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158节
在1965年美国的GNP有7800亿美元,按照公开数据,苏俄是美国的六成左右,大概是2750亿美元;此时德国排第四,为1400亿美元;英法两国的水平相当,在1200亿美元左右;意大利次之,大概在800亿美元;加拿大600多亿美元,本州日本340亿美元……
1965年中国的GNP统计数据是14000多亿,比1958年的6000亿翻了一倍还要多,而这些年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每年稍稍贬一些,目前已经是1美元兑换7.8元左右,已经基本稳定下来。
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的总GNP已经达到1800亿美元左右,大概苏俄的65%左右,人均GNP为225美元左右,真实数据大概在八成五到九成之间,这并不是说,中国工业已经追上了苏俄,而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摆在那里。
中国的农业数据和涉农相关的工业数据比苏俄肯定要强很多,而在这个时代,第一产业的规模占比要比几十年后大得多,各种农产品价格也不算便宜。
而中国占比非常大的外向型加工业搞的是两头在外,进口原料,出口制成品,赚辛苦钱,这一块产值也不小,所以两者加起来,两国的GNP比较接近,但这两块说白了,赚的都是辛苦钱。
谷雨比较中苏两国数据时,更多的是看发电量,在1945年时,苏俄大概可以发430亿度电,而中国利用战争的机会全力发展,但也只有160多亿度电,离200亿度电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二战结束前后,中国大规模拆除日本和德国的发电设备,狠狠得发了一笔洋财,到1950年,苏俄的发电量达到了900亿度,而中国则历史性的追到了600亿度,至此两国发电能力已经拉近了很多,这也奠定了中国搞核武器的基础,没电搞什么原子弹……
但到了1965年,苏俄当年有5300亿度电,而中国过去二十年发电量突飞猛进,在国家全力推动下,发电量十分艰难的突破了4100亿度,达到了前世八十年代中期的水准。
但即便如此,中国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口没有用上电,为了工业生产,在夏天时不时需要限制电力使用,而电力供应不足也是农村电器推广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
不管是现在中国的发电量,还是谷雨这一次考察的判断,都证明目前国内大概是前世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基础建设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老百姓还不够富裕。
城市处在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家用电器的八十年代中后期水准,而农村个地方情况不一样,东部沿海地区要高很多,已经达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准,楼房已经相当多了,家用电器也有很多,但大部分地区也就七十年代中后期,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大部分是砖瓦结构的平房,还有一些土坯房,很多地方还没有电。
对这个发展水平,谷雨是相当满意的,他心里非常清楚,为了突破两弹一星等高精尖军事技术,为了消化战争中获得的大批技术、设备和工厂,为了一系列基础建设,为了大规模的科教投入,为了大规模的移民,这二十年中国社会创造的财富绝大部分被国家拿走,用来打基础。
虽然谷雨搞得是新民主主义市场经济,但积累这一关都是一样的,不管他用什么办法,都不能变出花样,他能够避免前三十年整整二十年的收入停滞,既打好了基础,又不至于引发人民太大的不满,在他看来,主要原因有五点。
一是中国人民的巨大付出,比如大量低成本的水利工程,又比如勒着裤腰带,与苏俄的粮食贸易;二是与西方的贸易;三是华侨的大量投资和无数侨民的侨汇;四是对朝鲜、苏丹和东南亚等地的掠夺;五是谷雨一系列外交上的投机倒把,成功从美苏搞到了不少投资……
其中第二、三、四三点都与海外华侨都有莫大的关系,所以谷雨对华侨们是真感激,但随着祖国大陆逐步完成原始积累,海外华侨的副作用也日益凸显。
