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334节
“合众国可以压制中国,但绝不可能分裂中 国,灭亡中国!”凯西摇摇头说道,“中国与苏 俄不同,中国虽然占据了一大块大陆,但却是 一个汉族占据95%以上的民族国家,具有着极 高的民族凝聚力!
未来即便中国环太党垮台,中国丢失了几个与 本土不相连的海外省,但光凭庞大的本土就足 够长期称霸东亚,在分裂日本之后,已经没有 任何国家可以挑战中国在东亚的地位,合众国 同样如此!
合众国可以在大海上压制中国,但在东亚大陆 没有任何驻军,光凭被分裂的日本和菲律宾为 基地,合众国根本对中国产生不了实质性威 胁,但苏俄就不同了,苏俄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是实实在在的...”
尼克松见威廉·凯西油盐不进,他不愿意继 续,微微沉默片刻后说道,“威廉,我必须提 醒你,在莫斯科,你必须与我和亨利保持一 致,现在美国的首要问题是内部问题,等解决 了内部问题,再使用你那一套战略也不迟,现 在不是时候!”
凯西看了一眼那个装模做样的犹太人,歪了歪 脑袋,“总统先生,我的职业操守,您完全可 以放心!”
尼克松颔首表示认可,然后坐了下来,他心里 也支持威廉的想法,但他同样明白,现在美国 对苏俄摊牌的时机并不成熟,现在不仅仅是经 济危机的问题,更是心理问题。
由于此前的政策失误,或者说美国的重心一直 放在如何摧毁英帝国上,美苏之间除了在古巴 交锋一番,并没有其他真正的交锋,但不幸的 是,冷战还是消耗了太多的资源,美国经济出 现了不小的问题,而不断的过分渲染苏俄威 胁,也让美国民众对和平抱有太大的期望。
所以任何反对缓和的政客都不会受到欢迎,所 以内外形势都要求他缓和,也正是看到了这一 条,他才提出了尼克松主义。
至于什么时候强硬,尼克松相信用不了多久, 缓和就意味着对外客客气气,这是自尊心非常 强的美国人民无法容忍的,只要内部经济形势 稍一好转,肯定就有人呼吁对外强硬,凯南等 强硬派现在尚且如此,以后必然更激烈!
俄国人同样不傻,他们了解美国,他们不可能
干等着美国动手,他们肯定会在美国的缓和 期,尽可能扩张创建更大的缓冲区,这也会给 美国未来转变政策提供更多的借口.
自从上一次访问苏俄,并与赫鲁晓夫辩论之 后,尼克松已经摸清楚了苏俄的问题,苏俄或 许有强大的军事,但苏俄模式解决不了民生问 题,只要对苏俄的民生下手,苏俄迟早要出问 题。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还有中国,中国是一个生 活日用品出口大国、强国,在这一领域有着强 大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完美的补充了苏俄的不 足。
所以要想对付苏俄,就必须获得中国的支持, 这或许是中国现在有恃无恐,坚决不在入关问 题上对美国做出实质性让步的根源!
尼克松不愿意对中国过分让步,他不希望看到 中国太膨胀,他一开始的想法是离间中苏关 系,马祖罗夫也上当了,但一场南亚战争改变 了一切,马祖罗夫失势,新上台的勃列日涅夫 要聪明不少,他迅速调整对华政策。
中国那个老狐狸对世界大势洞若观火,他一边 让总理不断游说美国商界,一边又迅速接过了 俄国人的橄榄枝,搞得他非常的难受。
这一次亲自前往莫斯科访问,与勃列日涅夫当 面谈判,说到底还是想再做一些努力,但到底 能不能有效的离间中苏,他没有底,一点底都 没有..
只有当美国各界发现,若想结束这场耗日持久 的冷战,彻底击败俄国,必须首先切断中国给 苏俄的帮助,也只有让中国人感到俄国人的疯 狂,美国才可能真正与中国达成真正有意义的 合作协议,现在还太早!
