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82节
作为中央局委员,谷景生很清楚,中央这一波转让大型竞争性企业的股份早有打算,并不是仅仅对上海一家让利,而且这个转让的过程中央并不会从地方拿钱,而是通过分阶段减少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或者某一个大项目中央说是出十个亿,实则会扣除一部分,如此一来,中央手里掌握的钱就更多了。
但地方政府又不得不就范,中央转让股份的价格大多比较优惠,地方地方政府拿到大型竞争性企业的控股权之后,人事上可以安排不少人不说,经济上也不吃亏。
接下来中央会加大企业上市的速度,相关企业上市后,可以把股权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也可以在不影响控股权的情况下,把一部分股份出售,以提高企业的活力。
除了经济上的好处以外,中央也答应在项目上给上海照顾,五五期间,批准在南通上一个钢铁和石化项目,同时批准长三角高铁项目,并给予大量拨款;上海地铁和上海新港项目列入到中长期规划中……
“能谈的,都已经谈的;能找的关系,我和运璇同志都找了,在座的同志不乐意,你们以为我这个上任不长的市委第一枢机就乐意吗?我们更不乐意!
但中央的决心很大,这不仅仅是行政区划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上海必须执行,不折不扣的执行!”
谷景生拿着话筒说道,“我知道很多同志想不通,坦率说,我一开始也不是很想得通,但在座的同志肯定有不少对明清民国的政治经济史有了解,中央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谷枢机是开国领袖,他考虑问题,往往立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有些东西短时间内大家看不懂,不理解,等时间长了,看得懂,理解了,往往会恍然大悟!
我这不是吹捧谷枢机,在拍马屁,而是事实如此,战争时期的种种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就说一个最近的例子,我们有非常多的同志反对修高铁,可现在呢,大家都想修!
还有一些关键道路、桥梁的指标制得很高,当时很多同志都在说,现在说长道短的同志是不是明显少了?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现在我们上海是吃了亏,而且是不小的亏,但从长远来说,我们会不会吃亏,还真说不准,我们上海的根本是什么,是钢铁、石化这些吗?我看不是!
这些产业现在确实来钱,又是GNP的大户,有这些东西,上海很光鲜,但这些东西,其他地方也能搞,上海有搞这些东西的区位优势,其他地方也有,上海的优势不明显!
上海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搞其他地区搞不了,追不上的东西,这才是上海要做的,这些东西中央也已经规划了,上海要重点发展港口、贸易、金融和高新产业,要成为中国的纽约、伦敦!
请问同志们,纽约和伦敦有那么多钢铁石化吗?这些确实要发展,但不能认为离开了这些产业,上海就地动山摇了,没那回事!
现在我们终于得到中央的批准,可以开发浦东新区,而为了浦东新区的发展,中央给了非常多的优惠条件,上海的区位优势非常大,只要浦东新区开始建设,全国的资金都会涌过来。
尤其是周边的江浙两省,肯定有大量资金涌过来,到时候两省地方也会抱怨,现在我们吃了点亏,两省到时候就不好抱怨了!
我在中央工作过一段时间,负责的是组织工作,组织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我相信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凭什么好处给上海,不给其他地方?
同志们,中央也难,中央也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拿走我们一些东西,在给一些东西,就算有一些地方不满意,也比较好协调!”
谷景生同志年龄并不大,但他的能力、背景、革命时期的资历都摆在那里,除了一些老同志以外,现在台上的同志根本压不住他,而且这是在上海的第二任,对上海的情况又比较熟悉,所以在座的真敢炸刺的并不多!
更重要的是,能决定上海拆分的只有谷雨,在座的同志也都清楚,盯着谷景生没用,除非谁能改变谷雨,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谷景生做不到,其他人更做不到!
也就在谷景生同志讲话刚刚结束,上海高新区主任唐子容同志发言,他表示赞同中央对上海的规划,现在如此切割,上海确实损失惨重,影响很大,但这也同样是机会,上海可以和北京一样专心致志向国际性大都市发展。
他提出,为了浦东的发展,中央有必要尽快补上上海金融领域的缺口,现在香港股市侧重的是中外合作,武汉股市侧重的是发展平稳的蓝筹股,北京股市侧重的是技术先进的创业股,上海完全可以搞一个证券所,重点扶持发展中小企业,而这也是谷枢机非常重视的……
除了这个提议之外,唐子容还提到了高新产业的发展,他以上海高新区目前面临的一个大挑战为例子,告诉在座的上海市委领导同志高新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各种新突破层出不穷,把钱用在常规项目的突破上,并不利于上海的未来。
他上海作为全国的龙头城市,必须在高兴技术领域做出贡献,不能和其他省市一样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传统产业上,搞同质化发展,这不利于上海的未来,上海的目光应该更长远,应该紧追世界潮流,国外有的高精尖,上海必须有,而且要一步步追上。
国内其他地方没有的高精尖,上海也必须有,而且要拉开一个层次,要不然还是什么大上海?钢铁石化是赚钱,但这一类的企业那么多,上海和他们一样怎么行?
