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75节

  与此同时,为了因应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中国与孟加拉国、海德拉巴也签署了下一代单发战斗机歼60的合作协议,这个项目作为歼52的后续项目,海空军早已经在准备。

  不过海空军的要求不一样,海军希望可以继续沿着格鲁曼的路子走下去,提高歼52的性能,也就是效仿格鲁曼F11F发展,虽然美国F11F战斗机服役非常短暂,甚至已经在美国海军退役,但中国海军在感受到了F9F的出色性能后,对格鲁曼在海军领域的积累十分佩服。

  在己方并无足够积累的情况下,自然想沿着F11F的方向走下去,然后作为中国第一艘自建航母的舰载机,即便性能差一点,但这却是比较稳妥的做法,毕竟中国海军也没指望一步追上美国海军,目前的目标还是压制澳大利亚和未来可能拥有航母的印度。

  不过空军对F11F压根看不上,都什么时代了,最大速度才1.1马赫,跟苏7差距太大了,所以两家根本谈不拢,最后的结果只能分道扬镳,空军版就是歼60,海军版本就是歼61。

  而随着苏俄D20P涡扇发动机的引进,歼60的研发并无大的问题,而歼61作为海军主战飞机,其计划使用的是比较成熟的阿塔系列发动机,这也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动力差一点也没什么,谷雨并不是很着急,未来可以提升嘛!

  当然了,这只是战斗轰炸机,而战斗机这一块,中国哪怕解决的歼6,也不会那么快出口,不过中国不卖,英国人可以出口他们的闪电战斗机,毕竟大英是前宗主国,眼看着印度和老毛子越来越靠近,大英加强与孟加拉国、海德拉巴的联系不是应该的吗?

  英国人自然也是这么想的,克劳斯兰此来也想试探一下谷雨的反应,更主要的是想看一看中国对两国到底是什么心态?克劳斯兰干这个事情时,也有些唏嘘,这才多少年,大英竟然在印度方向要看中国人的脸色,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好,帝国啥时候落到这个地步!

  谷雨表示非常欢迎,他希望中英两国空军的技术人员可以在孟加拉国、海德拉巴多一些交流,闪电战斗机虽然极端奇葩,但据说不错,能接触一下也是好的!

  谷雨的积极反应,通过电台传到了伦敦,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看到之后,心情大好,接下来可以在拿骚与肯尼迪好好博弈一番了,殊不知,此时此刻的肯尼迪更加雄心万丈,他这个爱尔兰人一定要把前宗主国按下,好好出一出一百多年前爱尔兰大饥荒的恶气!

  美国的情报人员早就知道英国人联系中国,甚至克劳斯兰给首相的回信也被中情局搞到了手,肯尼迪看完之后,并不担心麦克米伦这个所谓的筹码,先不说中国的导弹什么时候可以成熟,再说了,就算成熟了,美国也可以捣乱不让英国人引进。

  但即便如此,肯尼迪也对中国人不断的小动作相当恼火,美国这么大的事情,中国人也敢掺和?谁给中国人的胆子!他找到了找到了财政部长,询问了一番,对中国进口白银的调查到了哪一步?

  财政部长告诉总统,中国进口白银已经好几年了,储备数量不少,这严重影响到美国白银的供应,也造成了近代时间白银的不断涨价,部长建议总统改变原来的白银政策,对外抛售白银,让中国外储局出现巨额亏损!

  肯尼迪非常不满,“部长先生,我不得不提醒您,这完全相悖于美国目前的白银政策!”

  “总统先生,中国外储局一旦出现巨额亏损,相关负责人一定会调整,大量中国储备白银就会被抛售,这会增加美国市场的白银供应!”

  肯尼迪有些犹豫,部长说的似乎有些道理,他想了想问道,“中国人会不会扩大收购?”

  “中国正在整顿金融系统,有不少人因为造成亏损被抓,没有人敢承担这个责任!”

  “财政部库存的白银已经少了许多,你不能抛售太多!”肯尼迪想了想问道,“西部十几个白银州参议员又在提议发行白银美元,您觉得怎么样?”

  部长也对这个二愣子相当无语,你以为当了总统就什么都能做吗?所以部长不得不规劝,“总统先生,用不了两年,您就要面临新的总统选举,为什么不等到您的第二任期再去操作呢?有些事完全不需要太着急,华尔街的态度对选举的影响很大!”

