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318节

  来的钢铁制品除了在中国的京津唐工业区分销以外,还通过船运,分销到中国沿海,成本压制到极致。

  这家大型钢铁企业已经拥有了1000万吨产能,而且还在不断上产能,高炉一个接着一个上,一个比一个大,柯西金看到汇报后,相当的感慨,他不是不想这样干,可每年的计划定死了,而且苏俄的配套企业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

  更让柯西金感慨的是,通过这一系列技术进步和管理改革,这家钢铁厂生产的钢铁制造成本远低于苏俄,而有了钱,不仅职工过得更好,这家企业可以继续进行技术改造,研发各种新式钢材,并进一步降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相反,苏俄企业就不行了,虽然已经放了一部分权,但绝大部分利润还是上缴,企业管理层想的是提高自己和职工的福利,各种技术改造必须计委部署,他们才会做,并无一点主动精神,各种新技术的推广也不顺利。

  柯西金想考察一番,他计划引进技术,在敖德萨或者克里米亚港口附近搞一个生产成本很低的钢铁厂,苏俄已经促使印度出口铁矿石,用不了多久,古巴也可以对外出口铁矿石,没必要都给中国,苏俄也可以利用这些国家的铁矿石嘛!

  在柯西金的规划中,这家海滨钢铁厂的规模一开始不会太大,他更多的是想验证苏俄能不能效仿中国的办法迅速提升产能,传统模式下的苏俄钢铁企业产能进步太慢,成本太高,老路走不通,那就走一走新路,苏俄在海外投了那么多钱,也得换一些东西回来。...

  在柯西金眼中,上海两家企业对苏俄的意义更大,一个生产出的世界上最好的彩电,一个则是综合性的电子电器企业,一家企业的产品,横跨苏俄多个行业。

  这两家企业的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也在全世界攻城拔寨,苏东这些年也购买了不少中国出产的家电,价廉物美,柯西金想法还是一样,引进中国的生产线和管理,希望借此改造苏俄的家电工业,既然比不上,那就好好看一看,尝试引进技术。

  高特电器成立时间并不长,但这家企业的模式非常有意思,这家企业的注意力都在研发上,其生产交给代工企业来做,这还不是一家企业这样做,而是多家企业如此,柯西金感觉这很有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模式,他要看一看!

  相比于高特电器,柯西金格外关注松下电器,这家企业涉猎的东西太多,他不明白松下电器到底是如何做到同时管理好这么多的产品线,他也想取取经。

  对于苏俄极其僵硬的计划管理模式,苏俄高层都想改变,赫鲁晓夫瞎折腾,柯西金却有另外的想法,他想依托一些搞得不错的企业,让他们打破部门的限制,上一些新产品,放权,让这些企业创建新的的配套体系,虽然会打乱计划,但苏俄计委反正已经很乱了..

  柯西金看重这些中国企业,谷雨虽然也比较满意,但在他眼中,这四家企业各有各的缺陷,比如华北钢铁虽然创建时间不长,但有钱就任性,已经有不少国企的毛病,偏偏块头特别大,产值和利润都很大,谷雨没有理由找茬。又比如丰田,企业核心层是日本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丰田内部已经有了大量的中国籍管理人员,中日人员之间多多少少有一些矛盾,这并不奇怪,毕竟丰田的格局本来就比较怪,而且丰田家族也没有很强的掌控能力。

  中央对丰田格外重视,与丰田管理层创建起了直接联系,现在丰田又处在上升期,矛盾还不明显,甚至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

  此时丰田和一汽已经基本完成谈判,丰田将入股一汽,并帮助一起解决内部问题,这样一来,丰田+一汽+广南汽车的大联盟已经变成了一个空前的庞然大物。

  谷雨也不知道这个庞然大物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中国的轿车工业要加速开放,中国的民营汽轿车企业此时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准,接下来的高速发展期,不是块头大说得算,而是谁竞争力强,谁说了算..高特电器诞生于六十年代后期,由彩电项目组转型而成,历史最短,是典型的技术型企业,按照谷雨的要求必须以科技为第一目标,企业需要专心于研发。

