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300节
孙运璇认为搞环保是大势所趋,但中国还处在发展初期 环保问题重要,但怎么也比不上发展,所以只能有所取舍,先管好那些关键的事情,比如大城市的环保,比如大江大湖的治理,比如关键行业的环保,然后再顾及其他。
同时他也敏锐的意识到欧美加强环境保护,必然会进一步提供制造业的成本,这也会逼迫更多的欧美企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是有好处的.....
也就在孙运璇等待那些美国议员到来的同时,江泽民与美国人的激烈争吵开始了,面对中方的愤怒指责,美国人反唇相讥,你们是说没同意了,现在你们必须同意,美国政府已经对外公开了,而且他还带来了美国总统的新要求。
美国谈判代表气急败坏地说:“你们给出的这些个条件,永远、永远、永远......也加入不了关贸总协定!”他连说了6个“永远”。
江泽民一听就火了,“啪”的一声拍了桌子:“你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那个对你们屈膝投降的清王朝,中国受人摆布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要谈就好好谈,不要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
而就在江泽民与美国人吵翻天的同时,孙运璇首先等来了美国的议员们,他与美国议员们一一握手,请他们入内,一边吃早餐,一边交谈。
交谈时,孙运璇先苦口婆心的说明了中方的原则立场,询问他们对中美两国贸易和入关问题等等的想法,没想到为首的美国参议员杰克逊上来就要求中国站在美国一边,限制与苏俄的贸易往来。
孙运璇感到莫名其妙,这帮美国议员到底是怎么想的,以为新中国是清王朝吗?他反驳道,“贵国正在与苏俄进行贸易谈判,西欧各国也与苏俄有大量的贸易往来,贵国没有任何理由要求中国限制与苏俄的贸易往来!”
“总理先生,您应该明白贵国与西欧各国是不同的,贵国需要证明!”
孙运璇本来就是一肚子火,现在更加生气了,“杰克逊先生,中美贸易是互惠互利,并不是贵国单方面的赐予,现在不是中国需要证明什么,而是贵国需要证明诚意!”
杰克逊不以为然,“好吧,总理先生,希望您能成功!”
共和党领袖,美国众议员福特看气氛不是很好,出来打圆场,他说自己曾经担任航空与宇宙空间特别委员会任委员,对中国发射洲际导弹以及中苏宇航领域的合作非常关心,他也希望中国参与美苏限制战略武器的相关谈判。
孙运璇先解释了一番中国的原则立场,然后询问这位共和党的资深政治家对中美贸易和入关谈判有什么意见,福特倒是挺实诚,他表示自己并不了解中美谈判的细节,说不上太多,不过他本人非常欢迎中国在入关问题上的积极态度。
福特又说表明了他对中美两国越来越多的贸易顺差和人民币低估的担心,孙运璇听完之后,相当的吃惊,美国国会众议员的共和党领袖竟然说他不清楚谈判细节,美国政府和国会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么大的事情相互之间并不通气?
不仅仅众议员福特如此,其他的议员代表竟然有好些个根本不明白中国和美国正在谈些什么,即便是开头那个十分傲慢的杰克逊对他举例的一些事情也一知半解,他既惊讶又迷惑:你们这些议员到底在搞什么?他们既然不清楚情况,怎么能随便反对中美贸易谈判呢?
孙运璇搞不明白美国议员们在干什么,这一次来访的美国议员们实际上也相当迷惑,他们虽然认可中国总理推动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努力,也对孙运璇能够熟练的说出很多经济细节相当吃惊,但他们不理解中国总理为什么眼里只有经济,中美之间难道仅仅是经济问题吗?难道不应该交投名状吗?
在现在这个美国人被迫搞缓和的时代,美国格外的敏感,总统尼克松搞缓和,国会就要强硬,这既是选举的需要,也是美国传统战略。
国会和总统不站在同一立场,如此一来,遇到中国入关这一类争议性的话题,对美国有利的,美国就可以继续,对美国不那么有利的条件,国会就可以打补丁,变得对美国有利,从而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
这帮人根本不关心中美谈判的任何细节,他们既没有那个精力,也未必懂,他们也压根不相信美国政府乱来,他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和中国领导人交谈。
比如中国在中东问题上,一直站在埃及一边,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中国甚至提供给了埃及一大批防空导弹,造成了以军不少伤亡,这自然让很多议员背后的犹太老爹非常不满,杰克逊议员就试图乘机逼迫中国妥协是真......
