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2节

  这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现在的中国一部分是国家资本主义,一部分是19世纪那种残酷剥削的自由资本主义,我们现在的种种做法实际上是效仿19世纪下半叶德国的一些做法,尽可能让剥削不那么过分,但也仅此而已!

  可能您要问,明明现在已经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什么要走回头路?不是我们想这么干,而是我们的现实国情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中国的农民太苦,哪怕是十九世纪那一套剥削工人的路数用出来,也比他们种地收入高,他们愿意忍受剥削。

  我们一开始也曾经效仿贵国搞八小时工作制,搞职工福利,但没过多久就发现企业职工变成了工人贵族,而这种盘剥农民,维持一小部分企业的做法不可能长久,中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不能接受,而他们不满意,中国党的领导也不可能巩固……

  我们现在的办法就是对国企抓大放小,国家保证对银行、铁路和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企业的控制,同时逐步放弃那些竞争力不足的国企的控制。

  同时国家加大对那些从市场竞争中杀出来的企业的扶持,通过银行贷款、参股乃至于控股的方式,加强对这些企业的影响,同时分享这些优秀民营企业发展的红利,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保证了足够的经济效率,又巩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永远维持这样的现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变成工人,中国农业从业人口会逐步下降,中国农村土地合作会越来越多,农民收入也会不断增加。

  而一旦农村收入高了,就会倒逼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提高收入,这一类比较落后的企业到时候必然会被淘汰,到时候就会产生一个个既有竞争力,又有规模的工厂。

  这一类企业现在已经有了,因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南方已经诞生了不少这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贵国也有业务,而我们也正在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扶持和影响……”

  “科兹洛夫同志,贵国同志一直想了解中国这些年为什么发展这么迅速,秘密实际上就在这里,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还很初级,只要国家稳定,初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肯定很快。

  这就如同一个落后的学生,原来只有30分,他努力学习,考到60分,还是容易的,但贵国就不同了,贵国一直很努力,一直在80分以上,现在想考到90分,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中国同志太谦虚了!”科兹洛夫听到这里,然后既是羡慕,又夹杂着试探和担心的说道,“中国同志说自己是60分,就有这么大的成就,那等到中国同志考到80、90分,中国未来肯定非常强大!”

  谷雨倒也不含糊,“中国的人口是苏俄的三倍,如果两国的科技、教育等等未来处于同一水准,也有足够的资源,中国的经济规模理论上应该是苏俄的三倍,甚至于还要更好,因为中国的核心区气候和地理条件更好,现在这么低,我说60分已经是非常夸张的打分,实际上在我看来,现在不过是30分!”

  谷雨这番话一出,现场众人面面相觑,科兹洛夫的脸上多少有些变色,他闷声说道,“等到理论变成现实,中国的经济水平肯定会追上并超过美国,那将意味着人类的进步力量赶上并超过帝国主义,这对全世界进步力量都是巨大的鼓舞……”

  陪同的黄道同志连忙打圆场,“谷枢机说的是理论,现在中国和苏俄同志还差的太多了,苏俄已经在普及大学教育,我们连八年义务教育才刚刚启动,资源就更不要说了,不管是耕地还是矿产资源都差得太多了……”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吃饭去吧!”谷雨站起来,笑着说道,“我们也希望有一天赶上并超过美国,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做的事情还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苏俄同志的合作,光靠中国一家的资源是绝对不会把理想变成现实的!”

  晚宴期间,谷雨与苏俄代表团推杯换盏,请他们品尝中国各种美食,显得格外友好,而苏俄代表团上下也都积极回应,甚至有人还想灌谷雨白酒,谷雨就是不上当,他还笑着说道,“这是我的主场,要吃我们就比吃辣椒!”

  所有人都哈哈大笑,看起来宴会前那一幕只是笑谈,但事实上所有人都牢牢得记在心里,宴会结束,把客人送到酒店,黄道同志就忍不住询问他为什么那么说。

  谷雨笑着说道,“每一个国家都有其发展的上限,依我看,苏俄已经到了自己的上限,再想更高,已经没有可能,欧美不会允许苏俄突破,我们同样也不能允许。

  相反,我们才刚刚工业化不久,我们的上限比苏俄高了不知道多少倍,我今天带他们看那种落后的工厂,就是告诉他们这种落后的工厂现在都还能生存,我们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潜力巨大,你们与我们合作,要摆正位置,不要幺蛾子不断,科兹洛夫第一次作为主角过来,这一点很重要!”

  “就怕事与愿违呀!”

