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215节

  但现在不一样了,阿拉伯国家有钱了,兄弟们腰杆子硬了,完全可以出钱从苏俄购买原子弹干掉以色列那丫的!

  卡扎菲就想着为借口从苏俄购买一枚原子弹,当然了,用不用再说,原子弹毕竟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且犹太人的地方也有阿拉伯兄弟,总不能连他们也炸,所以只要犹太人老老实实滚蛋卡扎菲大人有大量,不会用原子弹对付犹太人。

  同样的,卡扎菲也大人有大量,只要卡塔尔酋长驱赶美国军事基地,然后老老实实并入利比亚,接受他的领导,多一个酋长对他也没什么,反正利比亚这样那样的酋长又不是一个......

  卡扎菲想买原子弹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以色列拥核的传说由来以久,以色列到底有多少核武器,没人知道,但传闻一出,对阿拉伯国家就是一种威慑,因此敌视以色列的国家,都想拥核与以色列抗衡,其中就包括利比亚。

  卡扎菲想得很美,就在1970年春天,他让手下亲信以购买武器为由访问苏俄,除了飞机大炮导弹以外,那位亲信试探性的询问能否用1亿美元1枚的价格从苏俄购买原子弹.....

  卡扎菲亲信这句话一出,直接把苏俄谈判代表问懵逼了,当今世界还有这样的蠢蛋?原子弹是什么?是战略武器呀,这是可以买卖的吗?

  之前的“古巴导弹危机”曾让苏俄一了很尴尬的位置,如果再卖核弹,那苏俄就是全世界的“罪人”,因此苏俄不会轻易在核武上做文章,即便苏俄留下了一枚核弹头,但那枚核弹头一直由苏军保管,并没有给卡斯特罗。

  苏俄谈判代表汇报之后,苏俄高层也觉得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脑子估计有些不正常,这倒也不是非常奇怪的事情,这些年殖民地不断解放,那些新诞生的领导人奇葩货色不少,卡扎菲估计也是这种。

  虽然卡扎菲不靠谱,但利比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又和欧洲隔海相望,具有重大的战略地位,有钱,地理位置又重要,苏俄当然也要拉拢,所以苏共高层研究一番后,委婉拒绝了出售核武器的要求,但并没有说完全不能卖。

  苏俄的意思很简单,你卡扎菲虽然反以,与西方不太对付,但西方的石油公司还在利比亚拥有巨大利益这是事实吧,你这样的态度,我敢把原子弹卖给你吗?万一你转手给了美国,苏俄高层如何对人民交代?

  苏俄希望卡扎菲完全清除境内的英美势力,苏俄全力支持,若是英美威胁,苏俄自然会提供任何有必要的防御型武器,嗯,可以给你们出售大名鼎鼎的萨姆六导弹,不过先放在埃及,等你赶走了美国人,就可以卖给你......

  卡扎菲与苏俄加深关系,核心目的就是清除欧美在利比亚的影响力,现在有了苏俄背书,底气更足了,他决定直接没收西方那些石油公司,至于西方石油公司被赶走之后,石油生产会不会受到影响,卡扎菲并不担心,利比亚的石油容易开采,找到合适的油服公司不难!

  卡扎菲对这些石油公司非常恼火,他们抢了利比亚人民无数民脂民膏,还把利比亚分裂了,竟然恬不知耻的问卡扎菲给钱,他们应该还钱给卡扎菲,哦,应该是利比亚人民,反正是一样的。

  虽然卡扎菲确实不怎么会打仗,但他在政治上还是很有想法的,他认为自己的理论就是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世界理论”,在《绿皮书》中,卡扎菲提出要把利比亚的沙漠变为绿洲的奋斗目标,强调只有自力更生,利比亚的前途才能一片光明。

  卡扎菲还很聪明的认为议会是靠不住的,议会制定的的法律也是靠不住的,政党更靠不住,组织和个人都靠不住,结论是民主绝对靠不住。

  换句话说,谁也靠不住,只有革命领袖卡扎菲自己靠得住,不过卡扎菲说革命之后,他已经将利比亚的权力交还给了人民,只保留一个上校军衔,而利比亚将成为一个“没有政府,没有军队,没有警察,不要代替人民的代表制,只要人民的国家”。