但很明显,中国总理就是不谈他们关心的问题,他要么是不理解,要么就是故意,而从孙运璇有些迷惑的反应中,这些人感觉他应该就是不理解,这也让议员们恼火无比,中国人难道不应该收买我们吗?
所以早餐的最后,杰克逊参议员终于忍不住挑明,他相当赤裸裸的说道,中国要想顺利入关,必须在议员们关心的诸多政策,尤其是对外政策上做出让参众两院议员们满意的改变。
孙运璇很平静,也很坦诚,“我非常理解诸位议员的关心,但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中国的诸多政策有自己的考虑,中美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中国中外政策不仅仅是中美关系,这一点是中国自始至终的追求,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必然如此!”
都是场面人 即便相互不买账 也不至于打起来,美国议员们见状,也没再继续,而是陆续告辞离开,孙运璇把他们送走。
要与福特握手时,曾经的橄榄球运动员对孙运璇说道,“中美两国相隔太远,虽然接触越来越频繁,但对彼此还是缺乏足够的了解,我们愿意增进了解,哪怕有些问题暂时谈不拢,也要继续交流!”
孙运璇点点头,表示他非常赞同议员先生的主张,我这一次就是为了增进彼此的了解,等美国议员全部离开,他坐在椅子上思考了片刻,继续研究美国人搞出来的那一份《联合声明》,再一次平复了心情,眼看着时间要到了,秘书过来询问要不要立刻出发,他摇摇头,不着急,又询问江泽民那边谈判的怎么样?
“总理,非常不顺利,美国人不仅要求我们必须同意,还提出了新的条件!”
“不奇怪 早餐会时,我已经充分领教了。现在该我们反击了!”
孙运璇继续埋头看文件,然后等到一个小时后,他才出发,而就在今天早上,那些即将与孙运璇会面的大公司老板看到中国人一下子做出那么多让步,以为大功告成,全都惊喜万分。
不过当他们来到会场后,预定时间都到了,孙运璇还没有出现,一直拖了将近一个小时,孙运璇匆匆进来,随行人员中缺了好几位,然后他就说道,“今天是个糟糕的日子,你们知道我刚才为什么迟到吗?”
他一进门就向主人解释,“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出现了麻烦!”
美国大企业家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听孙运璇接着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已经做了很大让步,但是美国方面还要我们做更大的让步,我不是担心下台,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中国人民知道今天发生的这一切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众人一听便知他的心情极坏,可是他一如既往,嘴里说的也是心里想的,所以与会的美国企业家们全都屏住呼吸,侧耳倾听。
孙运璇开始了讲演,他首先介绍了中国大好的经济形势,然后告诉美国人,中国对内进行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是谷主席所做的决定,虽然他现在已经退休了,但中国将会一直在他的指引下前进。
他接着说起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相应举措和安排,他告诉美国人在1969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前,中国推行了一系列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消弭了诸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也使得经济危机出现时,中国可以比较坦然的面对,有能力做一些事情。
自从196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推行了一系列提升基础建设和增加内需的政策,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中国经济爆发出了巨大的活力,对外贸的依存度下降了不少。
到了1971年,中国进一步推行扩大内需,缩小外贸依存度的相关政策,对内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对外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这一切都让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可以抵抗住暴风骤雨的洗礼。
说到这里,孙运璇稍稍停顿,开始直面中美贸易出现的问题,他非常不客气的抨击那种认为中美贸易是美国赏赐的说辞,中美经济合作是非常典型的互惠互利。
大量输入美国的中国商品有效的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而无数美国企业也分享了中国经济大发展的红利,美国获益匪浅!
中美贸易发展过程中,美国确实出现了一些贸易逆差,但美国在华企业在中国乃至于整个大中华区的种种收益远超美国的些许贸易逆差,这一点在座诸位应该非常清楚.....
在长达十几年的关贸总协定相关谈判中,中国已经竭尽所能做出了大量的让步,并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法律法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中国已经表达出了足够的诚意。
但美国政府的表现非常让人失望,甚至让人极其愤怒,今天早上的《华盛顿邮报》披露的所谓《中美联合声明》,并没有得到中方的同意,其中还夹杂着一大堆中方从来都没有接受的条款,这是中方绝不能接受的!
