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380节

  “地震了,有什么好的?你非要说地震!”

  “地震了,待在外面,总比待在家里强,有本事你老待在家里!”

  群众争吵之际,李妻也担心,“老李,不会真要地震吧?”

  “不买了!”

  李思明下令直接驱车到地震局,调来了相关报告看了起来,这几天不仅仅水库里的鱼有异常,家里的狗、天上的鸟和山上的黄鼠狼的行为也很诡异。

  有地方报告有成群结队的黄鼠狼逃窜,就连蜻蜓和鸟儿也是大量乱飞,还都落在了海边的桅杆和船舷说来也巧,也就在这个时候,唐山市地震局接到了开滦煤矿观测点打来的电话,“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李思明得到回报,又拿起电话问了问,放下电话后,他立刻下令询问其他正式观测点和各个使用土制仪器的观测点,询问有没有异常信号,随着一个个报告上来,李思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土仪器都有反应了……..

  有反应了。

  没有灾难的降临,也没有明显的征兆,唯有大自然中的生灵以它们独有的方式,传递着某种只有它们能感知到的异常信号。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他上报,中央领导也将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否应该基于这些模糊而不确定的信息,做出可能会影响到无数人命运的决策?

  李思明知道,他不过是一个出身平凡的青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组织的培养,站在了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

  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但同时也清楚,任何一个决策都充满了风险,一旦失败,可能会对中央领导的威望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他反复思考着每一个可能的方案和后果。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考验,更是对整个组织决策能力的考验。在这个关键时刻,他需要的不仅是智慧和勇气,更需要的是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责任感。

  李思明看了看表,深吸一口气,果断决断召开了省委的电话会议,当热河省委常委们得知唐山地区出现的种种异常情况时,皆感到震惊,反应也显得犹豫不决,纷纷建议他向中央报告。

  “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消息,尚且犹豫不决,中央又如何能做出决断?”李思明反问道,语气中透着坚定与焦虑,“时间就是生命,有些事情既然已经摆在眼前,我也别无选择。我决定发布临震预报,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志们给个说法吧!”

  尽管热河省委的领导们心中或多或少有些顾虑,但在李思明的决心下,他们也只能选择服从,此时此刻,李思明已经将自己的前途和一切都押注在这次决策上,如果他们再反对,那就等于是在挑战一把手的权威!随着热河省委电话会议做出决断,1976年7月26日晚间,热河省委发布唐山市临震预报,同时向中央汇报,请求中央领导考虑更换会议地点。

  根据李思明签发的命令,无数党政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解放军和武警出动,要求唐山群众不得住在家中,同时要求各大小工厂根据预案,陆续安排停工。

  北戴河会议,争吵不断,“要是没发生地震,李思明怎么向唐山的老百性交代?”

  “万一地震了,出现重大损失,没有预报,也没办法交代!

  “既然在热河开会,那就要听热河同志的安排,都辛苦一下,全部住在外面,吹吹海风也好!”谷雨站起身,一一扫过会议室的角角落落,每一个人看到他的目光,都陆续停下了议论。

  谷雨一字一句的说道,“各种异常信号和异常现象不少是事实,要尊重客观事实,李思明的决断是正确的,唐山报上来,我和景生同志也只能选择发布预警!

  经济上或许会有一些损失,但那是唐山,中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突破两百万,小心一点是好事,人比钱重要!

  一个年轻干部不顾前程,愿意主动给中央背锅,我们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不管最后是什么结果,这样的干部都可以说一句忠诚!”

  随着谷雨的定性,会议不再讨论,不过一直到7月27日白天过完,也没有地震,此时争论声音又起,北戴河尚且如此,唐山的争论肯定更大了!

  谷雨和谷景生、寻淮洲两人坐在一起,他一边吹着海风,一边说道,“这辈子我最难决断的就两次,一次是打山西,一次是去年的海城,都前途未卜,若是这一次李思明报上来,那就是第三次!”

