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197节
现在苏俄的做法就如同满人镇压戊戌变法,搞皇族内阁,他们这一把直接把所有对苏俄还存有好感的党外人士和党内改良派人士逼成了反对派,未来苏东各国国内要么是体制的顽固保守派,要么就是体制外的激进反对派,体制内留下来也是激进改革派,温和派的土壤已经没有了!
未来只要苏东经济出现困难,国内就会不稳定,而越是不稳定,越发不敢改革,直到有一天,保守派实在兜不住了,上来一个改革派,然后搞激进改革,而这样的改革注定是有很大风险的……”
说到这里,谷雨长叹了一声,长时间没有说话,会议室内陷入到无声的沉默中,死一把的寂静,良久,谷雨这才说道,“库伦在捷克留过学,他跟我说了一些捷克的事情,我一直挺关注捷克的改革,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苏俄动手之前,我已经有所察觉,郭子华同志那番话也是出发前我交代的,但我怎么也想不到马祖罗夫竟然这么理直气壮,他哪来的底气?
到了这一步,苏俄未来的路,我几乎可以一眼看到底,对内捣糨糊,只要老百姓不闹腾,肯定会想办法收买,收买不成就镇压,但一群官僚肯定也不敢搞钢铁那样的集中营,很可能是加强特务机构,扩张精神病院这一类的下三滥招数……
对外应该是不断发展军事力量,一边与美国人搞冷战,一边打着共产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旗号对外扩张,那些愿意站在苏俄一边的,就给支援,给好处,追求这种虚幻的大国地位。
这样的局面注定不可能维持太久,西方集团的经济、科技实力、掌握的资源都远远超过苏俄,而且西方集团的资源利用效率也比苏俄模式高。
虽然苏东搞的是计划经济,可以一定程度的避免资源浪费,但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更高,西方也有足够的资源,他们不怕浪费。
现在苏俄与美国的差距确实缩小了一些,但东欧与西欧的差距明显拉大了,捷克和东德这样的东欧领头羊已经远不如西欧,甚至连西欧不入流的荷兰、比利时都不如。
与二十多年前相比,西方集团与苏东集团的实力对比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如果不是我们为了平衡东西方差距,对苏俄提供了一系列帮助,苏俄的压力会更大。
而随着时间的差距,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总有一天,差距会大到突破苏东国家人民的心理极限,苏俄家底厚,又可以吸血东欧,能支撑时间长,但东欧各国不行,他们实力本来就一般,又被苏俄不断吸血,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上一次东欧闹腾是1956年,这一次捷克这个东欧经济头羊扛不住是1968年,捷克不行,其他东欧国家必然会一个接着一个出问题,到那个时候,苏俄还能再出兵镇压吗?出兵,道义压力越来越大;不出兵,就意味着软弱,而软弱就意味着失败,可谓左右为难,这一天不会太远,大家拭目以待吧!”
说到这里,谷雨连连摇头,“这样的苏俄,哪怕有着强大的武装,哪怕有着数之不尽的资源,也注定没有太大的前程,同志们,我们该痛下决心,与苏俄分道扬镳了,苏俄台上那帮子虫豸不值得再信任,再和他们凑在一起绝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需要借助这一次事件,改变原来中间靠左的立场,政治上先保持中立,对外要按照我们一贯以来的外交原则来,苏俄不对,一定要严厉抨击,和美国一个标准,美国是帝国主义,苏俄是社会帝国主义,要用一个标准来判断。
中联部要改革工作重心,要把重点放在与欧美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党往来,扩大与这些国家的民间往来,为我们的企业发展服务,而与苏东各国党保持常规接触即可,与欧美各国政党一个标准,原来的组织机构上也要做一些调整,该降格,降格,该撤销合并,撤销合并!