  这几年随着新彩电不断出口,这家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不仅仅第一个解决了单枪的特丽珑(前世的索尼技术),一年之后,也解决了三枪的钻石珑(前世的三菱技术),算是拿下了彩电最核心的专利,光靠专利授权,就可以过得非常好。

  凭借着越来越多的彩电销售收入和专利授权收入,高特电器一方面继续研究彩电,希望实现真正的纯平,不仅是视觉纯平,也要实现物理纯平。

  除此之外,高特电器也获得了液晶技术的转让,并拥有了一批技术人员,这一块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市场规模不大,不过潜力强大,高特电器被要求拿出真正的液晶电视。

  但企业做大之后,其管理就有些跟不上,虽然请来了松下的管理人员帮着调整,但能不能挺过规模关,能不能实现谷雨的希望,谷雨同样不放心..

  按照谷雨的计划,等到七十年代中后期,个人计算机时代到来,高特电器也要寻即进入到存储器领域,完全效仿前世三星的搞法,一步步统治这两块,变成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

  四家企业中,松下幸之助领导的松下电器最为特别,其在中国的影响力也已经完全超过了丰田汽车,松下幸之助不仅变成了在华日本人的领袖,也获得了中国各界的高度认可,担任了多项社会职务。

  松下在战争中为鬼子生产航电产品,所以在四十年代搬到中国时,已经有了多家分公司,包括松下航空工业,松下电工,松下无线电,松下电热等。

  一开始军队同志对松下的电子产品并不在意,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松下对国家推广的各种德国技术消化非常快,拿出来投标的航空产品质量不错,开始尝试使用松下的航电,并给与松下一些研发任务,也都干得不错。

  到了五十年代,歼六启动研发,由于研发难度太大,歼六并没有局限于本行业,而是对各个系统招标,只看产品,不看出身。

  松下幸之助认为这是松下获得中国重视的关键一步,而军用技术和民用关系很大,军用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以转型民用,只要干好了,松下不仅仅地位提升,而且技术也会力压同类企业一筹。

  松下航电参与多个航电产品的竞标,当时航电企业压力都非常大,有的扛住了,有的就没有扛住,松下航电扛了下来,其最终中标的几个产品都获得了认可。

  随着歼六开始服役,松下航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在中国六七十年代出产的每一架飞机上,并且一步步走向国际,并与多家英国企业创建起相应的合作关系。

  松下的无线电产品也搞得相当不错,变成了国防科工委指定的无线电企业之一,获得了大批研发经费,其承担的第一代模拟传呼台和传呼机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由于得到国防科工系统的认可,松下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上海市也放心大胆的不断给他们加担子,增强松下的实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松下变成了一个怪物一般的存在,凡是挨到电的都在做。

  不管是航天电子、船舶电子、汽车和火车电子、无线电设备、电池、电话,还是彩电、冰箱、微波炉、收录音机、电视机、照相机、灯具、投影仪、电机等等,松下都在做。

  松下对未来的布局也相当疯狂,除了锂电池、

  光伏、无刷电机、程控电话、光缆以外,松下也积极布局计算机,集成电路、内存、液晶,全部都有涉猎...

  松下这种全面布局的模式,自然不被推崇专业化经营的谷雨所认可,不过松下幸之助玩得转,二十多年间发展成一个庞然大物,直接变成上海的心肝肝,谷雨也没有任何理由说经营之神干得不对,随他去吧,中国无比巨大,这家不行,另一家总可以!

