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425节

  谷雨并不想让陈廉甫进入到常委会,他更喜欢任仲夷,但又不方便拒绝,而这一次红四的干部子弟出了不少问题,陈廉甫再进入到常委会,就不太妥当了!

  乘着这个机会,他在报告中提到任仲夷同志,让调查一下任仲夷同志子女和亲戚的情况,据说有不少同志反应情况。

  他紧接着写道,随着中国入关,我国很多经济相关法律要进行必要的调整,需要一位意志坚定、思想开阔的同志,党内高层看到之后,当然明白谷雨的想法,这事实上也是对谷景生的奖励,干得好,你想安排人我也没拦着不是!有些事情谷雨是知道的,比如这段时间的整顿,谷雨一再说不要送到他面前,但中办就是要送过来,而有些事情就没有送过来,怎么办呢?没办法,谁让他退休了呢!

  对付退休老同志最好的办法就是这样,当老同志人老心不老,那就事无大小,一咕隆全部报告,老同志肯定扛不住,到时候会说,你都接班了,你把这些东西送过来干嘛?给我一些重要的就行!

  那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不同同志的理解又不同,所以需要老同志重视的,自然送过来;那些不需要老同志重视的,自然也送不过来。

  当然了,面对这一类的破事,老同志总会安排一个机构,比如某某办公室,由这个办公室负责筛选,而谷雨退休刚刚退休之初就有这样的办公室。

  不过为了谷景生同志更好的工作,也为了让其他老同志不设置办公室,过了几年,谷办自然撤销了,当然了,谷景生同志也是明白了,丁承德来到了中办,负责一些必要的联络工作..

  有办公室和没有办公室有着明显的区别,哪怕亲闺女在中办也一样,所以谷雨后来的兴趣都放在了外交和科技问题上,其他事情基本不管,只是看一看常委会和中央局的工作报告,觉得有必要说一说,也是让闺女与谷景生去说,他还特别交代只能和谷景生同志说。

  如此一来,谷景生同志的权威得到了极大的保证,两人也相安无事了几年,不过到了此时此刻,这样那样的报告自然也少不了,谷雨也能理解,尽最大可能支持。

  当然了,这也是谷雨刻意退让,若是有人昏了头,觉得谷雨好欺负,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前一段时间,谷景生对一些人事安排有想法,谷雨的应对就是找人过来谈话,含而不蓄的表明了意图。

  不过这样做寻淮洲同志肯定有些失望,但谷雨自问对寻淮洲已经很给面子了,他应该能够知足,古往今来,有多少开国大将有他的待遇?要不是谷雨自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有些事情肯定会发生的。

  但寻淮洲毕竟比谷雨年青几岁,谷雨也不得不考虑一些事情,在他看来,现在形成的两位军委副主席为中央局候补委员,一任之后,升迁为正式委员,并调任政法、监察、国防科工委和地方的模式还是不错的。

  至于常委会,谷雨现在有些犹豫,谷景生不希望军队出身的同志影响太大,为未来考虑,他认为必须做一些压制,这是有道理的!

  不过谷雨又对官僚集团和勋贵、烈士子弟不放心,他更想搞一搞平衡,所以他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不管怎么说,这一届有李耀文在,也能说得过去!

  至于未来,李思明也是军人,他应该不希望再安排军人常委,至于未来,谷雨不想管了,长期和平,军队这一类封闭的单位,同样会滋生一大堆问题...

  看到谷雨的决断,谷景生同志非常高兴,虽然此时的人事安排并不完全符合他的想法,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他相信在接下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党内同志也能接受,就算有一些老同志不愿意接受,他也可以说服接受,至于陈廉甫同志,他可以提议给常委待遇,但若是中央工作会议讨论不通过,那也不是他谷景生的责任...

  寻淮洲同志知道谷雨的态度后,并不奇怪,自从武汉案爆发之后,他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他马上就要68岁,退休之后,他将会分管电子总公司,不仅要管新一代雷达的研发,还要负责一系列重要电子相关原料和设备的研发任务,可以说相当大忙碌。

  而这样的安排也必然会让他和谷雨同志的家属走得更近,所以这某种意义上就是谷雨同志对他的特别关照,还能怎么样呢,他少年成年,一辈子顺顺当当走到今天,已经非常圆满了,他也不希望引发什么,晚节不保,这样好得很!