海外华侨的副作用首先出现在南洋等地,或许是长期的朝不保夕,华侨的投资集中在种植园、民生产业和垄断性产业等有限的赛道内,真正下决心搞竞争性工业的并不多,而且基本都在国内发展,说白了,华侨现在的问题就是封建有余,资本主义不足,而且宗族思想等等非常浓厚。
目前党和国家出现这么多问题,与老牌资本家和华侨们多少有些关系,虽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但很多华侨热衷于钻营投机,想尽办法打造政治保护伞是很大的问题。
站在华侨的立场,谷雨能够理解华侨的钻营,也理解他们的不安,但谷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他必须为国家的未来考虑,他更希望华侨集团投资竞争性的制造业企业,而不是一门心思想着搞民生等容易走向垄断的行业,更不是想尽办法挖国家的墙角。
谷雨给陈老的家族那么多优惠,让他搞汽车,搞钢铁,说白了就是引导华侨投资,但还是有不少华侨看不清楚这一点,就在这一次座谈会上,有几个华侨看到谷雨心情不错,开始了试探,他们提出国家到现在为止,还有不少行业壁垒……
听到这里,谷雨想了想,拿起了话筒,到了今天这一步,谷雨已经不屑于说谎话,他很直白的说道,“有些行业确实没有开放,或者说壁垒比较高,这些行业要么是关系国家命根子的行业比如军工、核武,要么是民生行业比如铁路、电力、通讯、供水、供气等等。
前者行业投资巨大,技术要求非常高,估计没几个华侨企业愿意投资的,如果谁想搞这一块,并遵守相关管理规定的,我可以特批。
而后者坦率的说,国家不敢轻易对外开放,民生行业关系实在太大,国家要考虑长远利益,有些明显是亏本的事情必须去做,但企业就不同了,企业要考虑利润的,有些事企业就不会去做。
这个问题是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天然的弊端,在我看来,更适合国企,不仅仅中国如此,欧洲各国,在相当多的民生行业也都是国有化……我想诸位也是清楚的。
最典型的就是铁路,我们国家的铁路东部赚钱,西部亏钱,人员运输亏钱,货物运输赚钱,但不能因为亏钱,国家就不在西部修铁路,不仅要修,而且还要修不少,这里面牵扯到太多其他东西。
有一些华侨跟铁道部长说国家搞亏钱的铁路,企业搞赚钱的铁路,这是不现实的,若是都这么干,国家的财政窟窿就比较大,而财政是庶政之母,若是长期财政亏空,遇到了突发事件,国家就要出大麻烦。
虽然现代社会允许有一定数量的赤字,但欠债总要还钱的,我们这一代好过,以后就未必好过,国家和人一样不可能总是高速发展,发展快的时候有一些债务可以忍受,但发展一旦缓慢一些,债务一多就要出事情,国家掌握一些稳定的社会资源是必须的……
还有一些人动辄拿美国举例子,但中国和美国不同,美国是高度发达的垄断资本主义,那些个垄断财团掌握着一个个骨干企业,是国家的主人,而中国现在走的是新民主主义,国家需要掌握一个个骨干企业,以引导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家掌握的骨干企业,确实存在着管理不善等等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管得不好,就干脆不管,或者直接卖掉,这也是不现实的。
我这个人喜欢讲效率,但涉及到民生领域,我一向非常谨慎,我也一直在观察国外和香港的情况,吸取它们的经验教训,进行相应的改革,但这需要时间。
虽然这一届任期后,我就会退休,但我党制定各项政策都会非常谨慎,出台前也一定会咨询方方面面,各项政策的可持续性完全不用担心……”
说到这里,谷雨微微停顿,提到了房地产,“还有房地产,我想你们很多人想的是国家放开房地产,允许大家经营,我十分坦率的告诉他们,中国的房地产发展不可能与欧美一样,走纯粹的市场经济,中国的房地产业必须受到国家强有力的调控。
中国现在的总人口超过了八亿,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中国的城市人口需要超过60%,再加上人口不断滋生,中国未来的城市人口未来可能达到十亿,这需要盖太多太多的房子,可以说这是全世界前所未有的空前工程。
涉及到十亿人口的住房,还有配套的各种基础设施,其投资是空前绝后的,必须有足够的调控,要不然各种资源的浪费也将是空前的。
我们这些年搞得还不错,但并不富裕,不敢太浪费,而且房地产关系民生,往往供一套房子,群众需要拿出老本,还要还几十年的放贷,要是相关企业为了利润乱来,一无所有的群众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而房地产行业不属于高新产业,所需要的钢铁、水泥和各种建材都已经相当成熟,很适合搞计划调控,而且这一块可以连接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关系到数以千万计人口的就业。