  谷景生同志接过来说,“热河自己发布了,谷枢机和我是轻松了,但李思明就难了!”

  “我知道这种决断的滋味,确实很难,是鲁莽,是武断,还是果断,有时候看的是就是结果!”谷雨看起来很感慨,他接着转移话题问道,“李思明打过仗,也闯荡过刚果,有细节记录吗?”

  “他当时是基层,有一些记录,但不完善!”

  “找一找,应该还有不少人活着!”

  寻淮洲此时也有些感慨,“这样的干部不多了!”

  “年龄也合适。”谷雨笑着说道,“不多确实不多,但也有不少人活了下来,我对这个年轻人最大的印象是运气非常好,我的运气就不错嘛!”

  借助灯光,顾寻两人悄无声息的对视了一眼……随着相当于几百枚原子弹的巨大能量突然释放,终于来了,虽然北戴河也在剧烈摇晃,也有一些倒霉蛋被砸伤,但还算轻微。

  谷雨摇摇晃晃间,却觉得心里平静如水,不管怎么样,这都是最好的结果,哪怕他稍稍给了一些暗示,但过去三年他的坚持,谷雨一直看在眼里,而这一次终极大考,他也算过关了,接下来就是他的表演时间,凭借着这个功劳,他足以步入中南海!

  1976年7月28日凌晨,就在唐山无数群众被惊天动地的摇晃惊醒之际,谷雨敲定了他真正的接班人,然后开启相应的准备。

  1977年11月,当卡特总统的专机落在北京机场,刚刚在中央全会上,被提拔为中央局委员、国安委副主任、中央党校校长兼北京市委第一枢机的李思明前往机场迎接,这一年李思明51岁。

  两位中央局候补委员也一并被提拔,一位是新任的上海市委第一枢机江泽民同志,另外一位是新任的国防科工委主任彭士禄同志……

第330章 卡特

  1977年初当选美国总统后,卡特迅速展现出了积极改革的精神,这一年卡特最大的成功是按住美国国会的反对,强行签署了《巴拿马运河条约》。

  该条约规定,逐步将运河的控制权移交给巴拿马,标志着美国在拉丁美洲政策上的重大转变,体现了卡特政府对国际合作与尊重主权的重视。

  自从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以来,美国人就频繁得折腾加勒比海地区,一百年不到的时间,各种军事干预多如牛毛,连美国的苹果公司都能让拉美人苦不堪言,可以说做了几辈子坏人。但卡特上台后,竟然归还了巴拿马运河,这自然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加之西方的媒体霸权,美国的国际形象迅速好转,就算对美国充满疑虑的,也相当纳闷美国这一吃斋念佛的行为,那可是巴拿马运河!

  除了归还巴拿马,卡特还在阿富汗撤军,在尼克松时期,多达两万多阿富汗美军,此时已经撤退只剩下七千多人,卡特明确表示1978年7月1日前将会撤走所有美军。

  更不可思议的是,卡特还强压着以色列与埃及谈判,卡特告诉来访的以色列强硬派总理,以色列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主动与埃及接触,谈判解决西奈半岛之争,他甚至以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作为威胁。

  卡特这番话说出来之后,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直接上了涨停板,这两年苦苦支撑的萨达特在得到了卡特巨额援助的许诺后,立刻做出了相当积极的回应,他表示愿意在美国谈判解决埃以冲突,同时埃及停止了对西奈半岛长达两年多的各种袭扰。

  卡特选择从阿富汗撤军,苏俄是欢迎的,但苏俄又对埃及靠拢美国,试图与以色列谈判的行为十分不安,他们又一次习惯性的威胁起来,但这一次碰了大钉子。

  萨达特坚决不服软,他表示埃及是响应安理会的决议,所作所为是为了世界和平,哪怕苏俄截断尼罗河也在所不惜,卡特则迅速回应,表示如果苏俄不愿意修建阿斯旺大坝,美国会援助埃及。

  同时卡特还大打人权牌,指责苏俄试图在尼罗河上修建大坝的行为,损害了下游埃及人民的生存权,这是严重违反人权的行为,美国绝不会坐视不理。

  卡特还对苏俄这样那样的“人权”记录进行了严厉批评,这也严重损害了苏俄的国际形象,搞得苏俄骑虎难下,苏俄外长大怒,人权,人权,人权,美国有什么资格整天人权,但苏俄一直追求的是与美国缓和,不愿意与美国直接对抗,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事态恶劣...