  “你忘了我之前说过的话吗?美苏之争总有一个结果,我们不能站在失败者一方,但有些事我们总不能直接做,得让苏俄主动疏远和打压我们,那就不是我们的问题了!”

  黄道迅速明白过来,他有些颤抖得掏出烟,给谷雨一根,再给自己一根,然后先给谷雨点上,再给自己点上,他连续点了好几口,这才说道,“蜀吴联合才能共抗魏国,若是吴国没有了,蜀国如何长久?”

  “实力差距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大,现在的三国演义应该更类似于北周、北齐和南梁,我们是没有拿下蜀国的北周,苏俄是南梁,美国则是北齐,三国之中,看起来下来北齐最强,但最后获胜的却是北周,而奠定北周强大基础的就是北周取蜀,而蜀地则来自于南梁!”

  “原来你是这样的定位!”

  “前几天在北京我向科兹洛夫提醒油价波动可能的影响,他的脸色并不好看,你知道为什么,我实际上点到了苏俄真正的要害。

  计划经济是一种非常精致但极其脆弱的平衡,要想维持这种平衡,一要闭关锁国,自给自足,二要限制人民的消费,最好是只吃饭,不吃肉,一年到头只穿几件衣服,甚至是饿肚子。

  但苏俄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日子好了,衣食足自然就要想更多的东西,要求有更多的选择,这恰恰是计划经济满足不了的变化,必须通过外部输入来解决。

  而计划经济下主要工业部门产业升级缓慢,这就必须通过出售石油,换取外汇,用外部的力量进行产业升级,要不然还是会落后……

  而外部输入需要交换,这事实上会把一些苏俄企业卷入到市场经济上,若是外部的冲击越来越大,市场经济就必然会崩溃。

  对苏边贸对我们不过是小事情,可赫鲁晓夫却三天两头的折腾,就是因为对苏边贸刺激着苏俄的地下黑市越来越强,而地下黑市又严重破坏了苏俄的计划经济,他必须想办法压制,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但他再怎么折腾,也没办法改变计划经济天然的弊端,他还是失败了。

  又比如中苏粮食贸易,他们去年一下子要2600万吨,我们满足不了,他们竟然掏出黄金从国际上买,我们是基于友好关系做了一些交换,粮食也没涨价,换成美国试试?国际粮价还不得涨上天!

  现在苏俄一直在扩大油气出口,希望用油气出口交换外部资源,苏俄的石油相关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应该在15%以上,而且还在迅速增长,未来很可能会达到20%,这是苏俄最大的经济部门。

  若是其最大的经济部门时不时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其冲击规模是我们那么点边贸的不知道多少倍,到时候苏俄的计划经济肯定玩不转,这将逼着苏俄效仿我们进行市场化改革。

  可苏俄的地理位置太差,除了资源产业,其他工业部门真正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并不多,偏偏他们给了工人太多的福利,劳动力成本过高,高不成,低不就,一旦效仿我们打开国门,开启市场经济,苏俄经济竞争不够,反而会越来越差,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武装加油站!

  苏俄还有一个问题,他们通过国家计划,而不是市场经济,进行的国家产业布局,把国民经济和各个配套分散在苏俄各加盟共和国和东欧国家,一旦计划经济没了,原来的产业布局改变了,他们那些加盟共和国和东欧各国根本吃不消这样的变革,一个改革不当,苏俄就要崩溃!

  可苏俄不对外大规模出售石油又不可能,所以呀,你别看苏俄张牙舞爪,但却是进也难,退也难,小打小闹解决不了问题,大刀阔斧很可能崩溃,所以我才说他们在现行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下,都不可能再有上升的空间,我说苏俄已经到了发展的极限,就是这个原因!”

  说到这里,谷雨笑着说道,“我们的潜力远高于苏俄,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能超过苏俄,但苏俄根本没有做好这个心理准备,他连接受我们和他们平起平坐都心不甘情不愿,三天两头的搞事。

  我们必须点出来,接下来就看他们怎么选择了,他们若是心态调整好了,中苏继续合作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在我看来,希望并不大,既然好说不行,那就必须让他们感到痛,等到他们受到了惨烈的教训,而我们已经与他们拉开了距离,到时候反而好合作!”

  “我们真有这么强大吗?我还是不敢相信!”

  “我们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哪怕国家最衰落的时候,只要组织得当,也可以轻松击败日本,而苏俄占据的地盘绝大部分都是我们祖先不要的苦寒之地,他们被我们轻松赶上,并超过才是正常的,这才是他们本来应有的状态!”

