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489节

一天后,苏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又过了两天,《真理报》头版刊登了契尔年科的退休声明,以及沃罗特尼科夫的就职演讲。

会议结束后,沃罗特尼科夫搬到了契尔年科留下的办公室里,桌上摊开的文件让他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1984年度苏联财政决算(绝密)》——这份文件他从未见过,即便作为第二书记时,他也只知道苏俄经济困难,却没想到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他翻到第三页,手指停在一行数字上:军费开支: 占国家财政预算的37.6%"战时国家……"沃罗特尼科夫低声喃喃,喉咙发紧。

他继续往下翻,越看越心惊:阿富汗战争每年消耗10亿卢布;对古巴、南也门、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的援助,每年35亿卢布,其中几乎全部是无偿援助;

战略火箭军维护费用,每年120亿卢布,比整个苏联教育系统的预算还高;军工联合体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0%,但民用轻工业几乎停滞,商店货架常年空空如也。

沃罗特尼科夫想起了访问中国时,顾金声同志的忠告,他猛地合上文件,"我们不是在和美国竞争,"他自言自语,"我们是在用整个国家的血去喂战争机器。"

电话突然响起,是财政部长戈斯捷夫:"维塔利·伊万诺维奇,古巴又发来电报,请求增加糖和石油的援助……"

"告诉他们,"沃罗特尼科夫毫不客气的打断,"不要什么都依赖联盟,他们必须百分之百的完成我们要求的矿产开发任务,这会极大的增加他们的财政收入!"

沃罗特尼科夫意识到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巨大的财政危机,他不可能让石油价格起死复生,也不可能大规模增产石油和天然气,在国内,他要做的就是立刻取消禁酒令,这会缓解目前苏俄的财政危机。

环视一圈,目光在戈尔巴乔夫身上短暂停留——这位前改革派领袖如今坐在角落,面无表情,"同志们,"沃罗特尼科夫开门见山,"禁酒令必须终止。"

会场瞬间骚动,有一位同志立刻站起来表示反对:"酗酒是苏俄人民的顽疾!放松管制会导致社会秩序崩溃!"

沃罗特尼科夫没有急着反驳,而是让秘书分发了一份文件。

《禁酒令实施一年来的经济影响》:国家酒税收入下降90%,损失80亿卢布;地下酿酒猖獗,黑市酒价暴涨500%,催生200万非法从业者;医院酒精中毒病例不降反升,因饮用劣质私酿酒死亡人数增加37%。

"我们不是在禁酒,"沃罗特尼科夫敲了敲桌子,"我们是在把钱送给黑帮。"

他宣布了新政策:立即恢复酒类生产,但征收50%酒精税;组建"反私酒特遣队",由克格勃和内务部联合执法,对地下酿酒作坊直接捣毁。

……

光光禁酒还不够,必须坚决削减对外的高额援助,但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却表示反对:"尼加拉瓜桑解阵刚刚警告,如果削减援助,他们可能倒向美国。"

沃罗特尼科夫翻看着援助清单,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提供库存的武器,由尼加拉瓜政府对外销售,能卖出多少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告诉所有亚非拉兄弟国家,"沃罗特尼科夫合上文件,"从明年开始,硬通货和物资援助减少50%,我们可以用武器补偿,他们如果想赚到钱,那就到处卖武器吧,联盟现在最多的就是武器了!"

葛罗米柯倒吸一口凉气:"这会引发政治地震!"

"那就震吧,"沃罗特尼科夫冷笑,"我们自己的房子都快塌了,还管别人漏不漏雨?"

他特别指示对阿富汗政策调整:收缩防线,放弃坎大哈等南部地区,集中控制喀布尔-马扎里沙里夫走廊;武装南方部落靠拢阿人党的势力,让他们自己打圣战者;秘密接触巴基斯坦,试探停火可能性。

现乌克兰第一书记,前克格勃主席切布里科夫皱眉:"这等于承认我们无法控制住阿富汗!"

"我们只需要阿富汗屏障住中亚五国,而不是前出到印度洋,这已经不可能实现,保证对阿富汗北方的影响力就够了,至于阿富汗是统一,还是分裂,与联盟无关,而事实证明阿富汗还是分裂更好一些!"

沃罗特尼科夫的做法虽然有些不像话,但苏俄的当家人们也都清楚现在的日子确实难熬,契尔年科都撂了挑子,沃罗特尼科夫减少投入也可以理解!

