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83节
至于禁止核试验,我已经无数次重申中国的立场,我不想再多说一次,美苏英是怎么谈的,与中国无关,中国现在绝不会参加相关谈判!”
赫鲁晓夫显得相当愕然,他本来以为中国应该满意他的所作所为,然后积极响应的,毕竟这让世界更加和平,对中国的发展是有利的……
赫鲁晓夫还想争取,他又一次谈和平,谷雨挥挥手,直接打断,“赫鲁晓夫同志,美苏两家是核军备竞赛也好,缓和也罢,都和中国无关,中国既没有意愿,又没有动力掺和,我们还是谈一谈别的问题吧!”
谷雨这么一说,赫鲁晓夫脸色更加难看,他本来想和美国人说好,要把中国拉进来谈判,没想到谷雨根本就不和他谈,这自然让他恼羞成怒。
他很不高兴地说道,“为什么中国想做什么,苏俄都是支持的,也给了中国那么多帮助;可轮到苏俄想做什么,中国同志却是这样的态度?您对苏共中央的观点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赫鲁晓夫翻出了旧账,提到哪一年谷雨做了什么,对苏俄很不尊重,他最后说道,“事实上,我也可以收拾我的提包,然后离开,但是我不会那样做!”
气氛立刻变得无比紧张,外交部长陈毅同志坐不住了,他十分明确的告诉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同志,中国已经多次重申核试验等问题的态度,您现在这么说明显是强人所难!
赫鲁晓夫同志,我不得不提醒你,你对美外交的种种做法是有严重问题的,与帝国主义创建热线的做法只能让人觉得苏俄胆怯,惧怕美国,这是一种投降主义的做法!”
这句话一出,赫鲁晓夫勃然大怒,他怒气冲冲的站起来,挥舞着拳头抨击起来,指责中国,大谈世界和平的是中国,现在苏俄与美国和解,中国却是这个态度,还倒打一耙说他是投降主义,最后他愤怒说道,“如果你认为我们是投降主义,陈毅同志,你就不要把你的手伸给我,我不会同你握手的!”
陈毅同志也怒道,“我也不会,我告诉你,我不怕你发怒!”
坐在谷雨身边的何孟雄同志,也被赫鲁晓夫的态度搞烦了,“赫鲁晓夫同志,你先坐下来,有话好好说,不要这样嘛!
贵我两党早就达成协议,不要把外交关系与党际交流牵扯在一起,外交上我国早就无数次重申我国在核试验问题的原则立场,从来都没有改变过,您屡次三番提及这个问题,现在各项合作协议刚刚达成,你又来压我们,这是很不应该的!”
赫鲁晓夫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他一边坐下,一边却继续强硬辩论,“何孟雄同志,你不要从你元帅的那个高度啐唾沫,你没有那么多的唾沫,我们也不是能被唾沫啐到的人!”
谷雨哪怕脾气再好,这会也有些忍不住了,“中国没有任何人想啐你的唾沫,真正有能力啐你唾沫的只有苏俄党和苏俄人民,赫鲁晓夫同志,你也不要这么敏感,既然你一定要谈这个问题,那我就和你说一说中国为什么不答应!
中国与苏俄的国力差距不小,与美国的差距就更大了,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是十足的弱者,弱者与强者打交道,想不被强者欺辱,哪怕是少欺辱,没有拼命的决心和勇气是不行的!
在中美没有实现力量平衡前,中国绝不会和美国搞什么热线,也不会轻易停止核试验,那只会让美国人觉得中国软弱,到时候他们会不断的试探,不断的切香肠,等到我们想反应,他们就用热线麻醉我们,再过一段时间又会试探,一点一点的蚕食中国的原则和底线,这是帝国主义最擅长的伎俩!
过去一百多年,类似的亏中国吃了不知道多少,我们绝不会再上帝国主义的当,赫鲁晓夫同志,不管是苏俄,还是帝俄,都是世界顶尖强国,根本不理解中国人民的警惕心理!”
赫鲁晓夫听完,立刻说道,“我注意到一个问题,中国同志对外总充满了受害者心理,可奇怪的是,中国同志在政治上对美十分警惕,在经济上却放得很开,似乎毫不在意美国的经济侵略,这是为什么呢?”