我必须告诉在场诸位先生这件事的极端严重性,这件事对我本人的刺激非常大,让我想起了中日之间发生的种种。
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曾经拿出一份《马关条约》,强迫战败的清王朝签约,而且还不允许修改,最后腐败卖国的清王朝选择了屈服,从此中国陷入到了巨大的民族危机当中,时刻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自此之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就开始了激烈的革命,开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击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自由......
虽然我不愿意把这一次贵国某些人炮制的《联合声明》,看成是《马关条约》,但两件事的性质是一样的,非常恶劣!
孙运璇最后说道,“很遗憾当着诸位的面说了这么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东西,但这就是中美两国经济存在的现状,我有义务把实情告诉诸位!”
也就在孙运璇愤怒演讲之际,一直非常关心中美谈判的苏俄驻美大使多勃雷宁看到《华盛顿邮报》登载的《中美联合声明》后,只觉得五雷轰顶,他怎么也想不到中美两国的经贸谈判竟然已经这么深入了!
多勃雷宁是冷战时期享誉全球的苏俄外交官。从1962年开始,多勃雷宁担任苏俄驻美国大使,上任伊始,他就为和平解决古巴导弹危机作出了卓越贡献,并与肯尼迪兄弟创建了非常良好的关系。
虽然在肯尼迪死后,约翰逊总统期间,美苏关系一般,但到了尼克松总统任期内,多勃雷宁与基辛格创建了良好的私交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延展到两国外交的公务中去。
基辛格为他办理了一张美国国务院的“免检停车证”。在正式外交会晤时,多勃雷宁从国务院的正门进入;在需要举行秘密会晤时,多勃雷宁则可以乘车直接进入美国国务院的地下停车场,以免被“无关人员”和新闻媒体发现行踪。
依靠这条便捷的外交通道,多勃雷宁协助葛罗米柯推动了美苏缓和进程,他的工作业绩很快得到了莫斯科的充分肯定,并在苏共二十四大当选中央委员。
而在工作之余,多勃雷宁经常鼓励下属深入美国社会各阶层,拓展苏联影响,广泛创建人脉,他和他的下属们一道,在美国积极改变社会各界对苏俄的印象。
正是有了他和他的部下们兢兢业业的工作,美苏两国关系才能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斗而不破”,最终迎来了此时此刻的缓和期。
在苏俄,他是公认的仅次于葛罗米柯的美国通,在西方国家,有媒体称他为“苏俄的基辛格”,把他视作苏俄维护东西方缓和的代表性人物。
这样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对美苏中这大三角关系有自己的理解,他很早就判断出美国的战略意图,美国试图维持中苏两国的平衡或均势,因为美国人相信这两个国家也就有了强烈动机与美国“建设性”地打交道。
美国人的想法实际上很简单,对苏俄打中国牌,对中国打苏联牌,通过不断制造中苏两国的裂痕,制造有利于美国的政治局面。
所以他就比较反对马祖罗夫在战略核力量这一关键问题配合美国,敲打中国,这样做明显是被美国利用了,而中国的激烈反应也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勃列日涅夫负责外交后,曾经当面咨询回国述职的多勃雷宁到底如何处理中苏关系,多勃雷宁认为苏俄就算与中国存在着诸多矛盾,也绝不能公开撕破脸,这非常容易被美国利用。
多勃雷宁告诉勃列日涅夫他对中美外交的一些观察,他发现中国对美外交和苏俄对美外交有着巨大的不同。
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多勃雷宁多次与美国高层交谈,他迅速意识到任何外交协议的达成都需要前期漫长而艰苦的秘密谈判作为基础,只有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的平衡点上面对现实,才能跨越历史遗留的长期而深刻的意识形态鸿沟。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美苏两国外交关系仅仅依赖执政者在官方通讯社和本国媒体“隔空喊话”是不够的,通过官方渠道交换意见的速度很慢,而且首脑们要顾虑同事、幕僚、国会和民间舆论的感受,在官方渠道表达意见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干扰,不利于提升外交谈判的效率。