我国人口增长快,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怎么来,不外乎基础建设、对外贸易和消费三大块,而对外贸易虽然增长很快,但这样那样的限制不少,稳定性不够;目前的居民消费水平也不高,国家还处在积累阶段,也不可能指望太多的消费。
目前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石就是基础建设,基础建设的增长率保持在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维系基本的经济增长,而基础建设的钱哪里来,除了国家税收,房地产这一领域的收入也很重要。
综合以上种种,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必然是国家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行业,只有国企和国家认可的企业才可以进入到这个行业,这不是不相信大部分华侨企业,而是担心出现连锁效应。
国家对华侨企业开放,就要对普通民企开放,而是中国的民企才刚刚发展,没有经过大洗牌,这里面老老实实做企业的确实不少,但投机倒把的也有不少,中央不得不小心……”
在谷雨看来,后世中国的房地产问题不是不够市场化,恰恰是市场化太多,计划性不够,说白了,就是太放任自流,什么阿猫阿狗都来捞一笔,最后搞成一团乱麻是必然的。
房地产本身具有浓厚的金融和民生属性,又直接关系到无数地方的税收,而不管是金融,还是民生,在后世中国都是以国资为主,偏偏房地产却搞起了市场化,不仅有几千家房地产企业,而且每一个项目都是拼盘,一包、二包、三包,层层捞钱。
这样操作,虽然与老爷们有一些隔离,但那些白手套也不傻,自然要想尽办法走资,不管是许主席,还是杨老板,亦或是这个老板,那个老板,差距都不大。
再加上躲在那些白手套后面的老爷们,还有李半城这等一个项目囤地几十年,大赚几百亿的“大投资家”,可以说一个个巨大的水龙头拼命放水。
幸好中国人民勤劳努力,每年可以注入不少水,但这是因为经济在增长,但一旦没有了长期经济增长的预期,到时候必然一地鸡毛。
房地产的规模是大,但类似的超级大项目,中国并不少,比如中国的高铁网络,投资几万亿,比如中国的电信网络建设,又是投资几万亿,这些行业都没有房地产那么多问题,原因很简单,这些行业国家拿出的钱交给了各个超级国企,然后由超级国企分包下去。
明明有成熟的路径不走,却非要搞什么市场化,虽然这里面有分税制,中央和地方利益不一致等等客观原因,但谷雨相信主观恶意也不少,台上那些位,只能说不可说,不能说,何必去说呢!
所以当没有变质的谷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他的想法就简单了,首先把国家一分为二,大中城市可以搞房地产,小城市和县城国家压根不管,不管是企业,还是老百姓,允许你盖房子,国家不收你土地转让金,但也不给你房产证,以后涉及到拆迁,只给有限的赔偿。
在这些地方,并不存在房地产经济,只有一个个小产权房,企业盖房子,城市周边的乡村盖房子,老百姓自己盖房子以满足要求,至于地皮什么的,压根不是事,只要你能自己解决住宿问题,都给批准。
如此一来,前世最容易出问题的三四线就被剔除,三四线地方想躺着赚钱,不劳而获那是没门,老老实实搞生产才是应该的,绝不允许乱来。
而大中城市,则是以国企为主搞房地产,国家通过土地转让金和国企为主的房地产企业拿走利润的大头完成薅羊毛的过程,而具体建设交给这样那样的建筑公司,这些建筑公司只能赚一些辛苦钱……
而为了避免前世出现的种种问题,谷雨借保证建筑安全为由,搞起了事实上的无限责任,而房地产没有达到交付要求,直接烂尾的,自然也属于建筑安全的一部分。
任何一个项目都是终身负责制,不管是房地产公司,还是建筑公司,亦或是更下层的承包商,都要记录在册,还要按照传统刻碑,出问题看一看碑文就可以找到人。
若是搞项目拼盘,所有投资的房地产公司都要负责,而若是房地产公司出问题,这些房地产企业背后唯一的东家比如各地国资委或者相关大型企业都要负责。
国有企业的屌性,谷雨太清楚了,钻制度空子搞种种职务腐败,人浮于事这一类的破事肯定不少,但搞出一大堆烂尾楼,然后把上级领导给连累这一类的事情,谷雨相信是没有的,老百姓都忍耐屋价不断上涨了,房子还不交付,那也太无耻了!