  苏俄换了一个办法,试图说阿拉伯国家反对埃及和以色列接触,虽然伊拉克、叙利亚和利比亚领导人都态度鲜明的批评萨达特是和敌人妥协,但又有一些阿拉伯国家认为公平公正的谈判也不是不能考虑,阿拉伯世界分裂了!

  阿以战争打了几十年了,很多阿拉伯国家虽然没有上阵,但总要给一些援助,他们都累了,不想在打,虽然这些国家不愿意承认以色列,但美国态度转变,埃及就势与以色列谈判,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也是认可的。

  打又打不过,那也只能谈判,要不然怎么办呢?耗着也不是事情,好不容易美国转变立场了,那就好好谈一谈吧,就这样,在萨达特的积极主动下,埃及和以色列的外长在1977年10月在华盛顿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接触。

  虽然这一次部长级会议并不成功,双方分歧不下,但能够取得接触已经是很大的成功,而埃及也在这一次接触后,要求苏俄撤走所有的军事顾问,同时也接受了美国举行首脑会议的提议,很显然,埃及正在迅速向西方靠拢,美国的中东外交获得了巨大胜利...

  就这样,在上任一年不到,卡特就取得了巨大的外交胜利,这也让美国和他本人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望,不过美国国内对卡特在外交上的种种做法充满了疑虑,美国的历史上就没这样的玩法,各路人马发自内心的不认可,哪有主动割利的帝国主义?

  而卡特的人权外交,实际执行中也有一大堆弊病,按照人权外交的路数,卡特政府一上任就批评了皮诺切利直升机丢人的恶劣做法,搞得皮大帅大怒。

  这也就罢了,美国还批评南非和伊朗两国政府种种不做人的搞法,这两个国家都是地区强国,都与苏俄不对付,美国削弱这两国政府的统治,很多人都觉得是瞎搞!

  而相比于卡特在外交上的所谓成功,卡特在内部治理上更不让人满意,比如他重点推出的医疗保险改革计划,国会并不认可,直接投票否决。

  又比如他提倡节能,鼓励美国民众减少能源消耗,并推行了一项名为“能源政策”的计划,旨在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他还设立了能源部,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能源政策,但这些东西都只是做做样子,没什么效果。

  处在转型期的美国经济问题一大堆,卡特这些修修补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但就在大家伙逐步失去耐心之际,卡特又放出了一个大炮仗。卡特告诉美国商界和公众,在他的努力下,中美入关谈判只剩下几个关键问题,他将亲自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举行首脑谈判,当面解决那些争端。

  卡特说有信心带着中美入关协议回国,那必然会极大的促进中美贸易,给美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并大幅度降低美国的通货膨胀!

  卡特这番话一出,自然引起了美国公众的极大兴趣,美国很多人都希望这位有些另类的总统能够解决中美之间拖延了很长时间的入关谈判,彻底打开东方的庞大市场,太多太多人相信中国是解决美国问题的药方...

  但事实上,卡特这个说辞相当的不靠谱,即便是1977年10月,中美入关谈判还有多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些都是原则性的问题,美国高层并不相信卡特有能力在面对面的谈判中,彻底解决问题。

  很多高层担心卡特挑起了民众的兴趣,然后又完不成任务,必然对卡特政府的未来造成严重冲击,但卡特还是毫不犹豫的干了,他告诉幕僚,他相信中国领导人的智慧,这一趟中国之行一定会成功!