第84章 内外相制

  巴黎,中国驻法武官李思明正在与法国国防部高层正在接触,刚刚法国国防部高层向他介绍了法国的核力量,法国目前已经拥有原子弹和投掷原子弹的幻影Ⅲ,幻影Ⅳ将在1963年投入使用;到1966年,法国将拥有更好的发射手段,此外还将解决氢弹问题。

  李思明笑着说道,“这真是一个超前的方案,技术上,我相信贵国有足够的实力,但毫无疑问的是,这需要大笔投入,据我所知,光光一个同位素分离厂的成本就将超过30亿新法郎,约7亿美元,而洲际导弹的研发更是惊人,可以说贵国未来几年核武器相关投入必然会成为贵国财政的巨大负担。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现在不仅解决了氢弹问题,也解决了远程导弹问题,他们只需要在研究出战略核潜艇和洲际导弹,就将创建起比较稳固的核盾牌,可我们得到的消息是英国政府已经决定对美妥协,理由是严重的财政危机,贵国又将如何呢?

  诚然贵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要比英国好,但英法国力差距不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戴高乐总统阁下有足够的决心,但法国是一个选举国家……”

  李思明很显然对法国政府的决心产生了怀疑,对面的法国国防部高层指出,“与任何其他国际组织一样,北约不会永远存在,也许有一天,创建在所有人同意基础上的联盟,可能会因缺乏一致同意而实际上不复存在。

  因此针对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法国政府有必要创造最强有力的力量,这也是法国决心向其武装力量提供法国原子武器的原因,任何法国政府都不可能改变这个方案。

  法国政府知道,独立制造核武器必然对法国与欧洲和美国的关系产生影响,或许是很大的影响,但即便这会导致法国常规力量的发展滞后,即便这已经导致法国失去阿尔及利亚,法国政府也在所不惜,法国政府的决心已经完全表露……”

  这是中国和法国正在进行的秘密军事谈判的一部分,在英国已经一步步向美国妥协,准备加入多边核力量计划后,法国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英国做出大规模让步,英国一定会建议法国也加入到那个所谓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以免除法国政府加重对英美特殊关系的怀疑,影响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谈判。

  但不管是戴高乐,还是法国政府大批高层都不愿意加入这个多边核力量计划,原因很简单,那意味着欧洲大陆将没有独立的核力量,也意味着法国将永远屈居英国之下,这是致力于加强欧洲统一,以欧洲作为一个整体与美苏中等国抗衡,成为世界一极的法国所不能接受的。

  而且不管美国人怎么声称多边核力量计划是真正多边的,但无论如何,美国也不可能把这只核力量交给其他国家控制,而且戴高乐还严重怀疑在洲际导弹时代美国核保护伞的有效性。

  刚刚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苏俄的选择实际上一点都不奇怪,苏俄并没有为盟国爆发一场核战争的心里准备,苏俄没有,美国就真得有吗?

  现在美国拥有绝对的核优势,或许态度会强硬,但苏俄的核力量会不断加强,等到美苏形成了真正的核平衡,苏俄威胁西欧国家,美国能做什么?美国人什么都不会做,美国人毕竟在美洲大陆。

  但正如李思明质疑的那样,英法实力相当,在英国已经一步步妥协的当下,法国的雄心到底有多少?别法国搞到半路上,然后换了一个总统不搞了,然后中国就坐蜡了,必然会因为提供法国核技术,引发美国的报复,这是中国必须考虑的问题。

  而对面的法国国防部高层的态度,你不用担心,我们决心非常大,我们都已经放弃了绝对不愿意放弃的阿尔及利亚,难道你们还要担心我们的决心吗?

  在这个极其重大的问题上,李思明显然不可能给出答复,他接下来要把与法国人接触的结果报告国内,他非常清楚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非常考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心。

  李思明设身处地站在谷主席的位置上考虑也很难下决断,法国毕竟是帝国主义集团的一员呀,加强法国的核力量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谁也不知道?

  当然了,对面的法国人自己也没有报太大的期望,戴高乐得到汇报后,挥挥手,让继续谈判,他不指望美国,更不可能指望中国,但如果能够获得中国的支持,尽快突破氢弹,对法国的意义太大,毕竟目前的法国只是拥有原子弹,但这颗原子弹是淦弹,此时的法国并没有创建起真正的核工业。

  拥有淦,会拥有核武器,但只有创建起铀浓缩工业,才能源源不断的生产核材料,这里面要做的事情太多,投入太大,偏偏法国又不是中苏这样的集权国家,能够用在核武器上面的钱太少了,戴高乐难,很难,但再难也要做,法国无法再忍受二战那样的屈辱了!

