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87节
不过到了六十年代后,那艘日本航母早就不行了,苏俄海军一直想搞一艘新航母,可反对一切大型舰船的赫鲁晓夫就是不同意,他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苏俄才发现面对美国的封锁几乎没有办法。
那艘部署在太平洋舰队的航母,被部署在日本的好几艘美国航母盯着,苏俄唯一能用的只有641常规潜艇,但常规潜艇在水下支撑不了多久,在对峙过程中,这些常规潜艇一艘接着一艘被美国海军逼着露出了水面……
古巴导弹危机接受后,苏军事后反思,一方面决定大力发展核潜艇,不再上心发展成本低,但局限性很大的常规潜艇,所以641这种大型潜艇也可以卖给中国。
另一方面,老毛子终于决定要搞航母,不过对苏俄军工影响巨大的乌斯季诺夫更支持载机巡洋舰方案,反对浮动机场方案。
乌斯季诺夫的理由也让人无可挑剔,苏俄的主要势力范围在北冰洋和北大西洋,这些地方不适合航母,而受限于土耳其两道海峡,苏俄海军舰艇势单力孤,非常强调独立作战,你造浮动机场,补给怎么解决?
至于太平洋方向,自始至终都不是苏俄海军的重点,苏俄也不可能把主要海军兵力放在太平洋,这是苏俄的国防重点决定的。
乌斯季诺夫这个方案还有一点没说,海军对苏俄的意义不大,能够给海军的军费是有限的,美国的企业级核动力航母确实好,但苏俄造不起,用不起,也不可能和美国比拼航母,不是一个等级,若只是为了吓唬人,装备无数导弹的载机巡洋舰已经够用了……
但即便是乌斯季诺夫也不能否定一个问题,载机巡洋舰的战斗力远不如正规的航母,装一些直升机能吓唬谁?虽然英国人在搞垂直起降战斗机,但并没有装备,谁也不知道情况,恰好中国也正在积极准备发展第一代航母,苏俄自然相当关注。
与苏俄不同,中国海军根本看不上四不像一般的载机巡洋舰方案,不过中国又搞不定蒸汽弹射器,只能搞斜角甲板航母,但斜角甲板航母的起降速度太慢,自然又想起了垂直起降飞机,所以谷雨就提议两家合作,我们一起干,如此好分摊巨大的研发成本,毕竟苏俄的工业基础强多了……
除了提出加强航母领域的合作以外,谷雨带着苏俄客人参观了首都防空网最核心的设备太行计算机系统,虽然谷雨不清楚苏俄做到了哪一步,但他觉得有必要让苏俄看一看中国防空系统的巨大进步,这也可以避免苏俄产生误判。
除此之外,也跟苏俄对计算机的高度重视有关,苏俄把计算机当成解决计划经济的弊端,大肆鼓吹经济控制论,国内各种争论不断,热闹无比,自然引起了中方的高度关注。
虽然老毛子最终因为官僚集团的小算盘,从硬件领域开始捣乱,硬生生阻止了苏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但这一块苏俄的人才还是非常多的,中苏两国自然有合作的必要性。
太行计算机系统与美国的SAGE系统一样,旨在解决数据融合问题,中国各地的雷达设施都在监视美苏的轰炸机,这些需要联网在一起,并与防空导弹和拦截机协调,这些在后世看起来很习以为常,但在此时此刻,这并不简单。
中国太大需要集成数百个雷达站和传感器,这并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那样容易,当时,随着雷达数据的输入,敌机的位置被手工绘制在地图上。
中国要大得多,在50年代和60年代,飞机的飞行速度要快得多,没有一组人能够及时做出有效防御的决定,需要自动计算如何最有效的阻击对方的导弹和飞行器,同时让军事指挥官了解空战的全局形势。
而相比于美国SAGE系统,中国的太行系统则走得更远,属于部分采用集成电路的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更快,而且成本更低,当然了,这个低只是相对而言,这个时代的计算机压根就没有便宜的,不过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总比电子管计算机要便宜。
为了搞定这个超级项目,中国从一开始动员上千人,到后来动员了上万人,才终于一步步解决了这个超级难题,同时也为中国的IT行业提供的大量资本,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大量先进技术。
太行系统需要的大型计算机有数十台之多,光光研发阶段的各种投入就超过十亿,再加上其他各行各业的需求,涉及到的小型集成电路、晶体管、记忆磁芯、脉冲变压器等等都是巨大的,全部要实现量产,再用人工去一个个测试已经不现实,这就逼着相关工厂想尽办法提高产品的良率。
在巨大的订单推动下,中国逐步形成了以中科计算、中电总公司为核心的计算机产业链,其中相当数量集中在北京新城,目的是实现一步步实现北京的产业升级,想让人才们愿意干活,谁不愿意留在北京呢!
