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266节
“信心很足!”
“您不也信心很足吗?”
“既然如此,你负责接待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我既然已经退下来了,你出现在前台就理所应当,要不然大家还都以为我真得什么都不管呢!”
“您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
"我没有让你掺和军队,决定几百将军的命运,你搞一搞经济,就算有人不满,也算不得什么!”
“爸爸,您又在开玩笑,我哪有这个本事!”“你真是一个老实姑娘,这样好,以后吃不了大亏!”
第242章 失意者们
苏俄对华新一轮妥协的消息不胫而走,此时随着苏共中央高层权力斗争加剧,莫斯科郊外郾些失意者们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即便是林鲁晓夫这样的顶尖失意者也不例外。
这和谢列平担任克格勃主席有关,谢列平虽然很不好打交道,但为人正直.他觉得把克格勃宝贵的精力放在那些老古董身上,毫无价值。
所以上任之后,谢列平减少了对这些人的“保护"此举也没有遭到太多的反对,这也不奇怪,这些失意者还是有- -些影响力,减少对他们的监视,可以争取他们旧部的支持,甚至还有一些台上的大人物跑过来看望这些失意者。
赫鲁晓夫在台上的做法太过奇葩,他又是被老部下们赶下了台,所以过来看望他的朋友实在太少,除了老朋友米高扬以外。
米高扬属于主动退休。又是威望很高的高加索人,所以他在政坛还有那么一些影响力,通过米高扬。赫鲁晓夫了解到苏共中央的内幕和外面发生的种种。
昨天晚上,米高扬盘桓到天黑才走,送走他之后,赫鲁晓夫感觉到胸口不舒服,在服下一片硝酸甘油药片后,瘪痛程度略有下降,赫鲁跷夫醒来后心情不错,对儿子谢尔盖说,睡得很好,然后瞒跚着来到卫生间洗漱。
不过返回来时,赫鲁晓夫又感到疼痛难忍,谢尔盖拿来水杯,赫鲁晓夫又连续服下数片硝酸甘油药片,但疼痛并没有消除,于是连忙给医生打电话。.
医生说赫鲁晓夫应该去医院,但并没有提如何上门。赫鲁晓夫同意了医生的建议:“虽然我不喜欢,但也许我应该去医院,我将会看不到秋天最美好时光了,但如果我在夜里心脏病再次发作,你和我如何是好?
医生没有回答,赫鲁晓夫已经不是那个权势滔天的第一书记,谁会在意他?故下电话。赫鲁晓夫摸着胸口,自嘲的说道,“现在我明白中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还要给老干部们一大堆待遇,看看我的医生就知道!“
谢尔盖则回应道,‘即便苏俄有中顾委,您也没办法成为委员!
“你说的对! "顿了顿,赫鲁晓夫想起昨晚所说种种。笑着说道,‘基里尔恩让伊里奇成为委员,不过现在看来伊里奇似乎更想让基里尔成赫鲁晓夫在儿子谢尔盖的陪同下,由司机送行去医院,坐上车之后,他感觉胸口好转了不少。又起了浓厚的交谈之心,他笑著询问谢尔盖,“谢尔盖,你认为谁会成为胜利者?’
“父亲,您知道的,我不懂政治!”
“结论很简单,红军和克格勃支持谁,谁就会成为胜利者,但现在看来,不管是巴托夫还是谢列平都没有做好选边站的准备!”
“苏俄将维持一段时间的集体领导,这是好事!”
“我亲身经历过一段的集体领导,但最终却失败了,出现了1957年的政变,集体领导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敢于做出决断的人,此时哪怕明知道出现了问题,也只能拖延,很难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的军事投入实在太多了,而且越来越多,可谁都不愿意改变,更悲哀的是,我们投入了那么多,竟然还保护不了印度!”
“中国人很善战,印度不是对手,并不奇怪!”
“有没有可能,我们的武器开始不让中国?”
“这应该不可能,中国军队装备的主要还是俄制武器!”
