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213节

  哥穆尔卡问苏俄要援助,苏俄告诉他去年苏俄农业也受了灾,他接着尝试向中国求援,中国倒没有为难他,而是让他用波兰铜矿石交换。

  哥穆尔卡又舍不得,就想着增加食品价格,以减少供应,并挺过这一次困难,但波兰工人当然不答应,你一下子涨价这么多,大家伙怎么活,所以就出来罢工,然后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人哥穆尔卡也和1956年一样选择了镇压......

  消息传到北京,谷雨摇摇头,“哥穆尔卡完蛋了!”

  谷景生同志有些不太相信,“不会吧,哥穆尔卡的资历相当老,他在波兰统一工人党的领导地位应该比较巩固吧!”

  “确实资历老,但你忘了哥穆尔卡是怎么上台的?他一直反斯大林,坚定的维护波兰民族利益,对内领导也比较开明、民主,所以1956年,波兰人才把他推了出来。

  可他干了十几年了,波兰还是那个样子,群众能满意?最奇葩的是,他还坚定的支持苏俄镇压捷克,波兰也跟着出兵,现在有镇压工人罢工,所谓屠龙者终变成恶龙,他就是典型呀!”

  听到这里,谷景生同志也有些感慨,“我们党内这样的人也不少!”

  “党内的官僚主义未来只会越来越严重!”谷雨微微叹了一口气,“我这个人对所谓的个人觉悟一向非常悲观,党内的差额选举和基层政治民主试点这些制度改革,能发挥多大作用,我也说不好!我可以搞一搞运动,你或许也能做—些,但以后的同志肯定不行,只能讲制度,而制度与官僚主义是一体两面的东西。接下来应该怎么搞?你愿意探索就探索,不愿意探索也没什么,反正我也指望不上,只有一样你一定要记住,一定要保持政治体系上升通道的通畅,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同志,绝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要不然就会出大事!”

  谷景生同志是党内边疆系的代表人物,谷雨这么说几乎就是告诉他,在本次十二大的人事调整中放心大胆的提拔边疆的同志,这也让谷景生同志十分安心。

  不过他并没有忘记此次过来的目的,他向谷雨建议,“谷书记,这一次党内竞争这么大,必须有一定的差额,要不然党内的矛盾会很大! ”

  “我是无所谓的,你能保证你所安排的人顺利过关吗?”

  谷景生默然,他现在很犹豫,他既想把自己器重的干部提到位置上,但又不得不顾忌党内的激烈竞争,想着用差额选举堵住一些同志的嘴,最后权衡后,他还是选择了顾全大局,先平稳接班再说,就算差额吃点亏也认了。

  “景生同志,你一定要记住规则是为人服务的,对你有用的时候要坚持,但现在对你不太有利,那就不着急,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再定!

  我相信这段时间肯定有不少人跟你说要顾全大局,先平稳接班再说,这一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另外还有一句话希望你也记住,一把手才是大局,你如果把自己当成一把手,就应该坚决!”

  在党的十二大中,谷雨只关注最高层的人事安排,省部一级已经不管了,他设置了一条非常明显的线,以1910年出生划线,在此之前出生的同志全部退居二线,有一些同志吃了不少的亏,可以在退休级别上做一些补偿。

  这一次中央人事安排后,将保持基本稳定,主要负责同志十年内不作大的调整,当然了,中央局不一样,哪怕不是大换届年,中央局的人事也要有至少20%的调整。

  原来高达12位的中央局候补委员也要进行调整,这一届与上一届不同,再保持那么多候补委员已经毫无必要,所以减半改为6名候补委员,而中央书记处则继续7+2模式,也就是七名正式书记加上两名候补书记。

  而对15后干部部,除了三名参加了北戴河会议的年青同志以外,谷雨还决定增加1-2名候补委员,但到目前为止,他也没有拿出名单。

  所以此时此刻,党内围绕着十二大的人事安排正在激烈的角逐着,而作为未来党的第一书记,十二大的秘书长,谷景生的工作压力有多大,完全可以想象。

  谷雨知道他现在很难,也知道他很犹豫,甚至于也知道他的犹豫对他不算是坏事,但谷雨同样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接班人,谷景生不能犹豫。

  谷景生听完,顿时愣住了,良久之后,他才反应过来,习惯性的给谷雨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谷书记,多谢您的支持!”