中苏合作的大学等涉及到意识形态的机构,这些年夹杂私货的事情不少,该查封就要查封,不要犹豫,对欧美怎么干,对苏俄也一样,按照一个标准来。
经济上进一步加深与西方国家的合作,他们可以提供的市场要比苏东大得多,我们可以在关贸总协定谈判中,做出一些可以接受的让步,争取与西方早日达成一致,哪怕暂时不入关,也要进一步降低相互之间的关税,以扩大对西方的贸易。
同时要做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各种经济壁垒要进一步减少,要鼓励更多的外资进入,给他们国民待遇,要进一步放开出境限制,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出国经商、务工、旅游、留学,同时也要允许别人进来看一看。
香港免签证,很多外国游客过来,对香港评价不错,也给香港带来了不少外汇收入,那些游客也想到内地看一看,我们过去管得严,我看没有必要,那些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游客,应该不会滞留在我国不走,可以让他们免签证七天入境,到处看一看。
我们的群众了解外国,外国的群众也了解中国,相互接触多了,党内、国内说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人就会减少,对我们就会更信任,我们这些年搞的还行,能见人,要自信一些……
这一类的办法要多想一些,到了现在这一步,我不敢说苏俄一定是冷战的失败者,但苏俄失败的概率越来越大,我们保持一些距离,离着远一些更加稳妥,小心无大错!”
在此前的多次会议上,谷雨都对苏东集团的未来不乐观,但也就是嘴上说说,他的身体很诚实,与苏俄的诸般合作一直在进行,苏俄遇到困难了,他各种帮助不少,前几年各种农作物卖了一大堆,国务院有些同志不理解,我们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老百姓日子过得不好,怎么能卖这么多粮食,他还出面做思想工作。
所以很多同志认为谷雨对苏俄的不满更多的是怒其不争,或者说路线不同,通过贬低苏俄,指出苏俄的问题,来说服党内同志支持他那一套做法,但谷雨本人的立场还是靠近苏东集团,这倒也不奇怪,中国共产党党内高层基本都是这个心思。
虽然这些年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骄傲自身的成就,知道苏俄的种种制度和政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认识到苏俄有帝国主义,有民族利己主义那一套东西, 但中国不也如此吗?大哥不说二哥。
而苏俄公有制公平的一面对中国的吸引力非常大,哪怕社会主义试点区出了一大堆幺蛾子,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祛魅,但这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吸引还是吸引了无数人。
与苏俄模式相比,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就差了不少,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在不断积累,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也是事实,而党内也不可避免出现了各种乱象,连最高领导人谷雨都在安排子女经商,就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中国共产党高层全部经历过极其残酷的铁与血的厮杀,没有理想主义的支撑绝对扛不下去,虽然革命胜利这么多年,但无数同志内心还闪耀着理想的光芒,他们能够理解谷雨种种基于现实的操作,但他们仍然希望苏俄走得越来越好,为人类,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引。
但事实却让人非常失望,这二十来年,苏俄搞出了太多太多事情,大家伙眼中那个理想主义的苏俄不仅不能再指引大家前进,而且越来越平庸,到了今天,更是离谱到小兄弟的改革一棍子敲死的地步,这太让人失望了。
对于捷克的改革,很多党内同志的心态很复杂,一方面大家看到捷克搞市场经济,允许私营企业,这是在模仿中国发展,大家心中是骄傲的。
经济发达的捷克在学我们,嗯,还有南斯拉夫、匈牙利,他们一个个都学,一个是偶然,两个、三个是必然,看来我们走对了路,现在抛弃市场,不允许私营经济是不现实的,谷雨同志判断的没错,现在就应该是有计划,有市场,两种经济模式的优点都要发挥。
另一方面心中又有些怅然若失,连生产力处在东欧第一等级的捷克都走不了社会主义,我们这个新民主主义阶段到底要走多久,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但苏俄带着几个东欧国家直接镇压,却把党内同志打懵了,就因为孩子有点小心思直接就打,连辩解都不让辩解,揍了人之后,还理所应当,说什么有限主权论,苏俄这个社会主义家庭大家长实在太过分了。
中国虽然不属于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但也算是亲戚,三天两头来串门,看到这种局面自然很担心,早年被苏俄圈圈叉叉的往事又浮上心头,所以保持点距离比较好,现在苏俄的态度那么恶劣,中国又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更要保持距离。
但谷雨同志认为苏俄走向僵化,未来大概率会失败的评价又实在让人揪心,可谷雨又能够自圆其说,其种种应对举措虽然强硬,其站在国家的未来角度考虑,也确实非常稳妥。
可从偏左中立到绝对中立,经济上与西方加大合作,还要加大与西方国家的各种文化交流,这一套动作下来,意味着什么,大家又怎能不清楚?分道扬镳,这是真的想分道扬镳了!