科技部、中科院在上海、北京和武汉搞了三个高新产业试点区,唐子容是中央派下来的,担任上海高新产业试点区管委会主任,上海高新区在杨浦一带拿到一块地,旁边就是上大电子材料厂,这个选址是很有讲究的。
此时按照上海市政府的规划,上大、复旦、同济,财经、理工、医学院、体育学院都在当地创建了分校,而杨浦一带本来就有不少工厂,所以此地自然可以进行产学研结合发展非常合适。
而上大电子材料厂是国内搞得比较好的校办企业,已经在科创板上市,而按照唐子容的观察和理解,未来高新产业的核心是电子和新材料,上大电子材料厂属于这两个行业的交叉点,也就不奇怪国家那么重视,让该厂排在了第二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首选。
对上海这个电器产业高度发达的地方来说,集成电路和晶体管等新一代电子元器件直接关系到上海这个核心产业的未来,而新材料又关系到上海为数众多的轻工业企业的未来。
所以高新区要围绕着电子元器件和新材料大力发展,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断找这一类的企业交谈,不仅拿出了十分优惠的条件,精力充沛的他还十分体贴的上门服务,不断游说上海市和国内外的相关企业,同时又十分坚决,不符合高新区发展规划的企业绝不引入,谁说也不行。
经过几年的努力,高新区慢慢起来了,上海高新区目前都和电磁息息相关,上大电子材料厂这些年除了搞高纯粹锗硅的生产以外,也进入到了永磁体领域。
而永磁体又和应用非常广泛,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中都可以见到永磁体的存在,唐子容就围绕着这些行业作文章,一上来就劝说上大电子系搞了一个磁芯存储器厂。
此时所有大型和中型计算机都采用磁芯存储器作为内存,而随着计算机产业的高速发展,磁芯存储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因为人力便宜,这种需要大量人员穿线,和纺织品差不多的储存器自发明之后,就是中国的优势出口产业,一直对欧美出口。
所以这个磁芯存储器厂创办时间不长,就开始赚钱,这几年产值、出口额都在迅速增加,这也引起了唐子容的高度注意,他注意到凡是需要计算机的行业,都需要用到存储器来存储数据,这是一个刚性需求。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在顶尖军工领域,也开始进入工业领域,而按照科学家的说法,用不了多少年,计算机就可以进入日常生活,这也意味着存储器的需求量也将会同比例提升。
所以唐子容在这一块下足了功夫,几年之间,上海高新区不仅可以生产内存所需的磁芯存储器,还引进了外存储器常用的磁鼓存储器和磁带卷,这一块,国内已经能够比较成熟的生产。
而中电总公司也看中了上海高新区,把旗下的硬盘生产线也放在了高新区,该生产线目前除部分精密零部件需要从欧美进口以外,其他都已经实现了国内生产。
如此一来,上海高新区不仅实现了存储器行业的全覆盖,还在1962年顺利得请来了RCA这家美国电子巨头,RCA跑了一圈,最终决定落地上海,就选择在高新区生产广电用的各类设备,一方面可以推销他们的各种设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就近采购一些不要的零部件。
但还没等他高兴多久,高新区的存储器行业就遇到了巨大的危机,首先是荷兰的飞利浦公司,推出了盒式磁带,笨重且需要需要手动卷带的磁带卷面临着淘汰的危险,他需要想办法解决,看看能不能从荷兰引进专利,甚至直接在中国设厂生产。
这个技术革新的难度还算理解,磁带卷确实不好用,更严重的冲击还在后面,就在去年年底,这个世界上竟然连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存储模式,梦想电子公司利用最新的集成电路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存储器,名叫动态随机存储器。
梦想电子很早就接到命令,要求采用集成电路储存数据,他们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搞出了一个用6个晶体管存储一比特数据的复杂电路,可以静态随机存储,但这种电路的效率不高,若是要想构建可存储大量数据的系统,这似乎并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等到了1962年七月,一个技术人员灵光乍现,这个电路完全可以简化,只需要用一个场效应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就可以存储一比特数据,但这种电路只能将数据保持很短的时间,为了保持数据,必须隔一段时间刷新一次,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刷新,存储的信息就会丢失。
