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362节
首先运到的是BM—21火箭炮,以帮助埃塞人打退索马里的进攻,接下来的两周,苏俄让西方和中国的军事专家们彻底惊呆了,每隔20分钟,即有一架运输机抵达亚的斯亚贝巴。
数百架苏俄军用运输机参与此次行动,它们计划在4个月里向埃塞俄比亚运送600辆T—55、T—62和PT—76坦克,300辆BMP—1履带式战车、BTR—60和BRDM—2轮式装甲车,近400门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炮,外加百余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均以散件方式运输,然后就地组装),总价值将近10亿卢布。为保障密集的“空中交通网”,苏俄还将发射了一颗军用卫星。
在这一次大规模空运中,苏俄最新研发的伊尔—76也被要求上阵,其出色性能迅速得到了证明,这款飞机刚刚完成试飞,拿到生产许可证,数量并不是很多,所以苏俄下令军工厂以战时速度全力生产伊尔—76..
为了观察苏军这一次大规模空运,1975年5月底,中国更换了驻埃塞俄比亚武官,中国空军副参谋长,原空军运输运输机部队参谋长曹明久少将被任命为驻埃塞俄比亚武官,他到任之后,立刻联系苏俄,参观了苏军大规模的空运。
随着一个又一个报告送到北京,中国高层也有些坐不住了,苏俄这一次大规模空运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中国的海外省出现了重大安全事件,一旦需要空运,现在中国空军肯定没这个能力,所以苏俄这一次大空运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不过越是接触,曹明久越是震惊,这还仅仅是苏俄战略运输力量的一部分,现在看来,老毛子这些年在军事上的疯狂投入,确实迅速与美国拉近,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过了美国..不过也仅仅是震惊,曹明久也没什么特别担心,这一次运输也证明,武装到牙齿的苏俄对后勤的依赖比想象得要大得多,依赖西伯利亚铁路的苏俄哪怕有强大的战略运输能力,对中国的威胁也是有限的,不过对欧洲就说不准了!
就在曹明久少将撰写报告的同时,谷景生也正在询问丁承德谷雨同志对苏俄这一次空前规模的战略运输的看法,丁承德笑着说道,“我爸爸说,最怕的就是这种自以为聪明的蠢货:爸爸还说,现在可以在入关问题上,对美国做一些让步!”
谷景生忍不住哈哈大笑,谷雨同志的评价确实很有道理,本来美苏缓和,中国还是相当头疼的,非常担心美苏联手收拾中国,没想到苏俄搞了一把大的,美国人会怎么想?
虽说美国缓过劲,就会与苏俄翻脸,但如果苏俄这段时间低调,美国强硬派想来硬的,也需要一个统一思想的过程,但这会苏俄主动送上了口实,接下来只要美国决定对苏俄动手,中国入关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以谷景生在获悉苏俄搞大规模战略空运后,他和谷雨的想法一样,在入关问题上做出让步,试探一下美国的态度,最好是能够迅速入关,就算不成功,也要扩大中美贸易,现在谷雨表明态度,他就更加轻松了!
也就在此时,丁承德有些犹豫的说道,“爸爸还说,有些事已经可以考虑操作,比如今年的国庆三十周年大阅兵不再邀请苏俄客人,又比如与以色列创建起外交关系,还有比如邀请美|国武官参观我们刚刚下水的航母以及正在试飞的航母舰载机,乃至于我们的核设施...”
“到时候了吗?”
“顾枢机,我只是转述!”
谷景生默然,他微微点头,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谷雨的意思很明显,充分利用这一次苏俄的犯傻行为,由他来主导做一轮外交政策的大调整。
但谷雨用的是可以考虑,显然不是一定要做,这也意味着这样的操作存在着一定的政治风险,谷雨同志不强求,这需要他仔细考虑。
这一波发生在东非的种种,谷景生翻来覆去重新思考了一番,然后得出了结论,这是谷雨同志有意挖一个坑,等着苏俄上钩。
苏俄上钩后,他迅速调整战略,进一步争取与美国缓和关系,只是怎么做,既不能损害形象,又能顺利入关,这个度很不好把握,谷雨同志自己也未必有底..