而那些得到谷雨扶持发展的大型民营企业,也肯定有相应的长处,谷雨说服党内支持他们,也是有条件的,浙西企业都承担着未来冲击实际五百强的重任,为了冲击五百强,给一点好处也是应该的……
按照谷雨的路数,第一波国家要限制个人名下的住房,你要申请贷款,国家就要进行调查,一般大中城市一开始一户名下只允许有一套住房,而到了现在,管理已经有所放开,很多地方一户可以购买两套,不过第二套首付要多一些。
而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这一类特别拥挤,且拥有大量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城市,现在还是一个家庭只允许一套住房,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屋价的过分增长。
当然了,你若是全额付款,不搞贷款,给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除一线大城市以外,其他城市并不审核,但再过一些年,数据库就会出来,到时候被查到,那肯定要麻烦你多缴纳一些赋税。
第一波主要是小户型为主,核心目标是解决城市住房紧张问题,然后是第二波改善型住房,而到第二波之后,发展不错的三四线城市也会获得机会,如此一口一口吃,光光房地产够国家吃五六十年的。
在谷雨看来,这叫可持续的涸泽而渔,比前世那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搞法强多了,当然了,这个过程中肯定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幺蛾子,但只是几十个大中城市,国家完全管得过来。
又因为整个发展过程,都在国家的控制范围内,国家可以对铁矿石这一类对国外依赖性比较强的原料进出口有个大概的数据,到时候国家就可以争夺各类矿产的定价权,我可以不断增加订单,促使洋鬼子开发一大堆矿山,但等到这些矿山投产时,我搞产能控制……
按照谷雨设计的这一套发展路线,各种房地产公司是肯定赚钱的,所以有资格分食的,必然是谷雨认可的,比如大型军工企业,国家拨款少,就给他们房地产公司。
又比如,丰田、松下、利用机械、东门子这些目前中国搞得不错的大型企业都需要大量资金发展,谷雨不方便直接给钱,那干脆给他们一个房地产公司,让他们可以用房地产领域的收益补充研发经费的不足,但若是他们赚到了钱,心思都放在房地产上,谷雨也会进行限制……
为了保证限制到位,有资格获得房地产相关执照的,都必须经过国务院办公会议讨论,中央局常委会批准,目前华侨集团中只有陈老的后人有一个华侨房地产,其他人只能干瞪眼,自然眼红无比,但他们刚一试探,谷雨就毫不客气的敲了一棍子,不行,我信不过你们!
当然了,谷雨没有把话说绝,未来或许是按照他的道路走下去,搞得不错的企业,比如九州日本的馬自達,现在已经发展的相当不错,谷雨除了允许馬自達在国内独资办厂以外,他甚至打算给馬自達的小鬼子一个房地产公司。
嗯,还有朝鲜的三星,等到朝鲜加入香合组织后,谷雨也会推动三星搞一搞半导体,在国内搞一搞房地产也是不错的选择,三星那帮家伙的狠劲,谷雨也是认可的。
若是有朝一日,中科计算和梦想电子达到他认可的发展水准,同样会得到扶持,凡是中国控制范围内搞得不错的企业,不管是中资,还是侨资,亦或是日资,谷雨都要扶持发展,但前提是这些企业得实实在在干活,为中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谷雨说完,现场多少有些沉默,一些华侨老板看着陈先生的后人还有前特首滕代远前,眼中已经不仅仅是羡慕,甚至是嫉妒至极,就算陈家当年投资,也没理由拿到这么多好处,抗战期间,我们也给了很多很多,怎么也算是雪中送炭。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看出了谷雨的用意,出席会议的香港行政司长李GY则在心中感慨,谷雨这是在效仿当年日本崛起的路子,而且还很有创造性,通过房地产大薅老百姓的羊毛用来补贴发展,他印象中,欧美还没有这种玩法的……
李GY自然看到了机会,天大的机会,他早就和岳父一家说过谷雨的思路,不过岳家却一直犹犹豫豫,李GY也没耐心等待,这几年他推动香港石化业发展,他的妻子也组建了一个相应的法律咨询公司,对石化产业相当的了解,石化产业绝对前途无量。
所以他说服妻子出面,在南华收购了一个规模一般的石化企业,从美国进口的人造丝设备,发展很快,或许可以和谷主席说一声,他不是控制着军抚中心,拿着一大笔钱吗?能不能得到投资是小,关键是可以获得一定的扶持。
带着这样的思考,李GY拜见谷雨,没想到谷雨一见面,就笑着说道,“李司长,听说你的妻子出来创业,办了一家石化企业,钱够不够,若是不够,我让军抚中心给你投资一些!”
“主席这么忙碌,竟然知道拙荆办了一个小厂?”
“我可以不知道别人,但一定要知道你的情况!”
“那真是荣幸之至!”
“我今天说的这些东西,你肯定理解,你在香港好好干,我等着与你共事,时不时聊一聊;你夫人那边也要尽快做起来,我们的石化业现在与国外差距很大,你们选择了一个好行当呀!”
