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86节
今天柯西金把自己改革的思路和谷雨分享了一番,谷雨一听就明白过来,就是陈云的路子,不放弃公有制,加强货币核算,搞利润挂帅,但这条路走下去,整个经济体系的窟窿就会层出不穷,是堵不胜堵的,最后必然逼迫国家走向市场经济。
不管是柯西金,还是科兹洛夫,亦或是勋总,都没有那个底气进行市场化改革,历史上,苏俄运气贼不好,遇到了戈尔巴乔夫,但即便他们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人物,最终的结构也必然是普京那种,百业萧条,只剩能源,既然走市场化路线,这就是必然的结局。
事实上,前世中国南北差距越来越大,北方除了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以外都不怎么样,无论怎么振兴都不行,也是这个原因,这就是市场经济,不随人的主观意愿改变。
既然注定是这个结局,谷雨自然很乐意帮忙,现在中国基础工业还提供不了足够的物资,哪里来,自然是问老毛子要,而老毛子想提供给中国大量的基础工业品,必然会进一步扩张生产,未来必然会一步步演变成前世那个老毛子武装加油站,甚至还不如前世,他们连粮食都不能自主!
所以谷雨爽快的表示支持,不过他也表示现在只是初夏,中国今年的收成还要看夏天,所以不敢打太大的包票,他建议苏俄也要做好从西方购买一些物资的准备,柯西金沉重的点了点头。
谷雨怎么也想不到他一语成谶,就在八月初,海河流域出现了特大暴雨,虽然自40年代初开始,中国就开始治理海河,但更多的是修建一个个水库和灌溉渠道,对泄洪工程也有投入,但相对有限,毕竟北方缺水是共识,上下想得都是把水怎么留下来,而不是流到大海,结果这一次被老天爷严厉得教训了一番。
10天内,河北省西部山区和京广铁路两侧,平均降雨高达600~800毫米,10日内将一年的雨量全部降下,最大暴雨中心在滏阳河上游内丘县,7天降雨量高达2050毫米,为建国以来的最高记录!
虽然保住了天津,保住了津浦铁路,但损失极其巨大,总计104个县受灾,其中32县被水淹,其中保定、邯郸、邢台等市内水深2至3米,33个县城被洪水包围。
无数水利设施被冲毁,总共有五千万亩土地被洪水淹没,其中绝产就有三千万亩,直接造成粮食减产20多亿斤,受灾人口两千多万,棉花减产10多亿斤,死亡四千多人……
谷雨也想不到在1963年会在河北出现这样的大灾,想都想不到,他自然有所担心,而且即便粮食丰产,也要和老毛子诉一诉苦,所以在九月份总理访苏时,他就特别交代一定要把中国的大水灾说一说,表示我们会尽力,但能不能有足够的供应,需要等到统计数据出来才行。
到了十月份,各种统计评估出来后,1963年中国比1962年粮食总产量足足增加了1700多万吨,上下终于松了一口气,四月份谷雨吹牛可以给老毛子1500万吨,大家还有些担心,现在看来问题并不大,而如此规模的粮食出口,自然也就意味着苏俄需要给中国提供大批基础原料,这对中国的帮助相当大。
相反,这一年苏俄农业却遭到了空前的大旱灾,粮食比上一年直接减产三千多万吨,再加上赫鲁晓夫各种乱七八糟搞法引发的后遗症,苏俄中央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总不能上台第一年就搞粮食定量供给吧,无奈之下,科兹洛夫决定亲自访华,和谷雨面谈,尽可能从中国获得更多的粮食。
也就在科兹洛夫专机启程的前一天晚上,科兹洛夫得到了一个让他无比震惊的消息,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在这个关键时刻,科兹洛夫压根没办法出国,他只好给谷雨通电,谷雨回电表示理解,然后表示中国在农业问题上会竭尽所能的帮助苏俄,但希望苏俄同志在一些重要领域也可以更多的帮助中国……
在给科兹洛夫回电的同时,谷雨也签发了给肯尼迪的哀电,把肯尼迪狠狠得吹捧了一顿,谷雨觉得必须尊重肯尼迪,虽然他也有不少私心,但敢于改革美国的痼疾还是值得尊重的,虽然这样值得让中国尊重的美国人越少越好。
与此同时,他也非常高兴,肯尼迪被刺之后,再也没有人敢于站出来限制住美国利益集团的胡作非为,美国人将会更加疯狂的损耗国力,这对于中国也是好事,希望是阿富汗,一定是阿富汗,只要美国打阿富汗,谷雨可以在刚果和印度方向全面让步,甚至于马来西亚让步也都可以,让美国放心大胆的打……
第93章 加深合作
“美国人做事太难看了,那个所谓的凶手十有八九是替罪羊!”