  “我支持你,是为了党和国家的长久考虑,你能站稳脚跟,不至于变成第二个马林科夫,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

  “是,我绝不负您的希望!”

  也就在谷雨给谷景生打气的同时,周恩来同志与基辛格的谈判一开始就相当的热闹,基辛格直言美国对中国摇摆不定的政治立场十分不安,担心让中国入关是资敌行为。

  周恩来同志则回答,中国的外交立场是一贯的,是美国违反了当年罗斯福总统的承诺,自恃强大,不断挤压中国......

  “但美国要的更多!”

第200章 周基谈

  面对基辛格恬不知耻的试探,周恩来同志以犀利的语言为此次多哈密谈定下了原则,“首要问题就是平等,换言之,互惠的原则,一切事情都必须按照互惠的方式来!”

  基辛格反应很快,他再一次试探,“一切事情,这该如何定义呢?美国要求中国政府加入到对苏俄的封锁,也可以包括在内吗?”

  周恩来同志并没有理睬基辛格的试探,而是说道,“一切事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事情,中国政府无意在谈判中牵扯到任何第三方!”

  “主席先生,我不得不提醒您,美国和中国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两国之间的任何事情都必然会对第三方,甚至是很多第三方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您也没必要回避!”

  “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回避任何问题,对目前美国及其领导的西方阵营与苏俄及其领导东方阵营之间的种种激烈的斗争,中国政府非常清楚。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并不希望这种激烈的斗争转变成战争,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些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大量的斡旋工作......"

  周恩来同志记忆力很好,他仔细列举了这些年中国为世界和平所做的种种努力,也列举了谷雨关于这个问题的谈话,然后说明中国的态度是一贯的,中国无意掺和美苏之间激烈的竞争,美国别想着把中国拉下水。

  在明确中国诸般外交态度的同时,周恩来同志自然又谈到了入关问题,他认为入关最重要的是互惠互利,中美两国政府、企业和人民都可以获得利益,至少是利益大于坏处,双方才有达成协议的可能。

  若是美方以入关为要求,强行要求中国在政治上配合美国的国际战略,那是妄想,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自古以来讲的就是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中国人民过不下去的时候都不会轻易在原则问题上让步,更不要说现在,中国这些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非常满意,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可能做出有违原则的让步。

  哪怕中国高层有心转向,但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三十年代那个为生存而厮杀的中国,中国已经有了一群小弟,也有较为广泛的贸易关系,任何重大的转变都必须有足够的契机,让人觉得理所应当。

  谷雨借助捷克事件果断的与苏俄疏远关系,但在苏俄威胁中国核心利益前,中国不可能做出完全靠拢美国的决定,要不然会得不偿失。

  先不说需要付出的巨大的道义代价,这种没有得到考验的转向也不可能获得西方真正的认可,到时候想得到的得不到,老毛子却得罪透了,内外不是人,何苦来哉?

  所以谷雨的态度也只是谈一谈,说白了,就是试探,看看美国人到底打得什么牌,而这个基辛格一上来就狮子大开口,拿着入关做要挟,当然必须坚决打回去!

  基辛格也知道中国的说辞,他紧接着开始渲染苏俄的威胁,还重点提了提苏俄对印度的武装以及苏俄在中亚的驻军规模越来越大,这都是中国安全巨大的威胁。

  基辛格还告诉周恩来同志,苏俄在西伯利亚地区修建了多个秘密城市,里面藏着太多不可告人的东西,有理由相信苏俄有大批导弹瞄准中国!