  看着谷雨自信的笑容,黄道还是有些担心,“现在苏俄还很强,就怕两头都捞不着,那就被动了!”

  “两头都捞不着,那就收缩力量,我们国内还有太多的地方等着开发,我们周边的国家也等着我们带动发展,能做的事情很多,我们完全没必要太在意外部世界。

  美苏是一队卧龙凤雏,短时间内谁也吃不下谁,美国想干趴下苏俄,必须寻求第三方的支持,而苏俄要和美国平衡,也离不开我们!

  既然如此,我们的要价自然不能低,给美国开价了,给苏俄也要开价,选择在这个时候开价,就是给苏俄同志一个说不的机会,我很慷慨的!”

  谷雨笑着说道,“而从内部来说,我们是开创一代,方向性的事情一定要定好,下一代并没有这个威望,我必须在退休前把这件事做好!”

  黄道想了想,点点头,谷雨这么一说,也就是说未来二十年内,中苏就要分道扬镳,他想了想问道,“谷枢机,若是您处在科兹洛夫的位置上,你会怎么选择?”

  “我?”谷雨想起了勋宗,“我估计会维持现状,能拖一天是一天,对外进行收缩,只在中东、东欧折腾,尽可能让油价长时间维持在高位,尽可能与美国缓和,交好欧洲,并与中国则疏远关系,井水不犯河水。

  对内则粉饰太平,减少军工投入,增加民生投入,让人民过一过好日子,尽管我死之后可能洪水滔天,但至少有过一段美好的日子,活着的人会说我的好话!”

  黄道怎么也想不到谷雨是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答案,“您是说苏俄压根没有救?”

  “这本来就是把苏俄的力量发展到上限的体系,不改或者小打小闹,还能长期维持这种接近上限的存在,可以活得更久一些,要是稀里糊涂,大动干戈,胡乱改,那就是找死,突然间四分五裂都是有可能的!”

  谷雨竟然对苏俄的未来这么悲观,怪不得他会用这种方式要求苏俄调整对华态度,并决定转向靠拢美国,只是现在这个苏俄,怎么看怎么不像呀,但他对计划经济的点评却又毫无漏洞……

  回到宾馆后,苏俄高层心情很沉重,中国都世界第三了,都有那么现代化的钢铁厂,目前的实力已经给让苏俄心惊肉跳了,中国人竟然说现在才是初级阶段,要是他们的潜力完全爆发,苏俄怎么办?

  在苏俄看来,他们和大洋彼岸的美国完全可以和平相处,美国控制西欧,苏俄控制东欧,大家共同瓜分世界不是非常美好吗?为什么斗来斗去?苏俄一直不想斗,可美国非要斗,古巴导弹危机后,终于消停了不少,这也极大的鼓舞了苏俄党内的亲西派。

  相反苏俄和中国的关系却非常危险,中国和苏俄打着一样的旗号,且在意识形态上有着太多太多的冲突,中国发展越快,对苏东集团的干扰就越严重,虽然中苏关系很重要,但重要性怎么也比不上苏东集团的稳定,中国对苏俄的作用就是东方的稳定和农业、轻工业品的补充,但都是可以替代的。

  可现在呢,东德越来越多的和中国合作,捷克也越来越眼红,想着加入进来,而苏俄则大量从中国进口粮食和各种日用品,为此不得不拿出苦苦研究多年的军事装备,白白便宜了中国。

  时至今日,中苏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现在苏俄经济增长率只有6%左右,中国却一直维持在两位数的高增长,差距越来越近,过不了多久会被赶超。

  若是再不压制,东欧各国必然会不断的学习中国,那必然会影响到苏俄内部,若是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被中国抢走了,凝聚苏俄的基础就没有了,不能这样下去了,绝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科兹洛夫大脑激烈得运转着,他不断权衡得失,最后得出结论,中苏关系不能太亲近,中国现在那一套对苏东集团的冲击太大,但又不是太过疏远,甚至逼到美国一边。

  最好是美国正面打击,苏俄做一些迂回打击,让中国人有苦说不出,如此苏俄既可以排除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冲击,同时从中国不断获得利益!

  但如何精巧的做好这件事,科兹洛夫自己也摸不准主意,不过首先必须要尽快寻求美苏关系的和解,要向美国陈述利害,两家斗来斗去的结果就是仅仅二十年,中国领导人当面说中国经济的理论规模是苏俄的三倍,那么必然是美国的两倍,这是你们美国人希望的吗?