  与此同时,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勃列日涅夫坐在他宽敞的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份关于中国最新动态的报告。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罕见的担忧。

  "中国这次整顿力度如此之大,相当罕见,这个事情.."他喃喃自语,然后有些发呆,在此之前,勃列日涅夫一直认为谷雨那一套会搞出很大的后遗症,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谷雨没折腾,他的接班人反倒大整顿,里面不乏谷雨的亲信。

  他再一次感到了强烈不安,一是搞不清楚中国的谷雨时代是不是已经结束了?若是这么厉害的人以这种方式退场,那会发生什么?虽然谷景生相对保守一些,但这个人同样不亲苏,他更类似于强硬的民族主义者,这个人掌权对苏俄的影响会有多大?

  二是十分担心未来苏共领导人会不会效仿谷景生的做法,勃列日涅夫虽然做好了准备,但这一波中国都杀了人,苏俄会怎么做?会不会更残酷,这是出大清洗的地方。

  半小时后,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安德罗波夫走进了勃列日涅夫的办公室。

  "安德罗波夫同志,你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勃列日涅夫开门见山地问道。

  安德罗波夫坐下后回答:"是的,勃列日涅夫同志。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整顿,主要针对高级干部的子女以及金融法律系统中的腐败分子。据我们的情报,已有数千人被逮捕,其中不乏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后代!”

  勃列日涅夫慢吞吞的说道,“这是谁的操作?”“这是谷雨的风格。”安德罗波夫断定道,"他一向强调制度建设和反腐斗争,而这次的力度确实空前,或许和中国第三代领导人浮出水面有关,上一次提拔谷景生时,他也做过类似的操作!”

  勃列日涅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就是说中国掌权的还是谷雨.."

  安德罗波夫点头,“我认为是的,他不仅是中国的列宁,也是中国的钢铁,没有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哪怕他已经是退休多年!”

  “没有其他可能?”

  “应该没有!”安德罗波夫想了想说道,“虽然谷雨已经不在抛头露面,但根据我们对杭州各家医院著名医生的观察,他现在的身体还非常不错,最起码没有明显的疾病!”

  “美国对中国的了解很深,美国怎么说?”

  葛罗米柯沉声道,"美国人也比较关注这件事,他们同样也认为是谷雨的风格,一些美国企业抱怨他们的合作者成为了打击对象,他们担心会牵连到美国企业,不过中国总理也发表过一个讲话,表示开放的态度不会改变!”

  勃列日涅夫精力有限,既然两人都认为谷雨还大权在握,他也懒得关心,就在此时,葛罗米柯调整了一下眼镜,试探道:"这让我想起了您前段时间对格里申同志的批评..”

  勃列日涅夫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格里申的问题是另一回事,他的行为是个别行为,我们党比中国党要纯洁许多倍!”

  安德罗波夫敏锐的意识到勃列日涅夫发生了退缩,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过他习惯了低调,并不愿意触碰勃列日涅夫的不满。

  就在此时,勃列日涅夫叹了口气:"中央局或许需要更多的考虑格里申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新的人选,谷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新鲜血液,苏俄需要活力。”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莫斯科河:"我准备召集中央局准备讨论这件事,葛罗米柯同志,你有什么意见?”

  葛罗米柯很谨慎,“总枢机同志,我只是负责外交工作..

  "我需要听取你们的意见,戈尔巴乔夫怎么样?他在地方抓农业工作表现的很不错,是个有潜力的同志!”

  安德罗波夫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在这个时间段,戈尔巴乔夫根本不可能被安排为接班人,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

  勃列日涅夫这么说,搞不好有恶意,难道他知道了什么?所以安德罗波夫立刻表示了反对:"戈尔巴乔夫确实是个有潜力的年轻人,但他太年轻了,还需要锻炼!"

