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361节

  对这一切的出现,饶漱石一开始自然非常怨恨,甚至影响到了身体,不过时间一长,他也慢慢适应下来,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他抱怨谷雨同志?没有谷雨同志,他能够在中枢纵横几十年,享受那么甜美的权力滋味?而抱怨其他人,更是扯淡,没有谷雨同志点头,谁也掀不翻他!

  对谷景生同志能成为接班人,他虽然意外,但仔细想想也能理解,谷景生的功劳很大了,尚且遇到那么多困难,要是让更年轻的15后同志上,他们怎么可能镇得住局面?

  但如果一直拖下去,等到谷雨同志老了,他自己能不能清醒的面对,有没有精力处置党内外各种纷争还未可知,万一出现钢铁晚年发生的种种,对所有人都是噩梦。

  现在谷雨同志退下来,谷景生同志顶上去,尽可能加强他的影响力,由着他发挥,他是值得信任的,又有谷雨同志坐镇,也不会出大乱子,而谷雨同志则有时间,默默观察年轻一代,然后选一个不错的。

  而等到八十年代,老同志的影响力也所剩不多,而经过两次交接,一个比较稳定的交接班制定也就出来了,虽然不一定非常稳定,但总比苏俄那种乱糟糟的做法要好。

  但为了树立谷景生同志的威望,谷雨的拳头打到自己身上,饶漱石才知道疼得厉害,他隐隐想起这些年他也收拾过不少人,那些同志估计也同样疼吧,所以能有现在的结局,他仔细想想,甚至还不错...

  这一次谷景生过来,让他创建一套新的工资制度,这是一件大事,而且非常麻烦,不管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也肯定会得罪不少人,但饶漱石还是甘之若饴,这几年他憋坏了,有事做,而且是棘手的事,正是他想要的!

  饶漱石接过了谷景生的橄榄枝,这也意味着两人的矛盾得到了很大的缓和,谷景生想了想,就把换届人事安排说了说,想听一听饶漱石的意见。

  饶漱石现在虽然没有了庞大的政坛影响力,但干了那么多年的组织,眼光摆在那里,对干部调配很有自己一套心得,“张劲夫人不错,不会跟你对着干,你都接受他进常委会,还不如好人做到头,他做第二枢机又怎么了?组织部反正在你手里!

  我和李耀文打过交道,他也不是那种不安分的人,你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就算他是备胎,也是谷枢机以防万一的想法,和他并无关系嘛!他确实能做统战部的活,但如果是我,会客客气气的送他去国务院,然后换一个副总理,比如任仲夷来管统战部,统战部新成立,要有新气象,你让李耀文过去,下面的干部眼皮子浅,未必听话,统战部要是真搞砸了,你脸上也难看!”

  谷景生听完,也有些犹豫,饶漱石说得有道理,只是张劲夫做第二枢机,再安排吕和做中组部长就不合适了,不过不让吕和做中组部长,难道让他去物税委?这好像还真行,吕和做事干净,做人也比较周全,他去物税委,他自然放心。

  到了1975年,中央物税委已经不仅仅是监管税收和各类物资那么简单,随着中国在海外投资越来越多,谷雨对乱七八糟的各路人马非常不放心,自然也授权中央物税委的税务警察们创建了相应的监管体系。

  凡是各种各样的公私对外投资以及其海外经营情况,中央物税委都有监管的权力,虽然平时有分级,多少金额以下不管,但一旦有必要,中央物税委可以随时插手,而且可以越过任何层级,也不需要与任何单位打招呼。

  中央物税委的税务警察还有一项很特别的权力,那就是对外追踪和处理那等盗窃国家财富,跑到国外的人,哪怕当了间谍跑到国外,谷雨都未必追,但如果搞了国家的钱,中央物税委的税务警察就一定要追踪,哪怕得不偿失,也要震慑住...