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两国吸取以往高层通信不畅的教训,在克里姆林宫和白宫之间,创建了最高领导人的“热线”,而到了此时此刻,多勃雷宁更是可以时不时进出美国国务院。
但奇葩的是,哪怕美国人再三要求,中国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和美国创建最高领导人的热线,中国驻美大使也不固定,间隔两三年就要更换,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权限,中国大使的任务似乎只是上通下达。
中国人不可能不知道与美国的秘密接触有着巨大的好处,但中国人就是不乐意,多勃雷宁多次听过美国外交官员抱怨,他还曾经尝试过劝说中国外交官,中国外交官则有些无奈得告诉他,中国缺乏足够成熟的外交官,不是不想,而三个。
中国人还告诉他,中国与美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相对比较频繁,所以中国更希望通过与这一块的美国精英合作,一起推动中美外交的发展,这样做虽然阻力重重,但有一个好处,创建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频繁交流基础上的中美外交关系更加稳固。
多勃雷宁听完之后,既轻松,又有相当大的压力,轻松是因为这样做,中美不可能创建太过密切的关系;而压力则是因为中美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远超过苏俄,这也意味着中美关系实际上比美苏关系要稳固得多。
但即便如此,他也万万想不到,中国竟然会答应美国那么多的条件,不仅仅大规模降低关税,大规模削减各种补贴和关税配额,竟然还答应开放金融系统,并且还接受其他关贸总协定成员国专门针对中国的特殊政策......
很明显,中国为了嵌入欧美经济体系,选择了彻底投入欧美阵营,而中国这一重大转变,这极有可能意味着中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变!
第268章 反应
中国代表团、苏俄大使、英国大使、法国大使……都在往各自国内发送电报,美国的监听部门立刻忙碌起来,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摸索各国密码的好机会。
多勃雷宁一边下令往国内发电报,然后下令苏俄工作人员使用种种方式了解美国各界对那份《中美联合声明》的看法,同时稍稍冷静下来的他,又感到有些奇怪,按照常理来说,中国政府不应该同意美国发表这么详细的一份声明。
中苏两国虽然经济体制不同,政治体制也有一些差距,但基本的运行逻辑比较类似,理论上不太可能同意公开这么多内容,这里面有问题,肯定有问题。
美国在中苏之间搞平衡,事实上,谷雨也在美苏之间搞平衡,一旦发现美苏有联手收拾中国的迹象,他会一蹦三尺高,然后同时大骂美苏,宁愿与美苏同时为敌,也绝不会对一家单方面让步。
四十年代末,中国一边和苏俄争吵,一边与美国在南洋大打出手,但又死活不承认南洋游击队是中国正规军,结果美国看到中苏吵架,没有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而苏俄感到中美武力厮杀,钢铁也没有断绝中苏贸易,结果中国得了好处,又没吃什么亏。
1970年也是一样的搞法,面对美苏隐隐的联手,他又一次同时大骂美苏,然后盯着苏俄骂个没完,看到中苏吵得不可开交,美国人并没有怎么跟进,结果就把马祖罗夫晾在半空中,勃列日涅夫掌权后,必须与马祖罗夫不同,中苏关系又一次靠拢。
而在五十年代,中苏缓和期,中美在南洋也缓和下来,双方瓜分了南洋的地盘,然后中美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
现在中苏签署了一份加深合作的协议,然后中美又搞出了一份声明,看起来又一次故技重演,只是这一次他必须让中国人明白,他们过线了,中国如此深入的契合到帝国主义经济体系中,必然会极大的增强美国的力量,这事实上不利于中国人所希望的平衡……..
也就在多勃雷宁出发时,孙运璇的讲演终于结束,他也没有按照此前的打算与美国企业家们交流,而是选择了迅速离开,理由是等待谈判的结果,如果美国不能按照中方要求迅速改正错误,中方将不得不召开记者招待会澄清。
孙运璇讲演的意思很明确,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互赢,不存在谁给谁好处,而且我们已经知道你们要搞幺蛾子,已经有所准备,不断降低负债率,不断降低外贸依存度,美国对华并没有那么重要,你们看着办!
