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304节
都这么大把岁数,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情,杜鲁门现在最在意的就是身后事,他好奇的问道,“谷是怎么评价我的?”
“谷主席曾经说过,您是罗斯福总统最合适的继承者!”
“最合适,这个评价很有意思!”
与前世不同,这一世的杜鲁门没有经历过朝鲜战争,口碑要好一些,而且很奇葩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口碑反而越来越好。
在美国人眼中,正是在杜鲁门时期,美国成为了世界霸主,他虽然不如带领美国摆脱大萧条,并赢得二战的小罗斯福,但也功不可没。
杜鲁门原来不被美国进步人士认可的反苏行为,在苏俄越来越强大的现在,自然也被美国人认为是先见之明。
杜鲁门在内政上并不成功,曾寻求立法以推动人权,失败了;曾试图废除削减工会权利的《塔夫脱一哈特莱法》,失败了;曾试图完成国家公共权力项目,失败了;曾希望创建国家医疗保险,但与后来的历任总统一样,其努力全部付之东流。
但美国人却觉得他虽然搞不定,但他的所作所为都超前于他所在的时代,而且也为后来的继任者们铺就了成功的道路。
杜鲁门这个黑帮老大推出的代理人,还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平民,退休后,日子过得惨兮兮的,自然也格外受美国人看重…….
随着美国政府决定给退休总统发退休金,杜鲁门的日子也好过不少,有了钱,他更多的关注杜鲁门图书馆的各种文件档案的整理,而在整理的过程中,自然也涉及到不少于中国相关的事情。
在英国不断衰败的同时,中国迅速崛起,甚至于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英国的影响力,中国在东亚超过英国,在南亚、中东和非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每每看到相关的报纸杂志,杜鲁门总是相当的纳闷,中国到底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在杜鲁门时期,中国和美国既合作,又斗争,中美联合驱逐了东亚和南亚的英国势力,然后迅速进行了一番较量,中国人搞到了不少地盘,美国人也没输,控制了主要水路,又获得了好几个盟友。
该做的,都做了,所以杜鲁门也没感觉自己做错了什么,那么只能是中国确实有这么强的实力,只是这个转折太大了,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在仔细分析中国三十年代的种种做法,加之亲眼目睹中国人的团结后,杜鲁门这个黑帮的狗腿子倒吸了一口凉气,共产主义的威胁太大了,幸好,幸好,中国人对共产主义那一套只是利用,中国人在战后迅速更改内外政策,和苏俄一直不是很亲密。
随着声望的提升,到了六十年代之后,美国最近的三任总统肯尼迪、约翰逊和尼克松都曾经拜访过他,提到中国时,杜鲁门给出的建议就一直都是坚决分化中苏,同时不断加大与中国的接触,绝不能让中国人一直团结在中国环太党身边…….
两人交谈一番后,孙运璇告辞离开,到了下午,他举行了一次公开讲演,他回忆了中国和密苏里州等美国农业州的合作,他认为这种合作未来会越来越多。
孙运璇认为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中国会更多的乘坐飞机,更多的购买汽车,也会大幅度增加肉类和乳制品的需求。
而在这一次访问期间,中国更多的进口美国飞机,允许美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独资,同时大规模进口美国农牧产品,这只是第一步,未来会越来越多,如此一来,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也会有不小的解决。
而这一切只是美国所得利益的一部分,中国没有入关,经济增长尚且这般迅速,等到中国入关,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更加迅速,中国能够提供的贸易、投资和留学、法律服务等等各种各样的机会都将是惊人的!
孙运璇告诉美国人,中国已经有九亿人口,而香港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和观察国的总人口更是超过了12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对美国全面开放。
虽然中国经济圈目前的体量不如欧共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体量必然会接近欧共体,未来甚至有可能超过欧共体,这是美国企业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机会.….