带着这样的不安,尼克松走下了空军一号,此 时天上下着小雨,虽然苏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亲自接机,也有军乐团和仪仗队,但并没有什 么欢迎的人群,也没有太多的记者,只有一小 群人挥舞着小纸旗欢迎,场面相当的冷清。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美国代表团成员们坐上苏 俄的国产高档轿车,在军警的保卫下,快速的 通过宽敞而空无一人的大街驶向克里姆林宫。 尼克松通过车窗看向外面,变化不大,但为数 不少的苏俄人民被警察挡住,显然苏俄人民希 望看到美国总统,但苏俄政府不愿意..
尼克松进入到克里姆林宫,他和谷雨一样下榻 的同样是沙皇寝宫,也就在情报人员不断搜索 窃听器时,他笑着问道,“我听说中国的谷到 莫斯科也是下榻这里?”
“是的,不过俄国人告诉我,每一次访问苏俄
下榻此处,谷都会俄国要求准备一张铺着垫子
的大木床,也不喜欢天鹅绒被子,睡得都是随 身携带的中国棉被!”
“俄国人很奇怪!” “是的,很奇怪!”
尼克松和基辛格会心一笑,俄国人或许是想借 机贬低谷,认为他是一个土老鳖,完全不懂得 奢华,但俄国人这样的说法恰恰说明他们的心 态,他们担心中美走近,尽可能利用一切场 合,打压中国,骨子里也瞧不起中国人。
也就是说,哪怕中苏两国走得近,苏俄也完全 不信任中国,他们还是想压制中国,只是形势 所迫,他们不得不拉拢中国,真是一群目光短 浅的俄国人,他们还是不完全明白中国对他们 的意义。
现在中国人还需要俄国人作为屏障,但中国的 经济和军事都在飞速进步,等到中国人不需要 俄国这个屏障,俄国人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也就在尼克松在沙皇寝宫思忖之际,勃列日涅 夫再一次整理了一番接下来的交谈纪要,马上 工作人员就会要邀请尼克松过来交谈。
尼克松很快就过来,他注意到勃列日涅夫的办 公室就是13年前他第一次会见赫鲁晓夫的那个 房间,与赫鲁晓夫一样,勃列日涅夫看上去和 他的照片一模一样,脸部最突出的就是那双浓 眉,嘴角露出了一丝带有几分警惕的微笑。
而就在13年前,尼克松曾经和勃列日涅夫并肩 站在美国博览会那件厨房,当时他压根没有想 到身旁的人竟然有机会作为国家的领袖和他一 起举行首脑会议。
两人握手后站着连天,这时有人给两人端来了 茶,勃列日涅夫请尼克松到屋子一边的一张长 桌面前,两人隔着桌子相对坐下,苏方的翻译 坐在桌子的一头。
对这个议程,国务院曾经反对过,认为应该带 一名美国翻译在场,不过尼克松认为对面的俄 国翻译是位高明的语言学家,英语讲得和俄语 一样好,没必要带人。
尼克松相信这样做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勃列 日涅夫说话也许会随便不少,这将有利于他更 好的把握苏俄。
勃列日涅夫的与其友善,但用词很直率,“我 必须首先告诉您,在美国坚持不愿意在阿富汗 问题做出让步后,他如期举行这次首脑会议很 不容易。
完全由于改善美苏关系和两国间就某些重大问 题需要达成协议十分重要,他才坚持了原计 划!”
在做了这番几乎必不可少的表白之后,勃列日
涅夫明显热情起来,他开始谈到发展美苏首脑
之间个人关系的必要性和好处。
勃列日涅夫说:“苏俄人民铭记着富兰克林—罗 斯福的名字,因为他是1934年给予苏俄以外交 承认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并且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反希特勒同盟的领导人!”
尼克松说道,“我曾经研究过钢铁与罗斯福之 间以及他与丘吉尔之间关系的历史,发现战争 期间下级之间的风气往往由于在最高一级达成 协议达成协议而得到解决!”最后尼克松说 道,“我希望和主席创建的就是这样一种关 系!”
勃列日涅夫很爽朗的回答道:“我当然非常高 兴,我这方面是完全准备这样做的!”
尼克松说道,“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 那些官僚去决定,我们就永远不会有什么进 展!”