  所以卡扎菲上台之后废除了此前的政府机构,代之以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虽然没有设国家元首,但卡扎菲以革命领导人名义行使领导国家的职权。

  这么一番操作之后,卡扎菲是自在了,什么事情都被他以人民委员会操控,但外国人就麻烦了,有事情都不知道找谁,尤其是莫名其妙被一群部族包围的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

  这几年,美国人与卡扎菲的关系不怎么样,美国大使馆为防万一,保卫相当森严,但再怎么森严,也扛不住一大群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年青人冲击。

  这些人挥舞着卡扎菲的大作《绿皮书》,高喊着埃及万岁,巴勒斯坦万岁,打倒以色列的口号不断用石头砸美国使馆,把使馆玻璃都砸碎了,还试图冲进使馆,幸好海军陆战队士兵们开枪警告,这帮人才没敢往前冲。

  但这帮人也没有离开,反而越聚越多,还有人搞来了汽油等燃烧物,美国大使急眼了,要求使馆的工作人员联系利比亚政府,“大使先生,利比亚现在没有政府,只有人民委员会!”

  “那就联系人民委员会负责外交的部门!”

  “联系了,他们说管不了对美外交!”

  “那谁能管?”

  “不知道!”

  “那就联系卡扎菲!”

  “卡扎菲不在,他带着帐篷前天就出城了,不知道哪里下帐篷了!”

  “该死的,他是故意的,快,快,联系卡塔尔军事基地,让他们派飞机!”

  就在此时,利比亚人开泼汽油,然后点起了一把火,美国大使馆就燃起了熊熊大火,大使馆内的美国人扛不住了,总不能被火烧死吧,只好从后门逃跑,至于文件什么的,能带的带走,不能带的一把火烧掉,当然了,不可避免还有很多残余。

  相比于后世被拖着游街的美国大使,这个大使是幸运的,他在海军陆战队士兵的保护下闯出一条路,逃之夭夭,获得了英国大使馆的接待,然后两国大使乘坐美国专门派来接送的飞机,总算是逃了出去。

  美国大使能跑出去,也是利比亚人放一条生路,在控制美国大使馆之后,卡扎菲的人立刻进入,然后获得了大批珍贵的经济资料,整理一番后,卡扎菲找到了那些美国石油公司,你们竟然想推翻革命政府?没收,滚蛋.....

  就在基辛格和周恩来结束谈判,访问伊拉克游说之际,卡扎菲纵容国内的部族力量火烧美国大使馆,然后对美国石油公司下手一事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一把美国人损失大发了,大大小小的石油公司损失巨大,据说各种资产和石油份额加起来,两百亿美元都不止。

  莫斯科第一时间对卡扎菲争取民族利益表示欢迎,并警告美帝国主义不得胡作非为,否则苏俄不会坐视不理。

  而正在沙特阿拉伯访问的周恩来听说之后,虽然觉得卡扎菲有些楞,但也不能说卡扎菲不该做,当年的谷雨比卡扎菲跳得更高,没收英国资产,进攻缅甸,看起来比卡扎菲更楞。

  可谷雨敢楞是有本钱的,解放军很能打,英国人没办法,而且他也不是一味的楞,需要退让的时候,他都果断退让了。

  当二战爆发,得到英美承认后的一系列外交谈判中,谷雨通过种种巧妙的办法做了一定的补偿,再加上解放军的牺牲,没收国际资本等等问题早就在二战结束后解决干净了。

  但卡扎菲有谷雨的本钱,有谷雨的分寸感吗?怎么看都没有,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卡扎菲这么楞反而是破局了,现在就看美国人的反应。

  不过周恩来同志认为美国不会轻易进攻卡扎菲,这一点也得到了谷雨的认可,在与沙特国王费萨尔交谈时,他也这么宽慰费萨尔,让他不用太担心。

  费萨尔老奸巨猾得多,沙特的石油战略一直也是让其他阿拉伯国家走在前面打拼,沙特不轻易冒头,这一次也是如此。

  两人交谈时,主要谈判的是中阿货币互换协议,随着沙特获得大笔石油美元,财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还可以搞这样那样的大项目。

