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198节
勋宗这一次一反常态,这么得瑟,也是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与他持相同看法的还有柯西金、苏斯洛夫等等大佬,他们都对目前的局面非常不满意,他们都希望勋宗代表他们说话……
这两位一开始就是缓和立场,建议以和谈为主,柯西金是担心强硬派得势,影响他的进一步改革,苏斯洛夫是意识形态专家,他担心派兵镇压会引发更大的危机,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
但两人真正揪心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苏俄高层的隐忧,马祖罗夫看到谢列平强硬得到红军统帅的支持,他也跟着强硬,这也让他们产生了另外一层不安,到底是红军听党的,还是党听红军的?
马祖罗夫位置不稳,他担心谢列平拉走红军统帅不安还可以理解,再说了,他是总书记,也不可能虽然更换他,要不然就乱套了,总不能上五年换三个总书记吧。
但他们越看谢列平越不顺眼,这个不安定因素就必须处理了,他那一摊子人也要压制,不管他有意还是无意,他的强硬立场很符合苏军的口味,万一他勾结军队搞政变怎么办?赫鲁晓夫上台的种种搞法,他们可都是当事人,太清楚了!
从捷克事件爆发后,这些个苏共大佬,就开始不断做磋商,不过强硬派属于政治正确,他们也不能直接对着干,他们选择了等待,而现在以年青干部为主的强硬派捅出了篓子,自然就是时机。
所以在勋宗对着谢列平一阵抨击之后,还不等谢列平说话,先是柯西金说话,然后那些与他们关系不错的中央局委员们一个接着一个跳出来抨击谢列平,认为他一开始过于莽撞的提议,引发了这一次危机,也批评他的种种做法。
而对马祖罗夫,更多的是一笔带过,勋宗的说法得到了认可,马祖罗夫同志属于执行集体决议时出现的小小瑕疵,但谢列平同志则是思路上有严重问题,他从一开始就误导了中央政治局很多同志,他更要为目前的困境负责。
谢列平被突然的袭击打蒙了,他拼命自己辩解,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立刻吵了起来,一直吵了整整一天,苏斯洛夫同志出来说话了,他首先说了一番团结的话。
然后他认为这一次出现的重大判断错误,我们既然是集体领导,当然都有责任,第一书记有责任,谢列平同志有责任,我也责任,大家都有责任,继续纠缠责任,毫无意义,现在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今天会议上有不少同志反应了谢列平同志以及那些与他关系很好的同志,有很多不恰当的做法和说法,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可以责成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做一些必要的调查工作。
苏斯洛夫说完之后,那些个反对谢列平的中央局委员纷纷表示赞同,然后苏斯洛夫很真诚的请总书记马祖罗夫讲话,马祖罗夫心说我想说的,都被你说完了,我说什么,不过若是可以重创谢列平,对他也是好事,那就忍一忍吧……
最后马祖罗夫仓促说了一些,最后苏共中央政治局投票决定让中央监察委员会做一些调查工作,至此谢列平莫名其妙的遭遇重创,而到了第二天,苏共中央政治局才开始讨论到底如何应对。
高层会议最后谈论决定,首先自然是进行各种政治上和舆论上的种种辩解,必须尽快促使捷共领导人屈服,换上两家都能接受的同志,同时尽可能团结东欧各国党,齐奥塞斯库逼逼几句就算了,但关键时刻必须表明对华约的忠诚,以此保证华约内部的团结。
其次是是转移视线,搞成现在这样,苏俄已经相当麻烦,要想迅速挺过这一关,那就是搞出一个影响力比较大的事情盖过捷克事件,苏俄高层自然想起了阿以冲突。
而在这一起事件中,为了获得来自苏俄的武器,纳赛尔不惜自毁形象,站在苏俄一边,帮着苏俄解释,但与此同时,纳赛尔又一次提出了引进各种攻击性武器,并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