赫鲁晓夫沉默了,就在此时,谢尔盖转移话题说道,“父亲,我还是支持集体领导,您那几年拍板太多了,改变太快,太多人无法忍耐,人民喜欢稳定!”
“我确实做出过一些有欠考虑的决定,但做出决定时,他们都说好,等到出了事情,所有人都说是我的错误!”
“他们不敢违拗您!”
“这就是问题,可我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么过分民主,要么过分集中,我也曾经想效仿中国人推行任期制,但他们都反对,结果你是知道的,我被他们赶下了台!”
“您为什么不效仿中国人设立中顾委?”
“有威望的布尔什维克都死在了三十年代,谁能做顾问,难道让我把莫洛托夫请回来担任中顾委主任吗?!”
谢尔盖想了想说道,“如果您当时提升他们的退休待遇,现在您也许还在领导联盟!”
“这就是我和谷的区别!”赫鲁晓夫有些感慨,转头向车窗外看去,正好看到一天河岸边,集体农庄的土地,他批评道:“愚蠢的集体农庄管理者,为什么他们总是这么愚蠢!”
“您不需要太担心!”
“我怎么可能不担心?你看看那是什么,那是河滩地,这些可以灌溉的土地,完全可以种上西红柿或者西葫芦,人民很喜欢吃。
可他们种了什么,小麦、大麦,没什么可说的,在能够灌溉的土地上种小麦,确实能够获得很好的收成,但在莫斯科郊区种植小麦,从经济上划不来,绝对行不通。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会麻烦一些,小麦种下后等着收割就好,但种植蔬菜,却需要精心的照料,隔一两天就得采摘一次,集体农庄不愿意做。
但人民需要的是蔬菜,没有蔬菜做不出一顿好午餐,可商店里却没有蔬菜卖,所以每当中国的蔬菜罐头运到莫斯科,马上就会排起长龙!”
赫鲁晓夫说这么多,谢尔盖本来很担心他会激动,但很快发现赫鲁晓夫很平静,如同说起一件与他无关的事情。
谢尔盖知道,这并不是父亲没有情感,而是他早已经习以为常,苏俄的集体农庄有着太多太多的问题,他看了一眼,同样批评道,“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工作态度!”
赫鲁晓夫谈心大起,“总有人指责我不应该大规模推广种植玉米,我确实不应该以领导人的身份去推广玉米,一个身居高位的人做推荐,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可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联盟的集体农场一向没有什么田间管理,很多时候农场表面看着一片热火朝天,但如果拿着望远镜观察,你就会发现,农民全在扎堆聊天,十个人不见得有一个干活的。
我们的集体农庄只能种植那些生命力旺盛、好种、好活、好收的农作物,种下去就能长,施肥、撒药全部可以用机械进行,收割的时候用联合收割机在地里转一圈就行,全过程不用手操,非常适合只会在纸面耕种的国营农场干部们。
小麦如此,玉米也是如此,但即便是这两种农作物,他们也种不好,集体农庄的土地上总是杂草横生,看着让人生气!”
赫鲁晓夫说到这里,终于忍不住生气,谢尔盖连忙安慰了一番,老头这才缓了过来,然后又一次说了起来,谢尔盖想让他不要说下去,他却摇摇头,“我现在不说,以后未必有机会说,我说了,你要记下来!”
谢尔盖不得不点点头,赫鲁晓夫继续道,“1946年,在乌克兰工作期间,我就注意到若是让红军战士给甜菜除草,收甜菜,我们就别指望有糖吃了。
这里有农作物的原因,种植甜菜相当费工,需要很细致,耕作时需要有专门的知识,还要及时加以照料,而红军战士大多来自于全国各地,并不都是甜菜产区的人,他们缺乏这方面的具体知识!
但更多的还是人为的原因,当时在乌克兰,也有很多中国人,中国人同样也种植甜菜,中国几乎没有甜菜,可他们却种出了不少,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我很好奇,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后来才发现,他们的政治部门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政治部不仅仅监督军队,还会教军人学习文化,传说种地知识,那些中国农民积极主动,短短时间就学会照料甜菜,他们还种了很多很多蔬菜,不仅自己吃,还卖给我们......”