  作为多年合作的老朋友,中国理所当然的获得了大批建设订单,虽然沙特拥有很多石油美元,但两国还是决定扩大货币交换。

  中国目前是石油出口国不假,但中国周边国家大多需要进口石油,一抵消就算能出口一部分,也是有限的,货币交换后,中国拿着沙特货币可以购买沙特的石油,这些石油可以对外出口,也可以供给周边国家,随时可以换成外汇。

  沙特则可以拿着人民币可以为工程项目付费,可以购买中国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品,还可以投资多哈、香港乃至于中国本土。

  虽然所有的花费都用美元计价,但并没有使用美元,本质是物质交换,这样跳开美元的交换非常划算,不需要给美国银行上贡,这一年可不少钱,而且也不至于受到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

  此时此刻不管是沙特,还是周恩来都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所具有的颠覆性意义,他们的心思都放在美国人如何应对利比亚危机,两国都需要根据美国的反应进行相对应的调整。

  美国现在很为难,刚刚结束的美苏海军对峙证明在地中海这个小澡堂中,美国人想完全控制大海是比较困难的,偏偏苏军在亚历山大港就有军事基地,埃及和利比亚又是邻国,极可能干预,美国是动手还是不动手?

  老毛子倒是其次,美国人相信老毛子不会为利比亚开战,更重要的是,美国正在游说阿拉伯国家搞石油美元,如果这边游说,那边对利比亚开战,石油美元还搞不搞了?

  但如果不对付利比亚,这一把美国损失太大了,不仅美国倒霉,英法意等国的石油公司同样倒霉,他们都看着大哥,吃了亏,大哥不带头,兄弟们可不好带。

  而且此事必然会引发连锁效应,现在其他各个产油国都虎视眈眈,他们一边支持利比亚,一边则盯着美国,若是美国压不住,这些国家绝不会放过机会。

  美国政府内部争议纷纷,尼克松召开了国安会,权衡再三还是没敢动手,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世界的胜利获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可。

  现在阿拉伯世界民心高涨,西方国家已经丧失了石油定价权和大部分石油资源的控制权,此时再为剩下那么一点石油控制权动武已经毫无意义。

  幸好并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和卡扎菲那样愣,美国完全可以用放弃石油公司利益作为筹码,交换这些产油国支持石油美元。

  美国石油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损失严重,不过油价大涨的过程中,他们也没有给美国民众多分钱,尼克松没有任何义务为石油公司厮杀,而且就算厮杀也未必能赢.....

  最终尼克松政府的选择是外交降级,只和利比亚保持代办级的外交关系,同时要求各个石油公司退出利比亚,但保持追索权,等未来时机成熟了,再收拾卡扎菲。

  基辛格收到消息时,正打算与伊拉克实权人物萨达姆交谈,基辛格是读书起家的教授,他对这种靠着刺杀一路爬上来的所谓领导人自然相当的不以为然,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时代,怎么到处都是这种货色。

  但基辛格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叫萨达姆的年青人非常难缠,在卡扎菲走出第一步,且美国反应软弱后,他对西方石油公司的态度更加严厉,看起来残余的西方石油公司从伊拉克撤出已成定局。

  自从伊拉克国王被杀之后,伊拉克政局就非常不稳定,卡塞姆被政变之后,政变的两派,代表军人的阿里夫和阿拉伯民族复兴党联合执政。

  阿里夫控制军队,复兴党则组建了一个革命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和多数部长均是二三十岁的年轻文官或军官,其中库尔德人和什叶派的比例大大超过卡塞姆政府。

  很显然,这样的政权不可能稳固,也不太容易被伊拉克逊尼派接受,所以掌握军队的阿里夫总统很快就和复兴党撕破了脸,将一大批复兴党支持者抓捕和驱逐,其中就是萨达姆。

  不过阿里夫政权同样不稳,几年之后,阿里夫死于一场精心策划的飞机空难,而他的哥哥又没有他的个人才具,复兴党又一次翻身,贝克尔卷土重来成为总理和总统。

  相比于第一次执政,经历了一番洗礼之后,新的复兴党政权水平提升了不少,伊拉克的局势逐步稳定,等到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伊拉克参战,然后凭借着越来越多的石油收入彻底站稳了脚跟。