若是苏俄还没有让埃及满意的答案,埃及只能驱逐苏俄顾问,然后发动对以色列的拼死猛攻,他也将和埃及军队战斗在一起,宁愿战死,也绝不愿意窝窝囊囊而死,只是他死之后,埃及会如何走,其他阿拉伯国家会如何走,那我就管不着了。
纳赛尔在一边表示忠诚,一边隐隐提出了威胁,要是你把我逼死了,苏俄在阿拉伯世界也臭了大街,以后还想获得阿拉伯世界的支持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收到纳赛尔这一套说辞后,迫于形势,苏俄高层终于妥协,提供更多的先进武器,让埃及有能力进攻以色列,埃及打不过,应该也会死心,苏俄也乘机加深对埃及的影响。
打得过,也可以用以色列交换美国在阿富汗方向的让步,美国人这两年一再增加阿富汗驻军,从一开始的几千人,现在已经有一万多人,苏俄如鲠在喉,相当恼火。
既然决定要推动阿以战争,苏俄自然想到了谷雨多次提议的石油问题,自然也希望埃及推动阿拉伯国家闹腾,一旦石油大涨价,西方国家经济受到重大影响,必然有求于可以大规模出口石油的苏俄,苏俄不仅政治问题得到解决,经济问题也可以解决。
而要推动阿拉伯国家配合搞石油禁运,同样也离不开中国的合作,中国与海湾各个国王、酋长们关系很好,本身又是产油国,这帮子中国人真是荤素不忌,与那等废物也凑在一起。
最后是应付中国的发难,办法也是现成的,让与谷雨关系不错的同志亲自前往中国解释,当然不是最高层的领导同志,谷雨都中断了中苏高层接触,苏俄也不能上赶着派人过去,派往中国的是一位与三四十年代在华工作过,与谷雨有过不少接触的同志……
这位同志除了解释误会,也要携带马祖罗夫同志的一些信,心中除了解释,也要重提中苏两国应该加大合作,同时委婉的提出要求,让这件事尽快过去,不要再闹腾了,我们知道自己有不对的地方,也希望中国同志劝说一番捷克的同志,顺便也谈一谈阿以问题以及石油涨价等问题。
除了派人前往中国以外,会议上也决定由苏斯洛夫与中国驻苏大使郭子华进行一轮交谈,嗯,会议还讨论了另外一件事,捷克事件发生后,谷雨女儿张一思和周恩来的养女孙维世并没有取消原定访问苏俄的商务行程,而是准时来到了苏俄。
苏俄高层已经派人接触,不过两女似乎并没有得到谷雨的任何口信,眼看着两女就要离开,有些着急的苏俄高层决定让苏俄文化部长福尔采娃亲自出马,试探一下口风,而试探的方式很特别,伟大的苏俄将拍摄《胜利》系列电影,希望中国同志参与到电影拍摄上来。
中苏在卫国战争中是盟友,双方一起击败了德国法西斯,这是一段让中苏两国人民都记忆深刻的伟业,苏俄已经立项,计划拍摄电影以做纪念,但具体剧本写了不知道多少次,都没有过关,除了苏俄高层领导人各个希望有角色以外,他们也十分头疼这部电影中中国扮演的角色。
苏俄不是美国,绝对想不到未来美国人会“解放”柏林,也想不到美国人也“拯救”奥斯维辛,他们既希望渲染苏俄的光辉形象,这就需要淡化中国的影响,明确中国的辅助角色,但电影又需要让中国人满意,不能影响到中苏目前的友好关系。
这一类充满着政治的电影,关系到无数人的身后名,苏俄高层可以肯定,中国高层也非常关注,这就不可避免出现高层接触,这也是为了更进一步的摸清中国的思路。
虽然苏俄最高层会议权衡再三,对中国有所妥协,想着拉拢中国,但苏共高层实际上相当憋屈,苏俄实力更强,中国更弱,中国对苏一直是示好,求援,不是承认苏俄是老大吗?为什么这一次搞出了这么多东东?哪怕你不满,你们也不能掀桌子呀!
每每想到中国人和美国人一起搞反苏提案,苏俄最高层就窝火,中国越来越走资了,可又没有办法,不得不拉拢,先忍着,等过一段时间再报复回来,他们就不信了,中国那边以后没有麻烦!
而提及《胜利》系列电影的拍摄,也是试探,在苏俄眼中,卫国战争是苏俄为主,中国援兵为辅,未来在中苏两国同时上映的电影理应显露出这一点,若是中国不满意,这部电影也能显露出来……
苏俄著名的女政治家,赫鲁晓夫的大救星,现任的文化部长福尔采娃接到命令,和她关系很好的女性朋友歌唱家柳德米拉·泽金娜抱怨道,“我不喜欢那两个女儿,她们竟然不愿意喝酒!”
