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523节
联合国观察员站在边境两侧,冷峻地记录着每一辆离开的军车编号。三天前,萨达姆政府宣布接受中苏斡旋的停火协议,承诺在72小时内完成撤军。而现在,他们确实做到了——至少在表面上。
“没有石油大火,没有焦土战术,甚至没有拖延,萨达姆这次居然这么老实。”谷雨坐在庭院里的藤椅上,手里捧着一杯清茶,目光落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新闻标题上:《海湾战争结束,和平协议达成》
他轻轻叹了口气,将报纸放到一旁,“布什比我想象的还要冷静。”他低声自语,“经过了残酷的二战,又经过多年政坛历练,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
秘书小林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刚解密的内部情报,“首长,苏联方面传来消息,沃罗特尼科夫已经批准了塔雷津的‘互联网经济试点’计划,第一批我国制造的互联网设备下个月就会运往莫斯科!”
谷雨点点头,嘴角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美国互联网已经不可能成为唯一的标准,信息革命从一开始就是中美一家一半,有点意思,真有点意思!”
就在谷雨心情大好之际,乔治·布什一边忙着竞选,一边处理国事,他手里有一份《中国互联网技术扩散及其对美战略影响评估》
报告里详细记录了中国在过去两年里的技术突破——从自主研发的交换机、光纤通信设备,到一套完全独立于美国ARPANET的“中国示范互联网”(CDI)。
更令人不安的是,中国人正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将这套标准推广到苏联和东欧国家,甚至尝试与英国、法国的电信企业合作,试图让CDI成为国际互联网的另一种选择。
布什放下文件,询问斯考克罗夫特:“中国人想干什么?另起炉灶?”
斯考克罗夫特推了推眼镜:“总统先生,他们不仅仅是想‘另起炉灶’,他们是想重新定义整个餐桌的规则,现在苏联已经加入,而欧洲也动心了,这非常麻烦!”
拟任的商务部长罗伯特·莫斯巴赫插话道:“这些年,中国一直疯狂的投资电子工业,并通过种种方式进口西方技术,时至今日,已经形成闭环——从芯片设计到终端设备,从操作系统到电子游戏,凡是美国有的,中国都有,双方互有高低,但基本上拉不开距离。
现在中国以互联网、无线通讯和电动车为突破口,正在疯狂加强投资,大批相关企业上市融资,政府也提供大量补贴,甚至于相当一部分美国科创资金也投资中国,这也推动了这些领域中国的迅猛发展。
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十年后,中国凭借着大规模政府补贴和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会在大部分领域取得领先,而越来越重要的全球互联网也可能会分裂成‘美国标准’和‘中国标准’两个阵营……”
布什沉默片刻,转向未来的国防部长切尼:“军方怎么看?”
切尼同样十分头疼:“这比苏联的导弹威胁更棘手。如果我们失去信息技术的标准制定权,就等于把未来战争的指挥棒交给了别人。”
布什的目光最终落在角落里一直没说话的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威廉·格雷厄姆身上:“我们有什么反制手段?”
格雷厄姆建议道:“总统先生,我建议立即启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I),加速美国互联网的商业化推广,同时推动对一些关键技术产品和中国的关键企业进行制裁,打击其高速发展势头!”
布什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叩:“那就这么办!”
……
国务院常务会议,电子信息部正在汇报,“我们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已经在本土各个省份铺开,CDI网络用户已经突破50万,预计五年之内会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他指着投影屏幕上的数据图表,“在我们有条件的答应技术转让后,苏联已经同意我们的通信协议作为其国内互联网建设的基准标准。”
何济世点点头:“英国人那边呢?”
“英国电信对合作很感兴趣,但美国施压很大。”电子部长叹了口气,“法国人态度更积极,但他们要求我们开放部分源代码。”
“给他们一些,但不能全部给,我估计美国人很快会动手。”何济世的声音很轻,却让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美国人绝不会放任我们挑战他们的技术霸权。”
“他们能做什么?禁运?制裁?”
“不止。”何济世摇头,“他们会推动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用资本和市场碾压我们。我们虽然比他们更早看到互联网的价值,但中美目前的市场规模还是有差距的,虽然我们的潜力更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必须必须跑得更快,各种信息化建设的金字工程必须快马加鞭,这是目前我们的重中之重……”
也就在会议期间,办公厅主任送来了一份报告,何济世看完之后,脸色很平淡,他点点头,在报告上签字,“按照预定方案办!”
……
硅谷,一群工程师正围着一台拆解的中国产计算机啧啧称奇,“这块主板的设计思路和我们完全不同。”埃里克·施密特翻看着电路板,“他们对精简指令集的研发很久很早,可以用更少的晶体管实现了相同的算力……这简直是艺术!”
“艺术?”副总裁克雷格·巴雷特冷笑一声,“这是赤裸裸的抄袭加改良!中国的CPU指令集参考了很多美国同类产品!”
