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182节
相反中美在东南亚剑拔弩张,只会便宜苏俄,中苏贸易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和军事合作越来越深入,两国边界地区也异常和平,这难道是美国想看到的吗?
而一旦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中国和自由世界的经贸合作将得到极大的加强,大量中国廉价商品的涌入会极大的缓解美国大量印钞所带来的通胀压力,而美国资本也会不断涌入中国,赚取高额利润。
要比钱,自由世界是苏俄的无数倍;要比市场,自由世界同样也是苏俄能够给予的无数倍,只要中国相关企业与自由世界的投资和贸易达到一定规模,它们就不得不遵守西方的禁令,放弃苏俄市场。
更重要的是,未来将会在中国产生一个亲近美国的利益集团,而随着中国和自由世界的合作加深,这个利益集团的话语权会不断扩张,这必然会压制住中国的亲苏集团,最终引发中国巨变。
虽然入市之后,中国商品会更容易的出口,对美国一些行业有所冲击,但自由派相信美国拥有的资源、技术和资本优势会牢牢的压制住中国,中国已经有一定规模的重工业必然会在西方企业不断的冲击下,一步步走向崩溃,虽然中国发展的不错,但相比于欧美多年的积累,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了。
尼克松在对华问题上,虽然站在了保守派财团一边,但实际上,他反而觉得自由派财团的观点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东南亚这一片,美国已经有了好几个战略抓手,实际上已经足够了,完全没必要和中国长期对峙,白白浪费国力。
美国死伤了好几千人,花费不菲把中国人从爪哇岛赶走,但爪哇岛竟然有三千多万人,而且还在迅速增加,为了养活这些人,避免共产主义再次重新滋生,美国不得不提供了大量援助,这直接让美国背上了一个大包袱。
后来美国人才反应过来,中国人在爪哇派出大批游击队,仅仅只是为了牵制美国的注意力,中国的核心目的在于消化人口较少,但地方更大的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等地,那里才是中国人一直念叨的地盘,虽然荒芜,但却可以提供中国大量的资源,而爪哇几乎提供不了什么给中国。
所以中国人在爪哇一门心思搞破坏,就是要让美国背上沉重的负担,以消耗美国人,虽然美国家大业大扛住了,但花费不菲的美国也产生了严重的后遗症,不管在缅甸,还是在马来半岛,美国人都不愿意亲自上阵,顶破天派出一些海空军。
终于到了六十年代,爪哇的形势逐步稳定,在美国的不断扶持下,爪哇也有了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业,算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此时美国人又吃惊的发现,爪哇经济发展起来后,相当一部分富豪竟然是留在爪哇没走的华人,虽然这些华人已经本土化,但美国人还是如同吃了一大堆苍蝇一般恶心。
不仅仅爪哇如此,在马来半岛,表面上看马来人和华人不共戴天,但还是有一些华人留在马来,而且还和马来的高层打得火热,美国人实在不理解,询问马来人,他们为什么这么干,然后那些马来人的回答是没有华人,谁给他们捞钱?
东南亚那些该死的土猴子眼里只有钱,离开了华人什么都做不好也就罢了,他们还胳膊肘往外拐,这些年美国在东南亚的投资,不管在爪哇,还是在马来,亦或是菲律宾,很多转了一圈后,又跑到了香港,变成了中国发展的推动力。
所以美国高层对东南亚的兴趣越来越低,与此投资给那些懒惰无比的土著,还不如扶持本州日本,那帮日本矮子被征服之后,谦逊得很,而且发展的非常好,美国的巨额投资未来肯定可以连本带利捞回来……
当然了, 美国政府的不感兴趣,还有一个不可以对外说的原因,到了六十年代,随着西欧各国和本州日本等国逐渐恢复,随着中国工业的迅猛发展,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偏偏各种军费开支越来越多,黄金美元已经支撑不住,此时的美国已经无力同时对两个大国保持强力打压。
在美国决定扩大阿富汗方向的投入,试图在世界岛的中央位置创建一个堡垒的同时,也不得不放松了对东南亚的投入,避免太过刺激中国。
如此一来,美国在对华问题上,越来越往自由派靠拢,这也是尼克松为什么出现在香港的原因,他敏锐的意识到了形势的变化,他也希望利用形势的变化登顶美国总统。
林登-约翰逊虽然是在任总统,拥有竞选的天然优势,不过美国国内愈演愈烈的种族冲突极大的损害了他的形象,偏偏他一直没有拿出很有效的解决办法,随底特律燃起了熊熊大火,越来越多的人对他很不满意。
而林登-约翰逊对外的种种做法,又同时让美国自由派和保守派不满,自由派讨厌他在外交上的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很多该做的事情不敢做;而保守派则同样讨厌他在阿富汗问题上的胆小怕事,到现在美军在阿富汗也只能小打小闹,阿富汗还在僵持着。
随着形势的发展,两派财团都希望能够打破目前国内外的僵局,可林登-约翰逊却一直无所作为,这也让尼克松看到了机会,林登-约翰逊没办法破局,但他可以,他也要向各大财团展示这一点!