但不管心里怎么想,怎么纠结,最后都要面对现实,党内核心层也都相信谷雨对重大问题的判断,也不可能阻拦,所以谷雨的想法得到了常委会批准,然后开始了执行,并通报党内同志,然后召开中央局全体会议,部署各项安排。
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在获悉苏俄对捷克动手后,先召开了国安会紧急会议讨论,然后对苏俄提出了几点质疑,并与次日发表电视讲话,对苏俄公开破坏联合国宪章的行为表示震惊,同时要求苏俄撤军。
也就在讲话结束后不久,林登-约翰逊收到了驻华大使的紧急报告,中国国家领导人谷雨今天早上召见他,和他谈了一个多小时,谷雨明确表示他事先不直到苏俄的行动,中国是昨天苏俄行动前才得到消息,中国同样无比震惊和愤怒!
谷雨表达了对苏俄和东欧几国公开入侵捷克的强烈不安和坚决反对,认为此举严重践踏了联合国宪章,赤裸裸的挑战了好不容易形成的战后国际新秩序,绝不能纵容。
谷雨同时表明他将取消原定十月底的访问行程,并无限期搁置中苏高层互访,中国也将通过联合国和各驻外机构表明中国的坚定立场,希望中美两国保持一致,通过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促使苏俄迅速转变。
美国大使的报告中还指出不管是中国外交部的记者招待会,还是中国国家机关报都是用“入侵”来定性苏俄对捷克的军事行动,所以大使认为中国和苏俄在捷克问题上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分歧,这或许可以被西方利用。
看到这样一封报告,林登-约翰逊吃惊的说道,“苏俄行动前,竟然真的没有和中国通气?这怎么可能?”
国务卿腊斯克表示肯定,“总统先生,这应该是真实的,谷压根没有必要欺骗大使!”
林登-约翰逊有些奇怪,“捷克不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但中国领导人看起来过于敏感,他们似乎迫不及待的撇清与苏俄的关系,这很值得寻味!”
“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与中国比较接近,这或许是中国反应如此巨大的原因,中国很可能认为苏俄此举是对中国的公开挑衅,很明显这两个大国出现明显的分歧!”
“或许还有一点,中国认为态度不强硬会被苏俄连累,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
“确实如此,中国自刚果事件之后,一直有意重塑国际形象,对外也柔和了不少!”
“苏俄肯定非常愤怒,中苏过往密切的合作很可能会出现变化!”
“总统先生,这是好事,我们可以做一些动作!”
林登-约翰逊想了想说道,“美国没有军事干涉的义务,这不符合美国和捷克的利益,冷战并没有结束,我们与苏俄的关系也处在转折之中,我们将随时随地处地促进世界和平事业!”
唱了高调之后,林登-约翰逊话锋一转,“但中国领导人出人意料的强硬,美国怎么能落后于中国呢?让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提出一份议案,批评苏俄的入侵,同时要求苏俄从捷克撤军,赔偿损失,中国不是不满吗?请中国代表联合提出议案!”
“总统先生,这是一个非常绝妙的想法!”
