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157节
既然注定要考虑后事,就就必须帮着年青一代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南方红军系统出身的同志不可能成为主流,就如同前世某同志被打倒之后,他那一系出身的人没有一个进常委一般,那个想硬上的也被送到了大牢,事实上,主流派从来都没怎么改变过。
现在陈云、薄一波不行了,饶漱石、黎玉都是容易得罪人的人,威胁不大,只剩下李强,李强是做事的人,谷雨动谁都不会动他,而且他也会和自己一起退休。
未来国务院会留给孙运璇,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技术官僚,也很低调,不应酬、不题字、不剪彩,也从不收礼,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日子还过得有些紧巴巴的。
孙运璇也是一个做事的人,三十年代中期,为了把太原的军工发展好,当时所有的同志都在拼命,孙运璇虽然年轻,但当时人才缺乏,他也一过来就受到了重要,他把床搬到发电厂,没活睡觉,有事就起来做。
电厂缺零件怎么办?这边缺零件就去别的机器上找,找不到就找土工厂去做,就这样东拼西凑出了各种发电设备,有效得保证了太原用电需求,由此,他进入到谷雨和李强的眼中,当时才二十多岁。
此后的时间,孙运璇或在中央,或在地方,他一直在做事,搞这样那样的建设,因为他是少有的懂俄语的技术人才,战争期间,他负责诸多苏俄工业项目的落地,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苏俄顾问团的高度评价。
建国初期,他被调到青岛担任市委枢机,他非常妥善的完成了大批日本工厂的入驻问题,修建各种基础设施,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在各省市中排名前三。
在出口加工区,他实实在在的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时不时走访各类工厂,与中外商人座谈,如果他懂的问题,他会直接告诉你;不懂的,他会说我回去问清楚,马上告诉你,过不了多久,你真的会接到孙运璇的答复,他用这样单纯、沉稳的方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他也是一个比较有眼光的人,在出口加工区,他就说过我们不能一直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现在有点钱了,要先创建一个工业研究院,搞产业升级,先从进口替代开始。
而到了上海,他全力执行上海经济转型的相关工作,完成了与RCA的谈判,目前上海正围绕着电子电器、高端制造和时尚消费品在突飞猛进。
谷雨对前两个不奇怪,但上海大力发展时尚消费品多多少少有些让他吃惊,在此时的中国,能够看出这一块好处的人并不是很多,毕竟这一块比较虚。
对然上海一贯引导中国的时尚潮流,不管是电影电视,还是服装化妆品都有非常强的基础,而且这一世也和前世不同,谷雨思想比较开通,但能够很早指出这一点优势的高级干部可谓凤毛麟角。
他也非常清楚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在出任上海市长之后,他召集家人齐聚一堂,以在家鲜少出现的严肃表情告知家人:“你们以后绝对不准从商。”
孙运璇告诉家人因为从商,多少会跟他所管的业务有关,就算再公正,也多少会让人说闲话,最保险的方式就是连碰都不碰,他的几个孩子读书都不错,都在做科研工作……
相比于脾气刚烈的顾准,孙运璇的脾气要好一些,是非常好的二把手人选,他又是李强的秘书出身,有李强在背后撑腰,也不用担心国务院会失控。
而在过去几年,他和谷景生搭档也几乎没什么矛盾,所以谷雨非常放心,让他进入中央局,担任副总理兼计发委主任,同时兼任中央财经委秘书长,基本确定了总理接班人的位置。
此时此刻的谷雨对于10后的接班梯队比较放心,也十分大胆的锻炼他们,谷景生要拿掉薄一波,谷雨也由着他,他需要的是能够稳定住政局的同志,干完了这一把,谷景生就稳了。
谷雨印象中谷景生活到了新世纪,但时代变了,经历变了,这一世是什么情况他也不清楚,所以他记忆中同样高寿,且已经得到谷雨认可的李锡文同样非常重要。
不过于15后的接班梯队李锡文+项南的组合多多少少有些担心,李锡文要好一些,看了这么久,谷雨还是可以放心的,但项南政治上就差一些,他在政治上有些幼稚,他未来能不能干好总理谁也不知道。
这个年龄段实际上也有一个在后世做过总理,能力、手腕都得到认可的人,不过这个人当年在工业上搞出一堆事情,谷雨对他是不放心的,更不要说他在政治上也有问题,所以目前谷雨还需要寻找一位15后的总理候选人。