这样操作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可以用更简单、更小、更美观的电路具备相同的存储容量,可以显著提高内存密度,将存储器的体积缩小无数倍,如此一来,一台计算机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十亿个动态随机存储单元,因此非常有助于数字计算系统的快速发展……
最早的集成电路主要是双极集成电路,只能搞一搞模拟电路,梦想电子就是这一块的领军企业,他们首先搞出了一个计算放大器,现在又正在全力开发集成电路整流器,这两块都是模电应用。
而随着这种新的动态随机存储单元的出现,梦想电子也闯入到逻辑电路领域,在实现了这一重大突破后,他们迅速推出了1000bt的动态随机储存器,并开始在中科计算推出的计算机上使用。
此时,致力于集成电路民用研究的梦想电子已经意识到他们可以做得更多,考虑一番后,他们迅速把目光转向美国贝尔公司研发的MOS晶体管技术。
MOS晶体管是美国贝尔公司发现的,基于这种晶体管的集成电路速度要低于基于双极晶体管的集成电路,所以目前只有性能要求偏低或设备需要小而轻时,才会使用MOS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因此关注的人并不是很多。
但研究表明,这种MOS晶体管集成电路拥有更高的密度和更低的生产成本,而随着集成电路越来越复杂,单一集成电路上可以包含多个逻辑门,每个逻辑门又可以包含无数个晶体管,最终必然会出现基于单一芯片的计算机处理器。
如此一来,民用领域采用这种MOS晶体管集成电路就比较划算了,而谷雨早就下达了悬赏令,要求研发一种轻便的计算器,这些年来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此时此刻,该公司的研究人员猛然间发现他们找到了突破口。
现在国产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已经上千,,完全可以研发一款MOS晶体管的计算机处理器,可以使用动态随机储存器作为内存,最新的液晶作为显示器,如此一来,新获得的计算机不就非常非常小吗?完全可以称为计算器,梦想电子寻即贷款启动了这个项目,要想办法成为这一领域的国内第一!
唐子容虽然不知道梦想电子已经找到了计算器的突破口,但唐子容已经从老领导处获悉,磁芯存储器的末日不远了,高新区磁芯存储器厂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要不然过不了几年就要破产,因为这是被直接淘汰,未来没有人会再用磁芯存储器。
所以他不得不做两手准备,一边希望梦想电子在上海搞一个研究中心和生产基地专门搞那种动态随机存储器,另一方面就联系上海各家电子研究机构和企业,要求他们同样把注意力放在那种动态随机存储器上,不能北京有,上海没有,技术引进他来谈,但接下来的攻关你们要跟上!
而为了解决磁芯存储器厂的大难题,唐子容脑袋都想空了,他甚至也钻研起金融,想着让这个厂上市融资,这家企业现在非常光鲜,股票肯定比较好卖,上海筹资获得的钱不就可以研发那种动态随机存储器,就算搞不出来,也可以转型生产磁带等等其他储存器……
也正是有这么多想法和迫在眉睫的困难,上海市委候补委员的唐子容,才会在会议上第一个跳出来支持谷景生,当然了,他主动跳出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是中央下放干部,上海行政区划调整对他没什么影响,于情于理,都应该支持第一枢机,搞不好还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呢!
唐子容站出来说话,帮了谷景生大忙,随着他的发言,其他支持的同志也跟着发言,如此以来,上海行政规划调整算是起了一个好头,虽然说其后还有不少麻烦,但市委枢机和市长意志坚定,很多问题还是可以压得住。
这就是此时的中国政坛,已经功成名就,拥有无数成就的谷雨如同一个大锅盖一样压制着中央和地方,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但在国家不断高速发展的当下,即便有人对他非常不满,也只能憋着,毕竟大部分人对他都比较满意。
这一次会议之后,谷景生把唐子容叫到办公室,听取他的汇报,谷景生早就知道唐子容有两下子,此时一听,发现确实不错,对他起了好感,就答应帮忙。
创业板上市这一块,谷景生也不清楚,他要求唐子容做相关准备,他去碰碰运气,但这一块需要经过创业板专家委员会的审核,难度还是不小的,最好是找到新的盈利突破口,如此就比较好办了!