  就在戴高乐浮想联翩之际,却又得到了另外一个让他憋屈的消息,就在法国退出阿尔及利亚没几天之际,苏俄先与阿尔及利亚建交,然后是中国。

  也就在中法两国谈判之际,中国环太党中央局候补委员、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和发展委员会主任刘亚楼率领的贸易代表团访问阿尔及利亚,并出席了中国驻该国使馆的奠基仪式……

  此时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影响力还是不小的,法国人释放的民族解放英雄本·贝拉执行的是完全南辕北辙的亲苏亲法政策,说白了,就是希望法国这个前宗主国还有苏俄一起给援助。

  但很明显,这条中间道路在冷战时期不可能实现,所以苏俄虽然与阿尔及利亚建交,但更多的观察,而相比于苏俄,中国反而积极一些,而中国除了答应给予阿尔及利亚人道主义援助,帮助阿尔及利亚恢复法国技术人员大逃亡后留下的工厂以外,也和阿尔及利亚谈到了铁矿合作。

  阿尔及利亚除了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外,铁矿资源也相当丰富,阿尔及利亚铁矿集中分布于西南部地区廷杜夫省,预计总储量逾40亿吨,最主要的是两座露天矿,储量为35亿吨。

  上述两座矿山位于廷杜夫省西南部同毛里塔尼亚交界地带,与毛里塔尼亚铁矿属于同一矿脉,其中一一座铁矿平均含量51%,可采量达17亿吨,基本不含有害物质。

  矿山上层覆盖菱铁矿,厚度为10米,表端为鲕石,含铁57%;底层为赭石,含铁40%-52%。富铁矿蕴含在矿山15-30米深处,铁元素含量丰富且品质很高,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等氧化铁元素含量亦较大。此外,磷灰石是铁矿层中含量唯一较多的非铁矿物质。

  另外一座铁矿的矿物层呈椭圆形,已探明铁矿石总重量为7亿吨,含铁率平均约为52.45%,低于世界铁矿含量平均值63-64%。

  上述两座铁矿已经被发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法国人对这两座铁矿山进行了地质考察、水文研究及矿脉勘测,曾做过3次研究,3次可行性研究论证(1957、1959、1961),钻井约50余处,总深度约7000米,掌握了有关地形、地质、交通、矿资源储备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而毛里塔尼亚境内含有丰富的铁矿,毛境内有法国殖民时期建成的铁路线,铁路总长700公里,运矿石火车被称为世界上最长、最慢的火车(200节车厢),毛铁矿主要出口欧洲国家。

  1955年至今,阿政府曾就铁矿的开发研究过4种设想方案,分别为:1)从地中海出口,需建一条1500公里铁路;2)取道摩洛哥,自大西洋出口,需建一条300公里铁路;3)通过西撒哈拉,自大西洋出口;4)通过毛里塔尼亚努瓦迪布港口出口(大西洋),与毛塔境内铁路联通。

  因为铁矿冶炼需要大量焦炭和水,但阿无煤炭资源,矿区属沙漠性气候,炎热干燥,6月到9月气温最高,达45度,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水资源匮乏,焦炭亦需大量进口(炼1吨矿石需0.8吨焦炭),经济上不划算。

  中国代表团对阿尔及利亚铁矿兴趣非常大,阿尔及利亚现在经济困难,亟待他国支持,偏偏作为独立的代价,油气资源受法国控制,所以如果能够出口铁矿石,那也是很赚的事情。

  两家一拍即合,两国领导人仔细探讨了四条铁路建设方案,中国人对第二方案兴趣比较大,不过阿尔及利亚更希望是第一方案。

  原因也不奇怪,第一方案修建的铁路贯穿阿尔及利亚,这对阿尔及利亚自然好处多多,不仅仅有利于该国铁矿出口、磷矿石、石油等出口也可以用上,而且完全处在阿尔及利亚可控制的范围内。

  但后面三个方案就不同了,第二方案需要摩洛哥同意,偏偏两国有些边界纠纷;而第三方案、第四方案都受到欧洲国家的限制,都有太多不可控因素。

  而中国更偏向于第二方案也不奇怪,第二方案只需要修建300公里铁路,成本比较低,但如果是第一方案,涉及到的投资实在太高了,1500公里的铁路建设总投资是惊人的,更不要说还要开铁矿,这得搞到什么时候都说不准,这么大的亏空到什么时候才能搞回来?

  根据阿尔及利亚政府和法国签署的协议,法国拥有阿尔及利亚油气资源开发的特权,但并没有铁矿开发的特权,所以法国人并没有资格插手,但戴高乐看着相当郁闷,这是法国的地盘呀!

  同时戴高乐也相当奇怪,中国似乎对开发铁矿的兴趣非常大,在多哥,中国不怎么掺和铝土矿;在阿尔及利亚,又不掺和油气矿,中国有那么缺乏铁矿石吗?不应该呀!