尼克松对西南部财团的支持比较放心,他真正不放心的是东部财团,但有些事如果在本土做不方便,这一次来到中国,访问埃克森美孚的香港基地,又跑到一个中国民营玩具工厂参观,就是在告诉东部财团,他这个资深的反CP专家可以做好他们想做的事情。
长期深耕美国政坛,尼克松很清楚他这个资深反CP专家想做什么,要比那些进步派人士方便多了,当他支持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时,没有一个美国人会认为他偏向共产主义,也都相信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让美国的战略利益考虑。
相反民主党出身的林登-约翰逊就不行了,苏中两国在二战后期获利那么大,与罗斯福的纵容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也让民主党背负了一层原罪,现在中苏都这么难缠,他压根不敢轻易对中国妥协,这就是林登-约翰逊最大的问题,他就算有心,也没办法让中国进入关贸总协定。
在肯尼迪上台后,中国政府曾经寄希望于民主党政府有所突破,但中美两国谈了六年,只是达成了一个贸易协定,相互降低了一些关税,这也让中国政府非常失望,这几年中国在很多问题的强硬态度,就说明他们已经看出了问题,无心在民主党时代做出大幅让步。
那些东部财团肯定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应该有心换一换马,这也符合美国的惯例两党交替执政,所以尼克松自然要好好打一打中国牌。
但这一趟中国之行却让他看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似乎干得相当不错,中国人相当满意,最起码他沿途所见所闻,就没有发现什么真正对中国共产党不满的。
如此一来,中国就有可能保持长期的政治稳定,这虽然有利于美国资本在中国获得利益,但一个政治上长期稳定的国家又会严重损害美国的霸权,偏偏中国的实力和潜力都相当了得……
作为资深的反CP政治家,尼克松不得不考虑另外一个问题,若是放中国进入关贸总协定,允许大量资本投资中国,必然会迅速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中国未来发展的上限到底有多大?
带着这样的思索,尼克松继续北上,他一路发现这个时代的中国或许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还是比较贫穷的,基础建设也比较落后,中国急需大量的投资,怪不得自由派财团显得那么的迫不及待,投资这样有一定基础,但缺乏资本的国家回报率太高了。
但越是如此,尼克松反而越是担心,这才是发展的初期,都已经是世界老三的国力,再要安稳发展几十年,中国到底会达到什么程度?偏偏中国又在美苏之间摇摆,或许民主党的做法是对的,中国需要拿出更多的筹码,中国也需要与苏俄疏远,甚至是断绝关系……
第175章 保守和改革
虽然谷雨并没有打扰尼克松的访问,任凭他访问,但谷雨却非常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各种消息不断的传到他的耳边,虽然每每看过之后,他只是画一个圈,表示你知道了。
虽然谷雨想尽了办法,但他也很清楚此时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资本,从中央到地方,从国企到私企都有无数个好项目,但缺乏资金,所以从上到下都想尽办法获得各种资本。
但此时是六十年代,不是九十年代,除了华侨资本不断涌入以外,国外资本受制于种种限制,数量还是不够多,当然了,这也不奇怪,此时国际资本可以在欧洲、日本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哪怕转移到中国,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但资本也要讲政治,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可能大举投资中国。
而要想让更多的资本进入中国,需要刺激,此时此刻的谷雨正在等待两件事,一是布拉格之春,二是石油危机,前者可以让中国合情合理的与苏俄疏远距离,而后者则必然造成欧美经济衰退,到时候中国再配套搞一些措施,大量资本流入中国就成了必然。
目前前者已经有一些迹象,但诺沃提尼还在台上,杜布切克还没有上台,布拉格之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而后者则需要看纳赛尔,这哥们犹犹豫豫,也不知道到底埃及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这两件事都必然会爆发,但什么时候爆发,谷雨不知道,他目前能做的就是默默等待,同时做好国内相应的准备工作,至于能不能如愿在七十年代加入关贸总协定,谷雨此时反而已经不着急了,他甚至开始怀疑此时入关到底是否划算。
虽然入关之后会获得大量的资本,带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飞速流入的外国资本,必然会带来基础货币投放量的迅速增加,这就不可避免会带来通货膨胀和各种投机,前世为了容纳这些资本,选择了大规模放开房地产市场,而一旦放开,有些事情的最终发生就是必然。