会议结束后,沃罗特尼科夫召见军队统帅,商议缩减军事投入的可能,还没等国防部长反对,军事改革派代表、总参谋长奥加尔洛夫元帅同样表示不满:"总枢机同志,联盟的军事已经落后,而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在增加军事投入……"

沃罗特尼科夫早有准备,他拿出一份清单:"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耗资14亿卢布,却只飞了一次;新型核潜艇:每艘造价20亿卢布,但现有潜艇的维护费已经捉襟见肘;SS-24导弹:单价1亿卢布,而全国有3000枚库存导弹即将过期。

谢尔盖·索科洛夫脸色铁青:"美国人的军费是我们的两倍!"

"可美国人的超市货架是满的!"沃罗特尼科夫猛地拍桌,"人民排队买面包的时候,会先恨美国人还是恨我们?"

会议不欢而散,三天后,军方自愿提交了一份方案:暂停SS-24导弹生产,改为升级旧型号;允许武器更多的出口创汇,创汇收入用作军费开支;裁撤一部分不必要落后装备和人员,但相关经费用于隐身技术和新一代电子的开发。

……

沃罗特尼科夫知道这远远不够,但已是巨大突破,在想办法节省开支的同时,沃罗特尼科夫开始要钱,他第一个就找到了伊拉克。

沃罗特尼科夫亲自召见伊拉克大使,要求伊拉克给钱,"萨达姆总统承诺用石油偿还,"大使微笑,"但现在战事紧张……"

"你们购买中国的武器全部都付钱,为什么不付钱给苏联?"沃罗特尼科夫冷冰冰地说,"如果你们再不还钱,苏联将向伊朗敞开大门出售武器!"

大使脸色大变,他怎么也想不到苏联的新当家人竟然是这样的态度,这下子麻烦了,可问题是现在的伊拉克债台高筑,哪里还有钱,或许应该早一点与伊朗停战,打不下去了……

沃罗特尼科夫同时指示对欠债大户卡扎菲要账,卡扎菲被中国收拾后,这两年日子很不好过,欧美不断问他要账,幸好有阿拉伯世界支持,他还能拖一拖。

沃罗特尼科夫让驻利比亚大使告诉卡扎菲,如果他不归还欠下的50亿卢布军费,他就将这笔钱打折出售给中国,到时候让中国问你要。

卡扎菲虽然被中国人搞怕了,但卡扎菲并不傻,他从老毛子歇斯底里的态度中,看出苏俄的颓势,更加不可能给钱,至于苏俄的威胁,卡扎菲并不害怕,虽然挨了中国的炸,但总体而言,中国还算讲道理,不太可能干这种活,苏俄总不可能把债务卖给西方国家……

沃罗特尼科夫也不是对所有欠债的国家都那么凶狠,对忠实小弟叙利亚就比较大方,他也知道叙利亚现在的苦逼,他不仅没有要钱,还送了一批武器,不过也告诉叙利亚,你暂时不要和以色列打,等一等吧!

而对印度,沃罗特尼科夫就态度不错,他表示愿意出口印度很多武器,米格-29可以出口给印度,让印度拥有三代战斗机,但需要钱,也需要大规模对苏俄出口铁矿石!

而印度人虽然对米格-29有兴趣,但欠钱不还是印度人的本事,能不给还是不给,至于扩产铁矿石,印度政府确实在扩产,不过印度政府更想直接和中国人交易。

自从中国空袭利比亚之后,中国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关系冷淡了不少,印度与这两国边界的一些摩擦,中国也没理睬,由着印度折腾,印度获得了一场小胜利,这也极大的增加了英-甘地政府的威望,英-甘地高兴之下,放假十天庆祝!

印度英-甘地政府被中国折腾怕了,自然不放过左右逢源的机会,她一边扩大对华贸易,大量购买中国的廉价工业品推动发展,一边则扩大铁矿石,直接出口中国,赚取中国的外汇,既然能直接出口,为什么要让老毛子过一道?