  对卡特的说辞,美国高层还是十分担心,这简直是乱来,而且即便卡特表态了,中国的态度也不明朗,中国虽然非常欢迎卡特的积极态度,但并没有把话说死。

  而在接下来将近一个月的秘密谈判中,双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后,也仅仅达成了其中一个条款,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人相信卡特要吃一个大瘪!

  也就在卡特访问中国前夕,中国环太党召开了十三届四中全会,进行了一连串人事调整,原北京市委枢机于明荣升任中组部长,原上海市委枢机赵紫阳升迁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发中央发改委主任,原热河省委枢机李思明升迁为中央党校校长、北京市委枢机。

  三人同时成为中央局正式委员,而三位军人出身的中央局委员退居二线,寻即被增补为人大或者政协副主席,会议还同时提拔了两位年轻的中央局候补委员...

  这一次毫无征兆的届中人事调整,立刻引发了国内外的热议,在全部是10后的中国环太党中央局名单中,突然增加了三个1925年前后出身,五十刚出头的年轻政治家,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而此次成为中央局正式委员的李思明公开职务更是国安委副主任、中央党校校长兼北京市委枢机,凡是了解中国政坛的人都清楚李思明是按照中国下一代最高领导人在培养。

  换句话说,那个即将年满70岁的中国幕后统治者选出了真正的政治接班人,这是一个出乎无数人意料的选择。

  虽然李思明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几个省委枢机之一,受到一些关注,但政治观察家们并不看好他,李思明虽然升迁很快,但更多的是机缘巧合。

  李思明出身贫寒,读书又不多,除了一段时间的南通市长、市委枢机任期以外,其他时间都在犄角旮旯,这样离中枢很远的人怎么可能成为接班人?

  外界普遍认为谷雨秘书出身,父亲是牺牲在KMT屠刀下的环太党高层干部,且具有相当专业和政治背景的彭士禄是最有可能的接班人,这非常符合谷雨的选人标准,但事实却打了所有人一个耳光,李思明竟然成了谷雨的接班人。

  外界对此议论纷纷,很快一个说法冒了出来,在收到诸多大地震的预兆后,李思明力排众议,坚决发出了临震预警,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获得了最高层的认可..

  卡特得到汇报后,已经是出发在即,他一方面要求立刻调阅李思明的相关档案,另一方面要求外交部门与中国协商,与李思明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会晤,他想摸一摸这个中国未来接班人的底。

  卡特的要求得到了中方的同意,中国还告诉美国外交部门,李思明同志将代表中国政府,前往机场迎接美国总统的到访,他们可以在到达钓鱼台国宾馆之后做一次非正式的会谈。

  得到回报后,卡特带着十分好奇的心情启程,他在年轻时,作为海军军官,在战争尾声去过中国,对中国有一些了解,不过那个时代中国已经是破破烂烂,听说现在搞得不错,也不知道是怎么样子?

  就在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时,卡特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围绕着这场访问的核心——中国,以及它未来的走向,又进行了一轮交谈。

  “兹比格涅夫,我看过那个李的档案,”卡特沉思着,“他出身于中国的昆仑省,这是否预示着中国未来将更为强势的扩张?”

  布热津斯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顾问,他沉稳地回应道:“总统先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对于在非洲的扩张都抱有极大的热情。

  非洲不仅是中国最主要的资源供应地,更是其过剩劳动力的安置之地,而后者对中国更加重要,目前在非洲的中国人正在急剧增加,李的崛起确实很可能与这一点有关系,不过相比于在亚欧大陆扩张的苏俄,中国威胁的是欧洲……”

  卡特皱着眉头,“仅仅是非洲吗?澳大利亚总理曾向我表示,他对中国的行动深感忧虑。看来,他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毕竟,澳大利亚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

  “中国不会碰澳大利亚!”布热津斯基断言道,“总统先生,您有没有注意到,中国对澳大利亚提高铁矿石价格的担忧同样深重。他们宁愿投入巨资,在遥远的非洲开采铁矿,也不愿大量购买澳大利亚的优质铁矿石!