如果谷雨的对手是后世那个已经去工业化的美国,谷雨还可以大胆一些,哪怕与狼共舞也是接受的,但现在不是,此时此刻的美国还是世界最为强大的工业国,占据世界三分之一还要多,而美国国债数字并不大,贸易逆差并不多,很多时候还处在顺差状态。
所以七十年代末的美国面对经济危机时,可用来调节的力量远超后世,而此时的中国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也不过刚刚发展了二三十年,怎么也比不上后世五十年积累,这一反一复间,差距就太大了。
在谷雨的记忆中,七十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到滞胀中,一方面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另一方面为了刺激经济,各国普遍降息,增加货币发行,加之黄金美元崩盘,所以整个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都过得比较好,中东产油国一个个富可敌国,甚至于加纳这种只是卖可可的国家都混得不错。
但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美联储曾经加息到20%,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数字,无数美元回流美国,直接把一大堆发展中国家干崩了,最惨的就是阿根廷和墨西哥,最后又把油价干崩了,直接引发苏东巨变和中东各种战事。
事实上,前世的中国也受到影响,在美国大放水的七十年代初,中国利用卖油和炒作黄金等等收入搞了四三计划,基本解决了化肥和化纤问题,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
但到了七十年代末,领袖去世,新上台的领导人也想有样学样,直接把外汇花光光了,然后立刻遇到不小的困难,最终那位领导人黯然退休,中国不得不开启大规模的改革开放。
而在这个时代,如果中国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入关,或许开头几年日子比较好过,但如果盲目乐观,胆子太大,用不了多久,就要栽跟头,众多的海外资本必然会大规模离开中国,一个不小心,中国在八十年代初也会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相反,如果中国并没有入关,与国内的经济联系仅限于贸易往来,到时候受到的冲击会相对轻微,虽然进出口规模可能没有前世那么大,但剔除了巨大的经济波动,总体还是得大于失。
政治和经济永远联系在一起,七十年代又是苏攻美守的时代,这会应该要壮大苏俄攻击的雄心,若是中国为了入关,对美国大幅度让步,苏俄又如何敢攻,而美国反倒有可能变本加厉,这是帝国主义的本能。
等到苏俄猛攻一段时间,资本主义世界上下压力重重,都觉得必须和苏俄翻脸,此时他们才会真心舍得拿出筹码,恰好此时美国选择大搞新自由主义,放任资本流动,而为了让资本赚到钱,他们才有可能真正接纳中国入关……
谷雨虽然希望苏俄多撑一段时间,但他还是希望苏俄最终崩溃,苏俄的体量远不是后世的俄国可以比拟的,苏中之间很难说谁赢谁输,但中俄之间,中国的优势就太大了。
中国需要北方的邻居一步步变成加拿大,而不是一个拥有庞大工业,且总人口达到三亿的庞大帝国,苏俄的体量太大,中国吃不消,还是变成俄罗斯最好一些……
但此时的中国不同于三十年代,已经穿上了衣服,不再是那个破落户,这种重大转向也必须有外部形势的转变,布拉格之春后,中国顺理成章的保持距离,和他们做一些争吵,等到老毛子搞离谱了,中国再转向,内外的阻力也小得多。
而国内,同样也要小心,谷雨对手下那批干部的屌性太熟悉不过了,这是一帮子胆大包天,信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主,而且此时又恰逢真正的权力交接,到时候一帮子对他不满意的人串联起来,影响到正常的交接班,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思前想后,谷雨已经不再指望七十年代入关,除非美国拿出来的条件非常好,否则不入关还是比入关好,但这种可能性微不足道。
在此期间,中国可以有选择的吸纳那些有眼光的资本,但必须以我为主,账上要有足够的美元,等待着先抄帝国主义的底,再抄发展中国家的抄底。
此时哪怕发展的慢一些,也要求稳,事实上,也不用太担心发展太慢,中国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出国之一,甚至没有之一,在欧美七十年代大放水的过程中应该能够赚取不少外汇,而且阿拉伯国家的多年友好,这个时候应该也可以结果,那帮子油霸大兴土木时,中国也可以捞到不少钱。
而七十年代的苏俄应该日子过得比较好,也应该可以拿出不少资金进口中国的东西,西方也同样如此,那么多印出来的美元英镑总要有地方花,购买中国廉价商品降低一些通货膨胀也是肯定的……
一边琢磨,一边写出了要点,但等谷雨想清楚,重新翻看这些要点,脸上却露出了一丝苦笑,五十年代他制定的计划,现在又一次推迟,当时雄心万丈,但现在却选择了求稳,除了这些年总体形势不错以外,还有一个原因,他不愿意承认,但却实实在在存在,他已经老了,他不敢,也不愿意再冒险了!