“不是十有八九,是十成十,没想到杀人灭口都开现场直播的!”
“这种死法类似于公开处刑,应该是得罪了不少利益集团!”
“美国现在很强大,但他们太浪了,二战至今,已经有快二十年,肯定有些扛不住,肯尼迪年轻气盛,想做一些改革不奇怪,可惜还是太年青了!”
“肯尼迪是1917年出生的,今年刚刚46岁,虽然刚上任那会有一些不足,但他学得很快,也敢碰棘手的政治问题,是一个不错的政治家,确实可惜了!”
“罗马帝国的格拉古兄弟,也不知道他那个司法部长弟弟是什么样子?”
“要是不老实,估计也逃不了一枪!”
“这对我们同样是提醒,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影响到很多人,我们也要防范一些利益受损的人狗急跳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肯尼迪被刺之事太过震撼,美国人事后的种种处理不仅坑了苏俄一把,还搞成了无头案,能操作这样的超级大案,可以肯定肯尼迪遇刺必然是各个利益集团联合所为,里面更是阴谋重重。
中央局常委会上也忍不住做了一些讨论,然后决定给谷雨加强保卫,谷雨并没有拒绝,但他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重重包围,下面是什么情况,他这个一把手看不到也同样不行。
所以他决定改变操作模式,以后考察会有意识的多挑选几个地方,选择其一,深入一段时间,同时他也要求中央的领导同志们也要多下去走动,多待一段时间,这才是真正的深入基层……
大家都表示赞同,然后责成有关部门做好相关调整,毕竟要想真正看到东西,肯定需要不少的时间,每个人都有一堆工作,肯定要调配好,如此才可放心下去。
当然了,会议的中心议题不是肯尼迪,而是中苏问题,肯尼迪被刺,疑似凶手去过苏俄,也就是说美国人极有可能掀起新一轮反苏浪潮,所以中央自然要讨论一番,讨论的结果自然是站在苏俄一边。
倒不是基于中苏两国的香火情,而是利益使然,美国势力太强,联合老二对付老大,是中国的本能,哪怕中国经济上有求美国,一直想入关,也要站着入关,这也要求压制住美国的嚣张气焰,美国太强肯定谈不拢的,哪怕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也是没办法……
大原则敲定之后,立刻就谈起了中苏粮食贸易,苏俄大旱灾导致饲料粮严重不足,中国已经答应出口1500万吨,但苏俄方面竟然要求2800万吨,苏俄甚至还希望提供更多的玉米,按照苏俄高层的说法是2800万吨还是不够,苏俄还是需要杀掉相当数量的猪以节省饲料。
苏俄这个说法,传过来之后,环太党中央大为震惊,这是2800万吨,不是280万吨,苏俄的农业怎么会搞成这样?虽然中国的小农经济问题不少,但就算是最困难的前几年,中国也没有这么依赖国外。
谷雨也觉得纳闷,在他的记忆中,这一年的赫鲁晓夫花了四百吨黄金买粮食,但四百吨黄金怎么也不可能卖到那么多的粮食,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后来他仔细询问,苏俄代表团才说了实话,苏俄的粮食虽然有些不够吃,但人均粮食还是比较高的,吃饭没问题,他们还是想维系庞大的牲畜养殖量,若是搞不到这么多的玉米,苏俄就要大规模宰杀牲口,而一旦宰杀,多少年都未必能过缓过元气。
“这么多粮食,就算我们给,运输就要很久,而且这个价格怎么谈,数量少可以按照国际市场价格做参考,数量大直接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
“虽然苏俄气候注定了该国粮食生产波动很多,但搞成这样也太离谱了,苏俄的农业计划到底是怎么制定的?正常不应该是根据农业收成的平均年份来确定农业计划吗?他们怎么可能缺口这么大!”
“不用猜了,苏俄肯定是按照丰年确定的农业计划,搞了一大堆牲口,现在骑虎难下,又不想大规模杀牲畜,就把主意打到我们头上!”
“苏俄的农业真是一言难尽!”
“就算问题再大,人家也是吃肉多少的问题,而我们呢,也不过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一步步来吧,谁让我们需要进口大量的基础工业原料呢!”