赫鲁晓夫说到这里,环顾左右说道,“这可否认为中国同志是有意这样说,谷雨同志,你不必如此,你也见过肯尼迪总统,他现在很有诚意!”
谷雨有些厌烦了,既然你摊牌,我也不妨摊牌,反正你也干不了多久,“你今天说了这么多肯尼迪的好话,我姑且相信你,但肯尼迪又能做几年的总统?他再厉害,到1968年总统任期总该到头了吧,这是美国宪法规定的!
到时候换上共和党的尼克松,这个著名的反CP派,他改变肯尼迪的方案,加大对中国的打压,拼命切香肠,我怎么办?一边听尼克松忽悠欺骗,一边不断妥协吗?”
赫鲁晓夫一时半会不知道回复,他软弱的回道,“我们讨论的是现实问题,不是假设!”
见他软弱,谷雨继续进攻,“假设是可能存在的,既然存在这种可能性,中国为什么给美国这个钻空子的机会?美国又给了中国什么,中国要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作出这么大的妥协?
赫鲁晓夫同志,今天大家说开了,我不妨把话说得明白一些,维护世界和平确实是一个很崇高的口号,但光喊口号是不行的!”
赫鲁晓夫听到这里,已经明白过来,谷雨这是在指责他,你喊着口号,想让中国大规模妥协,就别做梦了,他终于绷不住了,“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有切切实实的行动,美苏两国已经做了表率,中国作为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也要做一些事情!”
何孟雄同志听到这里,很生气的说道,“赫鲁晓夫同志,你现在正站在美国的立场压迫中国,而仅仅几个月前,谷雨同志还不顾美国的巨大压力,站在贵国一边,贵国就是这样回报中国的吗?”
赫鲁晓夫吃不消这个指责,“苏俄没有和美国站在一起,中国同样也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谷雨一针见血说道,“美苏两国若是真想维护世界和平,应该做的是裁军,大规模裁军,并从世界热点地区撤军,而不是两家私下敲定协议,然后逼着中国加入,这不是为了和平,这是为了压制中国的发展!”
谷雨这句话相当严重了,赫鲁晓夫虽然有这个心,也不能承认,他辩论道,“中国很强大,没有任何国家能压制中国的发展1”
谷雨此时懒得再争论了,他站起身,“今天大家争论得这么厉害,我想说的是,中苏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这不假,但在更多的问题上,我们有着相同的立场,现在可否这样认为?”
赫鲁晓夫见状,知道已经不可能逼中国让步,他只好说:“我们一直是这样认为!”
谷雨接着说:“在原则问题上、个别问题上的分歧,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团结!”
赫鲁晓夫回答:“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你们支持了我们,而我们也支持了你们,今后还是这样的!”
谷雨伸出手,赫鲁晓夫也伸出手,两人勉强握在了一起,结束了这一次会谈,会谈结束后,赫鲁晓夫显得十分愤怒,他和米高扬说道,“谷太过无礼了,我现在恨不得立刻离开!”
“尼基塔,你必须学会忍耐,汇率改革引发的物价上涨风波到现在还没有妥善解决,接下来还有第二阶段的汇率改革,联盟现在离不开中国的帮助!”
“1500万吨玉米,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的玉米?他们去年的粮食产量是多少来着,反正已经突破了三亿吨,我记得很清楚!”
“中国的气候更适合农业生产!”米高扬劝说道,“尼基塔,现在中国对联盟出口轻工业品和粮食,联盟对中国出口钢材、机械、化肥等重工业品,这样的交易符合苏俄的利益!”
“中国的重工业发展很快,他们过不了几年就不需要我们了,到时候我们用什么和中国交换,石油和天然气吗?我们不可能出口太多的,联盟石油预定的出口市场是西欧!”
米高扬也有些无奈,“或许可以多卖一些军火!”
“军火贸易的规模太小了!”
“伊尔62未来也可以对华出口,伊尔18就卖得不错,中国的需求量确实不少!”