福尔采娃虽然政治上比较成功,但苏共高层都看不上她,尤其是1960年,她被赫鲁晓夫贬斥,试图自杀未果后,太多太多苏俄高层只是把她看成是标榜男女平等的大花瓶。
她的私生活并不幸福,第一任丈夫是飞行员,牺牲于卫国战争期间,让她成为了寡妇,而且丈夫在牺牲前还出轨了,这让她痛苦了很久
而她第二任丈夫是苏俄一个驻外大使,她疯狂的爱上了她,竟然不顾人家有老公,跑到国外与他约会,这又震惊了苏俄政坛。
但在渡过了婚姻最初的热情后,两口子迅速貌合神离,所以福尔采娃现在十分痛苦,她甚至有些管不住自己,经常喝烈性伏特加,但她又不擅长喝酒,喝一点就醉倒,以至于苏共中央派人看着她,怕她在公开场合出丑。
柳德米拉·泽金娜则安慰福尔采娃,说中国女人喝酒的不多,福尔采娃嘀咕道,“她们的身材保持得很好,是不是因为没有喝酒?”
“或许吧,不过据说也跟中国女子喜欢吃苹果和蔬菜有关,中国人总能吃到无数蔬菜和苹果,温带的,热带的,非常非常多!”
“该死的农业部门!”
“确实该死,苏俄的卫星都能上天,却提供不了让人满意的蔬菜苹果!”
“好了,不说这个了!”福尔采娃的思维跳跃的很快,“《胜利》到底应该怎么拍,真是让人头疼死了,或许中国人的参与会让我减少很多麻烦!”
得到苏俄女文化部长即将接见的消息,张一思相当的不耐烦,她来苏俄完全为为了生意,她压根不关注政治,捷克事件与她有什么关系,她压根不关心。
孙维世则不同,在看到注定载入史册的《战争与和平》后,她自然想与剧组人缘沟通,想着取取经,这是任何一个电影工作者都非常希望了解的,不过了解一番后,她无比的咂舌。
这部电影用了五年时间拍摄,前后动用了25万名士兵和35000匹战马,并且每位“士兵”都有自己的武器和军装,这一数字,相当于当年拿破仑那次战役的前线人数,等于重新打了一遍这场战争。
苏俄还准备了695门法国拿破仑时代式样的大炮,587门俄罗斯同一时期式样的大炮,他们还复制了一个莫斯科。因为当时是现代化的莫斯科 显然无法实地取景,于是当年苏联在莫斯科东北郊 搭建了一个占地面积足有十万平方米的假莫斯科, 包括居民住所、政府机构、文化设施,甚至还有一个完整的克里姆林宫,堪称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布景。
然而在拍完之后,为了体现当年战争火烧莫斯科的景象他们将所有的场景一把火又烧了,这是真烧、真拍,这才是烧钱,所以这部电影整整花了五六亿美元,简直疯狂,一般国家哪里玩得起这样的电影?什么时候,拍摄电影竟然变成了国力的象征?
中国这些年也一直在拍摄各种革命电影,但投资比较谨慎,花费有限,而且一直注意实现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光辉拍摄歌功颂德的电影却不赚钱,压根不行,因为谷雨觉得这样的电影不被人民欢迎,拍了和没拍一样,白花钱,这也搞的中国各个电影厂头大无比……
孙维世在香港历练过,她有着女性独有的细腻,身份特殊,敢拍敏感题材,不管是《上海假日》还是她去年搞出来的《双面人》都非常受欢迎,在获得政治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极高的经济效益,这也让她成为这个时代中国批判现实主义电影人的卓越代表。
随着地位的提升,孙维世能量越大,也被一些电影厂当成了救命稻草,但事情非常难做,她虽然有想法,但剧本到现在也没写好,而且如何筹资反而是大问题,要不然她也不至于与张一思走近,除了考虑院线问题外,她也想让张一思帮忙筹资,张一思搞钱还是挺有办法的,这才有两人一起前往苏俄。
不过到了苏俄了解一番后,她就死心了,有《战争与和平》在前,她就算投资更大,也根本不可能称为大片,既然注定不可能超越,她反而应该是在故事本身上多下功夫。
交谈时,孙维世感慨不断,张一思听完也相当咂舌,不过她觉得这样的大片不可持续,因为并没有带来收益,只有既赚钱,又有收益的大片才可持续。
“哪能面面俱到!”
“也不一定,我爸爸说好莱坞有一些电影艺术家可以用特殊手法来实现低成本的大片风格,甚至还可以在地球上拍摄出外星球的场景,他还说过一些科学家提出设想未来计算机运算能力提升后,可以搞一搞计算机特效,只是如何做,我就不得而知了!”
“还有这种神奇的事情?那过一段时间,我得去好莱坞看一看!”
