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542节

“死刑!”

最后一句话落下,会场鸦雀无声。

这不是审判,这是一场政治表演,而克里姆林宫的电报在午夜抵达,沃罗特尼科夫的亲笔批示只有一行字:“审判要快,枪决要慢。”

伊利埃斯库明白其中的含义——齐奥塞斯库的亲信必须迅速清除,但齐奥塞斯库本人不能死,一个活着的囚徒,比一具尸体更有价值。

“苏联同志建议我们……”顾问低声说道,“在电视上播放齐奥塞斯库的‘忏悔录像’。”

“他肯配合?”

“不需要他配合。”顾问微笑着递过一盘录像带,画面里,一个酷似齐奥塞斯库的演员正低头认罪,伊利埃斯库皱着眉头说道,“苏联同志准备的真充分……”

也就在“齐奥塞斯库”认罪的录像带播放的同时,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也开始调整各种经济指标:“党中央决定,调整五年计划,降低工业增长率至3%,暂停布加勒斯特人民宫、多瑙河-黑海运河等‘不必要工程’,增加工人工资,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而与此同时,罗马尼亚军队和警察被动员,电视台、电台和报纸都被严密严控,避免在这个政权交接的关键时刻出问题。

而为了避免罗马尼亚出问题,一向抠门的沃罗特尼科夫也给了紧急援助……敖德萨港口,苏联货轮“第聂伯河号”的起重机正将一批美国小麦吊装上岸。

“这批粮食直接运往布加勒斯特。”港务监督员在文件上盖章,“优先配给军工厂和党政机关。”

码头工人窃窃私语——他们知道,这些印着美国字样的麻袋本该送往苏联,但没人敢质疑,因为港口的每个角落都站着持枪的克格勃边防军。

“美国人知道他们的粮食喂了罗马尼亚人吗?”一个年轻水手低声问。

“我知道苏联人民又少了一船粮食!”

而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会议室里,中国和罗马尼亚刚刚签署了一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说白了就是中国借一笔人民币给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政府拿着人民币购买中国粮食,或者在离岸市场,换成美元,减少债务。

不过中国非常谨慎,有资格享受这种操作的国家大多是资源国,而罗马尼亚有石油,虽然不算多,也有1.4亿亩肥沃土地,农产品出口很有名,所以中国愿意借钱给罗马尼亚。

中国和罗马尼亚的关系一直相当不错,齐奥塞斯库时期,中国就给了罗马尼亚一些帮忙,只不过这位老兄,越来越离谱,中国也就更加小心,现在罗马尼亚新政府还算靠谱,中国自然要给一些帮助。

何济世与罗马尼亚副总理握手,安慰道:“罗马尼亚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又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上,土壤肥沃,农业潜力巨大,你们挺过今年,明年就好了!”

而随着大批粮食的到来,再加上罗马尼亚政府一连串举措,罗马尼亚政局终于稳定下来,而作为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伊利埃斯库在巩固党的领导后,就开始改革集体农庄。

正如中国总理所说,罗马尼亚搞农业的条件很好,如果不是齐奥塞斯库为了工业化,借了一大笔钱,疯狂的出口粮食解决债务危机,罗马尼亚根本就不至于出现粮食危机,而他要做的很简单,学习匈牙利即可,这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案例……

随着罗马尼亚政局逐渐稳定,沃罗特尼科夫也松了一口气,“同志们,我们成功拔掉了一颗地雷。”他微笑着说道,“齐奥塞斯库的疯狂政策差点让整个东欧爆炸,而现在……罗马尼亚重回正轨。”

台下响起掌声,但角落里,戈尔巴乔夫的旧部们交换了一个眼神——此前苏联连续败退厄瓜多尔、缅甸、波兰、南也门、埃塞俄比亚,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成果荡然无存,改革派本来想做一做文章的。

但美国突然爆发了洛杉矶骚乱,让很多人认识到美国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大,而沃罗特尼科夫乘着美国混乱之际,闪电拿下齐奥塞斯库,稳定住了本来岌岌可危的罗马尼亚,这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成功,这也让改革派只好暂时偃旗息鼓!

不过沃罗特尼科夫本人,对去年至今的一系列退让,心里并不舒服,不过当看到照片上,洛杉矶的浓烟像黑色藤蔓缠绕着高楼时,沃罗特尼科夫心情好了不少!

“总枢机同志,你知道美国人现在怎么称呼他们的超级大国吗?”KGB主席谢尔盖轻轻敲击照片上暴徒焚烧的星条旗,“‘纸板利维坦’!”

“我们要让苏联人民知道!”