  周恩来同志则直接回应,要论威胁,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威胁更大,美国在阿富汗,在缅甸,在马来半岛,在东印度群岛,在澳大利亚,在菲律宾,在本州日本都有驻军,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包围圈。

  而在关岛,美国更是部署了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美国天上的卫星天天在头上盯着,那种高空高速侦察机时不时飞掠中国上空.......

  而中苏两国则恰恰相反,中苏两国签署了边界军事协议,双方达到一定层次的军事调度都会通知对方,虽然双方还有一些边界问题没有谈拢,但双方都充满诚意,一直在谈判,两国之间并没有原则性的安全问题。

  即便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都是可控的......周恩来同志最后说道:“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真正实现国际局势的缓和,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待彼此,这并不容易实现,原因不言自明,贵国在远东地区的庞大驻军,才是中国目前最为担心的问题!”

  基辛格解释说,美国"插手世界"的状况是历史造成的,是尼克松的前任总统们留下的烂摊子,而“尼克松主义"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形成这样一种原则,即对远离美国的那些国家的防御,不应该成为美国的主要责任。这些防御首先应是他们自己的事务,其次是这一地区其他国家的责任,只有在超级大国威胁要创建霸权、并且该地区国家自身无力抵抗的时候,美国才应当干预。”

  他接着说道,美国有心减少,直至完全从东亚撤军,并充分尊重中国在东亚的地区影响力,但这需要中国公开站在美国一边参与对苏俄的制裁,扫清美国公众对中国的不安,这也可以彻底扫除中国进入关贸总协定的阻力。

  虽然周恩来同志压根不相信美国会从东亚完全撤军,不过美国减少东亚驻军是有很大可能的,那么,美国在从东亚抽身时,是否会扶植其东亚盟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呢?

  这又引起了周恩来同志的担心,二战结束后,美国为本州日本提供防御保障,使得日本在压缩军费开支的同时,能够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实力迅速壮大,现在本州日本的实力迅速膨胀,哪怕遇到了严重的石油危机,本州日本也只是摔了一跤,今年看着又缓过来了。

  对本州日本的经济在这一次危机中表现出来的巨大韧性,周恩来同志多少有些担心,所以他指责道,“如果你们现在从远东撤出所有外国军队,你们的目的必然是巩固日本,使它成为你们在远东控制亚洲国家的先锋队,这必然会刺激日本的军国主义复生!”

  关于美国从东亚撤军以及日本威胁的问题,基辛格也是有备而来,他非常清楚中国领导人对日本军国主义威胁一直有所担忧,虽然他认为这种担心更多的是因为历史,或者是中国以此为由打压本州日本。

  但既然中国不断提及,那么他也可以借机强调美国在亚洲驻军的必要性,这也是基辛格行前尼克松叮嘱基辛格的策略之一:“要清楚地向中国人强调日本未来发展的威胁性,要让中国人意识到,许多国家都很关心亚洲局势,特别是在美国撤出后日本的角色。

  就日本而言,很明显,他们拥有迅速重建军事实力的能力、资源和知识。美国的完全撤军或在这一地区错用武力,都会重新点燃日本的好战性,给我们所有人带来极大的危险。”

  所以这自然成为基辛格面对周恩来同志要求美国从东亚撤军的辩解之词:“我们同日本的防御关系,可以使日本不实行侵略政策。

  如果日本觉得被美国抛弃,发展自己的军工业,或者如果制造核武器——这对他们来说很简单——那么我认为,您所表达的担忧确实有必要!”

  周恩来同志针锋相对,“若是有这一天,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理!”

  此时已经到了中午,两人没有继续谈下去,而是改去吃午饭,不过这短短半天的接触,基辛格基本搞清楚了中国的心理,中国认为美国遇到了困难,有求于中国,所以态度强硬,不愿意为入关付出政治上的筹码,这怎么行?