“他们的华德56明年就要量产,民主德国的生产线都准备好了!”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非常焦虑,中国的进步太快了……在这一次会谈结束后,赫鲁晓夫接下来前往中国其他地方访问,谷雨权衡后,决定让曾经在苏俄留学过的陈原道同志陪同,同时叮嘱陈原道不要再和赫鲁晓夫争论,争论毫无意义。
而在接下来的中央局常委会上,谷雨很明确的说道,“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都意识到两家吃不消那种随时有可能爆发核战争的激烈军事对抗,本来我指望两家在阿富汗或者中东继续凶狠得较量一番,但现在看来,或许不一定会出现。
现在两家阵营中都有棘手的问题,美国虽然驯服了英国,却没有驯服法国,还对站在中间的我们很不放心;苏俄情况更糟糕,他们本来把我们当成附庸,现在不要说驯服我们,还不得不无奈得看着我们走独立的路,甚至还要拉拢,美苏两国都是很不甘心的!
接下来我们很可能被美苏联合收拾,很可能是这样的情形,美国直接打压,苏俄和这一次一样,打着某某高大上的名义,逼着我们妥协。
若是我们不答应,原来答应我们的东西就有可能推迟,甚至取消,而我们能够提供给苏俄的东西,又因为美苏的缓和,苏俄可以从国际市场购买,甚至直接从美国购买……”
“谷枢机,您是不是担心太过了,苏俄现在的外汇并不多,他们没办法从国际市场购买太多的轻工业品和农产品,这一块他们目前离不开我们!”
“他们目前确实离不开我们,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在政治上打压我们,而且苏俄也不会一直没钱,若是油价大规模上涨,苏俄不就有钱了吗?”
毛泽民一愣,“谁也不清楚油价什么时候涨起来,而且苏俄加上阿拉伯国家,真得有能力把油价推上去吗?”
“赫鲁晓夫说过,苏俄的西西伯利亚油田规模只比中东小一些,如此一来,苏俄加中东就将控制世界主要石油生产,两家现在关系又不错,寻找一个机会,联手涨价的可能性确实不小!
我们的进出口虽然受石油影响相对有限,但随着天方油田的增长,我们已经一步步变成了石油出口国,我们也希望石油涨价,促成西方一轮严重的经济危机。
一方面逼迫西方敞开出售先进技术和设备,完成我们必须的工业升级;另一方面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促使西方资本大量流向东方,而不是在西方国家内部循环,不断提高西方工业体的技术含量,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俄有着相同的目标!”
“中苏中东三方势力同时推动石油涨价,而中东又是火山口,若是借着阿以战争的机会推动油价上涨,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一旦油价快速上涨,苏俄实力暴涨,美国实力严重下滑,对苏缓和,苏俄外部压力进一步减少,打压我们的可能性确实不小!”
“这事实上也不奇怪,三国时期曹操先败汉中,接着在襄阳北水淹七军,眼看着刘备实力大涨,孙权就偷袭了荆州……”所以何孟雄同志苦笑着说道,“兵来土掩,也没得办法!”
“苏俄这边类似今天的搞法确实不奇怪,我们是有准备的,现在的关键是防着美国撕破脸打压我们,现在看来,我们扩大对西方开放是必须的,只要中美贸易不断增长,美国为了经济利益,又为了分化中苏,不会轻易撕破脸!”
黄道同志说道,“1962年中美两国的贸易额创历史新高,目前两国相互降低关税和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的各项工作,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合作这么多年,就算美国政府有心,美国大资本家也不会答应的!”
“我觉得美国在经济上直接打压我们的可能性确实不大,而且我们也没有吊死在美国一根绳上,法国人也面临着美国的打压,中法合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我们突破氢弹用的时间很短,就算我们不给,法国过个三五年总会突破的,还是赶紧交换吧!”
“我也同意交换,戴高乐强一些是好事!”
“也不都是好事,戴高乐强一些,我们在西非的经营就更难!”
“现在我们极可能被美苏联合压制,要做的是防守,西非的经营不是当务之急!”
“既然如此,阿尔及利亚铁路就不要修了!”
“肯定不能修呀,阿尔及利亚离西欧太近,若是修好了铁路,殖民者卷土重来,我们不是白忙了吗?这种事不能做!”
