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299节
有那么一瞬间,尼克松想退一步,不过最终他还是决定遇强则刚,必须和中国狠狠较量一番,不打一场,美国各界不知道中国的威胁,对现在的美国而言,感受不到中国的威胁才是最大的问题!
这一次与尼克松的交谈相当的不错,孙运璇接下来与美国各界人士热切交流,连续三天都处得相当不错,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尽力施展东方式的开朗、随意和幽默,虽然这不是他很擅长的。
这也让他产生的一些希望,所以在美国工商界几百人参加的欢迎晚宴上,他忧心忡忡却又满怀希望地对美国人说:“我们之间会有不同的意见,但在中国人眼中,有不同意见的朋友,才是最好的朋友;唯有诤友,才是挚友。”
掌声响起,有人还大声欢呼,他环顾四周,可以听出来,那掌声和欢呼声不仅出自礼貌,也包含着某种真诚,于是他倍受鼓励。
他告诉这些美国商界人士,中国对正在进行的关贸总协定“柏林回合”寄予厚望,愿意做出重大让步。
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在尼克松的推动下,美国提出了一个关贸总协定有史以来范围最广泛、目标最庞大的贸易谈判安排。
除成员国外,“柏林回合”还对非成员国开放,中国也参加了谈判,虽然目前谈判还没有结束,但从目前的种种结果来看,谈判再一次向着自由贸易的目标跨出了巨大步伐。
虽然目前各方还在讨价还价,但各方关税的减让和约束将涉及到4000多亿美元贸易额,这比六十年代的“肯尼迪回合”成果还要大。
据各方估计,世界上9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制成品平均关税率极有可能从7%下降到4.7%,其中欧共体为5%,美国为4%,减让总值相当于将进口关税水平下降35%,作为交换,中国答应将其关税税率由原来的25%缩减到17%,这是一个巨大的让步。
中国还承诺在入关之后,将关税水平逐步下降到10%左右,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
而在各方比较关注的非关税壁垒问题上,中国也在海关估价、补贴与反补贴税、政府采购、贸易的技术壁垒、进口许可证程序等方面做出一系列让步,并承诺对国内相关法律做出重大调整。
对此时中国两国的一些问题,孙运璇也直面问题,美国人询问中美汇率问题以及因此出现的贸易逆差,孙运璇明确表示中国人并不傻,并不希望压制汇率,贱卖中国的宝贵财富,但我们没有入关,中国为了国际收支平衡,有时候不得不妥协。
他明确表示中国愿意扩大对美进口以减少贸易顺差,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根本搞不清楚中国庞大的市场,有些东西压根不愿意让步。
孙运璇举固定电话为例,告诉美国人,中国的电话系统相当落后,有意安装电话的家庭超过一亿户,只要解决程控电话交换系统的技术问题,一年增加1000万门都不成问题。
“这个增长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广阔市场,我认为我的谈判对手不像我一样是工程师出身,他还没有看到这个意义。
我想在座的各位能够看到这个意义,因此让我看到希望,否则我们只好与欧洲合作了!”
美国工商界人士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相当的满意,有400多人站起来为他鼓掌。据在场的记者描述,这掌声持续了半分钟...
现场气氛很好,在回去的轿车上,孙运璇则忍不住和身边同志谈起了程控电话交换机,美国人第一个搞出来,法国人前两年搞出来的东西更先进,咱们好几个机构正在研发,但是到目前还没有搞出来。
我们搞不出来,美国人就不愿意进行技术合作,这是多么大一个市场,美国资本家就能忍得住,虽然我们很反对美国人这样做,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这样执行力的美国人非常可敬......