  勃列日涅夫看起来有些诧异,他反驳道,“安德罗波夫同志,据我所知,中国第三代领导人与戈尔巴乔夫年龄相差不多!”

  “总枢机同志,谷雨并没有直接安排那位年青同志担任总枢机,而是安排了顾过渡,这是非常重要的!”安德罗波夫反应很快,“为什么我们不能效仿中国同志,考虑契尔年科同志呢?同志们都对契尔年科同志看法很好!”

  葛罗米柯说道,“契尔年科同志在中央总务部的工作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契尔年科同志在中央总务部干得确实不错,但并没有地方党务一把手的工作经验.”听到这个名字,勃列日涅夫的眼睛亮了一下。

  不过勃列日涅夫很清楚强势的中央局委员们不听话,所以他故意反对,以为试探,葛罗米柯虽然觉得契尔年科同志不错,但如果他担任未来的总枢机,那还不如再等一等呢,所以他干脆说道,“那就挑选有丰富地方党务经验的同志!”

  勃列日涅夫看到安德罗波夫,安德罗波夫则很坚持,乘机表达对勃列日涅夫的忠诚,“契尔年科同志很不错,他在中央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一切!”

  勃列日涅夫没有立即回应,而是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按下了桌上的电话:"请告诉苏斯洛夫同志和乌斯季诺夫同志,明天上午在我办公室召开一个非正式会议,讨论一些重要事项。"

  第二天上午,勃列日涅夫办公室里坐满了苏俄核心层干部,苏共意识形态主管苏斯洛夫、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以及几位重要的中央局委员都出席了这次会议。

  勃列日涅夫开门见山:"同志们,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讨论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党的未来领导层问题。"

  会议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正襟危坐。"我们都知道,格里申同志犯了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央局委员,是可以接受的,但他的位置有些不同,我们或许需要做一些新的考虑!”

  苏斯洛夫清了清嗓子:"勃列日涅夫同志,我们都相信您的判断。格里申确实不适合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他的一些做法严重破坏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乌斯季诺夫补充道:"是的,军队需要一位值得尊敬的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环视一周:"这些天我一直在考虑未来,昨天葛罗米柯和安德罗波夫同志建议契尔年科同志接替格里申同志的位置,契尔年科确实是一位合格的总务部长,但有些位置未必适合他。

  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我们或许让两位年轻同志分别承担格里申同志一部分工作,这两位同志也将协助苏斯洛夫同志,主持枢机处日常工作,我们再做一些观察..."

  这些位出席中央局会议的苏共领导人彻底明白过来,勃列日涅夫现在可能有些拿不定主意,他干脆把一个位置一分为二,选两个人考察,他还刻意踢掉了契尔年科,虽然这未必是他的本意,但他看起来非常有诚意。

  会议室里立刻有了微妙的气氛变化。苏斯洛夫和乌斯季诺夫交换了一个眼神,葛罗米柯则轻轻推了一下眼镜。

  乌斯季诺夫先开口了:"虽然现在联盟发展的非常好,拥有强大的军队,但帝国主义从来不死心,而南方的修正主义也暴露了勃勃野心。我们需要的同志最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也应该对国家层面的各项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他最好有一定的从军经验,最起码也应该管理过军工企业,安德罗波夫同志是很不错的人选,为什么他一直没有进入中央局,这是一个问题..”

  乌斯季诺夫和安德罗波夫私交不错,想着乘机推安德罗波夫一把,格里申的位置不错,但苏斯洛夫一直认为安德罗波夫看人的眼光很糟糕,所以他立刻表示反对,他提出了两点:一是安德罗波夫是赫鲁晓夫提拔的,是他的坚定支持者,他不适合主管意识形态。

  二是安德罗波夫长期从事KGB和内务部工作,时间太长,这对苏俄的国际形象不是很好,会被人误认为是一个警察国家,“KGB主席不适合成为中央局正式委员,我们考虑更好的同志!”

