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313节

  在《北京晨报》报社,当着丁才人等晨报干部职工,赵紫阳先是回忆了我党宣传系统过去的伟大成就,鼓励《北京晨报》干部职工们继续努力工作,办一份生机勃勃的报纸。

  然后他说北京市的重点在发展和城建,前者的关键是服务,要求晨报等新闻媒体要大胆的揭露北京各党政机关和涉民涉企的企事业单位的服务问题,一定要大胆,不要有顾虑。

  然后他又说起了北京的城建问题,他第一次回应了北京市各界的猜测,北京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迟早要搬到通州,你们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也要做好相应的宣传,这是解决北京城建各类问题的关键.…...

  《北京晨报》的干部职工眼睛瞪得老大,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有不少风声,但你就这么说出来?看这个架势,这个二百五市长是真打算全力推动这件事,他哪来这么大底气?

  赵紫阳离开《北京晨报》报社,然后前往中南海,参加晚上招待苏俄代表团的晚宴,坐在车上,赵紫阳继续琢磨,北京搬家难度贼大,但若是做好了,中南海总该有他一个位置!

  来到中南海之后,赵紫阳被安排在一个戈尔巴乔夫身边,然后通过翻译,他和戈尔巴乔夫交流起来,赵紫阳听说对方40岁就是苏共中央委员,某边疆区党委枢机也是相当的吃惊,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30后中央委员,这是什么样的好运。

  中国上了好几道用特别的办法炮制的美味蔬菜,饭后还提供了香蕉、柑橘、苹果、葡萄、西瓜、樱桃、草莓、草莓、猕猴桃、火龙果以外,还提供了好些种不常见的苹果果干,这也让戈尔巴乔夫大开眼界…….

  他的第一反应是“资本主义”中国的统治者相当的奢侈,他忍不住询问身边的赵紫阳,这些苹果和果干都是北京群众在冬天吃得到吗?

  赵紫阳很肯定的回答北京群众吃得到,他告诉戈尔巴乔夫这些年中国的大棚苹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加之冷库得到推广,所以群众已经可以吃到不少反季节苹果。

  不过由于铁路运输速度还不够快,目前一些不容易运输的热带苹果只能局限南方地区,就算是容易运输的热带苹果,也只能满足沿海沿江这一类方便运输的城镇。

  内地城镇和很多农村群众吃不到,所以中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重点就是依托中国交通设施的进步,加大新鲜苹果的供应.….

  中国市长不可能当众撒谎,但一想到比苏俄还要落后的中国群众,冬天竟然可以吃到这么新鲜的蔬菜苹果,戈尔巴乔夫就觉得难以接受。

  如果说莫斯科深处内陆,有些事情不能做到,如果说列宁格勒港冬天会结冰,也做不到,那么敖德萨这样的不冻港同样做不到,这就不应该了,苏俄没理由不如中国!

  戈尔巴乔夫心中念叨,就在此时,赵紫阳很好奇的询问苏俄冬天吃什么,戈尔巴乔夫告诉赵紫阳,苏俄的冬天非常寒冷,从河流里捕捞上来的活鱼都会一秒钟被冻成石头,所以俄罗斯人的生活往往会极其的艰苦,能吃的东西十分的有限。

  戈尔巴乔夫告诉赵紫阳,苏俄冬天比较常用的食物是用来驱寒的烈酒伏特加,用来提供能量的大列巴、焖牛肉,时不时吃一顿鱼子酱卷饼,另外就是各种罐头、腌黄瓜、腌西红柿这些。

  戈尔巴乔夫说他最喜欢的就是焖牛肉,这种菜制作方法很简单,原材料只有牛腩肉、土豆、胡萝卜、洋葱、芹菜和酥皮。

  别看原材料简单,制作出来的焖牛肉可是御寒的一把好手,不仅味道酸甜可口,醇厚的牛肉香味和芹菜、洋葱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土豆和胡萝卜饱腹感极强,一碗下肚,从内而外的热起来……...