  对谷雨这个搞法,党内高层很多人看不顺眼,不过这就是谷雨的本色,他与很多CP党人不同,他对意识形态不敏感,政治上比较宽容。任何人只要不想着吃里扒外,做买办,做洋鬼子的傀儡,谷雨都可以容忍,如果不愿意接受环太党那一套,去南洋也可以,大家好聚好散,骂他几句也没什么。

  但在钱的问题上,他就格外敏感,他就明言,国家如果不能收到足够的税收,没有足够的物资储备,党和国家就撑不了多久,谁在这个问题上搞事情,那就等着被收拾。

  你打粮食和储备物资的关系,那就等着上刑场;你偷税漏税了,一旦过分了,他们就会出现;你在国内外搞出一大堆烂摊子,他要收拾;你搞了钱,跑到国外,那就惨了,除非你躲起来,一辈子不见人,也不和人打交道,要不然你就等着被收拾吧!

  中央物税委现在还承担着整顿国内经济秩序的责任,中国的三角债问题从来都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一些地方政府和大型国企还是喜欢拖延下面的钱,这自然影响经济秩序。

  一旦被人告了,物税委就可能扣押税收分成,或者只是银行扣押这样那样的拨款补贴,这也逼着地方政府和大型国企谨慎,不敢轻易乱来。

  拥有如此恐怖的权力,不是一般人也压不住,所以中央物税委的一把手要么资历雄厚,要么是一把手的亲信,要么是出了名的硬茬,都会精心挑选人。

  比如现任的中央物税委主任项南,他就是出了名的难缠,他上任之后,鉴于一些地方经济秩序混乱,他就卡过很多次税收分成,搞得一些地方干部火冒三丈,但又拿他没办法,一些过分的事情就不得不收敛。

  项南干得不错,有效得整顿了经济秩序,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虽然现在不可能进常委,但中央监委二把手基本定了下来,谷景生打算在1980年那一届让他进常委会,认真做事的同志就应该提拔!

  同样的,这也是对吕和同志的历练,中央物税委主任并不需要多么懂行,下面一大堆会算账的同志,一把手关键看的是魄力,当初薄一波就是在物税委表现得不好,后来就一路走下坡路,最后只能以中央委员退休.

  而对与李耀文,谷景生也有些吃惊他的好人缘,彭德怀给他说好话,饶漱石也说他好话,怪不得谷枢机会把他当做备胎,能得到这两位的认可实在太难了!

  谷景生很清楚他没有谷雨同志的权威,现在虽然很多老同志被压住了,但那是因为谷枢机这尊大佛压阵,所以这一次换届,他既要进一步扩张影响力,同时也必须五湖四海。

  李耀文担任搞农业的副总理?好像也是可以的,他在安徽和南洋省都干过,这两个地方的农业也相当的重要!

  最后,谷景生并没有表态,他转而询问饶漱石有什么人事上的建议,饶漱石就提到了郭子华,他认为郭子华因为广南的事情被处理可以理解,但降一级给正部级退休待遇还是可以的..

  谷景生倒也挺爽快,“广发展的事情确实挺严重,但子华同志不管经济,有些不懂行,不仅仅他,习仲勋同志,我都会妥善安排的!”

  饶漱石勉强挤出了一些笑容,两人握手,然后他送走了谷景生,这一次拜访之后,谷景生同志紧接着出海,前往台湾考察工作。

  建国之初,虽然台湾经历过大移民,但经济和文化基础可以说相当的不错,加之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所以建国之后,中央相当重视在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其处在关键航路的突出位置,完全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此时台湾的外向型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台湾主要以制糖、林业开发、纺织品、塑胶及其制品等为主,虽然都是轻工业,也相当低端,但已经诞生了一批不错的民营企业,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有两万多家。

  台湾的重工业主要是钢铁、造船、石化和汽车,这一块国家的投资并不多,台湾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力量,要么是地方国企,要么是地方民营企业,这些年一步步发展起来,虽然体量不大,竞争力相当不错。

  谷景生考察之后,相当的满意,不过也指出台湾现在的产业结构还是偏低端和基础,得想办法进行产业升级,台湾省委省政府的想法是加大在石化和汽车领域的投资,不断向上游细化,这一块的空间太大了...