唐子容立刻回答,他已经想到了一些解决办法,虽然内存即将被替代,但硬盘和磁带并没有替代,磁芯存储器厂这几年对磁带已经有一定的研究,他们为了活下去,准备自研飞利浦那种轻便磁带,这一块的难度也不算大,他们有心突破。
而中电总公司的硬盘还需要引进欧美的精密零部件,其他部分倒也不是很难,所以磁芯存储器厂也想上一个硬盘厂,然后一步步实现硬盘的全国产。
而不管是轻便磁带,还是硬盘,未来潜力都不错,也应该不至于被迅速取代,谷景生赞赏的点点头,“有办法就好,你们写一份报告,我先看一看!”
除了敲定这件事之后,谷景生还对梦想电子的突破很感兴趣,又请唐子容仔细说了说,他没想到张一思小两口还真搞出了花样,既然唐子容认为他们的发明很有价值,那就帮帮他吧,反正又不是什么大事,张一思别人的面子不给,他这个顾叔叔的面子一定要给!
唐子容离开后,谷景生抓起电话联系谷雨,接通之后,他先向谷雨问好,然后汇报了上海行政区划改革的进展,结束对话前,他笑着提到了梦想电子的新突破,“谷枢机,梦想电子似乎搞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呀!”
“你消息瞒灵通的嘛,这都知道了,是一思跟你说的?”
“那到没有,是我们上海高新试点区管委会主任说的,梦想电子的新发明据说会冲击到他们一个厂的发展,这个厂主要对外,每年还有一些外汇,他们很紧张!”
电话那边的谷雨听完,笑着说道,“电子领域现在的新技术、新发明不少,在鼓励我们的科技人员大胆创新的同时,也要想办法让老厂逐渐转型……”
谷雨放下电话,心里很高兴,女儿、女婿搞出了花头他高兴,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现在能够看到年轻一代干部保持极高的创业热情,看到新鲜事物立刻想着追上,这自然让他满意。
只要有这样的精神,就算因为科研经费、人才等等不足,中国在高新产业落后,但也不至于被甩得太远,前世日本能够做到的,中国同样可以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也就在谷雨高高兴兴之际,法国和德国签署了在巴黎的爱丽舍宫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就外交政策进行磋商和协调;在防务政策以及教育和青年问题方面加强合作;为切实贯彻条约,两国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和部长级会议。
条约使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标志着“法德轴心”的形成,在“法德轴心”中,法国充当政治领袖,德国提供经济后盾。
这样既可利用法国在政治上战胜国的优势地位,抑制联邦德国重新称霸欧洲;又可利用联邦德国明显的经济优势,以增强联合起来的西欧的实力抗衡美国,因而条约对于促进西欧联合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这个条约在戴高乐眼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成为同美国抗衡的重要武器,在驯服了美国之后,美国人立刻加大了对法国的逼迫,同时英国人也开始为虎作伥,劝说法国放弃核武器的控制权。
戴高乐气坏了,他对英国人看的没错,英国就是美国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他已经下定决心在总统任期内,不让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尽最大可能削弱英国在西欧的影响力。
而为了避免美国进一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法国必须在适当的时候退出北约,尽可能保持独立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但法国的国力又不够,要想脱离美国的控制,又不至于受损严重,法国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戴高乐开始下棋,他首先是稳定内部,这就需要加强与德国的关系,法德两国迅速签署《法德合作条约》,法德联盟就可以操控西欧,同时可以与世界主要大国周全。
戴高乐的第二步棋就是完善自身,发现现在只有原子弹,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压根没有成型,事实上难以自保,所以戴高乐决定尽快与中国达成一系列关键技术的交流……
要说起来,中法两国还真是天作之合,中国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不管是民用还是军用,很多地方都比较落后,中国工业的自我升级能力比较差。
此时的中国虽然在一些新型领域发展迅速,但大部分工业企业不过刚刚吃透二战前后引进的各种设备和技术,但问题是,世界在不断进步中,这些二战时期的设备和技术大部分已经被淘汰。所以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中国工业进入到新一轮产业升级中。
过去几年,中国不断从欧美引进技术和设备,法国是最重要的技术来源之一,也正是因此戴高乐有足够的筹码可以与中国交易。
眼看着形势越来越紧迫,戴高乐也不愿意再等了,他必须首先获得的就是中国的氢弹技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搞到手,法国等不下去了,为此戴高乐增加了筹码……
看到大使馆发过来的加急电报,谷雨很是感慨,他再一次体会到拥有看门武器的战略意义,乘着这一次机会,又可以弥补上不少缺陷,如此不断的突破,中国与美苏的差距自然越来越少!