  “我知道苏俄很寒冷,但现在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贵国应该有一些反季节的形象苹果、蔬菜吧?”

  “有有一些玻璃大棚,产量少的可怜,所以可以大量供应的蔬菜罐头和苹果罐头对苏俄群众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国家各种罐头品种有七百多个,每年还会从中国大量进口各类罐头!”

  赵紫阳点点头,“这几年,中国的果干产量也大了起来,贵国可以多进口一些!”

  还没等戈尔巴乔夫询问,孙运璇拿起了一袋香蕉干介绍起来,中国的乌斯藏地区海拔特别高,冬天又特别寒冷,当地干部战士生活质量非常差,为了补充营养,经过研究,中国将医药领域使用的冻干技术推广到食品领域。

  不过早期的冻干技术成本较高,而且也存在着技术上的难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研究,中国终于一步步实现了苹果蔬菜的较低成本冻干,并开始推广。

  新鲜的苹果采摘后放在零下四十多度立即速冻,然后放入真空的冷冻干燥机里,将固态的水直接升华成气态,去掉食物中大部分的水分,中间没有经过液态。

  真空+低温能做到不破坏原有的组织结构,可以保留了产品的色、香、味、形,营养成分能够保留95%以上,而经过冻干处理的果品,脱水率达95%以上,所以一般500克的苹果,冻干之后往往只有五十克。

  如此既完美保留了食物的外观,同时难得地保留了绝大部分的营养成分和风味,而且成品重量轻、便于携带和运输,无须任何防腐剂就可在常温下保存1年以上,也就是说,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吃到想吃的苹果。

  孙运璇建议苏俄同志可以进口一些中国果干,尝试在苏俄推广,虽然这种果干价格相对贵一些,而且一些高糖分苹果冻干后,含糖量偏高,不适合特殊群体使用,但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可以极大的丰富苏俄市场,而且也不存在由于保鲜出现的巨大浪费!

  柯西金听完,十分赞同,“总理同志,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认为完全可以把冻干苹果列入到这一次进口目录中!”

  听到柯西金的积极反应,孙运璇微微松了一口气,亏谷雨同志想得出来,竟然在国宴上放一堆苹果干,让他这个总理来做这一类食品的推销,不过只要能大量出口,倒也没什么,总理本来就是中国产品的推销员!

  他笑着说道,“柯西金同志,我国现在正在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如果贵国有意,可以与我国企业合作创建相应的冻干食品工厂,贵国拿着投资我国重点项目分红所得的人民币直接投资即可,这也会极大的降低贵国的成本…….

  柯西金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孙运璇心情相当不坏,这些年苏俄三天两头的折腾,搞得中方头疼无比,最后讨论的办法就是鼓励苏俄与中国相关企业合作设厂,这样干虽然利润少一些,

  但会把苏俄牢牢圈住,让他们割舍不下,这就保证了中苏贸易的持续性!

  而为了减少外汇花销,可以不断对华出口,苏俄政府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扩大投资中国的相关基础工程,这样一来,苏俄对华投资和中苏贸易不断扩张,而只要稳住了苏东这一头,中国基本就有了基本盘,这可是一个四亿多人的大市场!

  柯西金并不知道孙运璇的如意算盘,他最高兴的就是冻干食品不存在因为保鲜出现的大量浪费,苏俄每年有无数苹果蔬菜被莫名其妙的浪费,哪怕为了减少浪费,也必须推广冻干技术。

  相比于苏俄多达七百种,包括白桦树树汁在内的各种奇葩的罐头,真空冻干苹果蔬菜的重量很轻,也也会极大的降低运输成本。

  所以柯西金贼高兴,又找到了一种解决人民生活的新办法,他准备先投资中国相关食品企业,然后在苏俄卖一卖中国的冻干苹果,同时引进中国技术,创建相应的冻干苹果工厂。

  孙运璇这番话,也让他意识到中国扩大开放,不仅仅对西方有利,实力上对苏俄也有很大的好处,苏俄可以加大投资那些对苏俄有帮助的行业,这一块一定要大胆一些!