“他们只会把我们埋在纸堆里!”勃列日涅夫开 心的大笑,把掌心往桌面拍了一下,这个开端 看起来真得是不错。
这一次会谈更多的是定调子,敲定接下来的种 种程序,所以交谈时间不长,只有半个小时, 在返回住处时,尼克松也注意到一个很特别的 地方,苏俄领导人总是希望与美国总统创建起 很特别的关系,对领导人互访以及创建首脑间 的直接联系十分热衷,似乎双方打一通电话就 能解决美苏之间的问题。
但中国领导人不同,中国人压根不热衷搞什么 美中首脑特别关系,中国最高领导人并不怎么 出国访问,到现在谷只访问过美国两次,而新 任最高领导人顾则只是访问过中国周边,并没 有访问过任何大国,现在中国各种外事活动似 乎是总理负责,真是奇怪的做法!
相反,美国一直希望与中国创建首脑间的热线 往来,但谷一直不同意,他认为毫无必要,最 后达成的协议是中美部长级热线。
但围绕着部长级热线也有很多撕逼,美国的部 门比中国少,在美国政府看来,美国的部长相 当于中国的副总理,不过中方又认为不对等, 最后只是达成了中国外交部长与美国国务卿、 中国国防部长与美国国防部长的热线联系,原 因是这两个部长惯例兼任国务委员。
虽然中国不愿意创建首脑间的直接联系,但中 国又非常欢迎美国议会、各地方州代表团访问 中国,非常热衷于美国工商界创建十分密切的 联系,包括谷雨在内的中国高级别领导人时不 时会见美国商界代表团。
谷还曾直言不讳的说道,“中国地方政府很多 官员很保守,不懂商业,不懂法律,你们肯定
会遇到不少问题,你们要多给高层打电话!”
骤然间想到这里,尼克松猛然间发现,中国人 的做法明显更为实际,他们也很清楚中美商务 关系才是中美关系的奠基石。
相反美国对中国的把握却差很多,中国领导人 似乎有无数迷雾,不吹走这层层迷雾,美国就 别想真正摸清楚那个东方大国。
同时,尼克松也充分认识到美苏关系缺乏基 础,双方的对抗和缓和都基于形势,这也决定 了美苏关系必然是短视的,苏俄重视与美国总 统创建特别的关系恰恰说明他们找不到其他办 法,只能寄希望于美国总统个人的意志!
也就是说,苏俄领导人很心虚,他们非常侥 幸,虽然相比于赫鲁晓夫的自卑,勃列日涅夫 显得自信了不少,但他还是心虚!
而与苏俄领导人不同,中国人虽然羡慕美国的 发达,谷雨甚至还公开吹捧过罗斯福,但很多 中国领导人,更奇葩的是还有很多中国平民, 都有一种我们现在不如,那是因为我们过去落 后了,但以后肯定能追上的想法...
在中国考察时,尼克松就相当纳闷中国人的心 态,他一开始认为中国自卑转化为自尊自大, 以此求得心理安慰,但很快又发现中国人并不 排斥美国人,对美国人很友好,对美国商品也 相当喜爱……
尼克松也曾经与基辛格交换过看法,基辛格认 为这是文明的不同,中国人一直很自豪自己的 文明,虽然中国衰落了将近一百年时间,但中 国通过二战的胜利又一次恢复了民族自尊心和| 对东亚的领导地位。
而在中国历史上,类似的沉沦也发生过好几 次,但中国都再一次挺过来,创建起了一个强 大的新帝国,而现在发生的种种,在中国人眼 中,不过是历史的重复。
而且现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仅仅在东亚,还在 中东和非洲插了一脚,中国文明实际上扩张 了,所以中国对外表现得相当坦然,也相当自 信,他们承认现在的不足,但认为只要学习补 上西方文明这堂课就行了,并不难。
相反俄国虽然一直是欧洲大国,但俄国不被欧 洲待见,总是被欧洲强权收拾,拿破仑打过, 英国人打过,希特勒打过,现在又被美国打, 虽然前三次俄国人都能够靠着冬天扛过去,但 每一次俄国都损失无比惨重,所以俄国人骨子 里畏惧欧洲强权。
俄国的崛起靠的是引入西方文明,即便到现在 也是如此,所谓的俄国文明只是西方文明的次 生文明,所以俄国人骨子里又极其羡慕西方文 明,非常希望得到西方文明的认可。
相反,俄国人一直瞧不起中国人,哪怕二战期 间,中国救了他们,但他们总认为钢铁急昏了
头,实际上即便没有中国人,凭借着冬天的帮 助,同样可以击败纳粹...