作为一名政治家,谷雨从来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谷景生不错,但他也有替补;孙运璇也不错,但他也有替补;李锡文、项南两个人勉强可以接受,但他们的替补到目前还没有找到,这还需要观察。
虽然谷雨让谷景生同志接替他的职务,但谷雨很清楚,他实际上是代理自己剩下的任期,在谷景生同志退休后,谷雨并不排除让15后这一批干部接替再干十年。
而更加遥远的20一代,乃至于25一代,谷雨也在默默的观察,现在有不少人把注意力放在20一代,搞各种投资,谷雨早有准备,他同样不排除直接跳过20一代,让25一代接替的可能。
按照五年一个年龄段准备干部梯队,给年轻一代足够的空间让他们锻炼,若是出现了意外,立刻启动备胎,如此一环扣一环,谷雨相信别人没那么容易钻他的空子……
带着这样的思考,谷雨从赣南乘车进入到闽西,一路上看下来,他的评价就是任重而道远,在这一世,虽然没有台海那档子事,但福建八山一水一分地的地形,注定了在这个发展的初期,福建只有沿海地区不错,其他地区还是比较贫穷。
虽然中国对外的大移民,福建是重点移民省份,虽然福建的工业比前世同期要强得多,但该来的还是会来,福建的走私、偷渡屡禁不止,而福建这些年发展的轻工业企业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谷雨若有所思,他想了想,询问身边的谷办主任刘金坡,“金坡,你记性不错,福建的主要经济数据,还有印象吗?”
“我有准备!”
“嗷,说说看!”
刘金坡十分娴熟的汇报起来,谷雨默默听着,过了一会,他才笑着说道,“下了不少功夫,不过光记忆力好不行,必须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你准备一下,我会在近期下放你,你先去民主试点区过渡一下,彭总那个人不好打交道,你可要多担待呀!”
刘金坡微微有些愕然,不过谷枢机都这么说了,他只好点点头称是,又说能够和彭总一起共事很容易,他想了想,询问谁来接替他的位置,谷雨笑着说道,“我不准备立刻任命新的谷办主任,我准备挑两个年青人担任副主任,轮流管谷办,谁干得好就留下谁!”
刘金坡不清楚谷雨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有些狐疑的点点头,然后就下去了,谷雨想了想,首先写上了彭士禄同志的名字,他决定调整对这位年轻烈士同志的安排,让他担任排名在前的谷办副主任。
一是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已经并网发电,他这个总经理可以功成身退,彭士禄经历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大项目流程,锻炼非常充分,谷雨也想让这个项目管理专家理一理中办的诸般流程,他总觉得中办的文牍主义越来越厉害了。
二是想看一看彭士禄同志的政治能力,谷办主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岗位,有没有政治水平,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得出来。
三则是打一打马虎眼,他一直认为彭士禄这样的同志应该负责中国的绝密部门,而不是党的领导职务,把他放在前面,恰好可以打一打掩护,也把很多同志的注意力从15后干部身上拉开。
随着李锡文担任南洋省委枢机,谷雨不用猜就知道,党内很多同志肯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这个时候再任命一个出生于1925年的年轻同志,肯定会有很多人认为他在考察20后干部,这是事实,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反正解释权在他……
当然了,也要做好备选,若是事实证明彭士禄的政治能力有限,谷雨就会任命排名第二的副主任担任主任,而备选的人谷雨也已经想好了,董振堂同志的儿子董光桢。
董振堂同志的家教很严,他的饭菜永远也最多两菜一汤,对待家人也是同样严格要求,一家生活十分节俭简单,他前世的壮烈牺牲,还有他在长征期间说出的那一句我们革命不就是为了孩子,这一切谷雨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谷雨时代,董振堂同志并不算很出彩,战后被授予元帅军衔后,然后在中央监委工作一段时间后就默默退休了,现在除了一些中央组织的社会活动,他一般也不出面,从来不让谷雨心烦。
有那么一群想着抽战士血的老保做对比,谷雨自然更看重董振堂同志,他有两子一女,老大抗战期间从军,战后参观过南洋地区的多次厮杀,真刀真枪的成为了海军陆战队某团团长。