当晚的《时代》节目引爆了整个莫斯科,当美国警察殴打黑人,却被判罚无罪,引发大骚乱的画面出现在苏联电视上时,“至少我们没用燃烧弹。”播音员故作严肃的解说引发全国哄笑。

不过改革派控制的《莫斯科新闻》第二天就刊出辛辣社论:《当两个病人比较谁的体温更高时,病毒正在吞噬他们的内脏》

热热闹闹的美苏两国老百姓都没有注意到就在这段时间,中美两国达成了互联网标准相关协议,这也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互联网即将启动建设,一个互联网大潮开始了!

不过此时中国的大局域网开始全面铺开了建设,这是一个空前庞大的投资,整个中国未来要用在各种基础网络的投资多达几万亿,不过谷雨注意到讨论很久的三网合一,甚至包括电网的四网合一却迟迟没有进展,这是体制问题,他在批示中写道:中宣部管的应该是思想,而不是技术,建议广电部拆分!

新时代新股东 第428章 拆庙

退休之后,谷雨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对外战略和科技发展上,也正是因此,他对外交系统和宣传系统越来越不满:国家提倡为人民服务,但大一统政权中,负责执行的官僚集团总是想着对上逢迎,然后想尽办法扩权。

所以尽管谷雨三令五申,但外交系统眼里只有上级交代的事情,对海外开拓的中国企业服务不够,而且更离谱的是,想着不断扩张权力,谷雨没有提外交无小事这一套东西,他们设在各省的外事办还是要搞事。

而宣传系统总是想着打压电子游戏这一类所谓的精神鸦片,一开始是一刀切,后来是严格审核,这个不行,那个不让,更让谷雨恼火的是,他们牢牢抓着有线电视网络不放,从中牟利。

对这些事情,谷雨非常讨厌,所以对外交系统,谷雨五六十年代开启了改革,各省市外事办被取消,放到各省委办公厅搞一个科室,有本事外交部与各省打擂台。

同时他效仿苏联的做法,把很多分量比较重,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更进一步的高级干部派驻国外担任大使,这些人影响力不小,自然不太理睬外交部的种种限制,虽然搞出了不少内斗,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但外交系统的问题相对小一些。

可宣传系统就不太一样,谷雨和顾金声思路不同,谷雨喜欢用特务,顾金声上任之后,为了从潘信手中拿走宣传系统,启用了一大堆官僚,又在意识形态上管得比较紧,所以从七十年代开始,谷雨就非常不待见宣传系统。

这帮人先是在电子游戏上搞事,被谷雨收拾了一顿,他们触了霉头后,没敢继续,但等到八十年代,中国有线电视和美国一样,高速发展,宣传口看到了巨大的机会,广电系统就搞起了有线电视,这自然让电子信息部十分不爽,有线电视网络你们也要插手?

谷雨贼重视电子信息业发展,电子信息部出了一堆高干,但中宣部同样实力强大,中宣部长不仅负责决策,而且这一届的中央局常委、中央枢机处枢机更是上一任中宣部长郑国海直接升任,所以不用说,有线电视网自然归了电子信息部。

谷雨对政坛的是是非非不再过问,对顾金声提拔的郑国海虽然不熟悉,但也没有阻拦他的上升,毕竟李思明都忍了,谷雨没理由插手。

可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线电视网、电话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是最节约的方式,这就要求有线电视网要交给电子信息部统筹,所以1990年党代会提出三网融合发展,结果执行不下去。

此时此刻的中国家底虽然厚实,和前世一样,各搞各的也不是不行,但谷雨不同呀,他是穿越者,他知道后世广电搞机顶盒,直接干废了电视机,所以等了两年后,他选择插手。

谷雨批示宣传部只管内容,不要管技术,广电部拆分,把有线电视网交给电子信息部,这就是明确站队了,可谷雨这一手直接捅到了宣传口的要害。

宣传口本来就是清水衙门,钱不多,好不容易有线电视网能看到大收获的机会,谷雨竟然在大爆发的前夜拉偏架,交给电子信息部,这无论如何也不能忍。

谷雨知道吗?当然知道,他就是要碰一碰宣传口,原因很简单,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初期非常热闹,谷雨需要放纵,这是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在谷雨的前世,作为一个资深网民,他经历了互联网从宽松到严格的过程,但即便如此,有些突发事件还是防不住,无他,信息传递越来也便捷。