  当然了,在美苏关系和解前,苏俄哪怕是饮鸩止渴也要与中国继续交好,两国联手先在中东策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石油危机,把油价拉上去,如此一来,苏俄最棘手的诸多问题就可以缓解。

  等国内问题缓解之后,就可以打着解决中东战争的旗号与美国人秘密协商,两国缓和,同时收拾中国,相信这也是美国人所希望的,若不是有担心,美国人绝不会在中国周边不断挑衅……

  在科兹洛夫看来,1963年的大旱灾只是偶然,并不需要太担心,再说了压制中国,和与中国做生意并不冲突,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即可。

  除了要要坚决限制东欧对华合作外,他也想到了印度,印度需要强大起来,这不仅可以牵制中国,还可以带给苏俄更多的回报,不能再犹豫了!

  另外还有中国周边的共产主义政党,中国人一直采取坚决打压的措施,但中国的不断剥削,又使得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不断靠拢苏俄,或许也可以做一些扶持,嗯,还有东非……

  科兹洛夫虽然已经打定了主意,但他还是不动声色的继续在中国的考察,在考察天津之后,谷雨陪同科兹洛夫前往上海,参观了上海的松下电器最新推出的微波炉。

  通过自己的研发和不断的国际引进,松下电器此时已经变成了中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供应商和出口商,从电视机、冰箱、洗衣机这些大件,到微波炉、电热水器、抽油烟机、咖啡机、电风扇这些中等家电,再到剃须刀、电熨斗、吹风机、吸尘器、电饭锅、唱片、助听器这些小件,可以说相当全面。

  松下的经营理念很符合中国,不管是自来水经营哲学(薄利多销),还是水坝式经营(留有余地),亦或是玻璃式作风(作风民主,透明经营,注重客户体验),亦或是日日新的经营思维,长期主义的经营观都十分符合中国人的胃口。

  所以松下电器被搬到中国后,与上海市的关系处得非常好,等到松下迅速发展,让人看到具有丰田那般的潜力后,上海市对松下就更在意了,凡是各种搞来的新技术不用中央提醒,都会给松下一份。

  而在上海市这一轮的经济转型中,上海市的计划是将纺织业逐渐转移到具有良好纺织基础的南通,上海市内重点发展内外兼具的电子电气和家用电器行业,松下作为排头兵,得到了极大的扶持,不仅仅鼓励松下走出去,同时还给他们加了担子。

  经营不好,被厦门奥林巴斯和南京、武汉两个照相机厂打得节节败退的上海照相机厂和一家收音机厂被转给了松下,希望松下可以让这两家企业发展起来,让上海市成为这一领域的龙头。

  而随着上海高新区与梦想电子合作加深,松下电器也被邀请加入到新一代存储器的研发中,松下幸之助在了解一番后,觉得这行业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创造性,欣然同意……

  所以出现在科兹洛夫眼前的就是松下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他随手拿出了一个收音机掂量了下,嘴里嘀咕了几句,谷雨听出了他抱怨苏俄的同类产品不够轻巧美观。

  谷雨知道,苏俄现在的的工业产品并不差,并不是什么都傻大黑粗,苏俄从德国搞来的照相机技术就不说了,比中国国内各个照相机厂的产品都好,在国际上也很有战斗力。

  虽然五十年代那种放着一个放大镜的电视机比较奇葩,用个几个月就坏,但不断加强研发后,苏俄的电视机现在已经提升了不少。

  而苏俄的小汽车对欧洲市场的出口数量相当大,最多的时候一年十几万辆,非常来钱,但苏俄真正的问题在于民用产品更新换代太慢,不太重视工程设计,而且噱头太少,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这个问题越往后越严重。

  而那些大宗民用商品,老毛子还有一个弊端,苏俄只是单纯的出售产品,他们并没有配套相应的维护和金融手段,而美欧日,还有中国,都非常在意配套金融手段的应用。

  飞机就不说了,各国银行才是主力,航空公司都是租借的飞机,说白了,飞机是否卖得动,飞机本身的水平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国家的支撑力度。

  而汽车、机床这一类也类似,目前在中国,苏俄的机床卖得越来越不好,并不是苏俄的东西差多少,实际上苏俄的东西更好,但苏俄没有维护力量,也不提供各种贷款服务。

  一台苏俄机床报价20万,一台国产机床对外都报价18万,苏俄机床虽然傻大黑粗,但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的精确度,大家也都承认质量更好,而国产机床就差一截,理论上说,企业应该购买苏俄机床。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国产机床提供维修免费,各种配件购买也方便,还答应帮忙分期付款,甚至是先租后买,不好可以退等等,只要拿四万块钱就可以把国产机床搬回家,老毛子的机床怎么可能卖得动?