  “这或许是因为中国海军不够强大?”

  “根源还是距离问题,无论是非洲还是澳大利亚,对中国来说都太过遥远。而俄国,这头北方的巨熊,却时刻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布热津斯基解释道,“据我所知,俄国人曾多次怂恿中国南下扩张,但都被中国坚决拒绝。在俄国的威胁消除之前,中国不会对澳大利亚采取扩张政策,相反,中国更担心西方国家利用对世界主要资源的控制限制中国的发展!”“一位曾访问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学者告诉我,”布热津斯基继续说道,“两千多年来,中国最大的威胁一直来自北方,中国人所谓的两次亡天下,也就是中国古典文明出现毁灭危机,都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也是从北方开始的,这被中国人普遍认为是有可能第三次亡天下,现在日本对中国的威胁消失了,但俄国的威胁却越来越大...

  “真难以想象日本曾经拥有灭亡中国的能力!”“日本曾经有过一次机会,但他们并没有做好,现在已经没有第二次机会了,不过一个被中国分裂,不足以威胁中国,但又有相当实力的日本却是合众国最坚定的盟友,可以给与日本更多的支持!”

  卡特听得出神,这些信息对他来说既新鲜又重要...布热津斯基最后总结道:“现今的中国领导人都身经百战,他们深知俄国的威胁。

  在俄国还未从战争的阴影中恢复之前,中国为了重建在东亚的影响力,选择暂时与俄国结盟,以抗衡合众国在南洋施加的巨大压力。但等到俄国重新崛起,中国感到现实威胁后,迅速转向,靠拢合众国。因此,总统先生,您此次访问中国,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功!”

  “未来苏俄若是衰落,中国会如何选择?”

  “那个时代,合众国必然更加关注中国,而当中国的经济发展所需的原材料更多的依赖西方,当中国在美欧拥有更多的出口市场时,中国的外交灵活度必然会越来越低...”

  卡特微微点点头,“尼克松确实犯了错误,你是对的!”

  布热津斯基1928年3月28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其父是波兰外交官,二战前,由于父亲职务调动,他随父母到了加拿大。

  次年二战爆发,苏德联合第四次瓜分了波兰,1945年以后波兰成为苏俄卫星国,这些变故让布热津斯基从小就埋下了仇恨苏俄的种子。

  布热津斯基五十年代移民美国,后来长期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国际外交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和俄国,凭借着一篇篇出色的论文,他顺利获得了美国大财团的认可,并获得了重用。

  布热津斯基从六十年代开始,就担任美国政府的政策顾问,搭上了美国很多财团领袖,而在1973年,他更是在财团大佬们的支持下,发起组建了一个欧美日三边委员会。

  该委员会吸收美国、西欧、本州日本的大银行家、工业资本家、政府要人和学界精英参加,定期开会,协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同时通过由委员会构筑的关系网,向各国政府输送他们的代理人,以达到控制各国政府,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目的。也就在此时,布热津斯基发现了当时任佐治亚州州长,原为花生种植场主的吉米·卡特,布热津斯基非常认可卡特的价值观,并把他推荐给财团大佬们。

  在见识了尼克松的折腾之后,各大财团实在太喜欢卡特的淳朴,又由于水门事件,另外一位早早就交了投名状的里根很难迅速成为美国总统,所以本来默默无闻的卡特在1976年的总统大选中才脱颖而出,成功当选总统。

  卡特上任之后,布热津斯基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实际操控美国的对外政策,他上任之后,对苏俄的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一方面,他延续了尼克松和福特的缓和政策,继续与苏俄谈判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并推动美军从阿富汗撤军,避免与苏俄直接对抗。

  布热津斯基更认为美国驻军阿富汗,除了消耗无数资源以外,不仅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还会逼着苏俄不断拉拢中国,让中国拥有更多的政治自由度。

首节 上一节 380/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