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283节
“这是威胁?”
“不,这是劝说,能够和您共事,是我极大的荣幸!”
“我需要再考虑考虑!”
尼克松的希望很快得到了证实,这一次中国发射的洲际导弹确实是一个新玩意,这是中国第一代固体洲际导弹,不过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射,倒不是为了威慑美国,更多的是巧合。
早在四十年代,中国就启动了固体导弹相关固体燃料的预研,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洲际导弹外形尺寸更小,便于机动,固体燃料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做到随时能打,在生存性、反应速度、突防能力等方面都更好,这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不过要想搞出高水平的固体洲际导弹非常困难,第一关就是高能发动机燃料的研制,固体推进剂虽然可以避免了液体燃料的种种缺点,但容易受潮,而且比冲量低。
为了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就需要发展复合推进剂,双基推进剂等各种不同的固体燃料,这些复杂的固体燃料需要使用高燃烧值铝粉、燃烧调节剂、固化剂、粘合剂、催化剂等几十种不同的成分进行分毫不差的比例调配才能成为真正的推进剂,如果有一丝一毫的误差,就可能导致导弹爆炸!
就算燃料搞出来,对药柱的形状设计、浇筑工艺要求也非常高,这甚至还是一种手工劳动,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工人精雕细刻,后世中国就披露过这一领域的国之大匠。
而洲际导弹在飞行过程中,速度会超过15马赫,这会带来弹体与空气强烈的摩擦,温度最终可能高达2500°℃以上。
这样高的温度如果使用金属材料会直接烧穿,使用陶瓷材料又容易开裂,如果使用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则会造成超重,因为洲际导弹的重量每减少1公斤,就可以多出近200公斤的推力,所以必须开发高强度的纤维缠绕复合材料。
中国走的是碳纤维路线,经过漫长的时间,虽然搞出了堪用的碳纤维,但将高强度纤维“编织”成发动机壳体,需要研制专门的设备和工艺,反正就是一堆事情,想迅速突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能够打到美国的固体导弹射程超过12000公里,要想打得准,需要极高水平的惯性导航系统,这就需要高精密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进行瞬时速度和方位角计算,以此来调整自身飞行方向。
后世美国研发的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据说前后花了几十亿美元,由一万九千个独立部件组成,光光一个加速度计就需要几十万美元。
中国的机械制造水平一直不怎么样,要想搞出合格的机械陀螺仪,难度空前,所以自从中国的激光技术取得突破后,中国就两条腿走路,在搞机械陀螺仪的同时,也在搞激光陀螺仪。
洲际导弹虽然是个庞然大物,价值不菲,但这个超远速递的载荷却相当有限,一开始只是搭载一枚核弹头,这肯定不行,要尽可能多送几枚核弹头,这又需要突破核弹头小型化,而且必须是分导式多弹头。
除此之外,导弹隐身、诱饵、抗干扰等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搭载核弹头的能力以及弹头再入大气层的防护技术等,都是研发洲际导弹必须跨越的技术门槛。
除了导弹系统以外,还有相应的运输系统,固体洲际导弹不如液体导弹那么重,理论上可以机动发射,目前机动发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火车发射,一种是超重型卡车发射。
由于此时的固体导弹对振动冲击和温度非常敏感,技术水平不足以保障,所以很快排除了公路机动的可能性,把希望放在了铁路机动上,但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不定点制导问题多,精度差,铁路减震技术也要有突破。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困难,中国的固体洲际导弹进程相当不顺利,不过再不顺利也得砸钱干,液体洲际导弹只能算是解决有无问题,固体洲际导弹搞出来才算是登堂入室。