  虽然各有各的问题,但谷雨很清楚这四家企业对于老毛子的吸引力,老毛子也不是傻子,看得出谁好谁歹,甚至于柯西金什么想法,谷雨也大概猜得出来,但他并不是很在意,他根本不相信老毛子未来的改革能成功。

  这些年他想过很多次,但他总觉得老毛子的问题无解,前世苏俄效仿智利搞休克疗法,这种休克疗法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必须有一大堆配套,前世的苏俄一样没有,这一世同样没有。

  事实上,九十年代中国国企的诸多问题,最后解决的办法,也是休克疗法,但中国能够成功,苏俄不能成功,有着特殊的国情。

  首先是前世中国政治上非常稳定,中国党即便遇到了一些挑战,完全能够压得住,不存在任何有实力的挑战者。

  其次是前世中国拥有一个相对过得去的外部环境,虽然九十年代被美国压制,但中美合作多于压制,加之海外华侨华人和港台的投资,中国一直有源源不断的资本。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完整产业链的经济体,并没有四分五裂,而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分阶段的,在国有企业推行休克疗法的同时,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并不深,中国也已经是混合制经济。

  所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迅速替代了国有企业留下的诸多市场,再加上迅速入关,一下子多了无数新市场,中国才成功闯了过来,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中国尚且如此,苏俄想顺顺利利的改革成功谈何容易,在谷雨看来,苏俄要想搞出成功的休克疗法,首先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维持政治稳定,压制各种乱象,最好是苏东阵营不分裂,最起码苏俄不能解体。

  但东欧不巨变,冷战就不可能结束,苏俄就不可能有一个相对过得去的外部环境;但东欧巨变,苏俄内部必然会产生连锁反应,这对政治强人的要求实在太高太高了!

  其次是苏共必须认识到转型的巨大困难,必须清楚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他们只能必须选在石油大涨价时期,而不是石油跌价时期,通

  过各种原料出口获得转型资金,同时不断提供

  大量的国家订单,让相关企业逐步构建出新的产业链。

  所以理论上苏俄最佳的改革时期就是现在,但人都有惰性,在日子好过的时候,谁都愿意改革,所以必须是强势的领导人推动,但很明显,现在不可能。

  而苏俄下一个改革时机,按理说应该是中国经济大爆发,引发全世界全材料大涨价的那些年,很明显,前世的苏俄等不到那个时候。而这一世的苏俄同样很难,按照谷雨的估计,如果中国在70年代中后期或者八十年代初入关,那么中国经济爆发期应该是八十年代美国降息的时刻。

  此时,苏俄处在虚弱的交接期,美国肯定不会放过机会,必然要猛攻,石油价格必然还会暴跌,苏俄若是盲目改革,绝对比前世好不到哪里去;若是不改革,做一个僵尸,中国的实力就将迅速超过美国。

  就算美国感受到中国的巨大威胁,和中国大打贸易战,但有苏俄在,信息革命又接踵而至,有了巨大的增量,中美两国的关系不会坏到哪里去。

  等到了九十年代,沦落到老三苏俄无论干什么,都将异常困难,中美就算要斗法,也要等到苏俄先死,把苏俄吃干抹净了,才会真正大打出手!

  若是中国入关推迟,实际情况也是一样的,只是时间点推迟罢了,因为一旦美国放潜力巨大的中国入关,就要对苏俄发起总攻,而收拾苏俄总要个十年八年,有这段时间,有足够积累的中国经济必然会大爆发。

  所以推敲一番后,谷雨才对七十年代入关不是那么急迫,并没有全力推动,好让基础打得更加扎实一些,越扎实以后得到的好处越多。

  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这一世的苏俄搞不好比前世还要惨,前世的中国太弱,并没有吃到太多苏俄崩溃的红利,但这一世就不同了,他希望能活着看到这一天,当年吃下中国的东西,怎么也要吐一些出来..

  带着这样的想法,谷雨与柯西金和苏俄代表团成员一一握手告别,送走了苏俄代表团,也就在此时,林彪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谷枢机,您想要的那款隐形飞机有眉目了!”

  谷雨愕然,“西南直升机动作这么快?要是早知道,我考察时,会把他们列入到考查目标! "

  林彪放下电话,对中央军委副主席刘粹刚同

  志笑着说道,“你们搞得不错,谷枢机很难,

  加把劲,等你们的攻击机首飞时,谷枢机肯定会过来考察!

  西南直升机公司这些年过得比较坎坷,我是知道的,但你们只要把握住了这一次机会,以后的前程不会差!”