此时此刻的孙运璇并不知道,有两个一好一坏的消息正在等待着他,好消息是中国第一台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取得了重大突破,突破的一方并不是中国通讯总公司,而响应号召参加研发的中科计算。
与中国通讯总公司效法美法的研发思路,研发程序控制的交换机不同,中科计算一直搞的是计算机,他们已经解决了每秒千万运算速度的大型机,并正在研发运算速度上亿的超级计算机,一旦这台计算机搞出来,中国尖端军事工业将取得重大突破。
谷雨让中科计算研发程控电话交换机时,就让他们想一想能不能让电子计算机打电话,这样做更容易发挥他们的长处。
谷雨这样提议也是因为在他的印象中,中国解决程控电话交换机使用的好像是另一套思路,具体怎么回事他不是很懂,只是说计算机打电话。
中科计算也不是太懂,不过并不妨碍他们做实验,他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已经相当成熟的每秒钟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上面运行程控电话,虽然只是一百门,但好歹也是程控系统。
在取得理论突破后,他们就开始用刚刚研发不久的千万运算速度的计算机研发程控电话交换机,这应该可以做到1000门,一旦突破,那对中科计算将是质的飞跃,他们将不再为计算机的销路担心。
而就在孙运璇出访期间,这台1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的样机已经开始组装,一旦测试成功,中国计算机工业和通讯工业都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
不过孙运璇并不知道好消息,但他却会很快知道坏消息,就在他对着美国企业家们演讲的同时,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的官员按照总统的用意搞出了一份“中美联合声明”,还有一份长达三十多页的附件,直接把这两年中国的“出价”全都公开。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但在附页中谈到的很多东西都是美国人单方面的要价,中国并没有同意,有的甚至是直接反对,双方只是在接触,美国人说这是中国人的让步。
当这份厚厚的“联合声明”被搞出来之后,美国大富豪约翰.D.洛克菲勒器重的经理人商业部长彼得森在交给尼克松签字前说道,“总统先生,您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明天一早,中国人会被彻底激怒!”
尼克松则很果断地说道,“中国人必须愤怒,而且是出离的愤怒,要不然国会山的议员们怎么会知道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总是嫌弃我们搞密室外交,可他们又不愿意去了解中美两国的分歧!”
“如您所愿,您明天就会看到空前激烈的争吵,但我相信您的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让中国人两手空空的回家!”
“我们接下来需要让中国人明白,中国能够和世界贸易,离不开强大的美国,有海军保护,你准备的那些东西也可以打出来!
嗯,我们还需要抓捕至少一位中国间谍,美国人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技术进步会那么迅速,他们需要一个解释,哪怕这并不是真正的答案!”
“非常出色的连击,不过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最惠国待遇!”
“我希望明年上半年完全与苏俄的谈判,我将访问苏俄,并给予苏俄一年的最惠国待遇,同时我们会向中国表明,必要时暂停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坚定决心,我将争取让苏俄做出有利于合众国希望的转变!”
彼得森若有所思,“您更寄希望于苏俄的转变?”
“俄国人总是善变,他们今年可以善变一次,为什么明年不能再善变一次呢?为此,我将向勃列日涅夫承诺会在我的第二任期从阿富汗完全撤军,这是一位美国总统的庄严承诺!”
“您会完全撤军吗?”
尼克松看了一眼彼得森,很不高兴,“彼得,您不相信我吗?”
“我非常相信您,总统先生!”
彼得森一边说,一边很客气的行礼,这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总统,但他太喜欢撒谎了,偏偏他还口不遮掩,难道他真得以为白宫的录音带是那么的保密吗?他真得以为自己对犹太人,还有很多其他人的评价没有人知道吗?
彼得森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这个从草莽中杀出来的政治家,他为什么那么热爱权力,不愿意相信别人呢?老板让自己提醒他注意分寸,可他总是以为别人会害他,有能力的人谁不喜欢呢,但前提是乖顺...
第267章 反击
孙运璇在美期间一直都在高节奏的工作,晚上很晚才休息,然后很早起床,中午或者下午找一个时间休息一下,自从二十多岁以来,他就形成了这样的工作节奏,效果相当不错。
这一天也不例外,一早他就起床,走出房间,在宾馆附属的花园中散步,一边询问陪同身边的警卫秘书,第一次来美国,有什么感觉?
警卫秘书是三十年代出身,四十年代末在南洋厮杀过,有过战争经验,他一边非常警惕,一边有些疑惑的回答孙运璇的问题,
“总理,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可高楼大厦并不多,华盛顿是首都,但我一路看来,发现十层以上的大楼就没有几个,出了市中心,基本上很少看到高楼,大多数是低矮住屋,真是难以想象!”
“这有什么奇怪的,美国人口比我们少得多,不需要盖那么多高楼大厦,而且发展阶段也不同,他们的基础建设已经完成了!
三十年代,我们正在和日本人打仗,美国人通过罗斯福新政修了无数高楼大厦,大坝桥梁,五六十年代我们的建设才起步,美国的高速公路通达全国,机场更是到处都是,每个镇都有,我们还差得很远!”