  所以苏斯洛夫看了一眼勃列日涅夫,提名乌克兰第一枢机维·米·切布里科夫,切布里科夫虽然也做过KGB主席,但时间不长,他主要做的是党务工作。

  勃列日涅夫看向其他人,葛罗米柯摆弄着手中的钢笔,表示了反对:"维·米·切布里科夫同志是一个有军人习气的态度生硬的人,是个严厉的长官。对他来说,任何问题,任何感伤都不值一提,他的眼里只有工作,只有规章制度。

  这样的同志似乎有些僵硬了,他未必适合非常复杂的国家形势,我们都知道,现在联盟的局面并不是非常好,我们对外光光强硬是不够的!

  为什么我们不多多考虑契尔年科同志呢,他虽然有一些缺点,但他非常尊重其他同志,对各项工作都有涉猎...”

  葛罗米柯眼中,安德罗波夫实际上挺不错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苏斯洛夫就是不喜欢他,大家伙也拗不过这位大理论家,那干脆让同志们都愿意接受的契尔年科同志上任吧,总比让切布里科夫同志上任强,万一他变成钢铁就不好了!

  听到契尔年科的名字,勃列日涅夫的眼睛微微一亮:"我和契尔年科同志在一起工作多年,我很了解他,他在执行中央政策方面一向坚定不移,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习惯了事务性工作,决断有些不太行,我们应该有更合适的!”

  乌斯季诺夫此时也明白了勃列日涅夫的小算盘,站在国防部长的角度,在没办法推举强硬派领导人的当下,推举契尔年科是不错的选择,至少他会维持现状,而维持现状更有利。“我认为契尔年科同志是个稳妥的人选,他长期负责中央日常事务,有处理复杂情况的经验,有些事情,我们都知道的,他处理的很不错!”

  勃列日涅夫环视一周,最后目光落在了苏斯洛夫身上:"苏斯洛夫同志,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作为党内意识形态的守护者,苏斯洛夫的意见至关重要。他沉思片刻后开口:"从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角度看,契尔年科同志确实是个可靠的人选。

  他的政治立场明确,对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不过,我认为我们也不能忽视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性。所以,我建议同时考虑契尔年科和切布里科夫两位同志!”

  勃列日涅夫十分无奈,整个过程中,压根没有一个人提议谢比尔茨基,哪怕他主动压制契尔年科,但就是没人愿意提名谢比尔茨基,这真让人无奈至极!

  "看来大家对契尔年科同志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至于第二位同志,现在有两个人选,同志还有其他人选吗?罗曼诺夫同志怎么样?”

  乌斯季诺夫表示赞同,“罗曼诺夫同志应该不错!”

  乌斯季诺夫赞同,就有人反对,而且反对理由太奇葩了,“苏俄不需要一位沙皇,这只会让人产生误解!”

  虽然这是一个奇葩的借口,但这本身就说明了答案,葛罗米柯提议道,“为什么要着急考虑其他人选呢,我们可以让年青同志在现有的岗位上,多工作一段时间,用表现来证明自己,这是最好的!”

  葛罗米柯的观点得到了大部分同志的认可,如此一来,一个符合在场所有同志意愿的所谓接班人出现了,但不管是勃列日涅夫,还是其他人都知道这个人选只是临时性的,最后是谁未来会进行激烈的较量。

  勃列日涅夫非常不喜欢这样的局面,但又无可奈何,而此时身体非常糟糕的他,也没有精力长期主持会议,所以定下来契尔年科后,勃列日涅夫选择了散会...

  北京,中南海,谷景生正在会见刚从莫斯科回来的驻苏大使,了解苏俄的最新情况,李思明、王汝梅两同志站在一旁,协助他会见。

  “格里申这么快离开了枢机处?”谷景生有些意外,“这进展比我们预想的要快。”

  王汝梅点点头:"是的,总枢机!格里申被解除了中央书记职务,目前只保留了政治局委员的身份,但却被安排到工会。根据我们的情报,苏联高层正在讨论新的接班人选,苏共中央总务部长契尔年科目前呼声很高。

  契尔年科是勃列日涅夫的嫡系,勃列日涅夫身体不好后,很多时候,契尔年科就是他的化身,如果他上位,应该会继续勃列日涅夫的政策。"

  李思明补充道:"格里申突然被罢免,应该跟他出现的一连串严重丑闻有关系,不过苏俄的情况比我们复杂得多,勃列日涅夫想找到一个能够平衡各方的接班人并不容易,契尔年科很可能是过渡角色!”