“就算可以换到更多的钢材,我们也没办法出口那么大数量的玉米,出口了,我们的饲料生产怎么办?”
“一点不给肯定也不行,这样一个雪中送炭的机会还是要抓住的!”
“我看呀,还是老办法,加大大米出口,从国际市场上换取玉米,卖个几百万吨,凑成两千万吨就差不多了!”
“美国的态度说不准!”
“能多出口粮食,而且还是间接让苏俄进口,美国高兴还来不及呢!”
“我们可以停止大豆出口,同时进口一些美国大豆,美国大豆很便宜,现在我们要发展,不能让人民吃太多的肉,油可以多一些,而且大豆的豆饼搭配玉米是很好的饲料!”
讨论一番之后,就达成了一致,在保证国内饲料生产的情况下,给苏俄多一些帮助,新增部分可以通过出口大米,换取美国玉米和大豆,但想达到2800万吨的规模还是非常困难的,不过想来苏俄也不可能全部指望中国。
讨论完之后,谷雨总结之后,接着说道,“这几年,我们轻工系统的产能增长很快,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过剩,过剩有好的一面,可以刺激竞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有不好的一面,一些地方企业已经出现了明显困难,这也直接影响到一些地方的经济。
这两年国家加大开放,外国企业进来的越来越多,也影响到一些企业的销售,按照一些同志的说法是困难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
甚至还有一些同志重提帝国主义的侵略,似乎我们这些年白革命了,似乎我们党一夜之间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这些担心有没有道理,有一定道理,但用一个成语,因噎废食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切!
开放是双向的,我们不对外打开大门,外国企业进不来,我们的企业想出去就不会容易,这几年我们的外贸节节高涨,外国企业赚走的利润总没有我们的外贸收入高,我们总体是赚的,我们的同志怎么不说话呢?不能只看到不足,没有看到我们取得的进步,这不符合实事求是的态度!
就算是国内的竞争,我也不担心,中国人民如此勤劳,中国工人的工资又比较低,我们大部分行业的生产力水平与国外差距也不大,我们的企业肯定竞争得过,现在不过是暂时不适应罢了,对此我是很有信心的!
当然了,那些困难企业的问题确实需要解决,这几年地方的同志也拿出了不少方案,对这些方案也有一些争议,我的看法是中央不要着急,先不要管,让地方自己去探索。
探索好了,地方经济好过,中央可以进行推广;探索不好,地方日子不好过,中央也排除了一个选项,若是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腐败,监委必须查,改革可以,但绝不能变成国有资产大流失!
当然中央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中央要做的是做大蛋糕,该做什么呢?很简单,支持下面改革的同时,同时想办法推动我们的企业开拓新的市场,产能过剩,说白了,不就是市场不够吗?我们争取到更多的市场,我们的企业国内竞争不过,可以往国外发展嘛!
欧美市场很重要,但帝国主义不是那么好相与的,想从欧美赚到大钱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要全面发展,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先从亚非拉国家开始。
现在亚非拉的殖民主义崩溃了,我们那些过剩产能完全可以搬到我们影响力比较大的地方,苏丹、卡宾达、海德拉巴都是我们影响力比较大的地方,与其厂子烂在国内,变成一堆废铁,还不如搬出去,在海外发展!
苏东地区也要重点开拓,苏俄领导人过来,我会和他们谈,发挥比较优势的问题,计划经济天然搞不好轻工业,他们的人口又不够,轻工产品怎么也竞争不过我们,没必要投资太多,事倍功半!
苏俄应该更多的投资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然后用重工产品、基础工业品和我们交换轻工产品嘛,哪怕是钢筋水泥,我们的庞大需求都是长期的,苏俄资源丰富,多搞几个厂一点都不难嘛!
之前我就想这么和苏俄谈,可赫鲁晓夫骄傲的很,没办法谈,这一次他们的农业生产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想来是可以谈的,就算谈不拢,试探一番也是可以的!”