谷景生同志仔细思考了很久,决定召开一次中央局常委会,讨论一番,这么大的事情怎么执行好很难,首先需要党内完成思想的统一,有谷雨同志支持,获得党内高层支持不难,但到底应该怎么打牌,必须考虑周全。
几天之后,中央局常委会举行了一次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非常久,最后决定执行谷雨同志的建议,大家这样决定,一是信任谷雨同志对国际形势的判断。
二是一连串的调整和改革到了1975年已经完成了大半,中国已经为入关做了大量的准备,而中国以目前的资源,离上限已经不远,到了必须突破重重限制了!
三是苏俄这一次的做法,实在太离谱了,今天可以毫不在意的出卖索马里,与索马里兵戎相见,明天就可以为了与美国交好,毫不犹豫的出卖中国。
四是经济上,中苏贸易已经难以突破,苏俄一直没有做出让中国满意的让步,往欧洲拉油气管道,低价卖油心甘情愿,对中国则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条件,大家已经失去了耐心。
五则是环太党内部政治发展的必然,受苏俄影响,重视中苏关系的老一代政治家影响力进一步下降,环太党新生的政治家要想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自然要以此为理由争取权力,为接下来的十三大争取足够的政治筹码。
1975年6月初,在中美关贸总协定相关谈判中,中国首席国际谈判代表唐子容就美国关心的几个问题给出了新一轮答复,中国在农业、文化和医药专利上做出了大规模妥协。
中国虽然没有放弃大豆配额,但承诺会根据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分阶段提升大豆进口配额;中国允许通外国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发行音像视像产品(不包括电影),电影院可允许外方最多占49%股权。
中国在医药专利问题上除了保留对一些特殊病种的相关限制以外,其他医药专利要求将与欧美基本保持一致。
而与此同时,中国表态愿意和以色列进行建交谈判,并将在近期批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同时将对外宣布停止大气层核试验,并愿意与美苏英三国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协议的相关谈判。
也就在这段时间,美国驻华武官受邀考察了中国第二代舰载机的相关飞行,相比于美国已经研发的F—14战斗机,中国这款舰载机受制于糟糕的航母平台,只能算是一款二代中型舰载机,各项性能都相当平庸。
当一个又一个让步的消息出现在福特总统的案头,福特总统忍不住咨询已经辞职的尼克松,询问他对中国这一系列让步的看法。
“现在华盛顿都说,苏俄的大规模空运吓坏了中国人!”
“中国领导人的胆子没那么小,他们或许感到意外,但更多的是借机进行政策调整!”
“不管怎么说,都是好事!”
“杰拉尔德,你打算让中国入关吗?”
“理乍得,最近美国有一本畅销书《苏俄必然崩溃》,你看过吗?”
“这本书的作者李对中国和苏俄很了解,他对两国的很多观点很值得思考!”
“CIA进行了一连串调查,李很特别,他是一个朝鲜人,三十年代因为反日,曾经参加过满洲抵抗武装,抵抗武装失败前,他跑到了苏俄。此人在苏俄待了很多年,一直到战争结束前,他才返回朝鲜,寻即被任命为朝鲜外交官员,在中国和苏俄活动,六十年代初返回朝鲜,恰好遇到朝鲜军政府政变,他投奔了军政府,供出了不少苏俄间谍,从而获得了信任。
不过此人在1968年,又和朝鲜军政府产生了矛盾,此人先逃到了日本,然后辗转来到美国,通过撰写分析中苏两国外交和军事的文章为生!”
“此人的人生相当的传奇,不管他那本书写得怎么样,都很好的安慰了美国人民,怪不得那么畅销!”
“我问过很多了解中苏的外交官,他们都认可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比如中国领导人谷是苏俄的叛徒,他虽然基于国家利益,与苏俄有很多往来,但为了他死后不至于变成第二个钢铁,他一定要推动中国与苏俄的彻底脱钩!”
“既然谷有这样的不安,他为什么不在中国推动多党制改革,并清洗中国的亲苏派?”
福特微笑着说道,“理乍得,谷是狡猾的老狐狸,他不是索马里那个可怜的巴雷,事实上,埃及的萨达特也是类似的做法,他们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只是中国的实力格外强,谷的回旋余地也比萨达特大很多!”