  萨达姆是贝克尔的远方侄子,又凭借着对卡塞姆等政要的多次刺杀一举成名,在复兴党的地位不断提升,而贝克尔也十分放心萨达姆,什么事都让萨达姆处理,这就给了萨达姆很多机会。

  萨达姆相当能干,这两年,他非常卖力,在争夺伊拉克石油控制权,使石油国有化的进程中表现出色,赢得了民众和军队的支持。

  在复兴党第一次执政期间,曾经大肆屠戮过伊CP,激怒了苏俄,苏俄大规模减少了援助,不过萨达姆相当有本事,他迅速和苏联搞好了关系,争取到了大量军事援助,两国的关系越走越近。

  相比于利比亚,伊拉克与苏俄的距离更近,伊拉克直接处在苏俄高加索空军的保护之下,而伊拉克又曾经是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支柱,有比较成熟的军事教育,这也让伊拉克拥有较强的军事实力,所以美国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萨达姆虽然嘴巴挺硬,但他很爽快的接受了基辛格的要求,愿意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而与西方石油公司谈判国有化,他也愿意花一部分钱,虽然报价比较低,但总比耍弄无耻手段的卡扎菲要好不少。

  除此之外,萨达姆还答应购买多架波音飞机,以组建起伊拉克民航公司,这也让基辛格大为满意,若是利比亚的臭小子有萨达姆一半的表现,美国也不至于那么尴尬。

  基辛格较为顺利的完成目标的同时,也对萨达姆在伊拉克的权力感到十分吃惊,这家伙怎么什么都敢拍板?这个阿拉伯国家内部到底有没有权力制衡,真是不可思议。

  在感慨的同时,基辛格也在思考,这个靠着暗杀登上前台,野心勃勃的年青人未来若是登上伊拉克的舞台中央,他会做出什么?

  基辛格思忖之际,萨达姆也在脑海中转动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不甘心一直是二把手,他更想率领伊拉克,乃至于整个阿拉伯世界前进,最终实现阿拉伯复兴民主党的意愿统一阿拉伯世界,不过要想实现这个梦想很难。

  虽然革命之后,伊拉克的贫富差距有所缓解,但伊拉克还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必须先逐步解决才能对外,而且伊拉克也没有足够纵横阿拉伯世界的军事力量,这一切都需要积累。

  所以萨达姆哪怕对美帝国主义非常不满,但还是相当客气,并没有把事情做绝,与美国人撕破脸,他想正式上位,最起码不能让美国太过反对,那会无形增加反对派的阻力。

  而对苏俄,萨达姆虽然比较靠近,不断引进苏俄的技术人员和武器,但他又对苏俄那一套不以为然,也非常警惕苏俄在埃及的种种做法。

  萨达姆坚决不接受苏俄派出军事顾问,更不答应提供军事基地,这既增强了萨达姆的声望,又避免了被苏俄操纵,但萨达姆也知道,若是真出了事,苏俄不可能指望太多,所以他更需要一只庞大的军队。

  此时,随着英法势力逐渐退却,在中东拥有一个省的中国一跃成为中东第三大势力,萨达姆很有眼力,与中国处得不错,既是为了上位,也是现实的需要。

  随着石油收入的增加,伊拉克政府有钱可以修建大批基础建设,欧美和中国、日本的企业都跑过来报价,其中中国的报价比较低,各种要求少,颇得萨达姆的青睐。

  伊拉克才刚刚富裕,萨达姆要做的事情又格外的多,能节省一些也不错,在给予中国大批项目的同时,萨达姆也与中国有不少军火贸易,中国的飞机、坦克、导弹等各种武器都卖给了伊拉克。

  虽然合作得不错,但萨达姆又对中国人盘踞天方省耿耿于怀,那可是阿拉伯人的地盘,竟然被一些不识货的酋长三瓜两枣卖给了中国。

  石油利益上的损失倒是其次,最可恨的是,中国这个点,甚至比以色列的威胁还要大,这如同两根刺一般深深的扎入进阿拉伯国家的体内......