饶漱石想了想说道,“现在就不知道美国的目标到底是哪里?是非洲、南亚还是东南亚?我们最好提前准备起来!”
“非洲方向就算美国把我们赶出了刚果,对我们的影响也有限;而东南亚已经打过一次,美国人知道我们的决心,就算在马来西亚惹事,也不可能把我们赶走!”荣瑞华同志接过来说道,“我们对南亚方向并不重视,但南亚的利益很大,我感觉印度和缅甸方向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在印度方向的影响力看着不小,但实际上很脆弱,若是缅甸或者孟加拉国出事,我们的影响力很可能会被迅速清零,而在这个方向上,美苏有共同利益,他们有联合的可能!”
“缅甸的内战打打停停,三国鼎立的局面想轻易打破也不容易,要出问题,更可能是孟加拉国,要说起来,文官政府和军队矛盾真不小,若是外部力量插手,孟加拉国出乱子,而一旦孟加拉国出事,印度也有可能乘机发难,一致发生第三次印度战争,我们在孟加拉国的投资很可能会出现重大损失!”
讨论的时候,谷雨并没有发言,听到这里,他笑着说道,“印度在外交上学的是英国,很敏感,我们能感觉到,印度肯定早就感受到了,新一轮印孟战争确实有可能发生!”
“若是美苏同时对着我们招呼,这一关不好过呀!”
“既然知道有坑,那就主动退避三舍,我们在印度方向的目标自始至终就是限制印度的发展,保证西部的稳定,现在已经超额完成了,退一步也不伤根本!
这些年我们从孟加拉国和海德拉巴拿到的好处,我们以优惠的价格卖还给两国不就行了吗?两国获得了好处,美英就算煽动,两国的统治阶层没有多少利益,也折腾不起来!
而两国扩产的铁矿石产能自己消化不了,他们除了卖给我们,也没办法卖给别人不是,我们进口铁矿石和各种工农业原料,出口日用品和其他工业品,哪怕是在国际贸易体系下,我们也不吃亏!
若是印孟战争爆发,孟加拉国吃了大亏,我们根据形势和孟加拉国的态度,再决定是否下场,如此就化被动为主动,就算有损失,卖一波武器也赚回来了!
说到底,只要印度对孟加拉国的威胁还在,孟加拉国就离不开我们,他国不管怎么煽动,都改变不了这一点,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不断加深孟海两国的记忆,时间一长,别人想赶我们走,也赶不走!”
毛泽民有些心疼,“这倒是一个办法,只是在孟加拉国如此,在非洲是不是也要这样?这样一退再退,我们这些年在国际上的经营不是白干了吗?”
“我们的发展很快,不得不想办法稳定原材料供应,我们购买外国矿山,事实上就是国际资本输出,但现在的国际大势是民族独立,各种争取经济主权的斗争层出不穷,我们现在的做法多多少少有些逆时代潮流。
越是这种局面,我们越要谨慎,不仅要善于进,更要善于退,而印度各国是个大粪坑,我们一直很小心,只是在旁边看,并没有跳下去,现在既然有被推下粪坑的危险,那就主动退,让别人没机会推!
而非洲方向恰恰相反,我们在非洲是有抓手的,别人没能力赶我们走;而英法两国在非洲,不管是实力,还是影响力都远远超过美苏中三国,美苏和我们在非洲就算斗法,首要目的也是驱逐英法,这一点大家要看清楚,所以非洲方向不仅不要退,还要积极进取!”