尼克松微微点头,福特继续说道,“美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太严重了,必须降低生活成本,除了引进大量中国的廉价商品以外,我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
学界和产业界最近又有了新主张,他们认为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很快,又拥有庞大的本土市场,如果任由这么发展下去,即便未来西方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很难获得巨大的利益,必须乘着中国羽翼未丰之际,打开中国大门,尽可能拖延中国的中高端产业!”
尼克松沉默片刻后,缓缓问道,“我们能看出这一点,中国人同样看得出,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开放?”
“理乍得,我们只能拖延中国的发展,但不可能摧毁中国的发展,中国政府可以推动相应的政策干预,给很多产业发展创造一定的发展空间。
而入关之后,中国就可以更方便的出口他们的中低端产品,并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各种资源,
这会缓解中国相当棘手的失业问题,有利于巩固中国环太党的统治,并走向谷希望的转变,为此付出一些代价,谷肯定认为是划算的!”尼克松微微苦笑道,“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问题!”
“我明白你的担忧,但中国毕竟还影响不到欧洲,合众国在二战时选择了先欧后亚,现在也应该如此!”
尼克松点点头,有些无奈,又有些释然的笑着补充道,“谷的儿女都变成了大企业家,这应该也是支持中国入关的理由!”
“这个理由非常充分,不是吗?”福特笑着说道,“我年底会访问苏俄,紧接着会访问中国,若是当时中美还没有达成最后协议,我会与谷当面磋商!”
“祝你成功!”
也就在福特和尼克松交谈的同时,得到中央指示,中国新任命的驻美大使李道南向美国共和党保守派代表人物里根提出了约见的要求,这引起了里根的好奇。
里根的祖先是逃到美国的爱尔兰人,和无数爱尔兰裔一样,都是穷光蛋出身,不过他多才多艺,会打球游泳,会打工赚钱,而且还能做演员,干电台主持人,混得相当好。
二战期间,里根的爱尔兰老乡肯尼迪和尼克松都去当了海军,里根也差不多,不过他患有近视,没办法真刀真枪跟日本人拼命,所以在海军干得也是拍电影的活。
1945年复员之后,里根的演艺生涯不说蒸蒸日上吧,也算是江河日下。虽然是个二流演员,但是他的政治工作可算是一流的,好莱坞演员工会连续5年选他当主席。
里根本来是民主党人,不过他思想逐步从自由派转为保守派,并在1964年的总统大选中出名,但是里根为共和党竞选总统到处奔走,发表演说,虽然竞选失败了,但演员里根在共和党保守派中名声大振。
看到里根的演讲才能,美国财阀们眼睛放光,福特公司汽车大王霍姆斯·塔特儿、石油业巨子萨尔伐托利、联合石油公司董事长罗伯尔等人走访里根,要求他出来竞选加州州长。
里根表示很为难,一个演员去竞选州长不太好吧?但就在这个时候,里根在好莱坞的好友、电影明星乔治·墨菲1964年成功竞选加州联邦参议员,这使里根从政的信心大增。
美国财阀老板们为里根组织了一个资金雄厚的“里根之友社”,该社设在洛杉矶,就这样,好莱坞失意演员,美国财阀的优秀代表,里根开启了自己的竞选之路。
演员和演说家出身的里根,驾轻就熟地进行政治表演,还邀请了他的许多好友,一群风靡全国的好莱坞明星帮助竞选,最终里根比对手多近100万张选票,以压倒优势登上加利福尼亚这个黄金州州长的宝座。
里根在加利福尼亚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扭转了加州的财政赤字,促进了经济发展,他一连干了十年,就这样,演员里根凭借着出色的政绩,成为了政治家里根,他也和一位民主党州长一样把目光瞄准了1976年的美国大选。
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里根自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反CP标签,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大使想见一见他,这是什么意思?