想到这里,尼克松脸上微微露出了笑意,俄国 人这种心态,美国人熟悉的很,早年的美国一 直对西欧羡慕得很,但随着顺利成为世界霸 主,美国人上下天选之国,天命昭昭之心已经 深入骨髓,所以他非常理解俄国人的心态。
对中国那等有自己悠久文明的国家只能慢慢 来,但对苏俄这样的次生文明,他相信美国可 以顺利得击败,手拿把攥!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尼克松心态更加轻松,他 也一直使用所谓的那种坦诚的调子,与苏俄周 旋,很快发现这样干是正确的。
苏俄在谈判中,又一次搞出了种种小伎俩,苏 俄总是让其他领导人轮番敲打,试图压迫尼克 松让步,而勃列日涅夫则往往周旋。
不过到了吃饭的时候,俄国人一会闹着灌基辛 格伏特加喝白兰地,一会说笑话,一会讲故 事,似乎唇枪舌剑的会谈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 样。
苏俄总是在一些已经谈妥的问题上提出一些改 变,斤斤计较于细节,试图以此不断试探美国 的底线。
比如苏俄的新型反弹道导弹系统应该部署在莫 斯科多远的地方,本来谈好是1500公里,然 后勃列日涅夫随便改成1200公里,等到尼克松 反对后,他又说1500公里可行,让人觉得他 反复无常。
还有苏俄又一次搞出了突然袭击,有一次会议 结束后,勃列日涅夫带着尼克松上车,坐上他 的高级轿车在莫斯科街道中间的行车道飙车, 据说那些行车道都是专门留给苏俄的高级干部 使用的,所以勃列日涅夫的车开的飞快。
而到达别墅后,他又和当年的赫鲁晓夫一样要 求游览莫斯科河,不过这一次不是汽艇,而是 一种小水翼艇,驾驶员很熟练,小艇开得十分 平稳,勃列日涅夫的意志得不断指着速度计, 上面显示速度高达90公里/小时。
尼克松知道,勃列日涅夫此举是为了展示苏俄 的技术进步,在水翼艇领域,苏俄处在世界领 先水平...
最让尼克松感觉到不可理解的是,他们毫不掩 饰自己的窃听,有一个工作人员随口对秘书说 想吃个苹果,十分钟之后一个女服务员便端了 一盘苹果,放在桌上,尼克松很是瞧不上俄国 人的不体面!
但不管苏俄搞出什么花样,尼克松都极其的坚 持,等到最后苏俄还是让步了,最终美苏两国
签署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和进攻性核武器临时协 议,把每一方允许拥有的洲际导弹和潜艇发射 的导弹数目暂时冻结,到另行缔结一向永久性 协定时为止。
在尼克松看来,美国在这项协定中,什么都没 有放弃,没有一向计划受到冻结的影响,相反 苏俄却没办法继续执行一项规模庞大的导弹部 署情况,这是美国巨大的外交胜利!
除了军备控制以外,美苏首脑会议还决定设立 联合贸易委员会,并在污染控制、医药和科技 领域进行合作..
当然了,相比于这些文件,尼克松更加在意他 看到的种种,他注意到马路上的汽车增加了很 多,人们的穿着比以前好多了,很明显苏俄的 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人民的日子也比以前要 好。
尼克松也对苏俄领导人有了一番评估,他并不 承认一些人对苏俄高层的小瞧,以为他们是笨 蛋,在尼克松看来,苏俄领导人或许口才不是 很出色,或许封堵也不是很潇洒,但有着高明 的政治才干和坚强的意志。
不过尼克松再一次明确了一点,俄国人还是非 常自卑,他们比赫鲁晓夫强一些,不再吹牛苏 俄的一切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好,但俄国人 仍然渴望人家对他们平等相对,在这一点上, 尼克松认为自己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尼克松还注意到苏俄领导人变得越发讲究穿 着,勃列日涅夫相当的追求时髦,除了那些豪 车以外,还有一套非常贵重的金制烟嘴和打火 机,而且他们的衬衫袖口都用链扣,这看起来 与赫鲁晓夫时代有着巨大的差别,赫鲁晓夫当 年曾经坚持要穿得比美国人要朴素!