  而另外一边,周恩来同志也判断美国虽然因为经济危机,被迫在入关问题上做出了一些让步,但美国贼心不死,想着一鱼几吃,尽可能的讹诈中国。

  沙漠的中午是非常炎热的,而且上午的谈判,也要汇报北京,所以双方第二轮谈判放在晚间,也就在谈判结果报告北京后,很快周恩来同志收到了谷雨的指示。

  “不要老是谈具体问题,可以谈一谈我们党和苏俄的过往以及我们相应的应对,要让美国人知道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与苏俄抗衡!”

  周恩来同志接到指令,想了想,交给身边的叶剑英同志,“真要说吗?”

  “说吧,既然是比较深入的谈判,不交一点底是不行的,反正绝大部分信息美国人也都是知道的!”

  “也对!”

  当天晚上,周恩来同志和基辛格开始了第二轮谈判,双方首先继续日本的问题,周恩来同志的回应严厉而精准,目的也是要迫使美方明确表达政策态度。

  他指出,在中方看来,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复兴,而始作俑者便是美国,日本保留了大批军国主义分子,而且也刻意让他们在政坛发挥系统。

  随着日本的经济发展,日本的防御计划投入已经远远超过了日本自身的防务需求,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的防御投入会继续成倍增加。

  相比较而言,中国驻日军队的规模事实上在不断缩减,苏军并没有扩充,九州日本更是只有一些有限的维持治安的警察部队,朝鲜的军队也很有限,那么日本扩大防御投入是为了什么?

  对此,基辛格只好承认,日本拥有自我防御的能力,他承诺:“我们不会鼓励、并且事实上我们反对日本的军事扩张,但日本正当的防御权也应该等到尊重!”

  基辛格提到日本发展核电站的正当要求,一直遭到中国各种方式的反对,这是不合理的,周恩来同志则反驳道,中国坚决反对日本搞核电,并不是什么传说中的压制日本发展,恰恰是负责任的态度。

  “早期的核电很容易被军事利用,压水堆看起来好一些,但日本处在地震带,压水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不管对日本人民,还是周边国家都是大麻烦。

  中国是一个核国家,核电一直在发展,不管是经验,还是技术都胜过日本,中国修核电的地方都是地质结构非常稳定的地方,即便如此,也非常谨慎,就是怕出事,日本总想着修核电到底想做什么?中国不得不怀疑日本的居心!”

  面对周恩来同志这番话,基辛格一方面强调美国的核电技术比较先进,不会有安全问题,但又说美国会非常关注日本的核技术研究。

  周恩来同志则质问道,“贵国可以保证在地震条件下日本的核电站没有问题吗?并承担由此可能造成的一切损失吗?”

  基辛格自然不可能答应这个要求,他看到周恩来同志显得咄咄逼人相当的不习惯,虽然这是一个地区强国对前强国的压制,但日本背后站着的是美国,中国人看不到吗?

  两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谈好妥,而说完了日本,态度很坚决的周恩来同志则借势说起了苏俄,他按照谷雨的要求说近代对中国危害最大的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俄国,即便是苏俄,也曾经长期侵略中国.......

  周恩来同志把苏俄对中国北方领土的觊觎以及革命期间,苏俄层不出穷的干预以及中国共产党一步步摆脱苏俄控制,夺回国家利益的全过程。

  但说到最后,周恩来同志还是强调,苏俄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健全了组织体系,培养了一大堆人才,这对中国摆脱过去的困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创建工业体系的初期,苏俄提供了不少设备,派出了一大批技术人员,这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击败日本陆军的物质基础也是事实。

  虽然二战中,解放军还了人情,但基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任何调整都必须考虑周全,中国目前的做法既符合现状,也符合人情。