施密特耸耸肩:“法律上够不成侵权,而且他们用软件的办法实现了对x86指令集的模拟,虽然慢一些,但非常成功……”他指了指旁边的一台黑色机箱,“中国的服务器价格只有一半,如果让他们进入美国市场——”
“没有如果。”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公司法律顾问约翰·马库斯大步走入,“总统刚刚签署了第12959号行政令,禁止进口任何使用中国通信标准的计算机设备,同时总统打算对中国中科计算、梦想电子、中电总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实施制裁,我们需要上报意见!”
房间里一片哗然,施密特急道:“又一轮计算机大战?不能这样做,我们每年需要进口不少中国的电子零配件,一旦制裁,我们怎么办?!”
“我们可以找本州日本的公司!”
“不行,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日本企业,那会非常危险,日本人比中国人还要难缠,必须豁免一些中国企业或者产品……”
“能不能扶持欧洲企业?”
“欧洲的成本还不如日本,中国企业一直是我们较为合适的二供,现在的局面对我们比较有利,为什么又要搞事……”
……
美国电子企业一片哗然,纷纷劝说总统要给他们时间,好寻找新的供应商,很多企业甚至直接认为制裁压根没用,甚至影响到美国企业的发展。
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这是八十年代末,全球化程度相对有限,此时中国经济还是以内循环为主,虽然很多精密产品不怎么样。
但这会美国和欧洲并没有拉开技术优势,而是美国能做的,欧洲基本都有,哪怕美国看家的电子信息产业,其关键材料和设备,欧洲样样有,这也意味着除非美国完全整合欧洲,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对华封锁,但欧洲不傻。
中美还有本州日本三家在电子信息产品领域不断竞争,欧洲才可以左右逢源,若是欧洲加入对华封锁,岂不是让美国人一家独大,这对欧洲有什么好处?
而本州日本这些年也在全力发展电子工业,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出口美国,美国不让干,就在美国设厂,偏偏这一世由于中国卡在前面,美国对本州日本并无大的打压,这也造成了美国电子工业很多配套并没有被中国企业打垮,反而被本州日本的企业打垮。
而为了压制本州日本企业,同时培养第二供应商,很多美国企业又不得不选择中国企业,比如液晶和内存,美国要么没有,要么被打垮,不用本州日本就用中国的,如果对中国制裁,本州日本得笑死。
又由于本州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情,他们压根没办法把中国得罪的太深,而且本州日本又需要大量投资大中国区,这就注定了中国和本州日本各种或明或暗的合作不少。
所以当1988年底,布什胜选后,很快就发现他的制裁计划很难实现,“中国电子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生态,我们还能制裁哪些领域?”
国家安全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推了推眼镜,无奈道:“总统先生,中国市场和供应链已经高度本土化,我们的制裁手段……确实有限。”
商务部长罗伯特·莫斯巴赫翻看着贸易数据,苦笑一声:“中国对美出口的电子产品,主要是游戏机和液晶面板,而这些产品美国都不是太好,主要是中日两国在竞争,至于中国出产的服务器、PC……我们早在80年代就已经实际禁运。”
“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中国电子产业继续壮大?”
“理论上,我们可以限制硬盘、高端打印机和复印机这一类高端机电产品的出口。” 莫斯巴赫说道,“但这些产品并非不可替代,欧洲和日本企业会立刻填补空缺,而且中国国内也有类似企业,这一块中国政府并不重视,似乎有意放开,作为平衡贸易的手段!”
“欧洲人不会配合的。” 斯考克罗夫特摇头,“西门子、飞利浦、爱立信在中国市场扎根太深,他们绝不会放弃正在高速发展的世界第二大电子市场。”
布什冷笑:“所以,我们的盟友宁愿赚钱,也不愿意遏制中国?”
“欧洲并不希望遏制中国电子业,放纵中美电子信息业竞争,反倒有利于欧洲,避免出现垄断,更讽刺的是……” 莫斯巴赫叹了口气,“美国企业也在中国设立分公司,甚至把生产线搬过去,IBM、惠普都在中国有不小的销售!”
“本州日本呢,他们与中国是直接竞争对手!”
“但问题是那些与中国高度竞争的产品也在中国市场有不小的销售,本州日本同样不希望二选一,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试一试,看看效果吧!”
……
法国总统密特朗放下手中的电报,对工业部长说道:“美国人想拉我们一起制裁中国的电子信息业?荒谬,中国人至少不会监听我们,美国就不同了!”
“中国市场占我们电子出口的25%,如果配合美国,阿尔卡特和汤姆逊的股价会暴跌。” 工业部长耸耸肩,“德国人更不会答应,西门子在中国有多家合资企业。”
密特朗冷笑:“告诉华盛顿,这不符合关贸总协定规定!”
与此同时,波恩,西德总理科尔正在接见西门子CEO,“如果美国施压,你们能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损失吗?”
“总理先生,那意味着至少3万名德国工人失业。” CEO毫不犹豫地回答,“而且,中国人早已经开始自主研发,国内有相关企业,如果我们退出,他们很快就能找到替代方案,不断迭代后,我们未来就没办法重回中国市场!”
科尔点点头:“我明白了,德国不会参与制裁。”
东京,通产省办公室,“美国人希望我们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上限制对华出口。” 通产大臣渡边皱眉道。
“这不可能!”NEC总裁立刻摇头,“这一领域中国同样有大批企业,日本并不存在独一无二的企业,很多采购基本都是处于性价比和性能,若是对华制裁,中国很快会国产化……”
“有没有日本独家,中国没有的?”