张一思点点头,孙维世接着问道,“你家男人不是搞计算机的,你问问他不就知道了吗?”
“他搞的东西和计算机还有些差距,我大姐反倒比较了解,但她说没有十几二十年不可能实现!”
孙维世笑着摇摇头,“那个时候我已经是老太婆了,未必看得到了!”
“那可不一定,世界的进步很快的!”张一思一边说,一边打开自己的行李箱,拿出了一个盒子,打开,“孙大姐,你看看这个手表,知道有什么不同吗?”
“你什么时候在苏俄买的手表,我怎么不知道?”
“不,这是我带到苏俄的,我此前没有拿出来过,这是我们公司搞出来的电子表,看着不错吧,马上要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推广!”
孙维世很好奇的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又看了看,样式看起来很小巧,是块女表,又掂量了一番,比较轻便,“这就是电子表?感觉比较轻便,你此前为什么不佩戴?”
“我需要寻找最佳的推销时机,现在既然要见苏俄的女部长和诸多文艺界人士,绝对是非常好的时机,我准备作为礼品赠送给福尔采娃,让她为我们的产品打广告!
呵呵, 这还不是我们最核心的产品,我们梦想电子爆发式大发展就要开始了,你要是感兴趣,可以买一买我们的股票……”
“你真有想法,广告都打到苏俄了,而且还找人家的女部长!”
“这可怪不得我,是她主动见我的!”
第188章 无视
虽然很不耐烦苏共高层领导的关怀,但现在的张一思早已经不是往日那个刚刚结婚没多久,随着谷雨访问美国,面对记者十分羞涩的模样,见惯了大场面的她落落大方,没有任何的怯场。
她先用俄语向福尔采娃打了一声招呼,然后用俄语与她交谈,福尔采娃见她俄语说的很流利,多少有些好奇,她印象中张一思并没有出国留学,张一思告诉福尔采娃,“父亲曾经说过,未来五十年世界的主角是美国和苏俄,要求我们兄妹几个一定要学好英语和俄国……”
福尔采娃笑着问道,“未来五十年,那么未来五十年后呢?”
“我也问过爸爸,爸爸说他那个时候应该不在了,就算还在世,也已经垂垂老矣,没必要再去预测什么,这反而会干扰未来的领导人决策!”
“中国未来的领导人是谷景生吗?”
“爸爸认为谷叔叔最合适,但谷叔叔能不能成为未来的领导人还需要经过党和人民的选举!”
寒暄几句后,福尔采娃开始了正题,询问张一思这一次来到苏俄收获如何,张一思挺坦诚,一方面赞扬了苏俄建筑设计师和服装以及艺术品设计师们的才华,希望与苏俄这这些行业的人才多多交流。
但另一方面,她也表达了自己的头疼之处,一是她在苏俄办一个专卖店,而且是苏俄贸易部门控股,但到现在也没有批准,也不知道苏俄到底有什么好顾虑的,她就是买卖衣服化妆品什么,难道也损害苏俄的社会主义吗?
二是进口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中国市场已经可以接受苏俄一些工业品,但客户的需求不仅复杂,而且变化快,中方提出新的修改意见,苏俄相关企业需要太长的周期来修改,这极大的影响到这些工业品的销售,苏俄需要提高效率……
三是她注意到苏俄的商店数量并不多,而且苏俄的商业部门明明有很多商品卖不掉,仓库中有很多库存, 又占据商场不少位置,而老百姓喜欢的商品商店看不到,却需要去地下黑市购买,她很不理解。
张一思又说苏俄那么多库存商品没用,为什么不想办法低价处理掉?她和苏俄商业部门的负责人沟通过,愿意帮助解决一些库存,但商业部门似乎漠不关心,库存时间长了,就算再好的东西,也会一钱不值……
张一思一二三点一说出来,福尔采娃一听,来了兴趣,“张,非常感谢您的坦诚,我会帮助你向上汇报,并想办法解决,不过您确信您可以处理掉那些库存商品吗?”
“我相信没有问题!”张一思告诉福尔采娃,中国和苏俄一样,也有一些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动,但有相应的处理办法,有的是卖给各地的折扣店,有的则是拉到农村,她注意到苏俄很多服装面料不错,只不过款式老式,花色单调,但只要价格便宜,很适合在中国北方农村出售。
“中国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广大农村还是比较落后,也有不少交通不便的地方,只要我们运过去的商品比较便宜耐用,卖出去并不算难!”