  在中国这个以中低端为主的市场,目前也没有形成什么品牌崇拜,谁的东西更便宜,谁的东西可以让中小企业迅速收回成本,谁就能发展的更快,而相关的中国企业或许此时不行,但获得利润之后,不断的改进,又可以引进国外技术,水平自然就逐渐提上来了。

  然后这些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老毛子工业品在华就卖不动了,这跟后世韩国的工业品还不同,老毛子的功底更厚,但就是发挥不出来;在中国如此,在国际上,事实上也是如此,除非苏俄给出巨额的援助,但那是另外一回事……

  现在的中国市场对苏俄商品已经是非常友好,都是这个样子,国际市场自然更加不行,而这一世中国工业的崛起,看来不仅仅冲击了欧美,也严重冲击了苏俄,而且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这种冲击只会越来越厉害,该是大变的时候了!

  陪同科兹洛夫到达上海后,下一站谷雨并没有陪同,而是在上海考察,现在上海的拆分工作基本完成,他需要做一些安抚,他去了上海一家正在改制的纺织厂考察,慰问了干部群众,并召开了职工座谈会,与职工代表面谈。

  他说话也很直接,上海的工资全国最高,是很多农村的三四倍,而随着中国的工业发展,传统产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上海搞传统产业的成本过高,肯定竞争不过,与其等着你们这些企业一个个完蛋,还不如现在就开启大改革,把纺织企业迁徙出去,降低运营的成本。

  这个过程中,在上海市区的职工很难过,去南通不仅生活不便,而且还要大幅降工资,再说了,各个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不能不要;但不去的话,就算在市区有培训,也不容易找到工作,若是光靠男人,负担太重,这些都是事实。

  但再难过,这一关也必须过,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恒定不变的东西,你们或者你们的父辈当初来上海的时候,可以说一无所有,现在你们干了这么多年,总有一些基础,比以前强多了,为什么不敢重头再来?

  而且中央也做了相应的配套,那就是浦东不开发,浦东大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你们可以尝试去浦东发展,中央对浦东的定位是第二个出口加工区,机会肯定很多的!

  肯定有人要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动一栋房,那就不要怨中央,中央要考虑全局,提供了缓冲的机会,中央已经尽到了责任……

  这些职工代表虽然鼓掌,但他们内心估计在骂他,谷雨也没没办法,这一切都是必然要发生的,现在改,还有一些缓冲余地,要是等到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出问题了,那不知道多少人家要出事,前世的教训太深刻了!

  在考察这个纺织厂之后,他接着考察了上海高新区,听取了唐子容的汇报,谷雨很满意,认为上海高新区是几个高新区中思路最清晰的,要再接再厉!

  在考察时,他告诉上海的干部,上海要充当中国经济的火车头,除了传统的港口、贸易以外,上海要重点发展高新产业,而不是传统产业,上海必须转型。

  中央把宝山、金山划走,又否决了上海在南通发展钢铁、石化基地的要求,根本原因就是断了上海依赖传统产业的心思,用这样决绝的方式逼迫上海进行经济转型。

  上海能够理解中央的意图,十分坚决的进行改革,中央很满意,改革的过程中确实会有一些阵痛,但只是暂时的,上海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现在是换届的关键时刻,谷雨过来自然也要听取上海换届的情况汇报,他已经确定彭雪枫同志担任市委第一枢机,市长是郭棣活先生,不过郭先生是04年出生,年龄已经过线,按照谷雨和他的约定,在做好上海市纺织工业的大调整后,他就要转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退出政坛。

  所以排名第三的同志异常重要,谷雨把辽宁省长任仲夷调了过来,他的职务是市委第三枢机、市政府党组枢机、常务副市长兼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这个安排实际上就表明他是下一任的上海市长,而走上了这个位置,也就意味着他进入中央的日子不远了,谷雨希望他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谷雨的前世,任仲夷的口碑非常好,有人说他是总理之才,也有人评价他可以做第一枢机,这一世因为种种原因,他做不了第一枢机,但总理搞不好还真有希望。

  而在这一次调整中,年青一代的李思明和唐子容都已经是市委委员,李思明是南通新市长,谷雨对他是按照党务干部培养,过两年,会调出上海,到某个市担任一把手。

  唐子容虽然继续担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但高新区的范围会扩大不少,这也是鼓励他干得更好一些,若是他搞得不错,谷雨准备未来让他负责浦东新区,就让他在上海好好干吧,他有这个能力……

首节 上一节 112/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