老二就是董光桢,读书很不错,矿业学院毕业后,被安排到日南太原铁矿工作,他先下井做技术员,然后是技术副科长、生产副科长,太原铁矿矿长,紧接着调到中铁进出口总公司工作。
五十年代末,董光桢又被调到中铁进出口总公司驻孟加拉国代表,1964年初被中央安排担任驻澳大利亚大使,有着比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也有较为丰富的铁矿石外贸谈判经验。
这几年谷雨比较关注董光桢,对他的表现熟记于心,准备调到身边担任谷办副主任历任一番,若是干得不错,谷雨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安排他到唐山任职,还有十年,有些事该考虑了……
至于刘金坡,在谷雨身边两年,谷雨知道这是一个能力比较出众的干部,既然确定他比较有能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他接受锻炼,而不是留在他身边,至于能不能杀出来就要看他的本事了,毕竟谷办主任只代表过去,想躺着睡大觉,那是绝不可能的。
谷雨又想了想,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站起身,伸了伸懒腰,不过也就在此时,电话响了起来,谷雨接了过来,“谷枢机,彭总已经到了!”
谷雨点点头,走出门外,今年已经68岁的彭德怀同志出现在他的眼前,彭总向谷雨敬礼,谷雨还礼,然后与他握手,一边握手,一边寒暄两句,然后两人坐了下来。
首先就是谈工作,彭德怀同志这些年一直在忙活基层民主试点区的相关工作,越忙活,火气越大,农村基层民主的幺蛾子实在太多了,他认为要想搞基层民主,首先要把教育提上来,而且必须首先在城市推广,然后才是农村。
彭德怀同志相当烦恼,“谷枢机,现在基层民主试点区各个农村首先富裕的那些人,同时也是宗族头目,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丑恶于一身,有的还参与了走私和偷渡,我们一直采取高压的态度,但就是打不掉,灭不完……”
谷雨默默听着,等他说完,他微微摇头道,“咱们这两个试点区都不太行,老李那边都已经撑不下去了,群众投票不干了;你这边的基层民主也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幸好经济还行!”
“我对一些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这基层工作实在太复杂,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下面人做不到的!”
“那还搞不搞?”
“还是要搞,现在暴露问题越多,以后遇到的麻烦就越少,这基层不搞民主不行,要不然基层干部就会无法无天!”
“老李那边也这么说,他说我们搞市场经济,强者恒强,那些条件不好的地方就不发展了吗?若是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也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他这个考虑也很有道理!”
说到这里,谷雨有些感慨,“这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何平衡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和你在苏俄打仗差不多,战线那么长,必须有重点,如此才能打击敌人,而那些非重点还不能被德国人突破了,这里面如何分配资源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难呀!”
“和打仗也不完全一样,打仗的时候有没有出错,有敌人检验,立竿见影;这建设的时候,若是政策出了问题,往往要等一段时间才会暴露出来,有的隐患甚至隐藏很长时间!”
谷雨赞赏的点点头,“老秦,你要是早一点看到这些就好了!”
“现在看到也不晚!”
“我快六十了,你比我大十岁,快七十了,头发都已经白了,你有空把这些年的经历写一本回忆录,若是没有时间,就口授给秘书,让他们来整理,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呀!”
听到这里,彭德怀同志先是点点头,表示会照办,然后劝说谷雨,你现在正是从政的黄金年龄,苏俄的科兹洛夫比你还要大几岁,人家干的挺不错的,言下之意,大家都拥护你,你干嘛动不动就要退。
谷雨挥挥手,打断了彭德怀同志的劝说,“老秦,你说的我都知道,同志们也都劝说过,但我现在有三点必须退休的理由,一、我太累了,想休息,已经相当倦政;二、钢铁的教训太深刻,我早退比晚退好;三、我太好名,有些问题就算看到了也不愿意处理,或者处理得比较轻!”