孙运璇的讲话获得了无数在场商人农民热烈的掌声,而胡松林则忍不住向荣先生询问,“荣先生,总理这么吹不怕出事吗?”
“这不是吹嘘,这是事实,现在老百姓吃的肉确实越来越多了,婴幼儿要喝奶粉,孩子们要喝牛奶,全民牛奶计划已经从大城市,扩张到二三线城市和县城,未来肯定要扩张到农村!”
“贵公司的奶制品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大!”
“这是下游食品领域,胡总还是谨慎一些,不要轻易触碰的好,国家对食品和药品管得比较严,这一块出现问题,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会被重罚,最严重的会被判处死刑,这些年注水猪和各种食品药品造假被枪毙的人可不少!”
“我是军人,这种事肯定不做!”胡松林笑着说道,“荣董有所不知,我下面有罐头厂,有酒厂,我们那又靠近内外蒙,对奶制品我还是知道一些的!”
“原来如此,那如果有机会可以合作!”
“荣幸之至!”
荣先生笑着点点头,想了想,又有些担心,“虽然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但基数太大,我国再过几年就有十亿人口,人口顶峰在十五六亿,这么多的人口,要是吃很多肉,必须大规模进口粮食,这每年得花多少钱呀!”
“我听说昆仑省和南洋省还有那么多地方没有开发,东华、南华、婆罗洲都可以开发,听说非洲有很多国家和我们关系不错,也能开发种玉米大豆!”
“胡总,这热带地区和北方不一样,雨水大,土地贫瘠得很,虽然能种玉米花生,但产量不是太高!”
“大豆可以肥田,也不知道能不能在热带种植?”
“好像热带地区没怎么种大豆!”
“要是热带能种大豆,咱们就好办了,不能太过依赖美国人.
“确实呀,你我以后肯定都要进口美国的小麦大豆,要多沟通,避免被美国人钻空子!”
“这是自然,荣董是我们的带路人嘛!”
“不敢当,不敢当!
也就在讲演结束后,荣先生等代表团成员先和美国农业资本家们交流,然后参观了一个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大农场。
在美国,农场就是一种普通商品,只要你有钱,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买,一旦买下就世代永久存续。
许多农场在城市的规划之外,使用不受限制,你可以买个土壤好的生产性农场种庄稼,可以买个土质一般的养殖性农场养牛养马,你也可以选个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农场盖楼,盖宾馆,盖疗养院,盖高尔夫球场,把你的农场建成娱乐场地供世人游玩。
所以有人说:在美国,如果不去美国农场就不算了解美国,而他们参观的这个大农场面积多达五万多公顷,河流、湖泊、农田融为一体,
整体分为牛马饲养操作区、种植区、狩猎区、休闲湖泊,以及大量野生动物等。
这个巨大的农场养着500匹马,并有一流的马匹养殖设施,还养着两万多头牛,有五万多英亩的土地上种植着玉米、小麦等农作物。
农场中还有极适合商业狩猎的区域,其中有树荫遮蔽的河流,错综复杂的小溪,非常适合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有鹿、火鸡、鹌鹑、鸽子、水禽和野猪等等动物,所以也可以钓鱼、划船、划水场所……..
胡松林曾经前往东线作战过,但却从没有来过美国,所以当他看到这样一个庞大的农场时,整个人是懵逼的,原来这才是富人,这还仅仅是美国的农业资本家,还不是美国最富裕的人。
他忍不住询问荣先生,“都说荣家是中国最富裕的家族,你们能买下这么大的农场吗?”荣先生几代积累,家产还是很大的,若是美国允许外国人购买农场,他也未必买不起,但他既不会买,也不能承认,“我们家三四十年代缴纳过巨额的遗产税,控股权可以转为国有,不过是空架子罢了,哪里卖得下这么大的农场!”
胡松林虽然不相信,他也没必要争辩,他了想又问道,“陈JG先生家呢?”