在这一领域,美国最牛逼,六十年代初就拿出了第一代固体洲际导弹,苏俄紧随其后,在六十年代中期就搞出了一款固体洲际导弹,不过老毛子的洲际导弹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并不是非常靠谱,而且非常重,不能进行机动发射。
不过美国施加的压力太大,所以苏俄刚刚取得了突破,就迫不及待的拉出来展示了一番,不过苏俄最主要的核反击力量还是液体洲际导弹。
而与苏俄不同,中国第一代固体洲际导弹说的非常明确,可以装一枚核弹头,基本型射程必须达到至少8000公里,可以覆盖苏俄全部城市,其改进型需要做到12000公里,打到美国大部分地区。
这款导弹以发射井发射为主,不过需要研发机动发射系统,哪怕暂时只能进行火车机动,也比藏在发射井要安全得多,同时对体积、打击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都做出了一定的规定。
而按照计划,这款固体导弹和相应的潜射导弹要做到大部分零件可以通用,以极大的减少花费,搞这些东西成本非常高,但又是命根子,你不搞又不行,但尽可能花费少一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在东风5取得突破,拥有了第一代核反击力量后,六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就在这款新家伙上用劲。
而此前,中国就由日本出身的总设计师在研发相应的固体火箭,也搞出了第一代2000公里射程的中程固体导弹,所以随着相应的投入越来越多,这款被命名为东风31型洲际导弹终于在1968年完成了基本型号的研发,进入到实验阶段。
这款洲际导弹使用了新一代控制系统,也使用了不少碳纤维减重,这也使得导弹轻便了不少,起飞重量控制在31吨内,可以搭载一枚65万吨核弹头,最大射程也有所提升,达到了9000公里以上,CEP则做到2500米。
虽然不算特别先进,但也达到了美国第一代洲际导弹民兵1A的基本数据,这还是基本型号,一旦这一款导弹基本定型,接下来将想办法解决碳纤维大型结构件和隔热层过厚等等问题,做到满射程12000公里还是很有希望的。
而其对应的潜射导弹,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基本型出来后,预计七十年代搞定当无大的问题,到那个时候,邓小平同志应该可以功成身退,安安心心退休,不需要再和核潜艇较劲了。
这款洲际导弹搞出来之后,进行了好几次试射,中间有一次失败,此时的中国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每一次实验间隔要比以前短很多,恰好遇到了中美较劲,寻淮洲同志提议,并报谷雨同意后,决定搞一次全射程试验。
倒不是说威胁美国佬,这款导弹也威胁不到美国,就算是改进型可以搞到12000公里射程,实际上也有漏网之鱼,真正要想干到美国,而且能够全面威胁美国,需要搞出推力更猛去,且具有分导弹头的下一代导弹。
不过这款导弹对苏俄倒是实实在在的威胁,虽然中苏两国最近各种谈判不断,看起来恢复了旧好,但彼此的心结实际上更重,随着苏俄核武器的数量和技术不断进步,老毛子的友好能支撑多久,谁也不清楚,所以让老毛子看到中国洲际导弹的进步很有必要。
所以在通知时,中方还透露了更多的消息,这款导弹属于固体洲际导弹,已经达到了公开的美国第一代固体洲际导弹的技术指标.....
勃列日涅夫同志得到报告后,询问乌斯季诺夫,“这说明什么?”
“中国固体洲际导弹或许打不到美国,但可以打到苏俄东部所有的城市!”
“这是针对联盟研发的核导弹?”
“中国的洲际导弹研发目的一直针对美国,而要打到美国,中国需要至少12000公里射程,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联盟都没有做到,中国应该更加困难。
中国的思路应该和第一设计局类似,都是先拿出8000公里的基本型,然后不断改进,提高射程,直到可以完全打到美国!”
“这需要多少时间!”
“只要有足够的经费,10年内可以完成!”
“会大量装备吗?”
“有两种可能,一是中国主要经费用于下一代核弹头和核载具的研发上,而不是增加数量,这不会动摇目前的核平衡;二是中国大规模增加数量,直接打破目前的核平衡!”
“您认为是哪一种?”
“我个人判断,中国应该会选择前者,但未来也会增加一些瞄准美国的固体洲际导弹数量,也会缓解联盟的压力,但这只是我个人的判断,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十年内中国应该不会打破目前的世界核平衡!”
“十年以后呢?”
“那就说不准了,不过那个时候我应该离退休不远了!”
“我也同样离退休不远!”
勃列日涅夫心中一动,十年后苏共中央局肯定会有比较大的变化,那么有些事情必须在十年内完成,否则马祖罗夫的威胁将会非常非常大....