既然选择不冒险,谷雨对接下来与尼克松的会谈也就无所谓了,他的心思更多的放在国内,谷雨看了看时间,然后抓起电话,询问办公室中央金融工委书记冀朝鼎是否已经过来,很快冀朝鼎同志带着央行行长郁锺正同志一起走进了谷雨的办公室。
虽然谷雨不怎么管事,但只要他想管就没有他不能管的,而金融工作又是他一直很在意的,冀朝鼎同志事先和他约定了时间,准备汇报工作,得到了谷雨的批准。
两人坐下之后,谷雨询问两人喝什么,冀朝鼎笑着说道,“我和锺正同志都留过洋,喝惯了咖啡,还是咖啡吧!”
“那我们三个假洋鬼子就各来一杯云南的小粒咖啡,虽然不如南掌的好,但价格适中,这些年出口苏东不少,还是相当不错的!”
“谷书记的咖啡肯定是最好的,我们有口福了!”
“那可不一定,我不经常喝,也喝不出好坏,我手中所谓的上好咖啡是不是鱼目混珠,我也不知道!”
“哈哈!”
寒暄了几句,开始正题,“谷书记,希望国内的金融形势虽然总体还不错,但各种问题不少,尤其是地方金融机构,问题相当多!”
哪怕已经年过六十,却可以从连续多年的中央局候补委员、央行行长升迁为中央局委员、中央金融工委书记,可以连续执掌中国金融体系十五年以上,谷雨的信任可见一斑。
冀朝鼎同志也对得起谷雨的信任,在冀朝鼎的任期内,他秉承谷雨的意图,效仿西方模式,完善了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中央银行的职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各种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地方银行、民营银行以及获准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华侨银行等侨资银行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投资各种重特大小项目的中长期贷款问题和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题,中国陆续成立了国开行、农发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微众银行、科创银行这五大国有政策性银行,分别承担不同领域的政策投资任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银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在银行业大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保险、证券、信托等各种金融机构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货币、债券和期货市场也陆续试点成立,已经有了一大批相关公司。
虽然发展非常迅速,但也出现了一大堆新的变化,首先是银行资金来源出现了重大变化,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逐步成为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企业存款及财政存款占比不断下降。
出现这种现象,既可以说明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有了明显提升,但同时也可以说明中国各种投资过火的情况比较明显,国家和企业的钱都被拿去投资了。
同时这也说明,此时中国经济的问题还比较明显,缺乏足够的投资渠道,老百姓只能把钱放在银行中,虽然有股市、期货等市场,但准入门槛比较高,老百姓不怎么重视。
其次是房地产、小汽车和家用电器等的分期贷款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相对占比提升了不少,但还有巨大的潜力,这说明这些年下的功夫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广大群众也比较保守,他们不是很喜欢搞分期贷款,他们总喜欢筹集了足够的钱再买东西,这事实上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点是信贷投放膨胀和超贷现象不断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不断出现,这也是老毛病了,现在各地都缺钱,缺钱自然要朝银行伸手,虽然上上下下总算知道欠银行的钱要还,但地方政府投资的冲动还是非常大。
中央对国字号商业银行和政策开发银行比较在意,管得比较严,而那些个民营银行和侨资银行又相对谨慎,所以出问题的往往是地方金融机构,不断的贷款,没钱了就想办法高息揽储,高息拆借……
而中国的体制还有一个大问题,我只要完成了GNP增长的重任,就可以升官,但这个过程中,到底出现了多少债务,那跟我无关,我只要能够升官就行,至于那些债务,反正也不需要我来还,自然是想尽办法的逼迫地方金融机构就范。
第四个问题则是各种各样的不规范,比如金融机构擅自或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比如各种违章拆借;比如银行创办各种经济实体;比如各种乱七八糟的票据满天飞;比如地方政府的各种金融平台,如信托公司,地方商业银行以及投资公司胡乱投资……
第五个问题就是民间各种各样的非法集资和地下金融机构,当然了,目前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自然不可避免会出现外汇黑市和各种地下钱庄。