  苏俄并没有市场经济,所以戈尔巴乔夫也没太在意,他好奇的拿了几片冻干香蕉尝了起来,味道还行,脆脆的,但是嚼两下就跟吃香蕉一样,黏黏糊糊的那种感觉。

  比香蕉更甜一点,还有点发涩,总体来说,没有直接吃香蕉好吃,但问题是苏俄普通人有几个可以吃得上香蕉干……..

  戈尔巴乔夫又拿了一片草莓干,吃起来嘎嘣嘎嘣的,口感独特,既有草莓的鲜美味道,又有类似果干的口感,非常适合零食,女儿肯定喜欢!

  所以戈尔巴乔夫评价不错,然后询问北京有没有冻干食品厂,赵紫阳表示确实有,不过产量不大,因为北京不是中国主要的冻干食品产地!

  戈尔巴乔夫表示他希望参观一番,未来他计划在边疆区搞一个冻干食品厂,边疆区的草莓、西红柿和黄瓜都有不少产量,完全可以制成相应的冻干苹果,供应全苏!

  赵紫阳点点头,表示只要苏俄方面提议,得到中央批准,他愿意陪同考察,虽然北京的农业不算重要,但北京也有一些农业区,农业区以发展苹果和蔬菜种植为主,在供应首都市场的同时,相关企业若是打通了苏俄市场,越不见得是坏事。

  戈尔巴乔夫在晚宴后,立刻向柯西金请求增加这一参观,柯西金表示会向中央申请,同时要求他他明天开始,深入到中国北京的菜市场,周边农村的蔬菜地和食品工厂参观一番,向中国同志好好请教一番,戈尔巴乔夫则回答道,这正是我想要的!

第277章 马卫道和地图下

  晚宴刚刚结束,赵紫阳刚刚上车,刘杰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询问他是否在《北京晨报》报社说过北京市迟早要搬到通州这样的话,赵紫阳点点头,“我是这么说的!”

  刘杰很恼火,这么大的事情他竟然不打招呼,实在太过了,到底谁是一把手?所以他语气很重的说道:“老马,这么大的事情,你得先和我说一声!”

  “中央不否定,北京市相关回复也一直回避,

  群众都知道了,说出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刘杰更火了,“你这么一说,人心就乱了,

  我这一会就接了七八个电话,都在问是不是定

  下来了,你让我怎么回答?”

  “张枢机,搬家的事情再遮遮掩掩没意思,还不如说出来,让下面没有了侥幸,再配合新民主主义教育运动,这件事就可以迅速推动,北京市一天比一天大,越早搬迁越有利,这一点您也是认同的!”

  “你想得太简单了,总理上一次说的很清楚,

  要做好说服工作,你这么硬打硬上不行,要捅

  篓子的!”

  赵紫阳也是很有脾气的人,他觉得刘杰软趴趴,犹犹豫豫的,现在事情不上不下,和他这个一把手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赵紫阳比刘杰小了好几岁,但两人在1937年前都处在基层,入党时间也差不多,只不过刘杰是大学生,更得器重,他只是中学生,进步慢一些。

  总体来说,刘杰不同时期的职务都是赵紫阳高一级,现在也一样,刘杰已经进了中央局,已经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赵紫阳虽然是北京市长,离中央局只有一步之遥,但如果他不努力,这辈子或许都爬不到这一步。

  赵紫阳对此多少有些不服气,所以不管是工作感受,还是个人前程,他都不愿意被刘杰拖后腿,话语间自然有所流露。

  “张枢机,我就算不说,还是不断有人反应,就算捅了篓子,又能怎么样?”