彭德怀同志长叹了一声,然后有些担心地问道,“谷景生同志真的能压得住吗?”
“薄一波被撤职,比他不如的应该会老实,至于比薄一波还要强的,就那么一些,但都比谷景生同志岁数大,看到晚辈执政,应该不至于太为难,再说不是还有我嘛!”
彭德怀同志这才恍然大悟,他张了张嘴,又咽了回去,也不知道怎么说好,谷雨看到他的样子,想起了前世的种种,或许,或许,那一次会议教员的想法也和此时的自己差不多。
只是教员怎么也想不到,人家的反对是正确的,结果为了证明批判的正确,又打压了一大批说真话的同志,然后越搞越糟,最后如同滚雪球一般,把所有人都陷了进去,而他就不同了,他选择的突破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彭德怀同志想了想转移话题说道,“李锡文同志确实不错,但还是年青了一些,资历也不够,未必能够压得住南洋兵团的同志!”
“他今年48岁,已经不年青了!”
“有了谷景生同志,他们这一代……”
“好不容易培养的一些人,难道就丢一边?那也太浪费人才了!”谷雨笑着说道,“苏俄培养了一些年轻干部,咱们也不能落后呀,这个年龄段也该推几个了!”
“嗯,这样也好!”
谷雨点点头,然后说道,“老秦,若是有同志们问起,也和他们好好解释一下,咱们现在的形势不错,尽量保持政局稳定,二十年不嫌少,三十年不嫌多,若是可以保持半个世纪,那就更好了!”
“我看难呀,现在摊子大了,各种想法也多了,等到我们老一代走了,很可能以后要有风波!”
“不奇怪,世上哪有那么多顺顺利利的事情,我们能保证一段时间不出问题就不错了!”谷雨笑着说道,“很多同志埋怨我,统一思想不够,但统一思想的前提是政治路线正确,若是路线错误了,越统一思想越坏事!
我们这个党本身就是高度集权的体制,执行力比欧美要强得多,又是刚刚建国,内部各种利益集团比较少,执行力就更格外的强大,并不需要多么强大。
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不能出现大的决策失误,做决策的时候多想想,多听取持有不同想法的同志的意见,多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集思广益,出来的路线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只要大方向不错,我们就不会有大问题……”
谷雨稍稍停顿,笑着说道,“我为什么喜欢用参谋长出身的同志,参谋长天然就是干这种活的,他们知道怎么集思广益,但很多司令员和政委就不行!”
彭德怀同志沉默了片刻,不知道想什么,谷雨慢悠悠的说道,“当然了,用人上也不能我一个人拿主意,老秦,我现在比较重视20后的年轻一代,你要是有合适的可以推荐给我!”
彭德怀同志哪怕政治上有些想法,也不好主动说,他表示目前没往这方面想,“你呀,真该想一想,现在老李、老吴、老方他们,一个个都有人选推出来,你和他们属于同一级的干部,你的意见也很重要!”
彭德怀同志想了想说道,“我要是有,一定会推荐给谷枢机!”
谷雨点点头,然后又提到军队中出现的那些问题,彭德怀同志立刻做了一番表态,坚决拥护谷雨的整顿,谷雨很满意,两人又交谈了一会,彭总才告辞离开。
谷雨亲自把彭德怀同志送出门,看着他上车,然后才缓步走回去,今天和彭德怀同志交谈的过程他并不是很满意,按照谷雨给彭德怀同志的定位,他不应该管那么多的,但他就管了,理直气壮的管了,谷雨还不得不耐着性子和他解释。
而最后谷雨的试探,彭德怀同志又有些欲拒还迎,他肯定有人选,唉,这一个个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自己又不能真得把他们怎么样,只能拖,拖到他们百年。
现在看来,身体还得多锻炼,最起码要再挺十几年,要不然鬼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光拖延时间不行,或许也要做点什么,打消他不太恰当的想法,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你不能要,你敢要,我就要打!