“您说的这些我也知道,可该有的更新也该有吧,这几天我们出门时,看到很多木头制作的电杆立在马路的两旁,密密麻麻的电线如蜘蛛网一样,美国不是挺有钱的吗?换成铁制的电线杆,不是更安全吗?这应该不难吧 羊国人为什么不做?”
“呵呵,你既然想知道,那就问一问美国人,宾馆的服务员什么的,都可以问一问嘛,看看普通美国人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
“我要警卫您的安全,哪有这个空闲?”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些访美的同志也提出过,询问美国人才知道,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土地都是个人的,要搞基建,就涉及到拆迁,拆迁成本比较高,美国劳动力又很昂贵.美国又地广人稀,这么一算,如无必要还是不动的好。
第二点跟美国的制度有关,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一共有五十个州,地方都和香港差不多,高度自治,不需要听中央的,而且州与州之间在利益关系上也是经常纷争。
美国又是三权分立的体制,总统受到限制比较大,就算想修桥铺路,盖房子,国会不同意,他也干不了;就算中央层面通过了,下面各个州也各有算盘,协调非常麻烦,往往一个项目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决定。
目前美国财政的钱主要是两大部分支出,一是弄福利,二是军事,这两笔是美国政府无法削减的,若是削减福利,民众肯定是不答应,执政党也很难获得选票,下一届也很难连任或者执政,而把大量资金应用在军队,也是为了美国在世界霸权主义的地位。
美国现在一年可以收入两千多亿美元,但支出更大,有三千亿美元,这几年每年都有不小的赤字,美国资本家可能很有钱,但政府未必有足够的钱,既然基础建设还不错,投入自然就少了!”
警卫秘书听完,琢磨了一会说道,“怪不得美国有那么多飞机军舰,核潜艇一造就是几十艘,还动不动给这个国家钱,给那个国家钱,原来是这样,国内都不用盖房子了!
我们国家本来就比美国人穷,既要办这个厂子那个厂子,还要修桥铺路,盖一大堆楼房,如此一来,能用在部队和群众身上的钱就少得多,比不上一点都不奇怪!”
“没办法,谁让我们此前一百多年一直落后挨打呢,我们当年落下的课总要补上的!”
警卫秘书点点头,想了想,又问道,“就算是钢筋混凝土房子,时间一长,总要修一修的,美国人现在还能凑合,再过一些年怎么办?到时候钱从哪里来?”
孙运璇笑着点点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也想知道,不过那是美国人的事情,我们管不着!”
警卫秘书眼前一亮,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房子、厂子、道路桥梁应该修得差不多了,可以把更多的钱用在军队上,而美国则恰恰相反,到时候肯定要盖那些东西了,用在军队上的钱肯定少了,此消彼长,中国人就不用再受美国人的气了!”
就在两人交谈时,几位同志急匆匆的走过来,江泽民同志满脸怒气,“总理,这是今天的华盛顿邮报,美国人发了一个增刊,是一份未经我们同意的《中美联合声明》,不仅公开了我们全部的谈判结果,还增加了很多未经我们认可的让步!”
孙运璇同志只觉得一股子怒气从心底直冲脑门,还真让谷主席说中了,美国人搞起了霸王硬上弓,真是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翻译好了吗?”
“我们的同志正在翻译,初稿已经有了,不过还需要核对!”
“走,看看去!”
孙运璇同志坐在椅子上,一一翻看这份厚厚的增刊翻译稿,他手里拿着铅笔,看到有问题的地方,都会标出来,等到他看完,半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孙运璇同志出国前,对美国可能搞事有所准备,他也预想过今天这一幕,所以此时他的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他开始了指示。
“江泽民同志,你向美国商务部谈判代表提出严重抗议,要求取消美国单方面发表的声明,美国人新增加的这些所谓最大的让步,一概坚决否认,那些与我方文字稿有出入的地方,也要重新修正!”
江泽民点点头,“我立刻办!”
“这是一场战斗,长时间的战斗,一天谈不成,那就两天;两天谈不成,那就三天,你告诉美国人,我离开华盛顿的日子不会因为谈判无果而延期,出发前,我会召开一次记者招待会,重申中央的原则立场!
泽民同志,就算谈崩了也没什么,这些年中美停停谈谈也不是一次两次,要有定力,我们能撑得住!即使不能入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会被打断!”
孙运璇的意思很明显,哪怕空手而归,也绝不会做无原则的妥协,江泽民郑重得点点头,“总理放心,我绝不会让人民失望!”
“好好做!”