“有,但一旦日本封锁,中国会迅速推出相应的产品,中国不研发,只是认为需求量太少,不太必要,我们难道要激怒中国每一样都研发吗?这会毁灭很多日本小企业!”
最终,日本政府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日本将‘审慎评估’对华技术出口。”——换句话说,“不配合”。
虽然早有预料,但布什总统看着各国回复,脸色铁青,“这就是我们的盟友?一群唯利是图的商人!”
斯考克罗夫特叹了口气:“总统先生,现实是,中国已经相当程度的嵌入全球供应链,单边制裁只会伤害我们自己。”
莫斯巴赫补充道:“而且,如果我们强行制裁,中国企业完全可以绕道欧洲或日本采购,最终受损的反而是美国企业。”
布什沉默良久,最终缓缓说道:“所以,我们拿中国没办法?”
“至少目前在电子领域是这样的。” 斯考克罗夫特转移到另一个领域,“但航空领域,我们的优势不少,中国航空业相当依赖英国的产业链,这或许是很好的机会!”
“英国不会就范!”
莫斯巴赫冷冷地说道,“那就逼英国退让,英镑的估值太高了!”
……
也就在美国人头疼对华电子信息业的制裁时,苏联总枢机沃罗特尼科夫再次访问中国,他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会谈时,中苏两国领导人除了讨论双边经济合作和国际政治问题以外,也格外交谈了民用电子信息领域的合作。
苏联虽然已经研发出了程控电话交换机,但主要用于军用,苏联90%的电话网还是老系统,这是苏联的一贯做法。
但随着苏联扩大对外开放,搞起了市场经济,通讯迅速成为了大障碍,而互联网的发展又和通讯系统息息相关,所以形势所迫,苏联必须引进程控机、寻呼系统和互联网各种配套,这是非常巨大的投资,中国的投资数以万亿计,老毛子国土那么大,也是同样的数据。
相比于中国良好的财政,老毛子财政问题相当严重,所以沃罗特尼科夫的如意算盘是合资生产,我给不了多少钱,但我给市场,给技术人员,恰好让中国帮助改造苏联相关的电子企业。
对目前的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标准,中国互联网标准,中国的无线通讯网标准,甚至于中苏两国导航系统的合作等等,最好是让老毛子统统用中国的标准,那与美欧讨价还价就比较好办了。
虽然心里特别想,但老毛子国际口碑太差,中国不反对合资,但中国总不能倒贴,所以中方有兴趣,但要求比较高,这也让沃罗特尼科夫很头疼……
在唐子容的陪同下,沃罗特尼科夫参观了北京高新区的电子产业基地,流水线上,工人们熟练地组装着国产程控电话交换机,而隔壁的研发中心里,年轻的工程师们正调试着新一代SDMA卫星通信模块。
“你们的民用技术发展得很快。” 沃罗特尼科夫对陪同的中国曙光通讯CEO陈志明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羡慕。
陈志明笑了笑,“总枢机同志,其实我们的起点比苏联低得多。”
“那为什么你们能追上?”
陈志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直言不讳:“因为苏联太封闭了。”
沃罗特尼科夫眉头一皱,但没有打断他。“苏联什么都追求完全国有化,所有技术研发都以军事需求为先,民用领域缺乏投入。”
陈志明指了指生产线上的交换机,“比如这个,中国一开始研发的产品与西方差了一大截,但中国研发后,会迅速推广,并强制进行技术转让,允许民营企业参加竞争,市场倒逼技术升级。
我们就是七十年代获得的技术转让,一开始我们的交换机在国内是落后的,不过我们发展的很快,现在我们的交换机已经是国内第一,成本只有西方的三分之一,性能却不差,已经打入到多个国家……”
沃罗特尼科夫沉默了,“苏联在军工上投入太大了,这也是我们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贵国的军工技术虽然很多比中国先进,但无法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 陈志明摇头,“苏联的民品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最终导致整个产业链落后,军品也会落后,至少在电子领域非常明显。”
沃罗特尼科夫点点头,“所以我来到了中国学习,苏联希望与贵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在苏联生产下一代程控电话交换机!”
“我们愿意合作,不过在商言商,我们如何把苏联赚到的钱变成外汇或者人民币,这是大问题,坦率的说,中国企业在贵国遇到了不少麻烦……”
……
回到国内后,苏联总枢机沃罗特尼科夫立刻就相关问题召开会议,对引进中国的程控交换机搞合资公司没别的办法,这是高科技压制,苏联只能选择价廉物美的一方,就如同选择中国的互联网标准一般,此时给钱还必须爽快,要不然未来的麻烦更大。
对下一代通讯标准就有些犹豫了,苏联的电子工业,在模拟时代尚能勉强跟上西方,但进入数字时代后,差距迅速拉大。
按理说以苏东集团这个庞大的体量总要分一杯羹,可现在的问题是苏东差一大截,人家都不带玩,可不参与又不行。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