在中方看来,美国知名的大企业家才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与其和多变的美国政府以及莫名其妙的美国国会扯皮,还不如让这些大企业家去协调,虽然这样做,比较缓慢一些,甚至可以说笨拙一些,但一旦谈成了往往不容易捅娄子。
作为负责经济的总理,本身又是中国入关的积极推动者,孙运璇虽然一肚子火,但即便要反击,也必然考虑分寸,所以他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看起来比较轻微,但他相信有些效果,当然了,若是美国人给脸不要脸,那就没办法了,记者招待会该召开还是要召开的!
这些美国大企业的领导人本来兴高采烈,认为现在公开的条件,足够中美两国签约,但搞清楚情况之后,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美国政府竟然采取这样不智的方式,那些个条件竟然有的是美国人直接塞进去的,并没有获得中国人的同意,怪不得中国人火冒三丈。
孙运璇将此事比作《马关条约》了解的人并不是很多,不过身边的幕僚们总是知道的,一询问大概搞清楚了,然后就更头疼了,当这种事与民族感情、民族尊严联系到一起,中国人就绝不会让步!
这帮人去过中国的不少,知道二战以来的一连串胜利,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由原来的极度自卑,变成了现在的“极端骄傲”,虽然中国知道远不如西方发达,但中国社会却充满了乐观,他们相信中国会迅猛强大。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社会这种高涨的社会思潮与当年的二德子十分类似,现在的中国也变得异常好战,二战之后,中国就没听过,一会和法国打,一会打印度,一会打荷属东印度群岛,一会和美国围绕着马来半岛厮杀。
而对于身边的印度,中国更是接二连三的收拾,最初使用陆军,现在家底厚了,直接用空军,就把印度收拾得不轻。
一个连续取得胜利的国家不可能轻易妥协,美国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一直想压一压中国,打断中国的上升势头,二战期间纵容中国占领殖民地,就有战后借机收拾中国的想法。
但谁也想不到,中国人竟然把事情做得那么绝,战后迅速驱逐土著,然后大移民,又迅速搞出了原子弹,然后事情的性质就变了,美国政府没办法下决心与一个有核国家厮杀,而投鼠忌器之下,美国很多手段那就没办法用…….
而随着中国羽翼丰满,国力节节攀升后,美国想压制就更难了,尤其是现在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沼,美国离不开中国市场,所以美国高层的争论非常大,虽然大家伙一致认为要逼着中国做更多的让步,但刺激中国的民族感情,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这些个美国企业家们迅速磋商了一番,然后达成了默契,现在看来,中美肯定会撕逼一番,但再怎么撕逼也必须斗而不破,绝不能碰损害美国在华企业的巨大利益.…....
一个又一个电话打到白宫,虽然秘书不断接电话,不断汇报,此时的尼克松却不太在意,既然做出了试探的决定,那就要打下去,不可能半途而废,必须逼出中国拿出底牌!
当然了,也不能彻底撕破脸,等到孙的记者招待会开始前,他自然会拨打电话,就算翻脸,也要控制住节奏,一步步来!
此时对华政策已经明晰,反倒是对俄政策相当头疼,他现在有些后悔年初中苏撕逼时,没有乘机加大对中国的压力,但当时谁能想到中国竟然搞出了那么多手段,迅速逼着苏俄转向,当时有些小瞧中国,以为中国在南亚输定了,到时候美国可以接盘中国的影响力,但谁也想不到中国人会搞出那么一手,石墨炸弹是连美军都没有的东西!
也就是通过南亚战争,他才真正搞清楚了中国有着什么样的实力,坚定了压制中国的决心,但同时压制中苏,又是现在的美国做不到的,或者说他不愿意做的!
现在苏俄转向与中国交好,再让苏俄转变立场,与中国对着干,难度非常大,苏俄是大国,不过动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会闪着腰.….
如果苏俄不对中国施加压力,或者仅仅是给部分压力,然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扩张上,美国政府将会变得异常尴尬。
相比于苏俄,中国怎么看怎么都是人畜无害,而且一直想着和美国合作,美国却不断的收拾中国,同时纵容苏俄扩张,国会会怎么想?美国企业界会怎么想?盟国又会怎么想?
尼克松太了解俄国人了,他知道俄国人不是可能会扩张,而是一定会扩张,这帮子目光短浅的家伙肯定会这样做!
即便苏俄不扩张,苏俄也会和欧洲那帮子搅和在一起,不断加大经济联系,这也是美国绝不能容忍的,欧洲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