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74节

  “国企控制一些关键行业,保持主导地位就可以了!”

  “是主体,还是主导,我们现在正在观察!”

  克罗斯兰恭喜谷雨,“我注意到相当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发展起来了,出口额不断增加,而且技术也不是很落后,短短时间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中国工人的努力让人敬佩!”

  “事实并不是很乐观,您如果撕开一看,里面都有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影子,有的甚至直接是日本企业家团队在领导,中国还差得远呢!”

  “您的冷静让人钦佩!”

  “这不是冷静,而是残酷的事实,我必须承认!”谷雨笑着转移话题说道,“看到您这本书之后,我第一时间就决定增加教育投入,让人民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平等,我欢迎您在有空的时候在中国城乡多跑一跑,看一看我们的教育,也请提出宝贵的意见!”

  眼前这个议员在英国工党颇有影响力,他曾经写过一本《社会主义的未来》,他对英国未来走向很乐观,提出了多个观点,比如公有制,克罗斯兰不反对原则上的公有化,他认为该公有化的地方(比如说银行、钢铁、交通、电力等的行业)需要公有化,只不过他反对的是把全面公有化与社会主义绑定。

  克罗斯兰的核心论点是“国有化永远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他认为如果国有经济的占比超出了某个范围(他认为是20%),那么国有化只会变得弊大于利。

  同时,他认为,实现了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国有化和创建可以保障经济平等的福利制度后,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就不再是作为社会特征的主要决定因素。

  对于计划经济,克罗斯兰认为国有经济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一个手段,他认为通过适当的方式,可以让私营经济也接受国家了宏观调控、尽可能的为社会利益而生产。

  克罗斯兰反对苏俄的计划经济,也反对二十世纪早期的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市场经济,他认为可以采用一种中间路线来调控经济,但是其中间路线是否是有利的,还是要看它的具体形式。

  克罗斯兰反对大规模经济干预和对于企业日常管理的指导,相反,他认为只需要制定一些宏观层面上的引导性、产业政策就可以了,他认为可以用法律规范企业的生产方式,这样可以不直接控制企业,也对社会有利(而且甚至可能对企业有利)。

  克罗斯兰虽然认可马克思的阶级史观,但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理想基本上是道德的,而不是物质的,它与生产资料的国有化无关,也与任何一项特定的经济政策无关。

  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不会让一半人住在狭窄的丑陋的房子里,另一半人住在宽敞的漂亮的房子里,一半人15岁就离开学校去工厂工作,另一半人则可以在伊顿和牛津学习。

  克罗斯兰认为机会平等是平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机会平等并不是平等的一切,他认为“较不富裕的人能够获得住房、健康和教育的保障”,但是较为富裕的人可以取得更好的生活。

  他认为,机会平等不仅大致符合公众对于社会公正印象,而且机会平等对于经济增长有有益的影响。社会保障的大部分支出不是一种负债,而是一种投资,其红利并不小。

  克劳斯兰对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认为一个人接受到教育是决定其社会地位的主要决定因素:“成长时期的隔离必然会加剧来世的不平等。不仅社会礼仪的对比会延续到成人生活中!”

  他认为要做到机会平等,显然就是要依靠社会保障、增大支出与实现全面就业等等方式,所以他支持高税收和再分配,认为需要让资源更多的为公共利益而不是私人利用服务等等。

  对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克罗斯兰的说法是通过一场和平的革命,他乐观的认为由于国家在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作用以及削弱了利润动机的私营公司内部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正在消退,制度变得越来越理性和民主。

  所以资本主义本身将和平解体,只需要通过一场和平的革命,就可以变成社会主义,而工党的任务是不断提高市政服务的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因为这本书,克罗斯兰被认为是新修正主义的代表,谷雨看过之后,并不怎么瞧得上,在他看来,这位老先生似乎有些沉迷于这些年英国的好日子。

  虽然大英帝国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但大英帝国子民却活得非常自在,世界第一个福利国家,吸引了很多中国留学生,不过他们能够真正留下来的并不多。

  殊不知,留给英国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英国想尽办法巩固金融地位,却严重伤害了英国工业,加之英国政府把太多的钱放在维系落后产能而不是发展新科技,结果就是英国工业竞争力每况愈下。

  等到中日等东方国家的竞争力上来了,英国不得不放弃不断亏损的国有企业,关闭一个个企业,无数工人失业以至于工党被掏空,他才知道这个世界会是多么的残酷!