里根想了想,就找到了好朋友,刚刚因为与基辛格的矛盾,从副国务卿转任任进出口银行行长的威廉·约瑟夫·凯西,威廉·约瑟夫·凯西告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重大的政策转向,出现了一系列靠拢西方的动作。
而中国新任命的驻美大使李道南很年轻,只有43岁,他的身份很特别,是中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谷雨的同乡,而且两家的祖上还有联姻,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代表着那位中国太上皇而来,他想见你,就是想谋清楚未来若是美国保守派上台,对中国的外交态度。
在竞选方面,里根擅长演讲,但在国际和政治问题上一窍不通,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反CP,他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威廉·约瑟夫·凯西笑着说道,“不需要担心,您只要坚决反CP就行!”
“中国人应该会不高兴吧!”“中国人和美国人一样反CP!”
里根不是太懂,不过有了凯西这番话,他就放心了,而与里根交谈完之后,威廉·约瑟夫·凯西拿起了床头上的那本《苏俄必然崩溃》,又一次翻阅起来。
作为CIA的资深情报人员,在美国国务院有不少影响力,现在又是进出口银行的资深职员,威廉·约瑟夫·凯西可以看到很多重要的情报。当这本书指出苏俄经济是一种低效,脆弱的平衡,又说苏俄的对外贸易格外依赖石油出口收入和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后,他就上了心,老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然后吃惊的发现这本书说得没错,苏俄还真就是这个问题!
每桶石油的价格增长1美元,莫斯科每年就可获得差不多10亿美元的硬通货,反之亦然,可以说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对苏俄经济的生存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根据分析苏俄历年来通过石油赚取的资金已占据是苏俄全部硬通货收入的60%—80%,其中大部分是用来从西方购买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也购买一些粮食和生活用品。
而与此同时,通过与中国的合作,苏俄可以不需要外汇,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中国粮食和生活用品,以安抚人民,好维持现有的庞大体制。某种意义上,石油和对华贸易决定着苏俄的生死,但苏俄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苏俄放弃盟友索马里,倒向埃塞俄比亚,并大举进行军事援助,准备钳制埃及,并打击索马里的举动,不仅让中东那些与苏俄交好的国家头皮发麻,也让中国感到极大的不安。
在苏俄大规模空运支援埃塞俄比亚之后,中国人彻底放弃了以往的矜持,迅速示好美国,在外交、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迅速让步,中国领导人还派出身份特殊的驻美大使,这一切种种都说明中国正在加大与苏俄切割力度。
或许这本书影响最深刻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中国对苏俄很了解,中国人既然敢做这么大的切割,美国难道不应该做一些事情,而不管是温和派出身的福特,还是民主党那些个不着调的,都比不上里根,他最适合率领美国击败苏俄!
威廉·约瑟夫·凯西看到书中所说谷雨是苏俄的叛徒,他必须反苏以避免身后名受损,而自由派出身的里根又何尝不是,他在好莱坞演员工会任上可是出卖了不少人,他当选美国总统,推动对苏俄的全面反击真是时候!
第316章 安排
中国突然对美妥协,中国婉言拒绝邀请苏俄领导人参加国庆庆典,《苏俄必然崩溃》一书揭发了很多苏俄运行秘密,埃及到现在还没有驯服,小小的索马里都不服软,当苏军启动大规模运输后,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不断传入克里姆林宫。
苏俄的当家人们震惊之余,给出的答案是等到完成部署后,前线的苏军指挥官们必须率领埃塞俄比亚人打出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苏俄必须证明其强大的武力。
任何国家都有路线依赖,比如美国人最喜欢在全世界捣乱,全世界都乱了,资本自然就流入美国,美国就再次伟大;又比如中国,非常习惯于压榨人力资源,非常习惯于内卷,也非常习惯于外忍内残..