“陈先生家族应该买得起,虽然这个农场很大,但华侨集团的盘子很大,他们在南洋的种植园面积也相当大…….”
“可陈先生就一个,而这个农场主在美国根本排不上名次,上天太眷顾美国人了,他们竟然拥有这么多的资源,怪不得美国那么富裕,我就不明白了,都已经这么富裕了,美国为什么到处扩张,安安心心经营这一片家业不好吗?
“美国人和我们想得不一样!”
“想不通!”
也就在中国代表团很多人懵逼时,杜鲁门也正在和女儿交谈,他虽然没有参加这一次讲演,但这一次密苏里州的电台转播了孙运璇相关讲话的翻译,他第一时间开始了倾听。不过他岁数大了,耳朵不好,她的女儿在身边不断给他说着什么,杜鲁门听到最后,摇摇头,“希望是吹牛,否则中国将是一个足以抗衡合众国的庞然大物!”
“肯定是吹牛!”杜鲁门的女儿笑着说道,“我的大学朋友门告诉我,中国人很聪明,很勤奋,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各种研究,但中国人和俄国人一样都有共同的缺点,缺乏创新精神。要想做好创新,需要一个非常自由的社会氛围,但中国和苏俄类似,都是专制国家,也都有漫长的专制历史,这限制了人民的创造力。目前世界最主要的科技创新都来自于西方国家,80%的科技创新都出现在美国,但美国总有新东西能出现,也总有新产业要追逐,所以整个社会不会花大量的时间用在精细化上面,美国人只擅长做0到50。
而中国人则不同,中国人虽然不会创造,东西也造得不好,但中国人很擅长模仿,中国人又特别多,每一个新东西出来都有无数人去做,很快变得非常便宜。
所以中国产品总是有欧美八九成的质量,但却只有五六成的价格,一直处在低端,而一个总是处在低端的国家,其财富不可能有太大的积累,发展注定是有上限的!”
杜鲁门默默点头,女儿的评价很符合他的理解,他在中国曾经待过一段时间,自问对中国人还是很理解的,中国人缺乏科学素养,他们很在意经验和感觉
“你刚刚提到俄国,你的朋友说过中国和俄国人的区别吗?
“中国人和俄国人区别很大,俄国人看到美国搞出的新东西后,第一反应是这个东西能不能用于军事,若是不能用于军事,他们往往不感兴趣,但若是可以用在军事上,俄国人总是会想法设法的偷窃。
而中国人的反应则是这个东西能不能赚到钱,他们总是挖空心思去赚钱,中国人很爱钱,这一点和犹太人很类似。
中国人与犹太人也不一样,犹太人很团结,而中国人很分裂,有一个中国人还写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对中国人各种丑陋现象做了一番分析……”
“中国人一旦团结起来,是一个劲敌,要分化中国人,分化中国和苏俄,去年中国和苏俄闹翻了,可他没有抓住机会,与中国创建更加密切的贸易关系,这是他的错误,很大的错误!”
“很多商人也这么干,不过他们认为中国的入世条件并不好!”
“条件可以慢慢谈,但态度一定要摆出来,尼克松的反应太迟钝了,他做不好这件事,他和西部那些军火公司关系太密切了,那些人只想着打仗,艾森豪威尔威尔对他们太放纵了……”
事实上,此时此刻,不仅仅杜鲁门这么看,很多美国人也这么看,中国总理的飞机刚刚离开华盛顿,国会议员指责白宫可能失去了与北京达成一项有利协议的机会。
虽然尼克松新增了很多中方没有认可的条件,试探中国人的反应,虽然中国总理很恼火尼克松没打招呼,说他的行为和当年的日本人一样,会让中国人极端愤怒,但美国人压根想不到尼克松会搞得那么离谱,他们觉得尼克松脑子有问题。
中国人都做出这么大的让步了,你竟然不和中国人签署入关协议,你到底想拖到什么时候?难道你不知道美国现在的情况很不好吗?