“中国人确实很勤劳,也很擅长种地,或者这和他们悠久的农耕文化有关!”
“你没有抓到关键,中国人的成功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的政治部门比较出色,威望很高,二是当时的中国人很贫穷,他们急于改变现状,只要有一些收入差距就可以刺激中国人努力干活,即便是现在也一样!”
谢尔盖有些不太相信,“1946年的苏俄同样很贫穷,那一年有不少人因为营养不良而死亡!”
“同样是贫穷,苏俄的贫穷和中国的贫穷并不相同,当时的中国人是真正的一无所有,连一把铁锹都是好的,他们干活真得很努力!”
“现在中国人富裕了不少,他们还这么努力吗?”
“中国人远没有俄国人的好日子,他们没有多少福利,他们要攒钱买房子,买家电,这应该是中国干活努力的根源!”
“您的意思是联盟给的各种福利太多了!”
“或许是我们把人民想得太美好了!”
“不说这个,还是继续说一说农业!”赫鲁晓夫又一次陷入到回忆中,“我每一次去北京,都会去看一看北京郊区的蔬菜基地,那里有有一片又一片广阔的蔬菜基地,据说有几万公顷。
在这些蔬菜基地,无数中国农民精心得照料着各种我认识或者不认识的蔬菜,每隔一两天就会采摘一次,不仅满足首都的需要,还可以对苏俄出口。
中国人还引进了波兰的草莓,到处种植,连寒冷的中苏边界农场都有种植,中国种植草莓后,也会出售给远东地区,莫斯科吃不到的新鲜草莓,远东驻军都可以吃到!”
说到这里,赫鲁晓夫长长的叹息了一声,“中国农民擅长种地,也擅长制造各种各样的轻工业品,他们同样可以制造出更好的武器,不仅更加精致,而且非常有想法,我相信中国在印度的胜利不是偶然!
伊里奇或许没有很优秀的才干,但他对中国的判断是正确的,苏俄不能和中国太过靠近,那会被中国的资本主义污染。
但也不能太过疏远,中苏贸易就是那根线,苏俄的农业问题很难解决,我们离不开中国供应的农产品和轻工业品!”
也就在失意者赫鲁晓夫念叨时,另外一个失意者朱可夫就不同了,老头正在其他几个老军头的陪同下,参观苏俄红军正在研发的下一代坦克,这是一款使用燃气轮机的新式坦克。
被撤职之后,朱可夫一开始过得比较凄惨,不过赫鲁晓夫下台后,新上台的领导人虽然忌惮他的威望,但都陆续放松了对他的管束。
而到了现在,只要朱可夫不公开批评台上的高层,不离开苏俄,他就算离开莫斯科,跑出去看什么,见什么人,苏俄高层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办法,现在的红军将帅看到老头,第一反应就是敬礼问好......
“元帅同志,在占用同等空间的情况下燃气轮机的功率大大增加,可以极大提高了战车的各种高速性能和助推性能,也可以优化坦克的操纵性能,而且在低温条件下能够快速可靠地起动发动机!”
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总设计师波波夫向朱可夫以及他的好友巴格拉米扬做着汇报,巴格拉米扬长期担任苏军总后勤部长,熟悉各个工厂的情况。
他对基洛夫工厂非常欣赏,要说起来,苏俄搞燃气轮机动力坦克的研究所和工厂不少,但只有基洛夫工厂成功了,他们干得真心不错!
不过在赞扬的同时,两个老家伙也了解到这款新式坦克也有一大堆问题,坦克基于T-64坦克底盘设计,但底盘的悬挂强度不足,金属支重轮和履带在坦克高速行驶时剧烈震动,造成燃气轮机动力输出严重受限。
为解决燃气轮机进尘过多问题,工程师为坦克不得不加装了橡胶履带侧裙并改进了发动机进气过滤系统。
最大的麻烦还是油耗太大,而且发动机寿命不行,连300小时都达不到,而且成本实在太高了,一辆新式坦克可以装备三四辆T-64A,而众所周知的是,T-64A相当的昂贵,苏俄不得不高低搭配,先有T-62,现在又有T-72......
