许这和谷雨让老同志们发挥余热很有关系,对于很多老同志而言,只要可以发挥余热,做什么不要紧,关键是可以做......
谷雨比较担心的毛泽东同志也被说服了,这反而让谷雨有些纳闷,他和毛泽民同志交谈时,毛泽民同志向谷雨透露,老李这些年不怎么死心,多次去社会主义试点区,看到一些地方干部的骚操作之后,现在慢慢想开了!
谷雨没想到南阳信阳的干部还有这样的作用,看来这个社会主义试点区应该继续存在,而为了让一些同志话说,他还准备多一些投资,给了钱还搞不好,那总不能说他谷雨同志不照顾吧!
时间过得飞速,也就在谷雨忙活这些的时候,由于保守党的分裂,英国工党在时隔十四年之后咸鱼翻身,再次执政,工党领导人哈罗德·威尔逊上台,这位老兄一上台就率团前往美国访问。
此时的英国经济增长率是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倒数第一,为了提升经济,他准备问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84亿美元,这自然需要美国的同意,美国人的条件是英国取消TSR-2轰炸机计划,引进美国的F111战斗轰炸机。
哈罗德·威尔逊想了想,不得不同意把已经在试飞的TSR-2轰炸机取消,至此,重振大英在世界航空业地位的最后希望彻底泡汤,谷雨不清楚这是不是英国独立推出的最后一款战斗机,但应该也差不多了,因为他记忆中英国最后一款战斗机狂风是联合研发的。
所以谷雨很满意,他告诉汇报工作的北京一把手,空军前政委林志强,英国的航空工业快不行了,中国大规模淘宝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第108章 谷雨的社会主义试点
林志强有些担心说道,“就怕美国人阻拦呀!”
“美国人确实会阻拦,不过美国的第一敌人是苏俄,不是我们,他们确实会不断挑衅,但也仅仅是挑衅,这也意味着只要英国人态度坚定,美国会有一些让步的!”
“想让英国人态度坚定,需要拿出很多钱!”
“如果仅仅只需要钱就可以解决问题,那反而好办,可惜呀,咱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谷雨顿了顿说道,“明年先是十一大召开,然后是新城启用,紧接着又是国庆阅兵,你要在安全上多下一些功夫,你是做过公安部长的人,肯定能做好!”
林志强自然表态了一番,谷雨点点头,让他离开,谷雨强调安全,除了确实有需要以外,还有一点原因,林志强是未来的中央政法委枢机。
谷雨说过让谷景生决定这个人选,最后谷景生推荐了林志强,林志强做过一段时间的公安部长,又是出身北方的将领,两人比较熟悉,推荐他也顺理成章,谷雨自然也不可能反对。
而谷景生调走之后,新任的上海一把手需要推动上海纺织企业大改革,这是一份相当难做的工作,需要一个敢作敢为的同志,谷雨思前想后,决定让彭雪枫来做这份工作,小彭是出了名的性格正直,敢拍板,敢做事,这个关键的工作让他来做,谷雨还是很放心的。
而对新的北京一把手,谷雨一直没有考虑清楚用谁,历朝历代,京兆尹都不好做,不仅要忠诚,还要有不错的政治水准,今天谷雨询问林志强,他对北京市长王行唐同志的看法,林志强的评价说他更适合副手,而不是一把手。
林志强这个评价,谷雨也是这个认可的,这倒不是说王行唐做不了一把手,而是他资历压不住,既然挑来挑去,都是压不住的。
事实上,不要说王行唐,林志强要不是军人出身也够呛,这也意味着性格相对较软,协调能力更强的杜恒宁做不了这个位置,既然如此,北京一把手就要上一个狠人陶铸同志,让他总政主任转任北京市委第一枢机。
过去几年,陶铸、蔡会文、李聚奎三同志狠狠整顿了军中的不正之风,让谷雨较为顺利的完成了相关整顿工作,也要论功行赏,陶铸同志调北京一把手,进入中央局,这也是对他的奖励。
陶铸同志很特别,他的资历格外老,当年做过独立团的连长,但奇葩的是红军时期,他一直在做地下工作,他与南方各路人马都没什么联系,这属于典型的单干户,能力又强,文化水平也不错,谷雨用他担任北京一把手自然放心的很。
蔡会文同志也干得不错,谷雨准备提拔他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负责主持军队政治工作,这个安排也是没办法,他既然不准备现在让寻淮洲同志担任军委副主席,进入中央局,那么只要选择一个资历比他强的。
蔡会文同志在1930年就被提拔为红三军政委,是黄公略同志的政委,资历上绝对没话说,选择他,寻淮洲同志就算不高兴,也只好继续担任国防部长,当初谷雨安排蔡会文进军委就有这个打算,虽然这么干有些对不起寻淮洲同志,但现在压一压他,对他实际上是好事。
他和陶铸、彭雪枫三人都是中央局候补委员,这样的安排也让各路人马看看,谷雨的胸怀坦荡,用人五湖四海,这三位同志进入中央局,自然而然,也让刚刚失去了刘永昌(病退)、黄克诚(到点退休)的红一、红三两路人马不至于有任何抱怨。
而李聚奎同志已经年过60,谷雨自然也要解决他的副国级待遇,安排退居二线,让他高高兴兴的退休,如此一来,军队系统自然也要上几位年轻的同志,这一块谷雨早就想好了人选。
当然了,一连安排了好几位南方的同志,谷雨也要让几位同志提拔为中央局候补委员,比如现河北一把手顾准,比如即将调任重庆一把手,主持一连串重点国防建设的段成伊同志,比如即将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海军司令员张爱萍同志,比如即将担任副总理兼教育部长的李葆华同志,还有从河南省委一把手调任副总理兼中央民生委副主任的张恺帆同志。
这几个人都是谷雨早就培养多时的新一代干部,现在进入中央局,下一届就可以转正,如此一来,党就基本顺利实现了更新换代……
而在现任的中央局委员当中,吴焕先同志改任组织部长,苗可秀同志改任中央边移委枢机,谢唯俊同志改任中央枢机、国安委副主任。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