再联想到去年年底中国和苏俄激烈撕逼,美国人没有利用好这个机会,与中国人加深合作,联手对付苏俄,很多人更进一步认为尼克松错过了一个迅速解决冷战的机会……..
那些最有影响的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几天以前还在指责白宫对北京过于软弱,现在却又不约而同地说它没有弹性,连这么好的协议都不知道拿下来,还说此举造成的后果一时难以估量,但必是非常严重。很多大公司的老板看到中国人一下子做出那么多让步,以为大功告成,全都惊喜万分,忽然听说白宫还是不肯签约,都说尼克松的愚蠢让美国“错过了火车”。
也就在此时,《纽约时报》又登载了一篇著名经济学家的重量级文章,文章指出集装箱出现之后,人类海运成本降低了90%以上,远低于陆运成本,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分配已经成为可能。
美元黄金脱钩,美元成为信用货币后,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困难,必须增加货币供给,这会带来巨大的贬值压力,虽然美国正在推动石油美元,但光靠石油是不够的,美元必须与越来越广大的国际贸易挂钩,说白了,就必须与廉价工业品挂钩。
文章接着认为,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几十个规模巨大的暖水港,拥有长江、珠江这两条可以连同中国腹地多个省份的黄金水道;中国沿海和港口地区很多是平原,集中了四亿多人口;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油气和水力资源,可以提供十分廉价的电力。
而在政治上,中国环太党有着极其稳定的统治;中国社会重视教育,又搞了几十年的各种工业,有大量的高素质工人;中国非常在意基础建设,修建了大量的道路、桥梁、隧道,物流条件不断改善。
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工业品必然拥有比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即便美国压制,也不可能完全改变中国已有的商品竞争优势。
目前中国正在构建一个三角贸易体系,中国生产产品(一开始服装鞋子,现在一步步过渡到机电家电汽车),按照关贸总协定相关规则,卖到全世界。
中国正在与很多国家谈判构建双边贸易体系,一边出口商品,一边购买资源国的资源,不过这一体系有一个天然的弊病,各国的需求不一样,有些国家的货币非常不稳定,所以美元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么直接用美元交易,要么用美元价格作为衡量。
但美元的地位并不稳固,欧共体已经不再维持对美元的固定汇价而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已经搞出了“洞中之蛇”汇率制度,参加蛇形汇率制的国家及瑞典决定实行联合浮动,“洞”不复存在而“蛇”犹行。
由于美元不断贬值,中国和苏东集团,还有很多国家已经大范围的借鉴欧共体各国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或者衡量价格的标准货币。
所以文章提出了警告,若是美国不尽快让中国入关,欧元区一个小圈子,苏东一个小圈子,中国又不断构建一个贸易圈,美元的国际地位必然进一步动摇,此文一出,美国金融界和工商界大为震惊…….
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终于打开大门,把负责谈判的代表叫来向他们报告谈判情况,谈判代表早知情势不妙,战战兢兢地说完了…...
一位参议员说:“中国允许美国汽车独资,肯定可以接受很大的让步,但不应该刺激他们敏感的神经,中国人在二战中表现很好,中国人相当骄傲!”
美国谈判代表代人受过,有苦难言,赶紧叫他们放心,说自己确信最后能与中国达成一项很好的协议,可是批评还是像暴雨一样朝这个倒霉蛋倾泻。
有人说白宫已经失去一次有利可图的机会,有人说白宫正在逼中国人收回已经做出的承诺,还有人说白宫把中国送给了苏俄.….