  虽然谷雨不太看得上,但却把这本书推荐给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看看这些位同志怎么说,毛泽东同志自然很不给面子批判了一番,而周恩来同志则还是老一套,说了一堆调和的话,不过话里话外还是劝说谷雨,工党只是嘴上信奉社会主义,实际不过是一个资本主义政党。

  但实际上,谷雨另有所图,等到各主要领导干部看完后,他举着这本书说道,“这本书或许有太多太多很难被人理解的地方,但他对机会平等的认识是很准确的,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家底了,八年义务教育要贯彻好,相比于盖更多的房子,我更看重育才!”

  在谷雨的推动下,从1957年开始,中国开始加大力度,全面推动八年义务教育,并且对教科书进行了升级,提升了一些难度,同时中国也制定了更高的高中和大学教育标准,并进一步扩张学校和招生人数。

  到了1962年,用于教育的支出占GNP比重逐年增加,终于从1957年的2.5%左右增加到3%以上,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拨款比例全国平均不低于15%,其中用于义务教育的投入高达55%,至此在花费巨大之后,中国的义务教育水准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有利于中国接下来的高速发展。

  除了在绝对数量和投入上不断增加以外,过去五年国家格外侧重于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谷雨也变得更加重视教育公平,他非常明确的告诉教育部长黄克兴,在还有很多农村孩子上不起学的现在,任何提倡什么综合发展,素质教育都是扯淡。

  他提出了教育公平的1.5倍标准原则,一是城乡平均教育经费差距要远低于城乡收入差距,比如目前城乡收入差距在3左右,那么教育经费差距就必须控制在2左右,不得低于1.5倍;

  二是边疆省份必须优待,越是困难的地区,其中高等学校招生比例必须足够高,且城市孩子的比例不得超过城市化水平的1.5倍,现在的城市化率为24%,也就是说城市孩子不得超过36%,其余必须给农村。

  三是内地省市的中高等学校招生比例不宜差距太大,招生最多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招生比例不得高于最紧张省份的1.5倍。

  而为了贯彻谷雨三个1.5倍标准原则,这一世的中国高等学校招生相当复杂,前60个大中城市执行同一张试卷,其每年有固定比例的招生名额;

  然后内地其余地区,执行难度低一些的第二套试卷,按照省市分开,根据不同的比例拥有相应的招生名额;而边疆省份,则执行难度更低的第三套试卷,同样也按照省市分开,根据不同的比例拥有相应的招生名额。

  这样操作虽然复杂了一些,但公平性则有了明显的提升,虽然小城市和国有大厂附属的学校教育水准更好,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已经尽可能做到公平。

  在教材上,谷雨在经历了前世种种后,自然非常在意教材问题,他坚持全国教材的一致性,同时又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邀请优秀专家编写教材,并要求一定要做好意识形态审查,他安排政治眼光比较高的黄克诚同志担任部长,并进入中央局就是这个目的。

  在考试内容上,谷雨对前世各种乱七八糟的教育改革非常厌恶,在他看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各考核科目卷面分累加,这玩意想做假,也比较好查,什么标准分,什么会考成绩ABC,什么3+1,全部他娘的不靠谱,一考定终身或许不对,但最公平,这就足够了。

  在考核科目上,他并没有按照前世中国的做法,中国也没有文理分班,所有学生必须参加中心考试(数学100、语文100、英语100、包括物理、化学在内的理科小综合140、包括政治和历史在内的文科小综合140),选择文科则需要加上难度比较高一些文科附加考120(包括语文、政治和历史),选择理科则要加上难度高一些的理科附加考120(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总分为700分。

  全部考虑分成两天半完成,第一天是语文、文科综合考,第二天是数学、理科综合考,第三条则是英语,下午则是申报专业不同所选择的附加考。

  相比于前世,这一世考核的压力更大,谷雨也知道,考试越多,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孩子越不公平,对一些有特长的孩子而言也很不公平,但谷雨还是决定这样做,在注重公平的同时,也必须让更多的孩子脱颖而出,难度较大的考试时是必须的。

  在他看来,有些东西根本不分文理科,现代工业社会所有人都需要逻辑思维,不管文理科都一样,高中就不学物理化学,后世那么多奇葩玩意的出现,跟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

  而不管什么人,都有必要学习政治历史,历史考核的中国近代史和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世界近代史;政治高一为国家基本通识教育,搞了高二需要学习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高三则是谷雨那一套东西。

  谷雨认为这些东西都需要学习,也需要考核,而且必须通过高考考核,而不是前世会考那样做做样子,这一切对人的一辈子都是很有意义的,虽然不强求全部记住,但这些培训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在中高等教育领域,为了更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国大学招生分为接受国家分配和自主择业两种,自主择业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不是前世那样一刀切。