谷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等到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率领的庞大代表团来到中国后,在谈到了农业领域的合作之后,谷雨提议两国加深合作,他认为轻工业产品和重工业产品有显著的不同,轻工产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规格也非常多,而且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很难制定明确的计划。
他建议苏俄效仿西方企业,在轻工业领域做好设计和那些相对比较容易计划的东西,比如一些石化衍生出来的人造丝等等的生产,然后把需要大量人手的生产流程交给中国。
这样操作,对人口不足的苏俄好处很多,可以把大量的人力转移到其他有优势的重工业领域,商品销售也好办,哪一个设计卖得好了,就可以多下订单,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不是和苏俄现在一样,按计划来,好产品供不应求,坏产品没人要,但却按照计划生产一大堆,浪费非常严重。
虽然有一些变化,但中苏两国可以创建相应的记账贸易,每年年底进行一次挑战,次年苏俄对华增加或者减少出口基础工业品,这也非常有利于苏俄安排生产计划。
对人口众多的中国同样好处很多,中国可以多办这一类型的轻工业生产工厂,更多的解决就业问题,有苏俄订单的时候生产苏俄的,没有苏俄订单的时候生产国内或者其他国家的,可以借此增加相应的加工收入,而出口所得可以购买苏俄的钢筋水泥等基础工业品,这一块中国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
谷雨告诉苏俄领导人,中国基础建设物资缺口太大,按照西方标准人均10吨钢,才算完成工业化,中国需要100亿吨钢以上,这个规模实在太大了!
所以这些年中国到处寻找铁矿,希望多个渠道供应铁矿石,绝不能对某一个国家太过依赖,同时希望和友好的国家合作,从这些友好国家大量进口钢铁制品。
说到这里,谷雨有些无奈得说道,“勃列日涅夫同志,中国与苏俄不同,苏俄各种资源丰富,最头疼的反而是人力不足,中国恰恰反过来,虽然各种资源不少,但被人口一平均就没有多少了,而且中国主要资源的开发成本太高,质量也不高,最典型的就是铁矿。
中国铁矿石总量不少,加起来有几百亿吨,全球排名前几,但位置比较好的铁矿并不多,而且几乎没什么高品位的铁矿石,冶炼成本比较高,所以中国最合适的办法是进口铁矿石,在沿海冶炼,这样操作,成本最低。
这些年中国到处找铁矿,但我们很无奈得发现,世界最主要的高品位铁矿基本都控制在西方国家手中,中国唯一可以突破的只有非洲,但非洲国家很不稳定,交通又非常糟糕,我们也不敢过多的投资……
可如果依赖过分西方国家,西方国家肯定会把铁矿石当成武器,不断涨价的同时,还会不断在政治上勒索我们,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中国政府的计划是一步步提高生产力,未来长期维持住三亿吨钢铁的需求量,这个需求量太过巨大,国内铁矿石保证一亿吨钢铁生产,进口铁矿石保证一亿吨钢铁生产,同时希望可以从友好国家进口一亿吨钢铁。
若是苏俄可以稳定提供一亿吨钢铁,这不仅可以让苏俄的钢铁产量翻倍,工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光光这一块就可以让中苏两国产生15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额。
到时候从中国进口的大量物资,自然可以让苏俄人民的生活获得极大的提升,如此中苏两国的经济高度联系在一起,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也可以保证两国在政治上的长期合作!”
谷雨这番话既有忽悠的成分,也不完全是忽悠,他是真心想和老毛子达成这样的合作,一旦这样操作,老毛子最大的短板被中国弥补,日子绝对比前世要好,苏俄崩溃的日子自然要往后推。
而有苏俄顶在前面,中国对西方自然有比较高的统战价值,这将十分有利于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的大门,谁让中苏在经济上是天作之合呢!
就算是从经济上考虑也是赚的,时间一长,中国就会一步步控制苏东庞大的轻工市场,一旦形成习惯,这一块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收益,这样存在严重不足的市场可不那么好找。
同时这也会极大的降低中国工业化的成本,西方国家把铁矿石的价格推到好几倍高,造成了中国十分巨大的损失,但如果有老毛子制衡,西方想漫天要价也没那么容易。
谷雨也不希望建设太多的钢铁厂,前世的钢铁产能太过夸张,搞得钢铁比白菜还便宜,最后只能无奈得去产能,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职工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与其如此,还不如拉苏俄一把,让苏俄分享中国城市化的好处,而一旦形成了习惯,中苏关系就比较稳了,苏俄搞种种幺蛾子总要考虑再三……
不过谷雨想不到的是,勃列日涅夫竟然吃惊道,“中国未来的钢铁需求量真得会有这么多吗?”