中国人不是调子高吗?那中美一起提出议案,中国支持,苏俄尴尬,中国不支持,美国也可以批评苏俄,左右都不吃亏,所以两个美国高层得意的笑了起来。
本来美国人以为中国人只是嘴上说说,但当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找中国磋商时,中国代表早就准备了一份议案,其内容与美国的设想基本一致,两家协调了一下用词,然后决定联名提议。
就这样,联合国成立二十多年以来,最奇葩的一幕出现了,中美联合提出议案,抨击苏俄,虽然苏俄使用否决权,但此举还是让苏俄极其狼狈,声望大跌……
更让苏俄暴跳如雷的是,中国不仅取消了谷雨访苏行程,直接无限期搁置中苏高层互访,还在世界各国的使领馆举行各种活动,抨击苏俄对捷克的“入侵”,这直接引发了一场全世界猛烈批评苏俄的巨浪。
最让苏俄尴尬的是,罗马尼亚的领导人也在批评苏俄,齐奥塞斯库在布加勒斯特搞了一个十万人的群众大会, 强烈地谴责了这一事件,说这是国际公允的最大耻辱,并且宣布采取一系列措施,准备保卫独立主权。
中国和罗马尼亚的态度,直接导致世界各国CP陷入到分裂中,那些支持苏俄的CP遭到了猛烈批评,与12年前一样,越来越多的党员退出了CP,偏偏就在此时捷克出现了一起自焚事件……
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传到莫斯科,苏共高层目瞪口呆,然后陷入到激烈的争吵中,这是一个事先任何人想不到的恶劣局面,怎么突然坏成这个样子了?难道我们镇压修正主义错了吗?
第187章 苏俄的应对
1956年,赫鲁晓夫面对东欧层不出穷的乱象,心里发虚请求谷雨帮忙,其后中苏进入到一段蜜月期,一直到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谷雨嫌弃赫鲁晓夫太软,赫鲁晓夫认为中国想让美苏之间爆发热战,居心叵测,然后中苏关系开始走下坡路。
科兹洛夫上台,需要缓和关系,恰逢苏俄粮食减产,中苏两国进入到第二段蜜月期,哪怕马祖罗夫上台,苏俄经济形势好转,中苏两国的关系也还处在这段蜜月期内,所以当捷克斯洛伐克出乱子,苏俄选择镇压时,苏俄高层本能的认为中国就算不支持,也会保持善意中立,这已经足够了。
但苏俄高层怎么也想不到中国批评会这么激烈,甚至比帝国主义跳得还要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苏俄眼中,捷克斯洛伐克属于苏俄的家务事,苏俄怎么收拾都和中国无关,美欧都默认,中国跳这么高,真是匪夷所思。
老毛子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是捷克改革的黑后台,中国一直在渗透东欧,眼看要结果子,却被苏俄识破,恼羞成怒,要不然为什么反应那么大?
但稍稍研究就知道这样的猜测不合理,中国一直很谨慎,不掺和苏东间的政治问题,克格勃也没有收到任何中国外交和情报官员掺和捷克事件的证据,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苏俄自然要询问那些与谷雨有密切接触的人。
询问一番后,苏俄高层隐隐明白过来,他们犯了一个错误,中国虽然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但与社会主义阵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两国又是蜜月期,苏俄没有打招呼就动手,中国人自然认为苏俄对中国不信任,重大事情不打招呼。
既然苏俄不信任中国,而且这件事又这么难看,主权有限论等等说辞又与中国一向以来的外交主张截然不同,中国自然要撇清关系,中国的反应变得激烈就不奇怪了,你把我当外人,不跟我说,若是不跟外面说清楚,岂不是被人以为我和你是一路人,我总不能被白白连累。
而第二点原因来自于熟悉谷雨的同志,谷雨正在搞党内整顿,连续多位高级干部受到清理,据说是他准备退休,有限主权论应该是刺激了他敏感的神经,他惧怕苏俄影响中国高层调整,很有可能是乘机政治上疏远与苏俄的关系。
另外还有一个说不出口,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谷雨在本阵营中的地位非常高,甚至于全世界的领导人都拉出来,他说排第二,别人都没办法排第一,哪怕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戴高乐也没有他的资历深,马祖罗夫的态度不好,自然引发了谷雨的强硬反弹。
搞清楚这三点之后,勋总就有话说了,他在中央局会议上,委婉的批评马祖罗夫不听意见,动手前,我建议和中国打一声招呼,取得谅解,你不愿意,一直拖到动手的时候再说。
说就说吧,你的话却又硬邦邦的,现在好了,中国翻脸了,我们很被动呀,而且这也会让人感觉国际共运阵营的大分裂,现在罗马尼亚已经跳出来了,南斯拉夫也不安分,这样下去不行的!