  虽然心中这般想,但萨达姆却很少表露出来,他继续按部就班的和各路侵犯阿拉伯民族利益的势力周旋,他现在最青睐的势力首先是苏俄,接着则是法国。

  相比于曾经殖民伊拉克,占据伊拉克最多石油利益的英国,法国在伊拉克的影响很小,但法国却可以提供很多东西。

  法国的科技发达,拥有完整的军工体系,萨达姆主动购买了大批武器,请求法国代为斡旋英伊关系,所以这段时间伊拉克与法国走得比较近。

  不过法国目前的局面也让萨达姆十分看不懂,不就是一些人闹事吗?戴高乐总统把人抓起来不就行了吗?为什么不断和他们谈判,有什么好谈的,在伊拉克谁敢这么干,就送他们去幼发拉底河河底。

  也就在此时,一个完全出乎萨达姆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戴高乐总统对外宣布,因为改革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再加上身体老迈,他决定辞去总统职务,又一次国际知名的政治家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202章 巡访

  在这个关键时刻,戴高乐退出历史舞台,这也意味着法国最后一个男人下场,谷雨知道法国接下来必然会与美国修复关系。

  在遭受经济危机,势力版图不断缩水的当下,西方资本主义集团有着整合内部,共抗苏东集团扩张的强烈需要,法国在通过戴高乐展现了一把自身价值,迫使美国做出妥协让步后,再通过戴高乐退休,主动收场,进行政策调整完全可以理解。

  事实上,谷雨主动退休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过去几十年,通过不断的纵横捭阖,中国顶着美苏的强大压力下闯出了第三条路。

  但随着冷战逐步进入到高潮,中国也面临着站队要求,不过谷雨左右摇摆的形象太过鲜明,此时换一个新人,做出更加靠拢美国的调整,也就在情理之中。

  谷景生是什么形象,教会大学大学生,抗战时期的年轻副省长,负责与欧美的贸易谈判,四十年代初作为解放军北非援军的政治部主任,与英美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见识过英美强大的工业和后勤能力,认识英美两国军界、政界不少人。

  谷景生在昆仑省任职期间,其所作所为多被人诟病,但诟病的大多是左派进步人士,欧美一大堆人却觉得谷景生和他们是同路人,这样的人成为中国领导人之后,其进一步靠拢西方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政治有时候很复杂,有时候很简单,芸芸众生中有能力认真思考政治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围绕着一张张政治光谱做一些简单的感性判断。

  这一点在选举制国家格外明显,即便在中国,很多时候大家看问题也是那么的简单,似乎父辈如此,子孙辈也应该按照同样的路线走下去,殊不知父子异途,甚至南辕北辙的不再少数。

  在谷雨的前世,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时不时就有人念叨,而在这一世也是如此,项南的父亲虽然职务不算太高,但作为曾经的中央特科委员,他的特殊身份和工作任职决定了他的处事作风低调沉默,甚至可以说想尽办法把自己藏在大众看不到的地方。

  可项南则完全不同,他的性格非常直率,有人说他纯朴,有人说他固执,有人说他自律到了有洁癖的地步,而这种性格显然让很多同志非常不习惯,甚至看不惯。

  在这次十二大的换届安排中,作为年青一代中央局委员最强有力竞争者的项南出人意料的遭受到了不小的狙击,有老同志在中顾委会议上公开说,项南的性格可以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书记、部长,但绝不适合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

  这句话刚刚说完,中组部长陈昌浩就有些不太高兴,“党和国家领导人怎么了?难道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个个都在藏污纳垢吗?”

  谷景生也打圆场,“同志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最好是风格多样化!”

  谷景生都这么说了,按理说反对的声音应该会停下来,但并没有,另外一位老同志竟然在此时冒出来说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胸襟很重要,这些年党内刻薄之辈太多,小谷,你可不能学他们那样!”

  彭德怀同志则有些看不过去了,他就不满意的说道,“小项的性子我看挺不错的,家人也管的很好,不像有些同志,自己上梁不正下梁歪,还不允许那些品德好的同志进入中央,这是什么道理!”

首节 上一节 215/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