  谷景生很敏锐的注意道,“格里申出现这么多丑闻,长期主持内务部和KGB的安德罗波夫很可能发挥了不少作用,这个人未来的立场很重要,你们要多一些观察!”

  李思明心中一动,想起了中国环太党对情报机构的领导,中国的情报机构被一分为二,一个是负责对外的国安委,主要负责外交、党务交流、对外情报和在外活动的中资企业各项工作,涵盖内容广泛,一般由一把手亲自负责。一个则是政法委,负责内部事务,不过非常特别,政法委枢机负责协调和监督,公安部长负责执行,但政法委枢机一般由其他部门调任,并不是公安部长直接升任,而且这个位置不允许连任。

  这样一番操作后,中国的情报工作在制度上就完全处在党的领导,所以党内目前的政治斗争更多的是使用中央监委,而这个位置又有很多军队出身的同志,这又避免了中央监委被人控制,变成党争工具。

  而现在谷景生同志一连串整顿,无往而不利,也跟中央监委目前特殊的人事安排有关,谭启龙同志虽然是一把手,但实际负责人却是项南同志,而他完全站在了谷景生同志一边,等到五年后,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就在此时,谷景生做出了评价,“格里申因为丑闻下台,相对弱势的契尔年科上,这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苏俄既得利益派的影响力下降,改革派的影响力相对上升,未来苏俄的局势很可能有异常的变化,我们密切关注与之相关的政策调整。”

  王汝梅和大使离开后,李思明却被留了下来,谷景生询问了党代会的相关安排,然后说道,“现在有一些老同志对项南同志非常不满!”

  “这一点恰恰说明项南同志主持的整顿很有效果!”

  “你说得没错,不过整顿到法院,他也遇到了一些业务问题,你在香港期间打过官司,应该对法律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你如果有空,可以多过问!”

  虽然总枢机只是建议,但李思明却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虽然这样干得罪人,也可以认识不少中央监委的同志,这对他的未来很重要。

  至于得罪人,他知道此时此刻,他必须得罪人,才会得到谷主席和总枢机的认可,他的脑海中再一次浮现了主席当年所说的种种,无论于公还是于私,党内目前的种种不正常妥协都应该在他的任上结束!

  虽然李思明显得非常顺从,但谷景生同志心里很清楚,眼前这位比他小13岁的下一代同志,实际上很有想法,这也正常,若是他循规蹈矩,谷主席也不会看重他,如此一来,未来是什么样子,谷景生同志已经不愿意多想,做好眼前的整顿才是最重要的!

第365章 平冤

  每到冬天,西北风就会夹杂着无数沙子横扫北京城,北京城顿时笼罩在片萧瑟之中,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落。

  过去广大群众需要购买煤炭和大白菜、萝卜等过冬,现在随着燃气的推广和菜篮子工程的发展,广大群众不用储藏大量蔬菜了,不过还是有一些老人家习惯买一些过冬的蔬菜,这已经是一种生活。

  而此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会议室内,气氛却比外面的秋风更为凛冽,总检察长夏鸿宁同志站在会议室正中,面色凝重如铁。他面前的桌上,摆放着厚厚一摞卷宗,每一份都代表着一个被错误定罪的生命轨迹。

  "同志们,根据中央部署的案卷复查工作,我们复核了一千二百多起多有争议的经济案件,这些案卷基本都与干部子弟有关! "

  夏鸿宁环顾四周,声音低沉而有力,"初步发现存在明显问题的案件就有四百七十三起,其中明确是冤假错案的高达立百八十四起。"

  会议室内一片沉默。参会的各位高级检察官和法学专家面面相觑,有些人低头翻看手中的材料,有些人则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

首节 上一节 425/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