勋宗事后诸葛亮的说法,自然让马祖罗夫很不高兴,不过谁让他负责处理这件事的,他不背锅谁背锅,无奈之下,马祖罗夫做了一些自我批评,说自己长期在地方工作,对外交工作有些经验不足。
然后马祖罗夫又做了一番辩护,他执行的是集体决策,而这一次出现重大意外,并不是我一个人没想到中国的态度变化这么大,你勃列日涅夫也是老外交了,多次去中国,你也没有想到嘛,怎么能把责任推到我的头上……
还没等勋宗说话,同时与两人不对付的谢列平也跳了出来,他虽然被赶出了书记处,但比前世去工会强多了,现在是俄罗斯联邦总理,也是重量级人士,这也正常,谁让马祖罗夫实力不够,而且很有一些同志想着用谢列平平衡马祖罗夫,这才是集体领导嘛!
从布拉格之春一开始,谢列平就要求镇压,自然见不得勋宗的说辞,谢列平认为勋宗这样说是不对的,当初讨论时大家取得了一致,只是因为对中国的反应估计不足,就对原来的集体讨论结果有异议,质疑总书记同志,这是自由主义作风。
谢列平批评勋宗的同时,又认为苏俄必须保持强硬立场,要坚决反击中国的舆论攻势,可以指责他们与美帝国主义勾结,他们竟然和美国站在一起抨击苏维埃这是不能接受的!
勋宗听完非常不爽,直接对谢列平开喷,“你除了整天吹捧自己是铁拳,要求对外强硬以外,你还懂什么?中国现在的实力很强,中国站在哪一天,直接决定了天平的平衡,联盟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不是与中国越走越远,联盟虽然强大,但也不可能四面为敌……”
斥责了一番后,勋宗翻起了旧账,他对喜欢搞种种出格提议的谢列平早就不爽了,他翻起了捷克事件爆发之初,谢列平跳出来要求镇压这件事,认为谢列平考虑问题不周全,一味强硬,一番言论蛊惑了很多同志,是这一次处理失败的导火索。
勋宗是水平非常高的政客,既然选择抨击谢列平,他自然不会盯着马祖罗夫不放,而是说马祖罗夫同志处理捷克事件,虽然有些不妥当的地方,但总体还是比较谨慎的,现在出现的偏差确实也不能太苛求,但谢列平就不同了,他到现在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接着开始翻谢列平工作中的问题……
勋宗在二战期间做过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亲眼见识过解放军的战斗力;在钢铁晚年走入苏俄政坛中枢的高级干部,也看过中苏两国这些年的分分合合,他的大局观还是很不错的。
苏俄高层一厢情愿认为捷克事件与中国无关,本来就是不合理的,不管中国走的是不是修正主义,中国都是共产主义政党执政,过去也属于共产国际的一员,与苏东集团有着太多太多的联系。
苏俄没和中国打招呼,就直接对捷克动手,这实际上违反了一贯以来的操作模式,中国有理由反击,虽然中国反击的种种做法太让人生气,但也是苏俄理亏在前,这个时候要安抚中国,若是按照谢列平的搞法,简直就是火上浇油。
虽然苏俄很强大,但美国更强大,联合中国共抗西方才能稍作平衡,此时要做的是安抚中国,向中国解释,适当做一些道歉,顺便在经济上给一点好处,谷雨那个人,他是知道的,看重实际利益,还是比较好打发的。
在勋宗看来,中国这一次反应大,除了觉得苏俄不打招呼生气以外,更是向苏俄示威,没有中国支持,苏俄在很多问题上都非常被动,他要的是苏俄做一些让步,给一些甜头,说到底,谷雨的做法不过是软饭硬吃,你还继续强硬,这不是与苏俄的国家利益背道而驰吗?