  谷景生不是经济专家,经济也不是他主要分管的内容,他真正上心的还是台湾的社会稳定,台湾的情况太特殊,被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的时间太长,虽然赶走了一大批人,又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反殖民宣传,但还是有一些问题。

  两个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后,不仅在想办法投资朝鲜,也习惯性的投资台湾,此举虽然加快了经济发展,但台湾和两个日本之间的各种走动自然越来越多,也有一些出格的举动,这也是谷景生此次考察的最重要原因,有些事不亲眼看一看不行。

  应该说这些年的反殖民举措还是比较有效果的,但当初的移民太粗糙,也太着急,台湾和两个日本有些藕断丝连并不奇怪,随着双方经济的发展,经济上逐渐形成联盟,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上受到影响也不奇怪。

  不仅仅台湾如此,广东、福建、关系与华侨,与东南亚的关系也同样复杂,所以谷景生倒没有什么嫉恶如仇的心思,毕竟中国对九州日本的态度也很怀柔,而没有那么多日本技术人员,也没有中国这么多年的发展。

  要想解决这一类问题,也需要统战部来进行协调,他没有谷枢机的威望,可以压制住各种各样的纷争,现在这些问题逐步浮出水面,他必须直面这里面的种种冲突,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想到这里,他的心态也有改变,必须用自己最得力的干部要担任统战部长.

  ..

  也就在谷景生通过一连串考察,不断与各路老干部交换意见,协调换届意图,开启自己时代的同时,1975年的非洲大陆却热闹得很,一个又一个报告被送到了外出考察的谷景生手头,等到他看到最新的报告,无奈得摇摇头,“利令智昏!”

  在埃及,眼看着苏俄在阿斯旺大坝和新的武器移交问题上,越来越消极,埃及政府不干了,在1975年年初,驱逐了一部分苏俄顾问,殊不知,此举迅速引发了连锁效应。

  此时随着勋宗中风,美国对苏俄的一系列让步暂缓,苏俄有理由相信埃及政府的所作所为是在美国的支持下趁火打劫,在内部迅速干掉了马祖罗夫集团,逼迫马祖罗夫等人退休后,苏俄在东非方向放出了胜负手。

  此时埃塞俄比亚已经相当混乱,索马里不断扩大对欧加登地区的渗透,控制的地区越来越多,这也彻底激怒了埃塞俄比亚军政府,军政府开始派兵镇压。

  欧加登地区的反政府武装根本打不过,这下子索马里军政府就急眼了,原来苏俄还有压制,但现在苏俄开始鼓励,索马里公开派出空军轰炸,欧加登战争爆发。

  虽然索马里是兵强马壮,武器装备也甩了埃塞俄比亚几条街,但是索马里毕竟是小国,索马里的人口基数只有埃塞俄比亚的1/9。

  埃塞俄比亚当年那是非洲的扛把子,几个欧洲列强都被他胖揍过,意大利还创造了帝国主义赔款给被殖民国家的世界记录,现在虽然是虚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一个小国打一个大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一场闪击战。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为了速战速决,索马里领导人巴雷也是拿出了他全部的家底,12个机械化旅全部投入了这场战争,高达600多门火炮,260多辆坦克,还有几十架飞机,就冲着埃塞俄比亚过来。

  苏俄的军事顾问,给巴雷设计了一个非洲版的巴巴罗萨计划,索马里军队从三个方向突击欧加等地区,这和当年德国纳粹突击苏俄,玩的是一套路子,只是这一次是个迷你版的,巴巴罗萨行动。

  战争一开始,索马里军队打的还是有模有样顺风顺水的,他仗着自己优势的兵力,还有武器装备,那是横扫千军,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只能四处乱窜,溃不成军。

  此时埃塞俄比亚军政府十分惊慌,这两年埃塞俄比亚内斗太厉害,门格斯图杀杀杀一番后,埃塞俄比亚的飞行员由于出身贵族全部吃了枪子,监狱里也是各种各样倒霉蛋,陆军中高级军官死了一大堆。

  门格斯图急忙把活着的那些高级军官放出来,让他们带兵,可有飞机,没有飞行员怎么办,门格斯图与美国的关系恶化,与中国的关系也不好,对苏俄也不信任,就想到了以色列,埃塞俄比亚以放国内的犹太人离境为代价,请来了以色列空军的雇佣飞行员。

  以色列飞行员的素质相当强,索马里空军打不过,但陆地上,埃塞俄比亚政府军却被打得节节败退,眼看着形势越来越恶劣,门格斯图再一次想到中国,希望可以获得中国的援助,但中国压根不掺和,所以门格斯图就想到了苏俄,他试探性的联系莫斯科求援!