  刘杰与赵紫阳完全不同,他这个北京一把

  手,最重要的任务是稳定北京,不能出大乱

  子,现在军队系统正在大整改,党内又因为隐诛和入关等等问题,多有争议,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新民主主义教育运动。

  在这个节骨眼上,刘杰不希望北京出什么乱子,赵紫阳想乘着这场教育运动推动北京市的搬迁,想法是好的,但这个搬迁牵扯面太大了,万一出事就是大麻烦,真以为北京党政干部好招惹?

  刘杰这样想,也和现在北京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北京新城一栋又一栋大楼陆续建成,北京市也不需要那么着急搬迁,还是可以缓一缓的。

  中央主要领导现在的关注点也不再这些问题上,而赵紫阳这么着急推动,不断硬推,太过反常,他也看出来了,赵紫阳这是瞅准了谷枢机的喜好,这个人呀,功名利禄心太强!

  “从你讲话到现在,不超过八个小时,结果整个北京就传开了,给我打电话的就有这么多人,给中央领导打电话的又有多少?你有没有想过,牵一发而动全身呀,我的同志!”

  “我是市长,我的任务是执行中央和市委的决策,我也知道这件事很困难,说实话,但越是困难,越要执行,不能总是拿困难说事,这不是一个环太党员应有的工作态度!”

  刘杰虽然脾气不错,但本来就有火气,他也是干革命的,搞军工,搞核武器都相当出色,怎么可能没有脾气,所以赵紫阳这么一说,他直接就挂了电话,这家伙昏了头,竟然这么说话!

  电话“嘟嘟!”响了两下,赵紫阳一愣,不过他也没太当回事,他们这种级别的干部,各个都通着天,出现分歧,拍桌子骂娘都是常有的。赵紫阳压根没有指望和刘杰关系很好,一二把手的关系就不可能好,而刘杰想打压他也不可能,这里是北京,不是其他地方,大家背后都有人,而谷枢机的态度非常明朗,刘杰若是做了绊脚石,总有一天会被搬走的...

  虽然赵紫阳算不上有恃无恐,但他自信已经搞清楚谷枢机的想法,超擢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北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坛坛罐罐,他若是不敢做事,谷枢机反而失望,前途才会真正渺茫!

  就算搞出了事情,他也不是很担心,看在他努力做事的份上,谷枢机还是会护着他,这是谷枢机一贯的作风,要论捅篓子,谁能比得上饶漱石,饶漱石同志还不是一路做到了常委,要不是谷枢机全力推谷景生同志,饶漱石同志的影响力还可以再持续很多年..

  赵紫阳的轿车缓缓行驶到市政府,他在车上想

  清楚了,接下来不管市委是什么想法,他都要

  全力推动,他要一个个审核各家市直企业,不听话,敢对着干就收拾,哪怕换上的人,不是他想用的,他也无所谓,他必须让下面怕,才能把事情做好!

  对于那些有明显经济问题,遮遮掩掩的县区级国企,北京各县区这一类的企业很多,必须推动这些企业完成减员增效和搬迁,上海上一届搬纺织企业,这一届其他轻工都在搬,北京还是慢慢悠悠的,绝对不行,这会严重损害北京的经济竞争力。

  通过搬迁这一类情况不好的企业,把大量宝贵的固定资产收上来,推动高新产业发展,这一关一定要过,绝不能再拖了!

  也就在与刘杰起了冲突,赵紫阳下定决心,大干一场的同时,他在《北京晨报》的讲话如同长了翅膀一样飞向无数人的耳朵,中央领导层和北京市的高级干部倒不是很在意,这是中央早就想做,但又犹豫重重的事情,赵紫阳这个愣头青冲一冲也好。

  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群众虽然有很大的影响,但基层同志压根没什么好办法,能走得去年就在想办法,想不到办法的,那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北京到通州的城际列车。

  这一波真正影响到的是那些局长、处长、科长们,有一些权力,但又不是非常大,他们也未必有多大的前程,这些人往往相当在意面子,而面子的内核又是钱。

  虽然北京和通州两地只相差了几十公里,有城际列车,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肯定可以买车,但这两个地方有着本质的去呗。

  碰到外地过来的干部和企业家,你说在北京工作,大家高看一眼,有什么事情,大家也想着找你,谁也不知道你能和谁拉上关系。

  但你在通州,人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嗷,不是中央干部,只是北京市干部,想说服人家做点什么,不知道要多费多少口舌..