  这样操作是必须得,老少边穷地区和特殊行业的人才需求每年都非常大,如果一刀切,这些领域的人才就会出问题,这是国家绝不能容忍的。

  不过谷雨也不至于让人家一辈子都在苦地方干活,这也不符合现实,转到那些地区和行业后,有一个最低服务年限,只要达到年限可以离开。

  因为国家分配的地方越来越不好,愿意接受国家分配的大中学生中农村孩子比例越来越高,谷雨对此早有准备,他决定等待趋势更加明朗之际,一边增加大学学费,一边给予国家包分配的学生特殊助学金,你愿意吃苦,愿意从军,国家也不亏待你,从大学就给你钱。

  而且这些人大多进入到艰苦地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属于党和国家的支撑力量,必须给他们足够的上升空间。

  在谷雨的督促下,这些年中央已经形成了明确的人才提拔比例要求,中央领导机关和部委核心企业领导层中,必须有相当比例的老少边穷地区出身的同志,同时对富裕地区各种援边人才的提拔也非常在意,这是一个重要加分项。

  谷雨的操作很简单,就是创建明确的制度保证,给穷孩子一个阶层跃升的空间,他很清楚若是有朝一日,这种阶层跃升空间被堵住,不仅仅党的领导会遭到致命挑战,国家甚至会四分五裂,那些海外省能不能保住都不知道……

  作为前世高等教育垃圾专业的受害者,谷雨提出大学院系专业的设计和课程教材要与时俱进,非意识形态领域的教材要多翻译欧美写得好的教材,这一块要舍得花钱。

  他指示要允许更多的转系,装专业,增加非必修课,让大中学生增加见识,并要求教育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细则,并根据国家的需要扩大电子、计算机、通讯和电子等行业的招生,并在三大高校设立了首批软件工程专业。

  而对大中院校的后勤管理人员,谷雨的态度是增加流动性,他认为很多人在大学一工作就是几十年,与社会脱节,而且把大学变成了自己的家,一窝又一窝这是要不得的。

  谷雨对研究院所、大学、医院等等事业单位的认识是国家不得不养着一些人,但这些人主要是服务,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事业单位的核心是专业技术人员,绝不能本末倒置,为此他听取专业技术人员的建议,进一步放权。

  但再怎么放权也是有限的,而且谷雨也很清楚,中国一些大学教授和科技人员,从旧社会过来,沾惹了不少旧社会的恶习,很不规矩,追名夺利这些倒也能理解,但他娘的祸害大学生就不能忍了,大学也不是法外之地。

  所以各个大中学校对纪律和意识形态管得更严,他继续延续惯例把退休将军放到大学,水平高的做党委枢机,水平不高的做副职。

  现在又加了一条,那些在艰苦地区工作多时的同志也往大学里面调,这些人文化程度是不高,但人家能在苦地方混出头,一个个都是人精,大学里面那些幺蛾子他们一眼都能看得穿,有他们在,就能防范一些不满意的知识分子瞎折腾。

  谷雨认可大学校长必须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大学校长就必须是象牙塔出来的,国企出身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大学校长不好吗?很好嘛!

  肯定有人不满意,谷雨也不为难人家,可以去香港或者中美合作的大学应聘,那里管得松,可前提是人家要你,不要你,那你就不要指望一边说我不好,一边还吃我的饭。

  与此同时,大学校长和党委枢机有了更好的前途,他们可以转到地方,也可以转到其他企事业单位,而不仅仅只是在教育口转来转去,或者是即将退休的干部过渡之地,自然更有动力去做事……

  谷雨和克劳斯兰谈了一段时间的国企和教育,但这压根不是克劳斯兰此次来到多哈和谷雨交谈的根本目的,他这一次过来,实际上代表的是英国政府和中国秘密磋商洲际导弹和潜射导弹的技术交流。

  美国以所谓的“多边战略核力量”理论为依据,用共同研发天空闪电空射弹道导弹导弹为诱饵,让英国放弃了独立研发蓝光弹道导弹的计划,随后在今年又以天空闪电计划预算超支为借口下马了项目,此举导致英国事实上失去了空基核威慑……

  虽然英国有液体远程弹道导弹,勉强还有一些陆基核威慑,但大英帝国还是被美国人的无耻搞毛了,自然又一次找到了中国,咱们谈一谈。

  而狡猾的麦克米伦在赶赴巴赫马拿骚与肯尼迪谈判前,刻意让工党的克劳斯兰过来,并不仅仅是想清楚中国在这两块目前的进展,同时试探能否进行技术交流这么简单,事实上,麦克米伦也不一定要和中国完成相关核载具的交易。