  莫斯科等待着门格斯图的求援已经很久很久了,这小子终于上道了,勋宗迅速邀请门格斯图访问莫斯科,门格斯图彻底出了一口气,咱们今天算是混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拆不散的夫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儿!

  门格斯图迅速访问莫斯科,双方签订了大批的合作条款,苏俄简直比亲爹还要亲,要武器援助,没问题,我们有的是;经济出问题,需要提供工业援助,我们当然也要给,大手笔,第一期三十个项目!

  搞这么多项目,肯定需要电力,埃塞俄比亚的电力不够吧,嗯,苏俄爸爸也有办法,咱们截断尼罗河修一条大坝不就可以了嘛,阿斯旺大坝是苏俄修得,我们修得比它还要大,非洲第一罢!

  门格斯图整个人都晕乎了,这世上还有这么好的亲爸爸,主动帮着在大山深处修大坝,让埃塞俄比亚人民解决电力问题,这得多少钱?苏俄怎么会这么舍得?难道我的命这么好?

  当勋宗和门格斯图一起出席记者招待会,并对外宣布苏俄将提供埃塞俄比亚包括一座拦截尼罗河的超级大坝在内的多个援助后,整个世界震惊了,埃及领导人萨达特更是脸面凝重,若是尼罗河的水被拦截,埃及的生命之源岂不是没有了?

第315章 转向

  青尼罗河占据尼罗河水量的70%,若是苏俄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修一座大坝,那对下游的苏丹和埃及的威胁有多大可想而知。

  苏丹还好一点,苏丹还有白尼罗河来水,中国和苏丹关系也很好,中国总不会不管苏丹的生产生活用水,有中国协调,苏丹用水总不会不够,但埃及怎么办?

  现在阿斯旺大坝又没有完成,是个半拉子工程,水库虽然还行,但发电还不行,埃及和美国谈判,就是想让美国接盘修建,这个项目不搞定,埃及没办法发展,这件事甚至比埃以矛盾还要重要。

  美国虽然答应给援助,但要价太高,从老毛子那里习惯拿到廉价好处的埃及自然有些不乐意,两国就这么一直僵持着,没想到苏俄来了这么一手,若是干旱的季节,苏俄断水;若是雨季来了,苏俄放水,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萨达特立刻召开紧急国务会议,抗议埃塞俄比亚违反尼罗河用水协议,要求埃塞俄比亚取消大坝建设方案,同时萨达特捏着鼻子致电勋宗大谈苏埃传统友好,表示埃及从没有背弃盟约之心。

  萨达特当然要拉同盟,他立刻派出外交官员前往苏丹,希望和苏丹统一立场,并让驻华大使紧急约见中国外长,陈诉埃及对这件事的极度不安。

  萨达特还打算联系其他阿拉伯国家,希望以阿盟的名义反对修大坝,萨达特当然忘不了美国,埃及大使也紧急联系美国国务院,希望美国出面阻拦。

  萨达特这一连串动作,都被苏俄看在眼里,本来勋宗对这件事有些犹豫,理论上这个大坝是要害,但若是来真的,那就是巨额资金的投入,他自然不太乐意,但埃及的反应一大,他立刻哎呀呀呀,高兴起来,这是抓到了要害!勋宗立刻应招,埃塞俄比亚的反应很简单,苏俄早就想好了,英国人炮制的尼罗河用水分配协议是帝国主义强加于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协议,埃塞俄比亚有理由为发展修建一座大坝,谁也阻拦不住埃塞俄比亚发展壮大的决心!

  对埃及的示好,苏俄一方面撇清责任,这是因应埃塞俄比亚的要求,然后大谈特谈苏埃友谊,还表示今年给埃及新一轮援助,完成阿斯旺大坝也没问题,但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听说埃及驻美大使是以色列间谍...