这也是老问题,虽然有微众银行和科创银行这两个专门面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但民营资本想贷款的难度还比较大,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同志保守,另一方面也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不规范,而且各种没下限的事情不少,银行也不敢随便贷款……
谷雨放入一块方糖,缓缓搅拌着咖啡,默默得听着汇报,这些东西都在他的意料之中,虽然此时的大形势与九十年代大不一样,但都处在发展的初期,遇到的问题差距不大,而且此时还没有计算机这一类极大提升金融业效率的先进机器,各种金融乱象只会多,不会少。
至于怎么治疗,前世早就有了现成的答案,中央成立更高级别的金融工委,统一决策,在国际上,可以举一些债务,同时继续购买黄金白银,等着薅美国人的羊毛。
而在国内推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成立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并成立国家级的资管公司,把各种烂摊子收上来,集中清理,依托经济发展,一步步消化。
按照谷雨的计划,在退休前,完成这一波整顿,接下来有个十年左右的稳定发展期,然后进入到七十年代后期进行第二次整顿,整顿这段发展期的问题,迎接美联储近乎疯狂的加息。
这样的操作也符合中国政治和经济规律,中国太大,现在的技术手段不够,必须隔一段时间整顿一下,一旦中途停下来,少了一次整顿,那不用说,必然会累积一大堆问题,上一次的整顿是五十年代中后期,现在恰好是十年左右,时机恰恰好。
要说起来,这事实上就是一次金融上的收割,只不过收割发生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过去十年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胜利币不断贬值,贷款利率不断下降,自然放出了不少水,如此一来,刚刚完成了战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自然获得了大发展,整个中国迅速变成一个大工地。
不过这样连续的大水漫盖,也掩盖了一大堆问题,现在到了退潮的时候,在谷雨看来,那就是收网阶段,这个阶段,美国人有一套教科书般的玩法,来,种植大量的树木是必须的,这项工作虽然辛苦,但难度不大,可以安排不少人,虽然收入不高,但让一家人活下来,应该还是可以的,只要扛几年,等家里的孩子大了,就有新的希望!”
冀朝鼎想了想,点点头,“这倒是不错的办法,国家农发行可以提供专门的贷款,应该花不了太多!”
郁锺正同志又补充道,“谷书记,现在各个城市发展,也需要城建和环卫工人,这一块也可以做一些安排,只要这些同志放下面子,还是有希望的!”
“就怕一些同志放不下面子!”
“树挪死,人挪活,到了生死攸关处,群众不可能迂腐,要把机会提供给他们!”谷雨想了想说道,“换届时要稳定是不假,但不是敷衍妥协,该面对的问题,该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在我们的任上解决掉,要让新领导层轻装上阵,他们未来工作的压力反而要小一些!
不仅仅要解决经济上的问题,政治上一些问题也要坚决面对,有一些同志嘴上总是很同情工人群众,但让他们做事,他们也会想办法推脱,这一次要盯着他们,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具体负责困难群众的工作,做不好就唯他们是问!
有一些人资历老,总想着对下一代干部指指点点,也可以仔细查一查他们过往的工作,发现拉了一屁股屎却不知道解决,让他解决,他就知道甩锅,甚至还会说子孙后代自有解决的办法,这种人都是祸根,不能留在干部队伍中!”
说到这里,谷雨看向两人,“你们两位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冀朝鼎无奈的说道,“确实有一些这些人!”
“这种只会说漂亮话,却不愿意弯下腰为人事做事的人,是伪君子,是搅屎棍,没必要客气,整理一下资料,交给谷景生同志,让他们滚蛋!”
谷雨想着提前退休,很多同志担心他是要面子,甩锅,冀朝鼎也担心他整顿力度不够,压一压地方和大型国企的头头脑脑,到时候把问题往后拖,冀朝鼎都是要退休的人,虽然无所谓,但郁锺正等同志以后的压力就大了。
郁锺正同志也是10后,他一开始学的是物理,还是钱三强的同学,不过上了清华后,他受到大革命的影响,参加了革命队伍,因为是理工科出身的大学生,他和孙运璇一样非常受重视。
孙运璇被挑选成了李强的秘书,后来搞电力,然后在地方不断历练,而郁锺正同志就被毛泽民同志选中,做了一段时间的秘书,然后在胜利银行工作。
二战期间,他随同周恩来同志前往美国,参与中美种种谈判,期间还在美国大学学习经济,后来担任中国驻美经济参赞,参与了马歇尔贷款的相关谈判。
五十年代初期,郁锺正同志调回国,先担任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负责金融、财经等工作,后来又担任广东副省长,然后调任工行行长,五年行长做完,被提拔为中央银行行长,进入正部级干部行列。
作为中国共产党重点培养的下一代年轻干部,在冀朝鼎退休之后,郁锺正同志将接替他领导金融系统,所以这一波的整顿,郁锺正同志是主要执行者,谷雨也要好好看看他的本事……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