所以很明显,这款坦克必须解决掉所有的问题,同时实现技术上的全面升级,拥有一辆干掉五辆T-64A的能力,否则不可能大量生产,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经费。
“经费有问题吗?”
“肯定不成问题,联盟可以不在意很多东西,但绝不会不重视坦克,不过前提是这款坦克必须拿出更加优异的表现,现在还不够!”
“也不一定,我听说第一副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同志去了一趟印度后,提出了一个新想法,他把更多的希望放在空军上!”
“奥加尔科夫同志有着十分优秀的军训成绩和高瞻远瞩的理论作品,他认为如果把苏军所有空投炸弹和导弹都换成精确制导武器,那苏军只需要原来十分之一的火力,就能完成打击欧洲的战术目的。
如果真能这样,苏军省下的军费将是个天文数字,这些钱完全能用在军事装备研究上,这会让联盟相对于美国获得了军事上的领先! ”
“你怎么看?”
“这种精确制导武器是未来的趋势,不过目前才刚刚起步,要想奥加尔科夫同志文章所描述的那样,需要大量投资,耗时可能10年甚至更长,难度很大!”
“过于超前?”
“超前太多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中国人竟然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都二十年过去了,我没有听到中国人研发新坦克的任何消息,原来我还非常好奇,不过现在看来中国人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我也注意到这一点,不过中国面临的国防压力比较小,并不需要太多的军队,他们尝试一些新东西,而联盟则完全不同,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注意欧洲方向的敌人!”
“但若是联盟一直忽视,未来真得出现一轮军事革命怎么办?我们在卫国战争初期吃过很大的亏,绝不能再吃亏!”
“中国的激光制导炸弹和那款反辐射导弹还有不少的缺陷!”
“有缺陷不要紧,总会解决的,我说的是未来!”朱可夫顿了顿,若有所思的说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军事上更加落后的中国人,似乎对各种新技术新理论格外的敏感,相反联盟总是慢了一些!
五十年代他们搞出了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新式坦克,现在又拿出了可以实战使用精确制导炸弹,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他们确实走在前面!
他们那种石墨炸弹,很多人看不上,但这东西是有价值的,若是未来我们与伊朗发生军事冲突,给伊朗来这么一下,死不了几个人,但伊朗肯定受不了。
为什么中国人能够想到,我们没有想到,很多人说这是偶然,世上哪有那么多偶然的东西,这恰恰说明中国在军事理论上比我们要全面!”
巴格拉米扬晃了晃标志性的光脑袋,“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
“这一趟前往中国,我们不仅仅要了解中国的武器装备,还要与他们的指挥员广泛交流,尽可能摸一摸他们对未来战争的理解,这或许对我们的未来很有用!”
巴格拉米扬点点头,两人交谈一番,离开了这个工厂,乘坐火车返回莫斯科,坐在火车上,朱可夫又在抱怨,“我听说中国人已经搞出了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联盟完全应该引进,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之间可以修建一条高速铁路,那只需要3.5个小时,半天就可以返回莫斯科!”
“联盟与中国的发展思路不同,联盟和美国一样,正在尝试喷气式的高速列车,而不是中国那种电动列车!”
朱可夫抱怨:“我也听说了,不过据说试验遇到了一些问题,也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
“中国那种电动列车军事上非常不安全,一旦战争爆发,电力系统被破坏,中国的高速铁路就将彻底瘫痪,联盟不可能效仿中国!”
“中国人的想法有时候确实很难理解,他们竟然在沿海建设了一大堆钢铁厂,五十年代我就跟谷说过,若是爆发了战争,那些钢铁厂会被立刻破坏,他应该修在内地,不过谷并没有听进去,他认为不管修在哪里,都挡不住美国的轰炸!”
“实际上很好理解,中国人并不觉得会和美国爆发一场新的世界大战,联盟也不会进攻中国,他们不需要太过担心战争的影响!”
“这也是目前中苏间一切问题的关键!”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