讨论一番后,环太党中央核心层达成了一致,加快与法国的谈判,把包括氢弹、航天技术在内的关键技术转让法国,乘机交换到一些关键技术,以加强工业基础,并加大与法国电气和石油公司的合作,尽快解决电气、高铁领域的多个难题,同时争取尽快实现合成氨和乙烯等领域的全面突破。
会议同时决定把这几年投资孟海两国的项目廉价出售给两国,既可以争取好感,又可以避免跳坑,同时利用进一步增加在非洲方向的投入,英国既然做了美国的走狗,与法国又闹翻了,那么接下来的攻略重点是东非。
谷雨很注意收集东非各国的消息,他就注意到东非的坦噶尼喀总理尼雷尔和北罗得西亚独立运动领导人卡翁达都与中国有联系,都表达了对谷雨主义的认可,虽然谷雨很清楚他们更多的是想要援助,而且对中国多多少少有些担忧。
不过谷雨还是愿意做一些合作,甚至于未来帮助两国修建坦赞铁路也是可以的,不过中国的钱不是大风吹的,赞比亚有丰富的铜矿,坦桑尼亚各种资源也都有一些,铁路换联合开发资源,这总是可以的,如同多哥那样正常的国与国合作,绝不给白嫖。
也就在谷雨召开中央局常委会的同时,在苏共中央第二枢机科兹洛夫的主持下,留在莫斯科的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先召开了会议,统一了立场,然后以讨论工业党和农业党如何划分为由,把一名又一名中央委员叫到了莫斯科,一连串会议之后,一定都定好了……
就在赫鲁晓夫和米高扬完成了最后一程对沈阳的访问,到达海参崴的当天,赫鲁晓夫接到了中央枢机苏斯洛夫的电话,说是农业党和工业党划分出现了问题急需赫鲁晓夫回去。
赫鲁晓夫最烦被人大乱行程,但是苏斯洛夫坚持让他回去,赫鲁晓夫也只好妥协,米高扬劝说道,“尼基塔,重新考虑一下吧,符拉迪沃斯托克人民很热情!”
“再热情,也需要回去,该死的,我不在,他们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赫鲁晓夫和米高扬乘专机抵达莫斯科机场,整个机场空荡荡没有任何人来迎接他,只有克里姆林宫的警卫人员,两人对视了一眼,眼中充满着惊慌,都是老资格政治家,他们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克里姆林宫警卫队迅速将赫鲁晓夫与米高扬接上汽车,然后直奔克里姆林宫,等这二人进入会议厅后,KGB负责人立即撤换了克里姆林宫内所有的警卫。
会议召开了,果然和预料中的一样,由科兹洛夫主持召开,参会人员皆是苏俄党内高级干部,他们轮番开始对赫鲁晓夫口诛笔伐,痛骂其昏庸无能。
米高扬知道大势已去,便提议只撤销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位,还让其保留部长会议主席职务,但提议立即被否定。
当天晚上,唯一站在赫鲁晓夫这边的米高扬也劝说他辞去所有职务吧,赫鲁晓夫深知自己无力回天,只得接受了,他郁闷的说道,“难道科兹洛夫就不能再等三年吗?”
会议再次召开,这次赫鲁晓夫没有再沉默,他老泪纵横地向所有人哭诉,为自己辩解,但他只是辩解并没有反抗,还表达了自己为主席团的成熟而高兴,愿意让位给年轻人。
可是赫鲁晓夫本想再提些要求,话还没说完,便被科兹洛夫斩钉截铁地打断:“这办不到!”
赫鲁晓夫知道,今日的会上发言正是他政治生涯最后的绝唱,他也不再挣扎,平静地写了一份辞职报告,并签上了自己的姓名。
两天后,主席团批准了他的辞呈,科兹洛夫顺理成章被全票通过,成为苏共中央新一任第一书记,而排名第二的中央枢机是苏斯洛夫、第三则是谢列平,部长会议主席则是柯西金,而勃列日涅夫还是中央主席团成员、最高苏维埃主席。
得到消息之后,谷雨的嘴角露出了一丝耐人寻味的笑容,这样似乎挺不错,希望科兹洛夫能多挺几年,应该可以吧,脑淤血这个东西属于随机性质很强的疾病……
第91章 巨变中
谷雨虽然对科兹洛夫政变有些吃惊,但还表示满意,原因也不奇怪,科兹洛夫是军工系统出身的领导人,他的威望又比勃列日涅夫要强,这就注定了他就算上位不光彩,统治也相对稳定,不管对内对外,其妥协要比历史上的勋总要少。
科兹洛夫出身于列宁格勒,而新任的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也出身列宁格勒,这样一对搭档搞经济的水平肯定要高一些,最起码科兹洛夫会支持柯西金进行更加彻底的改革,而柯西金能够成为总理,恰恰也说明科兹洛夫的权力比想象得要大。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