  萨达特找中国,找苏丹搞联盟?中苏两国早就谈好了埃塞俄比亚的事情,和中国重申一遍,若是中国人叽叽歪歪,那就在油气管路问题上做一些让步。

  对阿拉伯国家,国家也派出代表解释,指责埃及背弃责任,在美国的磋商下,与以色列勾勾搭搭,还给出了一连串证据,不指望阿拉伯国家都支持,但求动摇其他阿拉伯国家对埃及的支持,哪怕居中说话,也比一窝蜂的支持埃及要强。

  对于美国,勋宗除了要求美国尽快兑现尼克松政府对苏俄的种种承诺以外,还强调埃及是苏俄的盟国,言下之意就是苏俄不要插手!

  当然了,还有索马里的巴雷,有了朝思梦想的埃塞俄比亚后,苏俄对索马里自然不在意,为了获得新人的欢心,苏俄要求巴雷退出欧加登地区,只要巴雷听话,苏俄会给他一些赏赐。苏俄一连串举动传到华盛顿,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立刻就嗅到了不对劲,门格斯图扛不住投苏虽然奇葩了些,但也正常,可苏俄的应对不正常,哪有给刚刚投奔的埃塞俄比亚这么大的好处?考察期都不要?

  再看到埃及的激烈反应,基辛格立刻明白这是瞄准了埃及动手,基辛格一分析就发现麻烦来了,苏俄这一手卡住了埃及的要害,而处在上游的中国并没有太大的动静,这两个国家很可能早就商量过。

  此时美国要想把埃及拉到一边,解决以色列的大麻烦,就必须帮助埃及扛过这一关,但美国在埃塞俄比亚也是有心无力,因为这一次埃塞俄比亚的闹腾相当凶悍。

  门格斯图这帮子青年军官上台之后,对那些与美国接触比较多的高级官员和中高层军官大肆屠戮,美国的代理人要么挂掉,要么跑路,美国有心事不上,现在门格斯图已经来到了苏俄的大蛋糕,更不可能甩开苏俄,哪怕他在美国受训过。

  美国国务院讨论时,就有人提到中国对埃塞俄比亚挺有影响,要不要与中国联系一下,毕竟中国经营这么多年,肯定也不希望苏俄的影响力太深。

  在埃塞俄比亚出乱子之前,中国给了不少援助,试图帮助老皇帝稳定政局,据说还想着把老皇帝救出来,不过没有成功,显然影响力是有的,而且门格斯图一旦变成了苏俄的傀儡,搞什么国有经济,肯定会损害中国在该国的经营。

  基辛格也支持联系,但他同样明白中国与苏俄已经达到了三角贸易协定,所以苏俄开发埃塞俄比亚,对中国经济上的损害有限,相反一个强有力的埃塞中央政府也有利于解决埃塞难民问题,所以中国不干涉的可能很大。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美苏与中国联系后,中国公开表明不干涉立场,就在基辛格头疼之际,索马里找上了门,苏俄突然大手笔支持埃塞俄比亚,把索马里领导人巴雷恶心坏了,哪有这种事情?

  巴雷现在离击败埃塞俄比亚,统一大索马里已经一步之遥,他肯定不乐意现在收场,所以当勃列日涅夫面见门格斯图,给出一大堆好处后,巴雷就坐不住了。

  巴雷考虑一番后,做了三手准备,一方面下令前线的索马里军队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想着迅速造成既成事实,另一方面,巴雷秘密找到了美国,希望获得美国的支持!

  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老毛子,此时索马里已经控制了绝大部分欧加登地区,巴雷觉得开始寻求签署一个和平条约。

  他亲赴莫斯科,希望自己所投靠的苏联在索埃冲突中保持中立,并希望获取更多武器,但没想到克里姆林宫迎面泼来一盆冷水。

  碰了一鼻子灰的巴雷回国时,在埃及经过,此时苏埃两国嘴上友好,但私底下早就是剑拔弩张,萨达特认为阿拉伯国家要联合起来,增加话语权,他目前还没有敲定到底怎么办,但他可以撺掇巴雷反苏,以吸引苏俄的注意力。

  只要埃塞俄比亚一直混乱,自然不可能修大坝,埃及也可以按照继续和美以谈判,而另外一边,中东靠拢美国的沙特和伊朗也都纷纷支持巴雷,鼓励他继续干下去,并暗示美国会给援助。

  巴雷将信将疑,难下决断,但他刚刚回国,美国特使过来了,带来了国务卿基辛格的亲笔信,基辛格表示美苏正在缓解,美国不方便公开援助,但通过沙特和伊朗援助,很容易,我们准备十亿美元军火,吧啦吧啦!