有一个人将尼克松这一年对华政策的所谓的失误说成是“政治上的胆怯行为”。“我认为,一项好的经济协议可能确实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他尖刻地说,“不管是因为愚蠢和无能,还是因为权术。”
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的话倒是比较委婉,只是说“中国承诺的市场开放程度与工业化国家已不分上下”,这分明是告诉白宫,不能指望从那份协议上占到更多便宜了,你要有本事,就走进他们的市场中去好了。
参众两院从来都是指责白宫对中国过于软弱,要这个,要那个,而且美国幕后的财团和总统都持强硬的态度,但当发现中国人真得可以给这么多的时候,现在这些议员好像比中国人还要愤怒,因为现在的美国真得很难。
长达二十多年对苏俄的封锁,不仅没有打垮苏俄,苏俄还越活越精神,相反,美国却被长期的冷战搞得内部问题一大堆,很多人担心美国人赢不了冷战,美国高层当然明白苏俄没那么强,但苏俄越来越多的核导弹是实实在在的,美国人精神还是相当的紧张。
既然光靠美国一家扛不住,美国就要拉盟友,中国这种东亚的巨无霸地位举足轻重,过去中国左右摇摆,美国想的是一边分化,一边加强压力,用实力逼着中国与苏俄疏远。
但二十多年下来,这一条路走不通,对苏俄都缓和关系,对中国自然更要减轻压力,过去是硬实力碾压中苏,逼迫中国疏远苏俄,现在就要通过加深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拉住中国所以美国此时对中国的强硬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投机主义,这就注定了一旦发现条件不错,美国随时可以转变。
美苏此时的对华政策很类似,他们种种不满是觉得中国让得不够多,但当苏俄发现中国有不愿意让的底气,而美国发现中国能够拿出很多实实在在的贸易订单,也愿意做到大的让步后,两家很多人迅速转变了立场。
说白了,这两货现在都虚,不,更准确的是三家都虚,此时的中国虽然还没有到目前资源下的发展上限,但实际上种种压力不少,孙运璇急于入关并不是没有理由。
目前中国国内进行的种种整顿,本质上还是入关不畅,影响出口扩张,而要想大规模开发国内市场,挖掘国内的消费潜力,就必须对国内的利益集团进行一番大的清理,而这种清理显然又是很大的难题!
虽然谷雨为了扶持接班人毫不犹豫的开启了杀戒,又事实软禁了一批影响力不小的退休政治家和军队高级干部,为谷景生掌握军队和党务创造了足够的空间,谷景生也迅速把握住了机会,开始了一系列调整,但这种过于强硬的打压,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弹。
迫于谷雨的巨大压力,党内高层不愿意,或者说不敢在官员整顿和军队问题上叽歪,避免引起他更加疯狂的镇压,但总要发声表示自己的强烈不满。
孙运璇不是接班人,而且他与谷景生有一些矛盾,选择他动手不至于引发激烈斗争,而且大家伙也确实极其担心,因为即便是中央公开的东西在很多同志眼中,都太过夸张了!
中央要求就事论事,那我们就事论事讨论,让孙运璇给我好好解释一下为什么答应了这么多条件,我们都不知道,尤其是很多条件对我们相关企业的冲击格外巨大,很多很多省份意见非常大,认为盲目的快速开放是大问题……..
为避免出现巨大的冲突,老同志们不适合出面,那就让年青一代同志出面,同时为了更多的刺激民众,入关条件迅速泄露出来,然后在一些大学流传起来,引发了大学生群体的高度关注,各种激进的声音不断!
这些年,中国大学生的地位在不断下降,早期的包分配,而且大多岗位很不错,到现在除了提前批和为特别地区,特别行业设定的分配岗位以外,其他绝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变成了自主择业,相比于前辈,差距不小。
在这二十多年间,中国的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入关谈判越来越深入,中国各个大学也陆续进行了一轮扩招,这又增加了压力。
虽然中国建国时期并不算很长,社会上升渠道不少,但到了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干部子弟开始成年,他们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岗位,有些人还比较嚣张,大学生们并不傻,他们当然看得到……
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们一方面以国家未来的栋梁自居,心态上没有改变,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各种残酷的挑战,心理上多多少少有些不太平衡。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