  所以这些人的意见最大,当然了,他们不会直接跳出来说不行,但他们会撺掇人写文章或明或暗的反对,有能量的就通过人大政协反对,甚至直接给中央上书,哪怕是赵紫阳刚刚考察过的《北京晨报》报社也是如此。

  报社原来是事业单位,调到宣传部还比较容易,到了六十年代,改制为企业,情况就不一样了,想调到宣传部难度大了一截。

  不过只要报纸卖得好,广告多,收入比较高,而且中央又搞扶贫,北京和南掌结了对子,万一被安排在南掌待几年,那简直是受活罪,所以一开始不乐意,但后来发现奖金涨了不少后,很多人反而觉得是好事,能去宣传部的又有几个人呢!

  但如果报社搬到通州那就完全不同了,影响力怎么也比不上在北京内城,这不仅会带来太多不便,也会影响《北京晨报》的销量,所以赵紫阳一走,报社头头们一边给上面打电话,一般就想着给那个二百五市长上一上眼药。

  丁才人是大笔杆子,很有些名气,几个头头一商议觉得此时他来写这样一篇文章比较好,希望他好好说一说搬到通州对广大的职工的影响,为了让丁才人干活,负责财务的副社长说按照他的表现、资历云云,完全可以上浮一级工资..

  丁才人心里大骂,彼其娘,市长刚刚交代,你让老子对着干,是想让老子不能好好退休吗?不过丁才人又挺看重那一级工资,这直接关系到退休待遇,而且他也不想跑到通州上班,所以他脑瓜子一转,就有了主意。

  市长不是刚刚说了,报纸要代人民群众说话,我们就引用市长的话,丁才人说他们小区几套房子属于市文化馆,里面住着几个年轻的演员同志,只能租房子住。

  因为没有房子,目前没有北京户口,就算谈了恋爱又结不了婚,一个个都很发愁,若是收走了他们的房子,他们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想来他们的意见肯定不小,而这样的同志想来北京城有不少,市长不是牛气冲天吗,请首先解决他们的问题..

  社长、副社长们觉得丁才人的主意不错,让他好好采访一下,离开领导的办公室,丁才人回到自己的座位,刚坐下,就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来自于王艺如。

  丁才人心中一动,陆家关系硬,肯定知道不少事情,可以好好问一问,而陆家老大两口子都在市博物馆工作,也属于未来搬迁到通州的对象,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做,可以问一问他们是怎么想的,万一能帮上忙...

  丁才人又想起了陆家的小儿子陆奥勋,这孩子也很有意思,以前是死活不愿意去非洲,被押着过去;现在反过来了,无论怎么样都要去非洲,说那里才是他的用武之地,留在北京压根没意思。

  父母没办法,安排他相亲,想着拴住他,没想到他虽然答应相亲,但竟然要求女方也要带着去非洲,哪有姑娘家愿意跟着他去非洲的,更不要说他还有案底,自然是连续相亲不成。

  陆奥勋也不在意,他们说自己有案底,那种只看重他们家的关系和钱的女人不是他想要的,也不知道这小子怎么认识了一个学法语的外地初中生,两个人打着火热,准备一起去非洲闯荡。

  陆奥勋昨天带着那姑娘回家,没想到王艺如说

  了一堆怪话,直接把小姑娘挤兑走了,陆奥勋

  把人送走之后,一家人就大吵了一架,陆奥勋叫喊着明天就离开。

  次日一早他上班,王艺如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跟他诉说,请他帮忙调解一番,陆奥勋很尊重他,当初那篇文章帮他摆脱了牢狱之灾,他说话,陆奥勋愿意听..

首节 上一节 313/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