  面对苏俄的骚操作,美国也麻爪无比,怎么着,美苏要互换盟友吗?美国如果管,那必然会和苏俄对上,这不是现在搞缓和的美国能够接受的。

  但如果管了,美国确定能赢吗?索马里毕竟是小国,国力远不如埃塞俄比亚,就算能一时获|胜,也不可能长久,只要苏俄愿意下本,索马里根本赢不了,总不能美国大兵亲自下场,现在美国有这个精力,也不至于与苏俄缓和。

  所以基辛格研究一番后,他搞出来的方案有些冷冰冰的,先观望,看看苏俄对埃塞的支持力度,若是苏俄只是嘴上说说,那再想办法让埃塞回到美国温暖的怀抱。

  若是苏俄加大投入,美国可以提供库存的武器,通过沙特等国支持巴雷,让这场战争继续下去,以消耗苏俄的国力,这一战略也获得了福特总统的认可..

  所以美国一方面通过各种场合,给巴雷打气,但有要求,巴雷必须驱逐苏俄顾问,先证明索马里与苏俄已经彻底闹翻,而巴雷到了这一步,也没有退路,所以巴雷下令与苏东国家断绝外交关系,并直接驱逐1500名苏巴军事顾问。

  而另外一边的门格斯图一看机会来了,他暗示苏俄,如果苏俄不能挽救埃塞俄比亚,那埃塞俄比亚就只能请求美国帮助了。

  到了这一步,苏俄也有些下不来台,好不容易靠拢过来的埃塞俄比亚要是润美国了,这和煮熟的鸭子飞了没有任何区别,而且巴雷的“背叛”也让老毛子不满,爹就算委屈了你,你也应该服从,竟然对着干?不收拾是不行的!

  所以苏俄政府下令那1500名军事顾问加入到埃塞俄比亚军队中,指挥埃军对抗索马里军队。不过埃塞俄比亚此时已经乱了套,前线军队组织混乱,武器也不好,面对加大力气猛攻,急于制造继成事实的索马里军队,根本就打不过。

  所以勋宗一着急,就询问部下们有什么办法,而苏军高层脑袋一拍,提出让古巴雇佣军上阵,苏俄通过战略空运提供援助。

  按照苏俄军队高层的理解,为什么埃及一直很动摇,为什么中国对苏俄不客气,归根到底是苏俄没有展示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有一些傻瓜总觉得那些阿猫阿狗拿着的苏俄武器是二手货,这是不对的!

  选择战略空运还有一个好处,在1949年的柏林危机中,美国人展现出了强大的战略运输能力,当时苏俄被震慑住了,这一局还没有扳回来,现在我们也展示一番,如此一来,欧洲各国必然更加珍重苏俄赏赐的和平!

  苏俄惯常展示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以震慑各国,所以苏共中央局一讨论,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决定好好展示一把强大的建军成果,以巩固盟国的信心。

  就这样,在1975年5月份,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空运开始了,苏俄运输航空兵在欧亚非三大洲之间架起一座无与伦比的“空中之桥”。

  一条路线从乌克兰出发,另一条从中亚的塔什干出发,交汇于苏联外高加索地区。接着,飞机满载军火和军事顾问起飞,先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再沿着波斯湾进入南也门首都亚丁,加满油后直飞亚的斯亚贝巴。

  不过,“空中之桥”远不止这点路程,苏俄运输机一直向非洲大陆深处延伸而去,直到另一个“热点”安哥拉,从那里把使用苏俄武器的古巴雇佣军连人带装备运到埃塞俄比亚。

首节 上一节 361/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