至于老毛子的军事武器,老毛子有隐身飞机吗?此时印度已经不敢挑衅中国,而对付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暂时也用不上米格29,现在看来老毛子日子不好过,那等一等来得及。

印度人更看重西方的武器,幻影2000很值得拥有,所以印度希望获得米格29,但给钱就算了,反正能拖一拖也是好的。

这一圈要下来,沃罗特尼科夫愣是没要到几个钱,大头还是埃及,穆巴拉克与苏俄没什么大矛盾,他也不愿意得罪苏俄这样的大国,所以答应归还5亿卢布。

不过也有条件,苏俄不能再要利息,同时还希望进口一些苏俄的武器配件,沃罗特尼科夫总算有些进账,但好不容易见钱的同时,要钱的人又来了!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站在克里姆林宫的走廊里,、他的脸色比上次见面时更加憔悴,眼窝深陷,显然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当沃罗特尼科夫推开会客室的门时,雅鲁泽尔斯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维塔利·伊万诺维奇,"他的俄语带着浓重的波兰口音,"我们需要帮助。"

沃罗特尼科夫示意他坐下,秘书端上两杯咖啡,但雅鲁泽尔斯基连碰都没碰,"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见底,"他直接摊牌,"如果再没有援助……"

沃罗特尼科夫沉默地翻看着波兰提交的经济报告——外债高达240亿美元,其中欠西方的高达200亿美元,食品配给制已经恢复。

"你们欠苏俄的50亿卢布还没还,"沃罗特尼科夫合上文件,"现在又要新的?"

雅鲁泽尔斯基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如果波兰崩溃,华约的西大门就会敞开。"

这句话像一把刀,精准地刺中了沃罗特尼科夫的软肋,他沉思片刻,突然问:"我听说中国对你们的铜矿和各种铜产品很感兴趣?"

雅鲁泽尔斯基一愣:"是的,但波兰不可能出口原料……"

"和中国人合作,提升产量,团结工会捣乱,那就用中国工人!"沃罗特尼科夫打断他,"用赚到的钱买中国轻工业品,至少能让你们的商店有东西可卖!"

雅鲁泽尔斯基的脸色变得难看:"这等于让中国资本进入波兰……"

"总比让工人上街强,"沃罗特尼科夫冷冷地说,"苏联可以给你们一部分紧急贷款,但条件是——波兰必须扩大对华出口,你们的乳制品、琥珀都可以买到东方,这些都是中国人想要的!"

……

在听说沃罗特尼科夫改变对华态度后,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古斯塔夫·胡萨克联袂来访。

"维塔利·伊万诺维奇,"昂纳克微笑着说,“民主德国光学仪器在东方很受欢迎,但……"他欲言又止。

"但经互会的结算体系太僵化了,"沃罗特尼科夫替他说完,"如果你们能从中国获得硬通货,或者以物易物,我没意见。"

昂纳克和胡萨克对视一眼,显然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不过,"沃罗特尼科夫话锋一转,"任何合作都必须以政府间协议形式进行,不能给私人资本开口子。"

这是底线——他可以允许盟国和中国做生意,但绝不能轻易放任市场自由化,他不愿意给保守派口实,他还需要时间。

一周后,东德代表团秘密访华,带回了震惊欧洲的协议:中国将投资东德半导体产业,合作生产集成电路,帮助东德实现多种集成电路的量产,作为交换,中国和东德在船舶、机车、机械、光学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

捷克向中国出口机床和机械,换取中国多条家电生产线,所有这些交易,双方贸易以50%硬通货+50%易货形式结算……

消息传回莫斯科,保守派勃然大怒,面对他们的愤怒攻击,沃罗特尼科夫只是淡淡地说:"让他们试试吧,总比伸手向我们要钱强,也不用担心他们跑远,中国人在东欧没有驻军!"

还有人逼逼,沃罗特尼科夫提到了1956年,“现在中国更强,能给我们的帮助更大,先挺过这一关!”

"沃罗特尼科夫同志,"新任中国驻苏大使邵云递上一份文件,"我国政府注意到中苏边境的酒类走私问题,决定进行全面整顿。"

文件显示,中国将全力打击边界对苏的酒水出口,并授权苏俄国营贸易公司独家代理中国白酒进口;中国、以及邻国朝鲜和九州日本希望与苏俄谈判油气管路修建问题,并给予首笔10亿美元的专项贷款。

为了鼓励对苏俄的粮食、农产品和轻工业品出口,中国可以提供相应的RMB专项贷款,苏俄可以用未来的输送东方的油价、化肥、木材等归还。

为了帮助苏俄提升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家电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中国希望与苏俄合作,这一块中方也可以提供相应的RMB专项贷款。

邵云同时提交了一份建议,建议苏俄放松出口管制,推行鼓励扩大出口政策,中国愿意进一步增加对苏进口,预计每年可以增加50亿美元……

沃罗特尼科夫一连串示好,终于得到了实质性的回报,不管中国这样干是不是对苏倾销,对于目前财政出现严重危机的苏俄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先熬过这一关再说!