  基辛格听完了这么一番话,稍稍有些沉默,表面上看是中国人非常重感情,哪怕苏俄对中国搞了那么多事,但中国还是一直念叨着苏俄的帮助,更多的记好处,而不记坏处。

  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已经做好一切准备的中国人可以自由的做任何选择,哪怕美国人传到苏俄耳边,中国也无所谓,即便与苏俄翻脸,中国也毫不畏惧。

  但中国人很狡猾,他们采取的是后发制人的战略,并不愿意主动踏出这一步,哪怕美国用入关作为诱惑,中国也非常坚决,不上套。

  基辛格提过印度核问题,中国不太在意;以减少和全面撤出亚洲军队诱惑,中国同样不接受,此时基辛格能够拿出的筹码是有限的。

  一时半会还真找不到一个足以让中国主动上套的东西,但中国不上套,苏俄会不会上套呢?他们会上套的,俄国人很可能会产生深深的猜疑,然后非常着急的对美做出妥协,比如在战略核武器上的签署一些协议,同时对中国增加压力,苏俄就是这样的糙性。

  一旦苏俄做了什么,必然进一步激怒中国人,中国也会顺理成章的向西方靠拢,但仅仅靠拢还不够,中苏两国最大的问题是边界问题,若是能够挑起中苏边界冲突就好了。

  苏俄应该没那么愚蠢,哪怕中国军事工业不如苏俄强大,但主动挑衅一个能够把导弹送到莫斯科的核国家,苏俄应该不会做的,不过苏俄不做,不代表CIA和阿富汗美军没办法.......

  基辛格看到了自己的平衡外交获得重大突破的机会,他更加惊喜的是,这个过程中,美国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这同样也是他在意的!

  基辛格是一个带有种族主义观念的西方现实主义外交家,凡事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先,不是考虑什么自由主义独裁政治,而是以利益为先。因为日本为东亚民族取得了部分统战价值,而二战中中国延续了这个价值,所以他愿意理解并允许中国人作为西方文明帮手的存在。

  这种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总统老罗斯福,老罗斯福在日俄战争中坚定的帮欧洲眼中的专制魔王俄国斡旋,为战败的沙俄争取了对日本不赔款的求和条件,他这么做的理由就是俄国人也是白人和基督徒,如果被黄种人削弱,那么是整个西方文明世界的损失。

  事实上,小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是这样的人,他们在二战中慷慨许诺中国那么多,从一开始就存着战后过河拆桥的想法,怎么能让中国人拿西方的东西呢。

  但他们一想不到谷雨干得那么坚决,二想不到中国那么快拥有核武器,三则是两人政治生涯到了二战结束都戛然而止,想做什么都来不及。

  战后美国捣鼓了很久,见没啥子效果,到了基辛格负责外交,这位比较务实的种族主义者进行了重新调整,他希望与苏俄谈判,有所收敛,不要因为他们这些白人内斗,导致白人过去几百年奋斗出来的庞大利益圈受损。

  所以与俄罗斯可以斗,但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斗而不破,一起压制黑人穆斯林和拉美混血人,至于中国人,他的定位是一个友善的小帮手,当然了,前提是中国一步步开放市场,让美国人经济侵略。

  基辛格这样想除了他的思想,也有很现实的原因,他非常坚定的认为中东远比远东重要,穆斯林或者更具体点阿拉伯人才是十字军东征以来的千年之敌,以色列必须作为钉子存在不能让阿拉伯人统一和强大。

  但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遭遇的困境让他认识到苏中两国的巨大破坏性,若是苏中继续这么支持阿拉伯国家,以色列这个钉子能支撑多久还真说不准。

  而在非洲,各种殖民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罗德西亚和南非能撑多久只有天晓得,若是白人被挤走,这是西方文明在整个撒哈拉以南的整体失败。

  所以站在整个西方文明的角度,中国这个帮手的价值还是很大的,但基辛格又非常希望中国自带干粮,就如同二战初期一样,但这一次完全不同,中国要矜持多了,不管他如何逗弄,中国都不上套,主动投奔,即便他们有心这么干。

首节 上一节 213/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