  他更多的是想告诉美国人,哪怕没有老美,大英帝国也是有机会自己解决核载具问题,你美国人不合作,我就不能和中国人合作吗?说白了,他就是讨价还价,尽最大可能保证英国拥有独立的核力量。

  大英帝国每况愈下,又大搞福利国家,财政十分吃紧,其国防开支越来越少,已经没办法养一只强大的军队,有些东西已经在逐步放弃,但再怎么放弃,大英帝国都不愿意放弃战略核自主。

  但英国就那么点大的地方,不管是空基核威慑,还是陆基核威慑事实上都不靠谱,英国人的重中之重是海基核威慑,英国自己能够解决核潜艇,但英国实在吃不消搞潜射核导弹,这玩意难度太大,投入太多,他们看中了美国人的北极星,但美国人的要求就是你得把核武器交给我指挥。

  美国人的要价太高,大英自然不乐意,大英帝国不可能找苏俄,自然就找到了中国,毕竟两家的合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1940年以来,合作了不知道多少次,现在再来一次也无妨。

  而此时中国的潜射固体导弹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地面试验,各种实验数钱次,花费无数总算是的获得了一大堆数据,但即便如此,在渤海湾进行的连续两次试验都失败了,幸好第三次试验成功了,不过这枚导弹想定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2000公里射程的潜射导弹你说有意义吧,对英国有一定的意义,毕竟英国潜艇就在北大西洋活动,可以同时威胁美苏,2000公里已经勉强可以了。

  但对中国意义并不大,中国潜艇想摸到美国附近发射,实际上并不现实,而且费了这么大代价研发出来,若是告诉英国人,十有八九就等于告诉了美国人,那中国的导弹岂不是白研发了?接下来又要大动干戈,等拿出真正拿出堪用的潜射导弹还不知道哪一年。

  所以海军和战略火箭部队根本不愿意做交易,谷雨也知道,他也清楚英国人更多的是拿着中国做筏子讨价还价,但他还是愿意和英国人谈一谈,原因嘛,很简单,还是为了统战价值,必须让美国人充分认识到中国人或许成不了事,但捣乱是可以的。

  赫鲁晓夫那个二货不听他的,谷雨虽然没辙,但中国声明一上来就点名土耳其导弹,又鼓励刚果和缅甸搞事,美国人又不傻,他们当然清楚中国在捣乱,这或许是美国在朝鲜问题和刚果问题上不断挑事的原因,试图想逼着中国大幅度退让。

  谷雨则恰恰相反,他一边在刚果备战,一边鼓动中东国家消耗以色列,现在更是和英国人谈起了潜射导弹,成不成不重要,重要的是告诉美国人,老子不是被吓大的,不给安抚,你就别想安稳,还是那句话,美国是强,但其对外的力量发挥也是有限的。

  所以他很热情的接待了克劳斯兰,然后很坦诚的告诉了英国人中国在潜射导弹领域的进步,告诉英国佬已经有一发试射成功,虽然离定型还有一段时间,但已经是比较伟大的突破。

  至于空射弹道导弹,谷雨则明言中国目前只是做一些技术跟踪,并没有立项,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空基核载具和空基核导弹不是中国发展的重点,实际意义不大,到现在从苏俄搞来的战略轰炸机还没有仿制成功呢!

  克劳斯兰也很干脆,询问中国能否转让潜射导弹,谷雨很肯定的点点头,“只要有足够的交换,中国愿意与英法等做技术交流!”

  不过话锋一转,谷雨却毫不客气的批评英国,“但贵国政府的态度反而过分摇摆了,我党很多同志很担心贵国的交易诚意!”

  “英国政府很有诚意,我得到了首相先生的授权!”

  “我听说贵国保守党政府有意放弃战略核自主和多个国际战略要地,以交换美国拿出来的一些残羹剩肴,我不得不提醒贵国,一旦贵国主动迈出了这一步,就不是世界一流国家,国际地位也肯定不如戴高乐将军领导下的法国!”

  克劳斯兰脸色涨得通红,“这不可能,英国议会去年才通过决议,一定要坚持战略核自主!”

  “英国议会讨论这个问题,就已经是问题,苏俄会讨论这个问题吗?中国会讨论这个问题吗?根本不可能,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谷雨一点没有说错,克劳斯兰心里也明白,英国下议院中确实有不少人接受放弃战略核自主,反正英国人又不可能对谁真正使用核武器,如果能换到足够的好处也是值得的,不过这样问题就来了,中国和你交易,结果你转手放弃了战略核自主,不是晃点中国吗?