谷雨无语,不得不解释,“勃列日涅夫同志,苏俄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0%,而中国目前只有24%,这也意味着即便按照九亿人口计算,中国要想达到贵国的水准,也需要让2.4亿人进城。
按照一家四口人计算,光光需要的住宅就是6000万套,按照1套60平方米,1平方米需要30公斤钢铁计算,光光这一块就需要1亿多吨钢,而城市化同样要修建各种配套的桥梁、公路、隧道和地铁等等,这一块的钢材需求是大头……”
勃列日涅夫听谷雨这么一算,自然明白,他忍不住看了一眼柯西金,两人的眼中都有一些无奈,计划经济虽然不在意市场,可以大量生产,但生产的东西如果不能卖,只是库存,那也是巨大的损失,但苏俄,哪怕是加上东欧的总人口摆在那里,这也注定了苏俄能够生产的物资与总人口挂钩,是有上限的。
可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上限非常高,这也意味着中国会一步步赶超苏俄,看看谷雨所说,中国未来的钢铁需求量会长期维持住三亿吨钢铁的需求量,苏俄就不一定有这么大的需求……
苏俄对中国的担心,也主要源自于此,随着中国的工业迅猛发展,苏俄就发现中国主要工业品的数量会赶上并超过苏俄,这不仅会降低苏俄的国际地位,还会直接动摇苏俄对东欧和其他共产主义政党的影响。
但中国这些人稳扎稳打,一步步发展起来了,苏俄想压也压不住,所以对华外交就显得十分别扭,一方面要拉拢,在赫鲁晓夫时期给了不少东西;另一方面又十分防范,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极其敏感。
两人也都知道谷雨这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有些问题苏俄受制度限制解决不了,那就干脆扬长避短,大规模对华供应基础重工业品,换取计划经济难以操作的轻工业品。
这样的交换,两国都有好处,而且正如谷雨所言,互相有依赖,谁都甩不开谁,政治上自然就不容易起幺蛾子,苏俄就可以专心于西线!
事实上,苏俄高层早就想过这个方案,但却一直没执行,原因很简单,粗钢这些是生产所需,但关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实际上还是农副产品和轻工业品,中国想弥补粗钢等初等工业品相对容易,可苏俄要想找到一个巨大的农副产品和轻工业品的供应商就非常困难了!
苏俄这一套方案若想执行,必须有一个前提,中国是苏俄的小弟,苏俄才能放心,但很明显这根本不现实,所以赫鲁晓夫时期想得还是什么都靠自己,同时尽可能扶持印度,有两个供应商总比一个好,不过他却搞得一团糟。
现在科兹洛夫上台,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会哪怕知道谷雨的方案有小心思,也必须和中国全面合作了,科兹洛夫一上来就喊2800万吨玉米,根源就在于此,先渡过眼前的难关再说,而谷雨也知道苏俄的想法,他这会提,苏俄总会同意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一次苏俄同样诚意满满,为了让中国多出售各类农副产品和轻工业品,苏俄不仅大规模增加中国需要的粗钢这一次基础工业品的出口,老毛子还希望中国大规模进口苏俄的军火,他们这一次诚意满满,一大批苏俄现役装备都被拿了出来。
这一次拿出来的都是谷雨比较喜欢的,比如空中多面手雅克28、比如大型641常规潜艇、比如在未来的中东战争中表现出色,被美国人称为冥河的P-15白蚁反舰导弹等等。
除此之外,苏俄还把MAZ-537这样的卡车怪物拿了出来,有了这玩意中国的导弹运输就没大问题了,虽然油耗大了一些,但物有所值不是。
另外,M3燃气轮机动力系统也被老毛子拿了出来,虽然这玩意工作时噪音不小,被称为能唱歌的军舰,但这玩意动力足,可以推动4000吨的军舰跑起来,这对中国海军的帮助同样不小……
既然双方都诚意满满,各项谈判自然比较顺利,谷雨顺势提到了去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谷雨认为这一次事件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这表明苏俄的利益已经不仅仅是防御或者东欧,在全世界都有自己的利益,再忽视水面舰队的发展已经不现实。
不仅仅苏俄如此,中国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中国的外贸规模越来越大,在海外的投资也慢慢多了起来,同样需要海军来维护。
但要想发展出一只能够一定程度上和美国海军抗衡的海上力量还是比较困难的,谷雨再一次提议两国海军加强合作,尤其是航空母舰领域的合作,更准确地说,谷雨希望中苏合作,未雨绸缪联合攻关限制航母发展的几个关键点,比如蒸汽弹射器,比如舰载机。
与前世不同,这一次的苏俄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搞到了一艘二战日本的破烂航母,老毛子用了几年功夫重修一番后,变成了苏俄第一代航母,他们利用这艘航母进行训练,后来又引进了中国仿制美国的歼52战斗机,从而一步步创建起了苏俄第一代舰载航空兵。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