  不管戴高乐是否理解,在此时此刻,他都没办法阻拦,而且实际上也阻拦不了,所以他也只好充耳不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其他西非国家的控制上。

  不过当戴高乐想起刚果时,又相当憋气,比利时人扛不住,法国不得不派出雇佣军上阵,结果在一场雇佣军大战后,法国人支持的比伯被打得节节后退,被中国人支持的卡比拉打到了加丹加高原,虽然靠着英美驻军出面挡住了对方的攻势,不过中国在刚果的扩张还是让整个西方如鲠在喉。

  这一次英美首脑拿骚会议的议程之一就是如何压制中国在非洲的扩张,戴高乐虽然在核武领域希望与中国合作,但又希望美国出面阻拦中国在刚果的试探,可又担心美国在刚果站稳脚跟后,触碰法国在西非的利益,那样的话,他梦想的法兰西复兴就更没有指望了,所以现在戴高乐相当的犹豫……

  说起来很奇葩,中国犹豫,英国犹豫,法国也犹豫,这下三常目前都犹豫,犹豫的原因事实上很简单,上两常到底要斗到什么程度?

  若是上两常继续斗得你死我活,其他三家可以放心的争夺各自的势力范围,若是上两常嘴上争,暗戳戳的却要打压下三常,三家就要一定程度上联合起来,必须被各个击破,谁都不是傻子,谁都希望别人先露头被收拾,然后跟在后面捡便宜。

  此时美国总统的心思倒比较简单,在压制了苏俄,证明自己强大后,美国人并没有和苏俄继续斗下去的心思,实在担心擦枪走火,既然不准备找苏俄的麻烦,当然只能找下三常的麻烦,肯尼迪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而另外一头,赫鲁晓夫已经无心和美国继续斗下去了,此时他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外面,而在内部,古巴导弹危机的糟糕收场,虽然党内没说什么,甚至来访的谷雨也没说什么,但赫鲁晓夫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都在骂他是懦夫,是胆小鬼!

  这段时间,赫鲁晓夫一一安抚了国外,等印度总理离开后,他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苏俄内部,他又一次拿出了改革大旗,赫鲁晓夫决定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各自成立自己的一套领导机构,以保证对工农业生产更具体的领导。

  与此同时,他还要在中央设立中央工业和农业生产两个领导局等等,苏维埃、工会、共青团等组织领导机构也按上述原则划分……

  赫鲁晓夫做出这个决定的根源在于他对工农业的改革遭到了重大失败,苏俄1957年改组了工业和建筑业管理体制,把部门管理变为地区管理,1958年又改组了农业管理体制,在全国各地普遍成立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生产管理局。

  这些改组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却造成指挥不灵,生产混乱的现象,1962年的经济形势已经非常不妙,生产出现了问题,经济增长减慢了。为了寻找出路,采取了改组党的领导机构的措施。这走的是苏俄几十年用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的传统路子。

  问题是这么搞太过骇人听闻了,当时就在苏俄党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不过现在赫鲁晓夫权力太大,大家虽然抱怨,表面上却没有一个人反对。

  “赫鲁晓夫又搞出了一个新改革,大家伙讨论一下!”刚刚回到北京的谷雨,在中央局常委会议,介绍了访问各国和考察的情况后,提到了赫鲁晓夫的改革。

  因为这一次会议,要讨论上海开发问题,上海一把手谷景生上京汇报,获得了列席的机会,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讨论这个话题时,让谷景生出席,但出人意料的是,谷雨让他全程参加中央局常委会,现在又点名让他发言,“景生同志,你来做一番点评!”

  大家伙的眼光迅速看到了谷景生,谷景生自己倒不奇怪,他毕竟只是中央局委员,谷枢机肯定要让他先说话,他思忖一番后说道,“同志们,我感觉赫鲁晓夫同志的改革有些草率了!

  这样做必然会破坏党的统一领导,也容易隔断工业农业之间的联系,而意识形态、治安、文化教育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到底谁来负责,也没一个明确的说法。

  我长期在地方工作,在中央待得时间不长,对地方工作还是有些理解的,我认为要划清两个平级党组织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很多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的,这很容易造成职责混乱,产生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而且它还造成了党政机构的进一步膨胀,党政工团分别成立两套机构,使得整个机构和人员编制大大的膨胀起来……”

  毛泽民同志听到这里,补充道,“这很容易造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错误,党委会不可能完全取代经济机关,苏俄这样做,各地的行政机关就被动了,很容易无所适从!”

  何孟雄同志点点头,“赫鲁晓夫确实有些胡搞!”