  所以克劳斯兰稍稍考虑片刻后说道,“英国政府已经无力维系,也无心维系殖民时期的诸般利益,肯定要放弃一些东西,但英国政府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会坚持战略核自主!”

  “不同国家对万不得已的理解是完全不同,中国政府的理解是,哪怕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也要发展两弹一星,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三十年代开始,中国就启动了两弹一星前沿科学的研发,一直到今天开花结果,用了二十多年时间。

  期间中国政府付出了无数代价,这一点贵国肯定清楚,贵国政府能够做到我国政府的坚持吗?我是很不看好的,或许麦克米伦先生现在打得是两手算盘,一边和我们保持谈判,一边拿中英谈判的结果,与美国政府讨价还价。

  到时候美国政府或许会对贵国妥协了,但中国必然会被美国政府报复,同时中苏关系也可能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合作可以,但潜射导弹是能够影响战略平衡的东西,贵国必须有明确的态度,贵国到底准备对美国退到哪一步?到底有没有底线?”

  对克劳斯兰这个信使而言,谷雨说到这一步已经非常非常明确,接下来怎么谈那已经和他无关,所以两人开始讨论印度问题,此时印度已经换了新总理,德赛即便分裂了国大党,还是在大选中失败,夏斯特里担任总理。

  夏斯特里上任之后,对尼赫鲁派进行了一系列妥协,印度进一步加大重工业和军工的发展,同时也在秘密发展核工业,印度军队也在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在想办法争取苏俄和英美的支持。

  或许是感受到赫鲁晓夫最近心情不好,夏斯特里在古巴导弹危机后,访问苏俄,然后拿到了大蛋糕,苏俄准备提供巨额援助,这倒不奇怪。

  在古巴导弹危机问题上丢人现眼之后,赫鲁晓夫一边安抚古巴人,大手笔购买古巴的蔗糖,当然买单的不仅是苏俄,还有可怜的东德,东德负责提供船只,然后蔗糖都运到苏俄了……

  与此同时,他对外更加大方,对中国,在莫斯科期间,赫鲁晓夫和谷雨签署了引进D20涡扇发动机的协议,两国也签署了京九铁路南线和成昆铁路西线合作协议,老毛子准备提供巨额贷款和技术支持,帮助中国修建两条难度极大的铁路。

  除此之外,中国和苏俄也就铁路领域的技术合作达成协议,中国转让了一部分苏俄感兴趣的高铁技术,中国也拿到了苏俄在重载铁路领域的一些技术发展,双方决定在莫斯科、北京创建两个研究中心,接下来将有大批苏俄技术人员参与到中国新高铁以及重载铁路的研发中。

  对埃及,则正在谈判阿斯旺水坝的修建协议,苏俄同时答应给予埃及、叙利亚两个中东国家更多的军火援助;这一次又轮到了印度,老毛子除了提供大量的武器之外,还提供了几十个工业项目。

  看到老毛子这么疯狂的拉拢印度,美国人只好硬着头皮跟随,不仅提供了大批粮食援助,还让西德进一步扩大与印度的合作,计划让西德给印度一个钢铁厂。

  印度人突然成为了国际社会的香饽饽,自然那也引起了周边国家的不安,谷雨访问伊朗之后,从印度洋上飞跃海德拉巴,接着又访问孟加拉国,在两国,谷雨都感受到两国的不安,虽然印度还没有露出爪牙,表面上还在说友好的话,但两国很担心。

  相比较而言,巴基斯坦现在倒是爽歪歪,老美在阿富汗折腾,作为大后方的巴基斯坦、特拉凡科尔、果阿都拿到了不少美国资金,美国人还帮助三国发展外向型产业,允许三国的纺织品更多的出口美国。

  另外比较靠近的伊朗也有好处,谷雨之所以要求天方省加强工业,也跟老美的大手笔有关系,反正离得近,天方省也可以给美国做一些供应,只要能赚到美元,谷雨还是很舍得卖东西的!

  所以在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谷雨也鼓励两国要利用好美国人加强中亚军事存在的机会,更多的和美国合作,以加快经济的发展。

  既然三哥得到了加强,谷雨自然要对外加强军事输出,除了对两国出口新一代058坦克以外,中国将帮助孟加拉国创建歼50大修厂,同时授权孟加拉国组装更多的歼50战斗机。

首节 上一节 74/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