  西南直升机公司总经理听完欣喜无比,苦了二十年,终于有翻身的希望了,直升机公司搞固定翼飞机,非常奇葩,但这也不奇怪,西南直升机公司本身就有研发固定翼飞机的经验。

  此时中航下属的分公司不少,其中中航工业下属的西安分公司集中了中航的精兵悍将,实力最强,任务也最艰巨,他们是歼六的研发单位。

  中国的航空工业综合实力与苏俄还有不少距离,此时的苏俄尚且搞不出可以同时兼顾防空、空战格斗、截击和对地/对海作战的战斗机,中国想搞出来太难了。

  由于美国的侦察机、轰炸机时不时威胁,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截击机,但谷雨很坚持,一定要效仿美国的鬼怪战斗机,搞多功能战斗机,基本要求是比美国的F4和米格21的低空机动性好一些,要有不错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至于截击做不到,那就先引进老毛子的战斗机凑合着,没必要强求,等到咱们的发动机推力大了,再实现两倍音速也来得及,反正必须是一款多功能战斗机。

  最高领导人这么要求,空军自然也只能听命,当然空军服从的前提是与伊朗接触后,发现F—4鬼怪战斗机的真实性能远比实战中表现的要好。

  虽然F—4鬼怪机动性稍稍差一些,也没有装备航炮,步子太快扯了蛋,但两台推力强大的J79支撑起了这种庞大而精密复杂的重型战斗机。

  这款战斗机航电设备齐全,火力强大,四中四九个挂点的火力配置水准,实在太诱人了,哪怕中国只是搞出一款贫民版的F4战斗机,也是值得的。

  不过中国空军也绝不能放弃截击,所以最后搞出来的歼6还是采用了谷雨给出的那款高空高速的空中美男子设计,机身相对修长,这就保证了未来换发后,拥有2倍音速以上的最大速度。

  这款飞机又不再是机头进气,而是两侧进气,如此一来,机头可以放雷达罩,可以安装各种雷达和航电系统,从而拥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和对地能力。

  而为了提升机动性,使之符合能量机动原理,

  歼6又不得不拉长机翼,采取了类似美国F5A

  的小边条+梯形机翼+前缘机动襟翼,而不是一对大翼刀,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又要研发大气数据计算机,花出去的钱就是一大堆...

  机翼拉长之后,自然也提升了对地/对海攻击,歼六历史性的拥有了7个外挂架,机身下3个,翼下每边各2个,能携带多种武器,总载弹量达到了4吨。

  不管是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和反辐射导弹;还是铁炸弹、激光制导炸弹、照明弹、火箭发射器都可以挂在,还可以加挂电子对抗吊舱和副油箱,甚至可以挂核弹。

  如果机身下挂载反辐射导弹或者反舰导弹,两侧再挂上两个大型副油箱,航程可以超过2500公里以上,可以打击半径为1200公里内目标,从而拥有相当不错的对地/对海攻击力,可以有效得威胁中国周边海域的美国舰船。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后,这款飞机的爬升率可以达到220米/秒,最大速度可达1.8马赫,升限可达19000米,虽然达不到两倍音速、20000米升限,但也勉强过得去。

  而随着西南航发配套的准6吨级别,加力推力最大可达九吨的发动机研发成功,歼6B可以把最大速度提升到2马赫以上,从而拥有一定的拦截能力。

  不过还没等中国空军得瑟,美国人又给了一个大惊喜,从六十年代末开始,美国人跟疯了一样,连续上了四款三代飞机的研发。

  现在海军使用的F14战斗机已经在试飞,即将装备美国海军,而F—15、F—16和F—18三款飞机都在研发中,进展迅速,这也给中苏两国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压力。

  苏俄好歹已经装备了好几款二代飞机,但中国差得太远,配套航母的歼60还在试飞,还没有装备部队,歼6和歼61才装备不久,但都是新飞机,歼61属于低配版,改进希望不大,也无所谓,但歼6就不同了,中央的思路是最起码可以用20年。

  根据空军的评估,歼6系列可以与美国的F4和苏俄的米格23周旋,但绝无能力与美国第三代战斗机周旋,这等于说美国海空军的战斗机直接甩开了中国整整一代,所以在得到了美国下一代战斗机的大量信息后,中央军委寻即下令启动第三代战斗机的研发。