在尼克松看来,苏俄的领导人离他们标榜的共 产主义越来越远了,但这种行为与意识形态的 巨大差异对美国人当然是好事。
尼克松重点观察了勃列日涅夫,他认为勃列日 涅夫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说话声音深沉有力, 似乎洋溢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和魄力。
勃列日涅夫有时候说话比较多,而且不仅确 切,但常常能够很有力的表达意思,同时也十 分精明,他还很擅长在辩论不过时转移话题。 勃列日涅夫手势富于表情,有时候站起踱步, 而每站起来一次,都会做出一个新的让步,在 尼克松看来,这是他的压力,因为无论苏俄如 何指责,他都神情不动,十分克制,然后俄国 人就会让步...
两人交谈时,自然也要牵扯到中国领导人谷, 对谷选择退休,勃列日涅夫说据他所知,谷的 身体很好,也牢牢控制了中国政坛,但要想了 解中国人是极其困难的。
勃列日涅夫说他不理解谷为什么跑到一个偏僻 的农村一待几个月,他接着说道,“我们欧洲 人同他们完全不一样!”
坐在回国的飞机上,想到这些,尼克松就觉得 非常有意思,中国与苏俄的风格完全不同,与 中国打交道时,美国的做法类似于苏俄,而中 国则类似于他的对苏立场。
中国总理访问美国前,各自的下属谈判了绝大 部分议题,敲定的东西,中国总理从来没有改 变,即便尼克松当面提起,中国总理也会拒 绝,不会横生枝节。
对于那些下属们没办法敲定的问题,中国总理 会就事论事,仔细说明中方的立场,能就是 能,不能就是不能,绝不轻易让步。
当美国在入关谈判问题上刻意来了一手将军, 中国总理虽然气得不轻,但还是尽最大可能挽 回,既没有轻易妥协,也没有负气离开。
整个过程中,中国领导人情绪相当稳定,从来 不轻浮,不会改来改去,让人觉得毫无诚信, 而且中国人还有一个特点,美国若是你对某某 问题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往往会在另外一些问 题上提出要求,他们并不是围绕着美国提出的 问题做事,而是有来有往。
中国人的做法很合尼克松的胃口,虽然他选择 了压制中国,但他相当认可中国总理,同时尼 克松还注意到一点,中国领导人对自己的定位 与苏俄不同,勃列日涅夫自认为自己是国家的 主人,他喜欢向客人炫耀,同时不理解谷雨退 休的想法。
而中国领导人则显得非常有责任心,他们把自 己当成了推销中国的销售人员,在尽可能谋取 国家利益,在国家困难的时候,时年只有三十 多岁的大国领导人谷雨可以拍罗斯福的马屁, 推轮椅,以获得美国的贷款。
中国总理访问美国也是如此,他不断的展示中 国,也不断的考察美国的长处,希望可以对中 国未来的发展有所借鉴..
想到这里,尼克松更觉得中国难缠,威廉·凯 西说得很对,俄国比想象得要虚弱的多,等到 美国稍有缓解,就应该全力对付俄国,尽快摧 毁俄国,然后再压制中国,先欧后亚,一个个 来!
尼克松访问莫斯科,这是一件大事,足以和当 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的破冰之旅相提并论,美 苏缓和,自然也就意味着世界缓和,全世界无 数担心冷战变成热战的老百姓们松了一口气, 不过中国高层则不然,他们相当的不安,这也 不奇怪,谁让中国是世界老三呢!
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可以待价而沽,两边捞 好处;但若是老大和老二缓和,第一个收拾的
是老三,中国虽然在印度方向吓住了俄国人, 但俄国人是出了名的反复无常,谁知道他们接 下来会做什么!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