就在中苏迅速启动新一轮贸易协定磋商的同时,莫斯科郊外的一间小公寓里,戈尔巴乔夫伏在案前,钢笔在稿纸上沙沙作响,他在撰写《改革与新思维》初稿。

"……我们必须承认,世界正在走向相互依存……社会主义不是闭关自守的借口……"

电话突然响起,是目前中央局少有的老古董葛罗米柯,而他能留下来的关键是因为他可以在外交上帮助沃罗特尼科夫:"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沃罗特尼科夫的示好取得了成功,中国给出了大量援助!"

戈尔巴乔夫沉默良久:"看来他比我们想象的更……务实。"

挂掉电话后,他在稿纸上补了一句:"真正的改革者,往往从承认现实开始。"

……

琉球岛,谷雨的别墅中,谷雨站起身,看向外面,这一次给予沃罗特尼科夫的示好,是他提议的,这出乎了中央一些同志的意料,一些同志本来想等一等的,观望一番。

事实上,谷雨也知道他此举有些赌博,他不知道沃罗特尼科夫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但沃罗特尼科夫一开始的步伐走得很对,这就值得赌一把。

虽然谷雨做好了苏俄衰亡,中国下场狠狠薅一把羊毛的准备,但此时的苏俄也没到崩盘的地步,沃罗特尼科夫不乱来,那苏俄还能挺一段时间,这对中国有帮助,至于美国人不爽,有本事美国人来咬呀!

第400章 波兰南斯拉夫爆炸事件

俄罗斯太弱,苏俄太强,而且还不愿意开放市场,现在老毛子被迫之下,一步步开放市场,而且这个市场主要对中国敞开大门,这是好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农业和轻工业都不怎么样,这样的好机会,中国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

虽然这个市场很不好开拓,但对苏东贸易不仅仅可以拉苏东国家一把,最大的收益群体还是中国北方省份,这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南北平衡非常有意义,所以哪怕老毛子反复无常,中国还是硬着头皮,十分耐心得与他们打交道。

这会的美国市场虽然大,但老美还没有马放南山,很多行业还是相当强的,GE还在卖电熨斗,虽然不赚钱,但生产线都还在。

此时老美各路利益集团,各种狗屁倒灶的事情不少,中国企业就算打入美国市场,赚到的都是辛苦钱,利润少的可怜。

中国赚到的那些美元还要购买不少美债,再加上美国在华企业拿走的,总体中国并没有从美国获得什么太大的收益,中美贸易的本质已经是中国拿国内的物资换取美国的绿纸。

上一世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物资,必须储备大量美元,这一世中国不一样,中国资源相当丰富,粮食自主,石油、天然气、铜矿大部分自主,加之谷雨提前布局,中国在全世界,尤其是非洲拥有不少矿产,中国不需要那么多美元。

而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是想更多的打通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西方的合作很重要,但权重远没有后世那么大。

中国一直是一个内循环为主的国家,外循环相当部分是与香港经合组织的成员国、观察国,乃至于本州日本、澳大利亚、中东的贸易。

这种局面下,中国搞一堆美元过来干嘛?能买的东西也就那么回事,美国高科技封锁,很多高科技买不到,就算买到了,与中国本身的产品差距不那么大,美国的东西买多了,反而影响中国的发展,最典型的就是民航工业。

而大豆这一类的农产品,也没那么大的需求,中国现在的国土面积比前世多了一半,在国家不断的推动下,大豆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所以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就那么回事,中美关系好,价格低还会比较多的购买;老美搞幺蛾子,想着拉期货价格,中国立刻减少购买,同时不断推动拉美生产大豆……

而入关之后,随着中美贸易的扩大,问题就出现了,中国的贸易盈余越来越大,但能够购买美国的东西却越来越少,这也逼迫中国走上了前世的道路。

美国打压黄金价格,中国悄无声息的收购;美国打压石油,中国大量储备;美国攻击拉美,把拉美的资产打到低位,中国就跑过来投资,截胡;美国现在攻击苏东,中国又来了,大手笔贷款给老毛子……

这一切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家意志,更是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本能的利益选择,即便谷雨不推动,中国政府还是要做,只是早晚不同,规模差异罢了!

首节 上一节 489/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