第153章 座谈会
来到了福建,谷雨自然要去一趟厦门,厦门华侨企业众多,他先是考察了华侨钢铁厂,然后考察了厦门大学,最后去集美鳌园拜祭了陈JG先生,并与早就等候在厦门的华侨代表们座谈,他已经好些年没有关注南洋,自然要听一听南洋华侨们怎么说。
真正论起来,南洋华侨对谷雨的怨气相当多,抗战期间,南洋华侨那么支持国内,结果到了战后,谷雨虽然帮助创建了南华,让南洋华人有一块根据之地,但婆罗洲北部的条件远远比不上马来半岛,而且还要和国内过去的遗老遗少们打交道,很多人非常憋屈。
而在接下来的十几年,谷雨一门心思搞扩张,爪哇和马来半岛相继陷入战火,没有离开的华侨死伤惨重,虽然大家伙现在有了婆罗洲,也在东华、苏门答腊拥有不少影响力,但这个天翻地覆的大洗牌过程中,有太多太多的南洋华侨受创,对他自然不可能满意。
但出席这一次座谈会的华侨代表们自然不会和普通华人们一般见识,他们很清楚,虽然这些年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南洋华侨已经不再是二等公民,有祖国的保护,他们现在发展的空间明显大多了,而且还分享到了中国大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他们这些顺应时势的华侨比原来不知道发达了多少。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此不用再担心受怕,在南洋之地,谁都不敢欺负他们,哪怕是印尼人和马来人,对他们很不友好,但在祖国大陆巨大的压力下,他们也不敢造次,反而要想办法与祖国缓和关系,而在这个过程中,华侨们又一次返回到了两地,要论经营,不管是马来人,还是爪哇人,屁都不是!
所以这些出席的华侨代表对谷雨相当的爱戴,一上来就给予了谷雨长时期的热烈掌声,不过他们又对国内现在的种种相当的不安,还不到六十的谷雨竟然想着要退休,真不可思议。
而谷雨刚刚宣布退休后不久,环太党掀起了新一轮整顿,先是不少和他们关系不错的二代子弟进去,现在又进一步扩张,连谷雨的亲信,南洋省委枢机薄一波也进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华侨们看不懂,本来还担心谷雨身体出什么问题,不过看到脸色红润的谷雨迈着矫健的步子走进会场,与众人握手,虽然谷雨头发有些花白,但怎么看都不像是身体不行的样子。
他们虽然不太清楚谷雨的具体行程,但谷雨这一路考察,连续走了几个多个省市,在赣南闽西的山区跑来跑去,要是身体不行,哪里扛得住?
越是如此,他们越是看不懂,不过他们也知道,只要谷雨还活得,他就是老大,只有他不想管的,就没有他不能管得,估计国内应该不会出大乱子……
对这些人不断的打量自己,谷雨当然有所察觉,也猜到他们心里的迷惑,谷雨也懒得解释,政治上的东西没必要说,说了他未必懂。
座谈会首先介绍了国内和南洋的发展情况,几个华侨代表相继说起了南洋各地的情况,总体情况实际上差距不大,都已经从二战中恢复过来,虽然谷雨给了一些项目,但南洋各国目前还是以农产品和原料出口为主,虽然有一些积累,但总体水平不高。
这些国家的人均GNP都在150美元左右,其中南越最差,100美元不到,都比不上得到美国大量投资的菲律宾,菲律宾也只有两百多美元。
而此时中国的人均GNP也超过了220美元,和菲律宾类似,排在菲律宾之后,属于第五,但实际收入比菲律宾要高,在东亚地区,仅次于三个日本,而三个日本差距不大,处在同一水平。
九州日本人口不到千万,有中日两个血库可供吸血,人均GDP排名第一,目前已经突破400美元;本州日本总人口九千万,人均GNP排名第二,不到400美元;而民主日本人口少,资源丰富,老毛子虽然不做人,还是给了一些好处,排名第三,在300多美元。
考虑到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巨大的差异,目前中国香港应该是东亚人均GNP最高的城市,已经有600多美元,而一线城市比如上海北京广州,都在400多美元,虽然拿到手里的钱比不上福冈和东京,但中国总体物价更低,活着也相当不错……
中国的迅猛变化来源于中国工业的迅猛发展,此时中国世界经济第三的位置非常稳固,已经把英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甩得老远。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