可如果一开始就管得严格,互联网死气沉沉,那就未必了,而且这个所谓大发展的中国,内部积累了多少乱七八糟的东西,谷雨是知道的,他需要让人民发泄出来……

而选择在此时搞事,也跟政局有关,顾金声已经80岁了,明面上退出了政治舞台,但1990年的党代会,他还是发挥了不少作用,郑国海成为常委就是明显的证明。

整个过程,谷雨冷眼旁观,没有下场,似乎是一个完全退出政坛的老人,但他已经看出,顾金声缺乏他退休前对自己老部下下手的狠辣,被他提拔的那些干部捆绑了……

所以顾李之间本来还不错的关系,在这一次党代会后明显恶化,李思明显然积累了一堆怒火,我都第二个任期了,还不能充分做主?既然如此,那也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这两年,对谷雨的宣传进一步提升,要不是李思明背地里做了一堆事情,那个五星出东方也不至于搞得那么轰动,虽然谷雨并不感冒,但只要不公开宣传那个中国人民铜镜,谷雨也都默然,那玩意等他死后,怎么搞都随意……

而与此同时,李思明开始降低对顾金声同志的宣传级别,第二代领导人不假,但怎么也比不上党的八大产生的领导班子,排在他们后面,这虽然是顾金声正常的江湖地位。

为了做好这件事,李思明让中办不断介入宣传口的工作,李思明这么干,顾金声本人虽然没说什么,但他培养的一批干部自然不爽,他们自然多有抵制,这就被李思明拿到的口实。

谷雨曾经多次批评宣传系统,李思明也不客气,宣传口自然也时不时被批评,这事实上,就是李思明以宣传口为突破口,整顿党务系统。

从八十年代开始,能量比较大的老同志凋零的越来越快,到了九十年代,已经不算多了,很多人都老迈了,比如李多才就多病,基本不管事了,李思明的权力自然越来越巩固。

而在第一个任期,李思明的重心放在军事和军工体系上,通过一连串军事改革,一批思想开放的中生代军事干部已经在1990年登上了前台,巩固了对军队的领导,所以1991年开始,李思明就利用总枢机的天然优势,搞起了连横,向党务系统发起了猛攻。

李思明这样做,获得了巨大的支持,从六十年代,谷雨让顾金声主持党务,到了此时此刻,顾金声一系已经主宰了党务系统长达三十年,势力十分庞大,党内各大派系怨气一大堆。

眼看着1995年就要推举新一代领导人推举,各大派系已经不能再忍,当年谷雨承诺让顾金声挑选四代领导人,这要是让他挑选了,大家都不要玩了!

而郑国海这个人能力虽然不错,但性格有些洁癖,因为这一点他获得了顾金声的器重,不断提拔,但他实际上更适合担任监委枢机,而不是负责党务日常工作的同志,他明显摆不平各路人马。

所以面对李思明的进攻,郑国海明显扛不住,一连串人事任命被否决,影响力大为降低,也就在此时,谷雨顺应大势,对着他的基本盘动手,这也是为了引导整顿走向谷雨想走的方向,而不是仅仅换一批干部,哪怕只是暂时的。

而接下来的演变也正如谷雨的判断,当谷雨突然批示要拆分广电部,拿走有线电视网,此前一直被动挨打,但只是见招拆招的宣传口,终于不干了,这是要拿走他们的钱袋子,这如何能忍?

看到谷雨批示后,李思明和何济世作为受益者,立刻批准,但郑国海没办法退,选择了拖延,一方面说谷主席的批示要认真执行,一方面又说有线电视涉及的东西比较多,建议慎重考虑。

李思明没有理睬他,直接上会,中央局常委会出现了激烈争论,列席会议的中宣部部长许明全无路可退,他做了《关于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报告》,“……广播电视是党的喉舌,技术管理权与内容审核权必须统一领导,建议对广电部改革方案进行充分研究……”

还没等他说完,何济世把茶杯重重一放:“研究多久?三年还是五年?”

许明全推了推眼镜:“总理,广电部是综合性管理部门,任何动作都要谨慎——”

“你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李思明突然拍了桌子,然后很不客气的批评,“谷书记六十年代启动宣传口改革时说,宣传口的人,已经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现在看来,一点都没有说错……”

就在此时,郑国海说话了,他不得不说话,“总枢机,广电系统的改革很有必要,但怎么改革,我们需要慎重研究,广电系统与其他改革不同,涉及到意识形态。

六十年代,在潘信同志领导下,宣传系统进行了一波很大的改革,改革成果很大,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郑国海大谈特谈顾金声对宣传系统的调整是及时的,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这番话表面上回忆过去,但实际上意思很清楚,谷雨六十年代对宣传口的改革是有问题的!

顾金声的改革得到了党内大部分用户,大家又认同,现在谷雨又冒出来说改革,而且又是拆分,这是触碰成熟的管理系统,这合适吗?