勋宗有这样的想法,还有一层说不出口的理由,利益,科兹洛夫上台后,已经没什么人可以束缚在党政军特都有庞大影响力的勋宗,虽然不是一把手,但勋宗的子女部属在他的保护下,与中国有密切的合作,他的儿女都频繁前往中国。
若是因为这一次事件,与中国共产党闹翻了,又一次回到赫鲁晓夫晚年那种乱七八糟的局面,勋宗的子女部属是不乐意的,不仅仅他们,在中苏贸易中受益很大的克格勃也不会满意,克格勃需要中俄贸易的利润来弥补其经费的不足,还有苏俄红军的很多将领……
到了1968年,这个因为中苏贸易产生的利益集团实际上已经相当庞大,他们都不愿意中苏关系出现波动,勋宗作为他们的代表必须为这个利益集团说话。
而随着与中国交往的加深,有太多太多人对耳根子软的勋宗吹风,为什么苏俄就不能学习中国那一套做法呢?虽然中国一些农村还不好,但短短二十多年,中国的市面已经相当繁荣,各种大商场越来越多,排队现象已经没有了,可苏俄呢?
这些人还对苏共的种种规定十分不满,中国可以让高级干部的子女从政、经商,进出国门也异常容易,甚至于党还会鼓励一些表现不错的干部和烈士子弟出来经商,给他们提供种种帮助,让他们领导、团结国内的民族资本家,瞧瞧人家想得那个周到,苏俄呢?
中国是没有这个免费,那个免费,但人家搞的是货币化,干部可以买房子,买车子,买家电,退休金和医疗待遇都要比普通人高一大截,中国说是这是为了革命和重大建设付出牺牲的同志应得的待遇,可在苏俄呢?赫鲁晓夫连自己的别墅都没办法住,连养老金都没有多少!
子女们更是和勋宗算了一笔账,一旦他退休,他的大别墅,一大堆豪车等等都没有了,您老人家要和老百姓一起去排队,被老百姓指指点点,你受得了吗?更不要说,中国退休干部还有各种政治待遇,这种种差距实在太大了!
勋宗很早就知道这些事,也非常的羡慕,他已经想过很多次,觉得可以做一些改革,但不管是赫鲁晓夫,还是科兹洛夫对他多少有些压制,可现在的马祖罗夫,他是一点都不在乎,如果不是科兹洛夫脑淤血时,他正在中国访问,压根轮不到马祖罗夫成为一把手。
虽然现在不是一把手,但勋宗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他的人缘非常好,经历十分丰富,党内各路人马都能找到人说话,可谓朋友遍天下,马祖罗夫的任何决策都必须得到他的支持才能有效果。
所以勋宗一直琢磨着利用自己现在的影响力,推动苏俄高层在制度上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当然了,也有利于他个人的改变,但他不是一把手,想推动做一些事情,需要等待机会。
虽然不是一把手做事束缚不少,但也不完全是坏处,勋宗不需要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背锅,他就是一个快乐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俄名义上的元首,好事都有他的份,坏事都和他无关,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勋宗站在高处做一些批评也容易。
而要想一直发挥作用,勋宗就必须珍惜现在的集体领导,他也非常注意维护,他这一次批评马祖罗夫,马祖罗夫把事情搞砸了,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打击一把马祖罗夫的威信,让他尊重老同志。
马祖罗夫对中国大使的倨傲态度,让他感到很不安,未来会不会搞到他的头上,还真说不准,所以勋宗必须对马祖罗夫批评教育一番,打击威信的同时,促使他在一些事情上做出一些妥协,当然了,勋宗不会主动提那些他想做的事情,自有人提出来,这就是政治……
但谢列平跳出来,却让勋宗看到了搂草打兔子的机会,正好可以收拾一下这个脑子一根筋的家伙,偏偏一群小年青围绕在他的身边,甚至于连他的老巢乌克兰也不例外,谢比尔茨基清理难度很大,这也让勋宗相当头疼。
谢列平虽然得罪人不少,这几年 也到一些打击,但科兹洛夫并没有把他当成主要敌人,马祖罗夫虽然瞄准了他,但有一些压不住他,所以谢列平还在不断折腾,而收拾谢列平,马祖罗夫也会乐见其成,甚至还会到倒打一耙。
若是能够乘机扳倒谢列平,不仅少了一个吵人的乌鸦,也可以促使急于填充谢列平势力空白的马祖罗夫达成更大的交易,他相信党内绝大部分同志都站在他一边,毕竟这是为他们谋福利。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