第255章 飞船出事
勃列日涅夫负责外交之后,中苏两国虽然高层互访没有启动,但中国对苏俄敞开怀抱,苏俄看到了一连串好东西,在惊讶之余,也不得不启动了更高层次的技术交流。
为了获得中国在电子雷达领域取得的突破,苏俄不得不连续拿出好东西,让苏俄恼火的是,中国人竟然只盯着航空发动机和相关领域,哪怕苏俄愿意拿出坦克、火炮等陆军领域多项新技术,中国也不要,只要发动机。
除了两款航空发动机以外,直升机使用的涡轴发动机和舰船使用的燃气轮机等领域多项核心技术也陆续被纳入到中国要求名单中。
虽然苏俄在第二代涡扇发动机领域进步迅速,但苏俄还是相当的舍不得,给的可都是刚刚研发成功不久的好东西,可又没有办法,中国在电子领域的进步实在太让人震惊,尤其是中国研发的新型预警机专用雷达太吸引人了。
这款雷达虽然还处在测试阶段,明显有一些缺陷,但苏俄技术人员认为改进之后,必然会极大的增强战略预警机的低空搜索能力,这可以有效的防范美国的战略轰炸机低空突击,极大的加强苏俄的战略安全,这比几款航空发动机要重要得多。
中国愿意把这种雷达拿出来交易,是非常有诚意的,此时苏俄又处在拉拢中国的阶段,而且中国加强海空军对付的主要还是美国人,所以苏俄中央局讨论一番后,最后选择交易,而这也意味着只要吃透相关技术,中国海空军的动力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除了军工领域的交流以外,中苏两国的经济谈判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苏俄嫌弃修建三峡工程投资太大,苏俄自己都没有高速公路,自然也不乐意帮助中国修建高速公路,最后老毛子答应帮助中国修建西气东输网络,未来可以与苏俄国内的天然气网络联网。
到了七十年代之后,工业化造成的环保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也不例外,北京不仅风沙格外大,每年冬天取暖用煤造成的雾霾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大规模推广使用天然气已成了当务之急,而在这一领域中苏两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苏俄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资源国和出产国,其天然气网络已经修到了东欧大部分国家,并且正在修往西欧,这不仅有利于苏俄对东欧的控制,也会极大的加强苏俄对西欧能源市场的影响。
苏俄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与中国相邻,其相关天然气网络完全可以向中国延伸,就如同石油管道一般。
与苏俄一样,中国同样是一个天然气储量非常巨大的国家,而在1971年,中石油在天方省发生了一个超大型天然气田,其总储量很可能比中国本土的天然气储量还要大。
而在南洋省,同样发现了不少天然气田,不过麻烦的是,这些天然气田都在大海上,想开发利用并不容易,这必须建设庞大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和大量LNG船舶,这都是巨大的投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而在中国本土天然气主要储存在西部地区的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四川这四个盆地中,据评估,这些地方的天然气应该有2.5万亿立方米,除了陕甘宁和四川两个盆地的天然可以较为方便的使用以外,塔里木、柴达木的天然气想开发利用必须创建庞大的天然气网络。
所以早在六十年代,中国就和苏俄商议帮助修建天然气网络,并与苏俄的天然气网络连接,不过这需要在西伯利亚搞大量的基础工程,投资太大,老毛子自然不乐意。
不过在这一次中苏较量之后,老毛子意识到中国的实力已经非同小可,在中国工业水平不断提升,且不断对外开放,可以从欧美进口各种先进设备的当下,中苏贸易关系很不稳定。
而中苏贸易关系又是中苏关系的基石,所以苏俄高层知道要想稳固中苏关系,不断扩大中国的农产品和日用品供应,修建油气管路,未来对华大量出口油气产品已经成了必然。
虽然中国的油气储量不少,目前还对外出口石油,但中国周边国家多国需要进口石油,用不了多久,中国和中国周边地区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所以只要有油气管道修通,对华出口占据到一定份额,中国想乱来,苏俄一掐气,中国就会非常难受.....
此时苏俄除了庞大的军工投入外,各种大项目相当多,比如西西伯利亚大油田的开发、著名的贝阿铁路和亚洲第一大水电站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都正在大兴土木,苏俄也从欧美进口了一大堆大项目,也都等待投产,所以苏俄虽然很有钱,但实际上压力不小。
因此在中央局讨论时,争论非常大,最终苏俄高层经过激烈讨论后,决定投资中国的天然气管路建设,未来与苏俄的油气管路连接。
这一块的总投资加起来超过了三峡工程,不过老毛子权衡再三还是觉得非常值,又是他们擅长的,双方正在加紧谈判,希望在明年十月革命75周年纪念日前达成协议。
按照老毛子的设想,相关的协议必须在莫斯科签署,虽然谷雨已经退休,但他必须率领中国庞大的党政代表团访问苏俄并见证签字仪式.....
谷雨听说之后,就觉得有些为难,我都已经退休了,这么干,置我们的总书记于何地,不过苏俄却非常坚持,而谷景生同志也劝说了谷雨一番,若是能从苏俄搞来一大笔钱修天然气管道,这对我们是好事。
谷雨想了想,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苏俄的宇航员都上天十来年了,中国的宇航员虽然在苏俄培训过,但还没有上天,听说苏俄又搞出了空间站,太令人羡慕了,我想看到中国的宇航员未来几年内出现在苏俄的空间站上。
苏俄高层听说后非常得意,爽快答应了,今天想起这件事,勃列日涅夫就和乌斯季诺夫交代了一番,一定要做好中国宇航员的培训,仔细想想看,当全世界通过电视镜头看到苏俄和中国的宇航员在一起,中国顶破天就是摇摆,绝无可能完全站在美国一边。
乌斯季诺夫点头表示认可,勃列日涅夫又询问乌斯季诺夫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现在搞得怎么样,只听说中国制定了相关计划,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射飞船,中国既然有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把人送上天应该不是很难。
乌斯季诺夫告诉勃列日涅夫,中国人并不打算单纯的把人送上天,他们想一步到位,直接搞出类似于联盟号的载人飞船,勃列日涅夫听完一愣,“为什么这一次交易中国并没有寻求太多联盟号飞船的技术资料?”