  西安分公司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歼6,达到贫民版F4的水准,现在还要准备第三代战斗机的竞标,忙得不可开交。

  不仅仅西安分公司没空,另外两个主力战斗机研发分公司南昌分公司和成都分公司同样没空,这两个各有各的任务。

  南昌分公司是建国前成立的,其一开始的技术力量都由英美培养,以研究教练机和对外出售的单发轻型多功能战斗机出名,目前除了生产

  歼61以外,还承担着消化和改进米格21的重

  在歼六的研发过程中,南昌分公司虽然遗憾落败,但他们很不服气,在该公司看来,他们竞标失败,跟西安分公司的背景太硬有关,而歼六这般难产,也跟西安分公司不擅长多功能战斗机的研发有很大的关系,若是交给他们,他们肯定会搞出更好的飞机。

  此时南昌分公司通过对米格21的消化吸收以及改进型的研发,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他们跃跃欲试,准备在三代机的竞标中,击败西安分公司,成为歼7的主生产商。

  而成都分公司是建国后成立的,其主要研究人员全部来自于英美留学生,成都分公司第一个项目是仿制缴获美国格鲁门公司的F9F舰载机,并研发相应的陆军型号。

  这款飞机和其空军型搞得不错,所以这个分公司六十年代初竞标拿到了航母舰载机的研发任务,目前他们研发的海军歼60舰载机正在试飞,同样任务艰巨。

  一旦歼60舰载机试飞成功,肯定要研发空军型,并出口给周边国家,这就需要和南昌所直接竞争,成都分公司同样压力不小。

  成都分公司野心勃勃,他们通过这两款飞机的研发迅速成长,他们毫不畏惧南昌分公司,他们一边试飞歼60,一边挖空心思,准备搞出一款不一般的歼7设计方案,以击败西安分公.

  三家搞战斗机都雄心勃勃,想在三代机时代好好较量一番,而负责轰炸机和运输机研发的长沙分公司目前同样没空,他们负责仿制的轰6正在搞改进型,运6和运7也在搞改进型,他们还分担着华德56B和C909大量的研发任务,忙得要命。

  所以当谷雨决定启动雷达隐形试验飞机时,主要的固定翼飞机的分公司竟然都没空,得到汇报后,谷雨笑着说道,“他们忙他们的,咱们找一家搞过飞机设计,但任务不重的,西南直升机公司现在比较空,就他们上吧!”

  当初中国搞到美国的纵列双旋翼直升机,也就是支奴干的前身后,羡慕得不得了,它的设计太巧妙了,它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不用担心尾部的小旋翼会碰到东西,这让它在山区或者其他复杂的地方也能稳稳地停在空中。

  即使一个旋翼出了问题,它也能够継纹飞行,这在安全性上会给人以很大的信心,而且飞行

  速度很快,声音也不会太大,所以飞行时会更加稳定,操作起来也更加灵活。

  不过东西是好,但仿制太难,它有两个旋翼,这两个旋翼之间有一根长达十几米的传动轴,这根轴是连接两个旋翼的关键部分。

  这根传动轴在直升机转动时,要承受巨大的力量,同时还得确保两个旋翼能够精确地同步转动,这对制造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而中国的工业水平还达不到制造这么复杂关键部件的能力。

  西南直升机公司搞不定,就想和苏俄合作,苏俄的雅克设计局实际上也不太行,连老毛子都搞不定,中国时候行?总不能在这款飞机上吊死吧!

  中国在直升机研发上的投入不大,主要资源都给了洛阳直升机公司,西南直升机公司这个后娘养的,只能获得一些中航分配过来的生产订单,赚一点辛苦钱,好维持经营,赚到一些钱还要搞中国版支奴干研发,可谓苦不堪言。

  就在西直迷茫之际,看不得西南直升机公司太闲着的中航工业交给他们一项新任务,但不是让他们搞直升机,而是让他们研究运3的改进型。

首节 上一节 318/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