李GY心中大喜,他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他高兴,谷雨也高兴,这家伙是1923年出生的,活了九十多,既能干,又长寿,政治和外交手腕也都相当强。
在他的手上,新加坡的石化、电子都是世界一流水准,虽然因为国家太小,有不小的天花板,但一个小国家能发展到那种层次,他的能力绝对是一等一的。
按照谷雨的设计,这一任行政司长任满后,就让他做香港特首,然后一直干下去,等到香港电子产业初步成型,就让他上京担任副总理,主管工业、对外贸易,若是他在抗战期间回国,证明了忠诚,谷雨绝对会把他推到二号的位置,他是真有这个能力,可惜了
第154章 地震
也就在谷雨考察福建,与海外华侨交谈之际,继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于六个月之后,再次发射了第一颗半试验、半商用的地球静止通讯卫星。
这一颗卫星是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鸿雁一号的改进型,命名为鸿雁一号B,虽然与美国已经在轨的“国际通信卫星1号”有些差距,也远远比不上苏俄“闪电”卫星的功率,不过至少解决了有无问题,接下来的中国足球世界杯,依靠两颗在轨的通讯卫星,就可以实时对外传播各种信号。
不过谁也想不到也就在鸿雁一号B发射升空的次日,这颗卫星就获得了高强度的使用,也在卫星发射成功的当天,谷雨考察了漳州黄埔船坞二期工程,并参加了黄埔船坞举行的晚餐会,他向与会的英国商人们承诺,中国会进一步扩大开放,改革各项法律制度,以更好的与国际接轨,争取尽快加入关贸总协定。
等回到宾馆,获报卫星发射成功,他非常高兴,还用电话和负责卫星项目的罗科通话,谷雨说现在我们还用电话联系,等过些年咱们用卫星电话随时随刻联系,谷雨同时向罗科和其他参与通讯卫星项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罗科则笑着说他非常希望早一点看到卫星电话,同时表示通讯卫星项目还有不少路要走,希望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
谷雨则告诉他,国家除了支持以外,还表示通讯卫星属于非常典型的军民共建项目,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咱们和苏俄的情况不一样,你们要大胆的走出去,相信美国人也肯定想探一探咱们的底,要多交流。
罗科听完非常心动,“我也可以出去吗?”
“你这样的大科学家我可不放心,不过在国内接触外宾并无问题,有不少国家对我们那个商业火箭项目感兴趣,你作为董事长自然要与他们交流!”
谷雨不清楚前世的罗科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不过联系到苏俄登月项目的失败,前世的他应该是在60年代去世的,不过这一世的罗科虽然工作同样很拼命,但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身体还是不错的,谷雨对此相当欣慰。
虽然中国宇航投入远不如美苏,不过相比于苏俄不健康的航天竞赛,对诸多科学家们的伤害,中国有条不紊的航天业发展,实际上对罗科更有利。
目前这位大科学家即将退休,而在退休之后,他也不会闲着,谷雨准备成立了商业航空公司,让罗科和一些退出一线的日本科学家来操作,任务很简单,尽可能使用更廉价的材料,尝试用多枚火箭发动机并联发射探空火箭,最终向可重复利用的火箭进军。
用多枚发动机并联发射宇宙飞船,是罗科一直想做,但谷雨却不同意的,谷雨认为目前的控制技术不够,苏俄那么厚的家底都扛不住,更不要说中国,但并不妨碍谷雨做一些探索。
他准备用军抚中心给罗科一些投资,从最简单的探空火箭做起,不过考虑到目前控制技术不成熟,十次发射估计得失败个八九次,谷雨自然得拉来更多的投资者,他相信第三世界国家有不少人想学习的,兄弟们,你们还等什么,过来投资吧……
在中国待久了,罗科的思维习惯不可避免受到中国人的影响,谷雨谨慎又不失进取,非常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尽可能节省成本的做法恰恰是苏俄所缺乏的。
虽然谷雨一向自谦他是穷惯了没办法,但罗科却知道,中国的做法是正确的,虽然苏俄资源丰富,也架不住这么长期的浪费呀!
既然谷雨让他接触外宾,他也肯定可以接触一些苏俄宇航人员,他希望把中国宇航发展的质量控制和商业理念告诉苏俄专家们,这甚至比技术还重要……
对于罗科的想法,谷雨并不是不知道,不过他从来不在意,科学没有国度,但科学家则有自己的国度,能留下罗科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已经是巨大的成功,就算有一些小心思也没什么。
谷雨高高兴兴的休息,这一晚睡得很好,但就在次日天还没亮,在河北邢台隆尧县,很多人还在沉睡之中,此时已经有一些早起的妇女起身准备烧火做饭。
但就在这时,一阵惊天的巨响唤醒了沉浸在睡梦之中的村庄,仿佛有什么东西如同巨兽咆哮一般从大地之下奔涌而来。
就在人们还在发愣的时候,大地开始猛然地颤抖起来,此时反应快的人们都纷纷跑出住屋,奋力抱在附近的树上,以维持自己身体的平衡。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