而急了眼的许明全竟然当众说谷主席很提倡实事求是,又曾经说过他岁数大了,对很多事情了解不充分,他的各种批示也只是建议,言下之意是老爷子这么大岁数,他的批示当不得真,我们这么大惊小怪毫无必要……

初春的细雨笼罩着这座江南古城,湖面泛起细密的波纹,远处的雷峰塔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中央局常委、全国人大主席彭炳丰望着窗外的雨景,心中却如同翻涌的湖水,难以平静。

受李思明同志委托,彭炳丰带着中央局常委会会议纪要来到了杭州,向谷雨同志当面汇报,尽管谷雨早已不再担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但他的影响力依然深远,他的意见往往能一锤定音。

彭炳丰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轻轻敲响了书房的门。

“进来。”里面传来谷雨沉稳的声音。

书房内,谷雨正坐在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后,手里捧着一本英文版的《时代》杂志,见彭炳丰进来,他放下杂志,微微点头:“志华,坐。”

彭炳丰恭敬地坐下,迅速将会议纪要递了过去:“谷主席,这是昨天常委会的讨论情况,关于宣传口的工作,争议很大……”

谷雨接过文件,戴上老花镜,仔细翻阅起来。他的眉头渐渐皱起,眼神中透出一丝锐利。程志华坐在对面,心跳不自觉地加快。

果然,谷雨看完后,摇摇头:“欧美没有宣传部,可他们的媒体却能很好地引导意识形态。我们呢?养了一堆废物,官僚主义横行,有些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彭炳丰心头一震,他没想到谷雨的反应如此激烈。

谷雨拿起钢笔,在报告上重重写下几个字:“建议撤销中宣部,必须破旧立新!”

彭炳丰程志华瞪大了眼睛,喉咙发紧。撤销中宣部?这可是连现任总枢机李思明想都没有想过的方案!

谷雨抬头,目光如炬:“怎么了?”

彭炳丰迅速回过神来,“谷主席,宣传口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横行不假,但直接撤销宣传部,动静太大了!”

“你们这些年轻人,束缚太多,但我不同!你回去传达,宣传部撤销后,改为宣传小组,只负责内容审核,领导干部全部从其他岗位调任,原宣传部系统正处及以上干部,包括许明全在内,全部待岗。”

说到这里,谷雨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如果哪一块工作受影响,就把原来做事的人调回来;如果不受影响,那就说明裁撤得很对!”

“组织纪律、公检法、经济和科技类部门要么专业性很强,要么有明确的指标,改革要慎重,要一步一个脚印,但宣传这一类务虚部门,缺乏衡量标准,滥竽充数的混子一大堆,改革就要坚决,不听话,那就来一个膝盖斩,只留膝盖以下!”

彭炳丰心中翻江倒海,他忽然明白了谷雨的用意——这不是简单的机构调整,而是一场针对官僚主义的雷霆手段!

离开谷雨的别墅后,彭炳丰的思绪却更加纷乱,坐在返回北京的专机上,他望着舷窗外的云海,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谷雨的话。“对付官僚主义就得用这样的办法!”

他忽然想起李思明同志带着他们来到杭州,谷雨同志的教导:“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改革也不是温良恭俭让。”当时的他年轻气盛,以为这只是老一辈革命家的豪言壮语,如今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谷雨退居二线多年,却依然保持着对党和国家命运的敏锐洞察,他不满足于小修小补,而是直接从根本上动刀——既然官僚体系僵化,那就直接打碎它!彭炳丰心中既震撼又钦佩。这就是开国领袖的魄力吗?

他忽然意识到,不管是他,还是李思明、何济世,这些年虽然兢兢业业,但始终被条条框框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谷雨同志呢?他不在乎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不在乎体制内的阻力,只在乎改革是否彻底!

“或许……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太过保守了。”彭炳丰低声自语。

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时,彭炳丰已经下定了决心,他向李思明等常委会成员传达了谷雨的指示,不出所料,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撤销中宣部?这……这会不会太激进了?”有人小心翼翼地问道。

彭炳丰环视众人,语气坚定:“谷主席说得对,宣传口的问题,根子在官僚主义!如果不彻底改革,只会让问题越积越深!”

有人还想争辩,李思明直接打断:“谷主席说到点子上,欧美没有宣传部,可他们的舆论引导比我们强得多!我们养了一堆人,却连基本工作都做不好!

现在宣传系统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非常严重,从根子上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李思明深吸一口气,举起了手:“同志们,改革不能总是修修补补,该破旧立新时,就必须坚决,我建议撤销中宣部,改为宣传小组,编制压缩90%,领导干部全部重新考核调任!”

首节 上一节 542/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