而苏俄以及苏俄的前身俄国,最擅长的就是武力威胁,如果武力威胁没有效果,那说明是威胁的不够,必须加大威胁的力度,他们过去是这么做的,现在还是这么做,所以苏俄的大规模战略空运还在继续。
当然了,武力威胁仅仅是手段,目前的苏俄领导人很清楚自己还是有很多不足,他们苏俄也通过种种渠道试探中国对苏态度。
1975年5月底,一次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东非问题后,苏俄代表要求与中国代表面谈,苏俄代表对中国突然转变态度表示很难理解,他暗指中国已经放弃了对埃塞俄比亚的影响力。
中国代表则回应每一个看到索马里困境的人都会感到不安,苏俄明明可以想办法调解埃索矛盾,但却选择了最让人不安的方式。
苏俄代表沉默片刻后则表示这不是苏俄的错,索马里明显不能很理解苏俄的善意,中国代表看了他一眼,直接转身离开了。
苏俄外交部门上报之后,苏俄中央局讨论一番后相当的头疼,苏俄高层很不理解中国的做法,附庸国当然要听主人的话,不听从,那就干脆捶一顿,中国人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国又不是附庸国,中国人为什么站在附庸国的立场说话。
讨论时,有人就指出中国对外总喜欢说自己的发展中国家,或许是这个原因,立刻就有人骂娘,见鬼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脑子有问题。
老毛子越是搞不懂,越想摸清楚中国到底是怎么想的,1975年6月,苏俄获悉中国的冬小麦以及中国海外省的玉米丰收,表示希望加大粮食购买,中国则回应目前讨论1975年的粮食合约为时过早。
见中国人不搭理这个问题,苏俄又在六月初联系中国,表示希望与中国在列宁格勒、基辅等大城市周边加强蔬菜种植合作,同时表示愿意更多的出口木材,这一把中国倒是比较爽快,直接答应,派出了一个农业代表团访问中国。事实上,这会不管是台上的中国领导人,还是台下的谷雨,注意力都不在苏俄身上,不管是中美入关谈判,还是党内的换届都吸引了太多人的精力,方向已经定了,谁还有心思管老毛子的试探。
这一次换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则,谁上谁下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角力,这自然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了能够留在政治舞台上,各路人马拼尽全力。
这种局面下,谷雨就算想置身事外,也非常困难,所以三月的两会结束后,他就开始了游山玩水,一会登泰山,一会跑到南京看看玄武湖,一会跑到武当山,一会又跑到西安看兵马俑,根本就没什么规则,也不见地方官。
1975年6月,谷雨来到了河南南部原社会主义试点区,现在的中部发展探索区考察,本来大家伙以为他只是走一走看一看,没想到他竟然停下来不走了..
中部发展探索区这个名字是谷雨起的,他认为什么时候三阳地区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发展起来了,中国才算真正强大,而现在的形势反而越来也不好。
随着外贸的不断发展,中部地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必须找到出路,设立一个中部发展探索区,探索一些发展的规律,对国家有好处。
谷雨在讲话的时候,解释了这一次来到中部发展探索区的原因,现在中国和欧美正在进行入关谈判,已经解决了几个拦路虎,入关应该不远了,这对沿海地区的发展是好事,但对于中西部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而集装箱革命已经爆发,以后东部地区和沿江地区的企业出口到欧美沿海的运费甚至比运到中西部还便宜,而中部发展探索区的企业不靠江不靠海,对欧美出口竞争力不够,没有对外出口降低成本,竞争力肯定比不上沿海企业。成本比较低的中低端产品竞争不够,高端产业基本没有,而中部发展探索区处在平原地区,人口多,人均土地少,农业积累有限。
而西部地区虽然处在边疆,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相对较少,再加上国家的转移支付,日子反而好一些,如此一来,以中部发展探索区为代表的广大地区相对而言,反而越来越穷,现在已经有中部塌陷的说法,你们不担心吗?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游,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到东部地区打工,这确实会带来收入,但中部发展探索区人才也会不断流失,到时候怎么办?
谷雨警告当地的党政干部,地区差异拉大之后,他们的升迁的机会必然减少,地区经济不好,财政收入不行,收入也相对比较低,此时腐败分子也不会安分,他们的手必然瞄准民营经济和外来投资,名声一坏,投资必然更少,然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说到这里,谷雨话锋一转,提到了美国,美国现在就是这个情况,东部和西部沿海城市日子越来越好,美国中部就差多了,但美国人口少,地广人稀,中部又是大平原,人家搞农业就能发大财,中国可不行,人口这么多,你们怎么办?
看到脸色慢慢凝重起来的地方干部,谷雨告诉他们,中部发展探索区最大的劣势是人太多,但最大的优势也是人多。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