孙运璇与他握握手,江泽民同志告辞离开,他又坐回了办公桌上,沉默片刻后,然后做出了指示,“立刻向中央汇报此事的前因后果!
《华盛顿邮报》的影响力很大,美国人既然公开了这么多东西,有些东西没必要再遮遮掩掩,向中央建议公开那些已经谈妥的东西,避免各方胡乱猜测!”
“总理,是否重新考虑一下?”
“我们不公开,香港经合组织成员国和香港特区的报纸肯定也有公开的,那些关心的同志,总会知道的,没必要再隐瞒了!”
“随行的企业家们,你们也要通气,他们接下来与美国人有不少接触,他们也要有所了解。不至于稀里糊涂乱说话!”
美国人这一公开之后,很多原来不方便迅速对外公开的内容就藏不住了,美国人的意图很简单,用这样的办法试探中国的底线,看看还有那些漏洞可以钻,这是美国人惯常的伎俩。
现在离美国的总统大选还有一年,尼克松抛出这么一份东西,应该也和选举有关,这个非常喜欢搞各种欺骗的总统肯定是想用这样的手段告诉商界,他干了很多活,而且正在逼中国人让步,而且大有成效,这应该是他选举的手段之一!
只是如此一来,全世界必然会有无数人讨论这件事,将会受到中国入关影响的大型企业、省份乃至于香港经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国都会仔细估算各自受到的冲击,也就是说这一公布必然会使中国政府对信息流动失控。
中国共产党党内有相当多的同志对入关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很多人担心中国企业扛不住入关后激烈的竞争,会造成数以百万计的严重失业,变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有的人更联想到美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所以中央高层一直没有公开谈判细节,就是避免党内出现激烈的争论,现在美国来这么一手,中国党内、国内的各种争论必然会迅速爆发,哪怕谷主席亲自出面也未必压得住。
这看起来是坏事,但谷雨同志既然预料到了,他就肯定要相应的处置办法,有他在,党内、国内就不至于失控,孙运璇同志自然可以放心,他并不需要担心后方出现重大变故。
美国人搞出这么下三滥的手段,恰恰说明中美的谈判已经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这说明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成功了大半。
此时的谈判刚解决一些问题,然后美国就又搞出一些新问题,没完没了,什么时候是个头谁也不知道,此时此刻,孙运璇终于可以确定这场胶着了十几年的谈判应该就要进入到总攻阶段了。
接下来不管有多大的风浪,只要中国成功挺过去,让美国人钻不到空子,美国人就只能和中国签署协议,也就是说,七十年代入关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对中国太重要了....
孙运璇做出决断后,又询问今天的行程,首先需要与美国参众两院二十多位议员共进早餐。然后出席十多家美国主要汽车和能源公司负责人举行的环保圆桌会议。
孙运璇点点头,他知道这是一个试探的好机会,美国政府抛出了这些东西,议员们肯定有相应的态度,正好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而后者出现的都是美国重量级企业家,他们的态度同样不亚于议员,同时他也想通过这一次会议,摸清美国人的环保战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这个时代的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即便是纺织工业也还存在不少,所以雾霾满天,各种环境污染层出不穷。
不过出于利益,汽车企业、石油产业两大利益集团对环境治理横加阻挠,美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尤其是雾霾的治理,口号喊得响亮,姿态摆得很好,实际上却毫不作为。
美国的民众显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1970年4月22日,2000万美国民众上街游行,抗议环境污染和政府的无所作为,举世皆惊,终于迫使美国政府立即做出动作,也让阻碍环保的各大利益集团,不敢再肆无忌惮。
就在1970年十月份,尼克松下令成立美国环境保护署,美国开始加强环境保护,而与此同时,为了经济竞争力,美国也在全世界推动环境保护,西欧国家和本州日本也都在筹备成立相应的环保部门。
虽然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还不算高,但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已经相当突出,有的是过去留下的烂摊子,最典型的就是北方光秃秃的大山,以及北方的风沙问题,简直让中央伤透了脑筋、这些年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但都解决不了。
而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各种工业垃圾随处对方,污水废气胡乱排放,造成了很多问题,一些地方考虑问题不当,在河流的上游搞化工,搞印染排除的污水直接造成下游养殖业的巨大损失,然后农民群众不干了...
从五六十年代开始,中央民生委就多次召开相应的协调会议,他们和农业部等受损部门一直希望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而工业部、能源部、电子信息部和国防科工委以及各个总公司的态度则暧昧的多。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