福尔采娃满意得点点头,苏俄的各种库存多如牛毛,如果那些库存可以卖给中国赚钱,哪怕亏本,也比放在仓库占地方强,她相信轻工部门应该希望把一些库存处理给中国,好留出空间生产出更多的新产品,但悲哀的是,很多工厂眼中的新产品,一上市就变成了老产品,张说的没错,他们的变化太慢了……
福尔采娃又询问张一思的专卖店准备卖哪些东西,她一直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国新产品,张一思想了想,又从包里拿出了她准备好的石英电子表,赠给福尔采娃。
虽然手表小巧,但设计的比较时尚,而且比较轻便,她奇怪的问道,“张,你的企业不是卖衣服、化妆品和首饰吗?什么时候卖给了手表,这是你们公司的产品?”
张一思告诉福尔采娃,这款手表是她丈夫名下的电子企业梦想电子研发的新产品,根据欧美研发的电子表进行了一些改良,研发出了新一代电子表,这种表要比机械表成本低,价格便宜,接下来会大规模推广销售,她希望与苏俄国内的企业合作,在苏俄国内销售。
“电子企业竟然可以生产手表?”福尔采娃嘟囔着,有一些好奇的问道,“那么谁来管理这家电子企业,是电子部,还是轻工业部?”
“部长同志,中国不是计划经济,企业生产什么,国家并不管,由企业自行决定!”
“如果国家不管,可以获得一款很不错的手表,那也是值得的!”
福尔采娃紧接着询问俄国在华人员的情况,张一思介绍了一番,言下之意是一切都好,他还提到他弟弟的企业正在扩张,希望与苏俄的技术人员有一些交流,福尔采娃又问了问,然后表示会帮忙转达。
福尔采娃紧接着又询问曾经在苏俄留学过的孙维世一番,通过与两位中国女士的交流,福尔采娃判断中国高层对原有的中苏经贸科技和文化往来并无任何动作。
虽然这不算奇怪,这一块的交流中国比较占便宜,但一般来说,如果中国对俄政策有大的变动,应该会对高级干部子女做一些交代,但从两女的谈吐中并没有看出有这样的迹象。
不过福尔采娃这头刚刚递交报告,紧接着就被叫到了书记处,被苏斯洛夫骂了一顿,原来就在五天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召见驻华大使,给出了一份名单,要求名单上的人十天之内离开中国,理由是他们在中国从事与身份不甚相符的工作。
大使馆与克格勃的官员沟通了一番,发现这些人大多从事的是文化交流,并不属于专业的情报人员,电但他们在华任教时,与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们有一些接触,对中国大学生也做了一些思想灌输,这一切很正常,中国一直都是允许做的,所以这些人对突然间被要求离开中国感到十分吃惊。
此时中苏既然出现了激烈争论,苏俄政府明白中国不希望这些人留在中国不算奇怪,他们也同意把人招回国,但奇葩在于,一个苏俄教授听说要被招回国时,竟然买了一张前往九州日本福冈的飞机票,然后转向南东京,然后跑到了本州日本,还在东京大放厥词……
大使馆闻讯后,非常恼火,认为中国是有意放纵他们离开,中国外交部官员则告诉大使,那个教授在华期间多次前往九州日本、香港以及南洋等地,经常购物,中国工作人员以为他进行回国前的采购,谁知道出这种事情。
中国官员还说,进那名苏俄教授与在华的美国人员有不正常的接触,也收集了一大堆政治很有问题的书籍,他与中国干群学生交谈时,也说过很多赞扬西方制度,有些言辞相当过火,中国要求他离境根源就在于此……
消息传到苏俄,苏斯洛夫非常恼火,丢人都丢到中国去了,这个人也属于文化战线的人,作为文化部长的福尔采娃难辞其咎,你怎么管人的?怎么把这种货色送到中国?
苏斯洛夫又斥责福尔采娃动不动就喝酒,把福尔采娃骂得满脸通红,她怎么也想不到一向文质彬彬的灰衣主教竟然有这么暴躁的时候?
苏斯洛夫也知道自己的情绪不对,但他不能不烦躁,从中国的激烈反应中,他已经嗅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有限主权论是一,这种事情只能做,不能说,当苏俄说出来,中国就一定要和苏俄保持距离,因为中国归根到底是民族国家,他们与苏俄不是一路人,中国必须反对。
但真正严重的是另外一回事,捷克改革捅出大篓子,苏俄选择强力镇压后,党内反对苏俄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大,柯西金已经感到严重不安,苏斯洛夫也知道大事不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