时间一晃眼就到了年后,而每年的二月和三月总是飞速过去,而在这段时间,谷雨本来以为的美国出兵刚果并没有发生,或许是看到卡比拉和朝鲜雇佣军并没有挺进铀矿区,美国最终只是给蒙博托更多的援助和军事顾问。
既然美国不主动动手,或者说还没有立刻动手,谷雨自然也约束刚果方面,以维持现状为主,现在已经吃了不少,若是能一分为二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很快到了三月底,谷雨又要迎接赫鲁晓夫的到来,不过此时谷雨对赫鲁晓夫的兴趣已经寥寥,他的注意力已经放到了赫鲁晓夫的接班人身上。
在他的印象中,科兹洛夫应该就在这段时间中风,然后赫鲁晓夫去看望他,心神大乱,还说什么“科兹洛夫没病,赶紧起来”什么的,怎么到现在也没有听到老科中风的消息,难道推荐他理疗真得很有效果?若是科兹洛夫没有立刻中风,或许苏俄的局面又不一样?
谷雨带着一丝疑惑,一丝期待,迎来了赫鲁晓夫,也就在这一天,美国总统肯尼迪不顾诸多反对,强硬签署了第11110号总统令,命令美国财政部以财政部所拥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银,包括银锭、银币和标准白银作为支撑,发行白银劵,并立即进行货币流通
第90章 巨变上
赫鲁晓夫这一次过来带着满满的诚意,不仅落实了去年年底各项承诺,正式签署协议,还在航天领域答应中国,允许中国的宇航员和苏俄宇航员一起上天。
谷雨也对他回报满满,随着中国从严重的旱灾中缓过来,谷雨就对大量出口苏俄粮食很有兴趣,这一次则告诉他,1963年春天的气候还不错,而今天春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他争取在今年对苏出口1500万吨玉米,苏俄同志可以放心。
赫鲁晓夫非常满意,他告诉谷雨,只要能够完成这个玉米出口目标,苏俄接下来会发挥工业更强大的特长,加大对中国基础建设的投资,并尽快启动通往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建设。
两人愉快的审议了即将对外发表的联合声明,然后开始了最后一次会谈,但谁也想不到,就在这最后一次会谈时,两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裂痕!
自从去年在古巴倒了霉之后,赫鲁晓夫迅速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和平使者,古巴导弹危机结束没多久,他就联系谷雨说,在核时代,必须显示出更加清醒的头脑和消除国家间不和的各种障碍的更大愿望,同时应该加强国际关系中理智的准则,呼吁中苏一起就永久停止核试验达成协议。
谷雨的回复是中国核试验数量远少于美苏,除非中国完成了必要的核试验,否则中国不会停止核试验,也不会参加相关谈判,同时他再一次老生常谈,提到哪怕需要谈判,谈判也不能仅仅是核国家之间,更应该包括那些有能力研发核武器的国家。
谷雨说的很明确了,没想到赫鲁晓夫还没完,最后一次会谈开始后,他突然告诉谷雨,美国和苏俄已经初步达成协议,准备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创建“热线”,这样两国领导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进行直接磋商,防止因意外、误解、错误估计而导致一场核战争。
赫鲁晓夫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功劳,他告诉谷雨这是苏俄为人类和平所做的重大贡献,同时希望中国也加入进来,形成三方热线。
同时美苏英三国就部分禁止核试验已经达成了多项条款,有望在今年就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达成协议,他再次要求中国加入进来……
赫鲁晓夫还告诉谷雨,他和肯尼迪不打不相识,肯尼迪表示希望访问莫斯科,并进一步扩大两国合作的领域,包括联合登月计划、加强贸易关系、共同削减军备等。
谷雨听完,气得要命,这个人蠢得无可救药,你和美国搞热线,不就是告诉美国人你不敢打,作为弱势方却没有打的决心,又要和人家打冷战,脑子有大粪才这么干!
而且这个家伙是什么意思?老子说得这么清楚了,他为什么还要提?在各个合作刚刚谈好,大家气氛比较好之际谈这个,他是想突然袭击,以项目合作,逼着中国全面退让吗?
谷雨冷冷得说道,“赫鲁晓夫同志,中国的核战略是防御型的,不会主动对他国发动核战争,与美国和贵国都有外交关系,又有安理会这个平台,沟通渠道畅通得很,不需要什么三方热线,没必要把钱花在这一块。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