  中央局常委纷纷发言,大家都有些看不上赫鲁晓夫的搞法,毛泽民同志有些担心的说道,“根据我们收集到的种种信息来看,苏俄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的很不好,偏偏赫鲁晓夫在古巴的大冒险又彻底失败,他现在又搞出这么一手争议很大的组织改革,这会不会激化苏共党内的矛盾?”

  “我看可能性很大!”何孟雄同志插话道,“这老大哥的政治文化确实糟糕,一个个政治接班人都是斗出来了,上台之后,还都喜欢否认前任,钢铁虽然打着列宁的旗帜,但他经济上却一步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又把老布尔什维克差不多杀光了!

  到了赫鲁晓夫,更加夸张,直接否定钢铁同志,这几年一个改革接着一个改革,让人应接不暇,我要是苏俄的党政干部我也会无比头疼!”

  谷雨笑道,“老何,你我要是苏俄的党政干部,压根不需要头疼,赫鲁晓夫要求不断更新领导机关,区委每次选举必须更新一半人员,州委更新三分之一,苏共中央委员会则更新四分之一。

  更关键的一点,超过55岁的干部都被他称为老头子,属于潜在被替换的对象,你是老老头子,我马上就是老头子,不出三五年,就要退休!

  苏俄的退休干部和咱们可不同,他们退休之后待遇大跌不说,政治上也压根没有话语权,这一点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发愁的是老干部插手太多,人家直接就杜绝了这种可能性!”

  在座的其他八个人,还有负责记录的中办主任杜恒宁听到这里,都面面相觑,全国政协主席、候补常委荣瑞华就有些犹疑的问道,“赫鲁晓夫这么搞下去,能长久吗?”

  饶漱石同志想了想说道,“他都快70的人,也说了在1966年召开的苏共23大会退休,苏共高层应该会捏着鼻子认,等着他退休,总不至于直接赶他下台吧!”

  “他说退就一定会退吗?”

  常务副总理黄道皱着眉头说道,“他再这么折腾下去,搞不好真有可能被赶下台!”

  陈元道也点点头,“苏俄政治比较简单粗暴,未必没有这种可能性,马林科夫当初也是一号,可还是被赶下了台!”

  谷雨又一次看向谷景生,“景生,你怎么看?”

  谷景生则摇摇头,“谷枢机,我对苏俄政治了解不多,也说不好,不过我感觉赫鲁晓夫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引发激烈的内斗,不管谁赢谁输,都对共产主义阵营不是很好,1956年发生的种种都和苏俄内斗有关!”

  “你这句话说得很对!”谷雨点点头,“苏俄搞了好些个卫星国,这些卫星国的领导人都和苏俄高层有联系,若是苏俄内部真如同志们所言出现混乱,那些卫星国搞不好也会出事,咱们也做不了什么,拭目以待吧!”

  说到这里,谷雨自嘲的说道,“我给苏俄擦了这么多屁股,赫鲁晓夫却怀疑我的用心,虽然答应帮我们修铁路,但钱到底能不能准时到位也不知道,我们现在也没必要指望太多,尽量先完成现有的各项协议。

  完成固然好,也要做好完不成的准备,国务院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要把子弹打光,一定要留预备队以防万一,老李,多才、黄道你们三同志一定要注意!”

  陈原道有些不放心,“会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

  “影响肯定有影响,但现在我们就算是按部就班发展,也还是不错的,能双位数增长固然好,做不到也不要太勉强,8%、9%也挺好的,人民只要不断有获得感就是成功,精神绷得太紧容易捅娄子!”

  毛泽民同志笑着说道,“谷枢机,你这么说,同志们会松懈的!”

  “松懈就松懈一些吧,我现在急得地方不在经济数据上!”谷雨摇摇头,“这一次银行整顿暴露出来的问题太大了,我们宝贵的发展资金利用的不好,很不好!

  我们现在陷入到一种悖论,放手让地方发展,地方瞎乱来,看到好的就一窝蜂上,然后搞出一大堆烂摊子,没办法收拾;加强中央管理吧,又没有活力,下面又抱怨不断!

  这个度总是把握不好,所以呀,我也看开了,把握不好就把握不好吧,下面亏钱就亏钱吧,但毕竟处在黄金期,就算亏一点,也容易擦屁股,我希望的是,利用这个黄金期,好歹给我培养一些像样一点的企业来!

  这些年我们是冒出一些个企业,但和丰田、松下、奥林巴斯比,还有九州日本的那些个相比,总感觉缺了不少东西,我也知道下面的企业在努力学习,但为什么总是形似神不似,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一定要找到原因!

首节 上一节 75/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