“我的判断是中国并不是太看重载人航天项目,其相应经费和技术优先度并不如航空发动机,中国迫切需要直航各海外省的大型运输机,这会加大的加强中国对各个海外省的控制!”
勃列日涅夫微微点头,然后有些感慨地说道,“中国利用二战极大的扩张了土地,他们的海外省本来应该独立的,美国人不是一直反对殖民吗?为什么坐视中国加强了控制?”
“中国人获得的大多是人口稀少的不毛之地,美国人一开始并不是非常重视,战后初期美国的重点在欧洲和土耳其、伊朗,等到美国人反应过来,中国人已经迁徙了无数人口,又爆炸了原子弹!”
“真是好运,如果他们在非洲和中东没有地盘,我们现在的压力会小很多....”
“但没有如果!”
“我们需要积极进取,我最近看到一份东非的报告,埃塞俄比亚的皇帝统治岌岌可危,中国虽然继续给埃塞俄比亚粮食援助,但中国外交部门半公开的不看好埃塞俄比亚皇帝的统治,要求中国企业退出埃塞俄比亚,避免受到冲击!”
“您的意思是?”
“既然中国正在退出埃塞俄比亚,我们为什么不进一步呢?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在欧登加地区有主权之争,这或许是一个机会,若是我们支持索马里击败了皇帝军队,埃塞俄比亚必然出现革命,美国势力就会被驱逐出东非.....”
“我们在索马里已经有军事基地,埃塞俄比亚对我们的意义并不大!”
“不,很有意义!”
勃列日涅夫笑了笑,“尼罗河对埃及格外重要,但尼罗河的上游却掌握在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手中,中国一贯不太理睬埃及,不断在苏丹南部修建水利工程,埃及十分担心,还请求我们帮助劝说中国。
而中国一边的尼罗河来水只有30%,其他70%的来水源自埃塞俄比亚西北部,而埃塞俄比亚的西北部是高原,很适合修建水电站!”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埃塞俄比亚钳制不安分的埃及,让埃及不敢脱离我们,这真是一个非常天才的想法,这是谁的主意?”
勃列日涅夫笑了笑,“你也觉得可行,那我们就要加快速度!”
也就在两人交谈时,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传来,虽然苏俄成功的发射了空间站,但在联盟—11号返回地球时,返回舱的均压均衡阀过早开启,3位宇航员因为没有穿着宇航服,在短时间内因为急性缺氧、体液汽化而死亡.....
勃列日涅夫听到后,脸色那是非常的难看,这头刚刚得意洋洋的答应接受中国宇航员上天,那一头苏俄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宇航事故,这必然会引起中国对苏俄技术的怀疑,这是公开打脸。
就在勃列日涅夫善后之际,谷雨也听到了相关消息,他多少有些感慨,想了想,他打电话把钱学森请过来,询问了原因,钱学森告诉他应该是宇航员没有穿着宇航服,在太空舱出事后,非常迅速的牺牲.....
谷雨听完,摇摇头,“这是一个不应该犯下的错误,我们未来的载人航天必须尽可能保障宇航员的安全,项目可以推迟,人尽量不出事!”
“这也是我们一贯的坚持!”
“这个坚持很好,一定要保持住!”谷雨点点头,然后想了想说道,“我们现在一些项目已经走到了最前沿,根本没有前例可以参考,此时肯定会有很多失败。
但我们这些管理者很难搞清楚到底是技术前沿太高端,还是科学家工程师的问题,这段时间,我常常思考也不得法!”
“谷主席,科学最前沿往往有多个分支,最好的办法是每个分支都要做研究,当年美国搞反应堆,每一种堆型都搞了一遍,投入巨大,最后选择沸水堆和压水堆作为方向,我们就不同了,直接就以压水堆为主攻方向,幸亏是成功了,若是失败了,那损失就大了!”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当时太穷了,只能选择核潜艇更适合的堆型,其他的堆型不仅没钱,也没心思探索!”
“也有体制的问题,美国军工巨头都是民营企业,有的企业负责人非常敢赌,也搞出了一些新东西,而我们相当多的探索在国有企业和国有研究所,确实缺乏一些勇气!”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可资本天性是贪婪的,我们只要开了口子,以后的麻烦只会越来越大,而军工企业又和军队联系密切,一旦军队沾染了太多的钱是要出大事的,万一搞出了类似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甚至可能动摇政权!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