人才就不用说了,看看中国各个大学陆续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就知道了,这背后就是越来越庞大的人才梯队,按照谷雨的设计,这些人才接下来将有不少前往美国留学,他们中肯定有不少会留在美国。
等到七八十年代硅谷进入到快速发展期,有这些人在,中国国内不仅有足够的人才迎接个人计算机和游戏机的普及,也有足够的海外留学人员带来远远不断的新思路,新技术。
与人才培养相比,这一次突破带来的一些新技术同样很重要,比如实时操作系统;比如高度规范的编程方法;比如数据通过电话线的实时传输;比如CRT终端和光笔的使用;比如冗余和备份方法与组建等等,这些东西是网络时代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个超级订单,中国开启了通用计算机研发之旅,虽然谷雨不清楚中科计算的通用计算机什么时候搞出来,但谷雨的决心非常大。
只要中科计算的计算机证明了自己的架构毫无问题,就将在中国和香港经合组织全面推广,这是创建起一个基于统一信息计算中心网络的国民经济自动化管理体系的重要一步。
这将为自动收集经济数据、计划和分配资源、银行和运输控制提供手段,会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率,降低成本,如此可以极大的加强中央集权,这是任何一个大一统国家的领导人都孜孜追求的!
在谷雨的前世,中国并不是看不到这样做的好处,但各种动作却比较缓慢,原因很简单部门和地方利益作祟,工业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僚反对什么都计算机化,这会暴露他们的低效率,削弱他们的权力和对信息的控制,并最终把他们打成多余的人。
甚至这直接影响到很多官员的生命,中国的房地产数据为什么不能联网,技术上有难度吗?一点都没有,归根到底是利益使然,只要把相关数据一联网,不知道多少人的屁股会露出来……
也正是清楚这些,当苏俄国内各种关于控制论的讨论甚嚣尘上时,谷雨却下达了一个指示,不要在国内讨论苏俄的控制论,这不利于团结。
在让科学家们闭嘴的同时,谷雨在行动上却在不断推动相关研究,现在光缆就要有了,通用计算机快要研发成功了,接下来就是各个软件系统,尤其是数据库系统,把这些基础工程一个个做好,有些事自然就比较好办了。
谷雨之所以想着提前退休,也跟计算机时代越来越近很有关系,现在中国的总体框架已定,就算他早一点退休,也不至于有太大的动荡。
但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其指望某一个天降猛男能解决,还不如相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他准备退下来,然后把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计算机产业上保驾护航,等大规模数据联网成型,谷雨就可以放心闭眼了……
第94章 接待
在主要谈判结束后,苏俄代表团成员分散开,开始在中国国内考察,柯西金立刻飞到出口加工区,而他的第二站则是民主试点区,两地都是轻工业发达地区,柯西金过来也不奇怪,所以民主试点区主任彭德怀和副主任李锡文自然都得到了中办通知,做好接待工作。
过去三年,彭德怀同志算是充分认识到了基层工作之难,也充分认识到基层民主要想真正贯彻实施需要十分漫长的过程,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他在自己无数次基层考察工作的基础上正在撰写一份总结报告,这将是他在彻底退休前最后一份报告。
虽然中央没说,但彭德怀同志很清楚到1965年党的十一大他肯定要离开民主试点区彻底退休,正常来说,他应该会成为中顾委副主任,拿到常委的退休待遇,这在他看来是应得的,他本来就有资格进入常委会,只是因为他选择了推动基层民主,把机会让出来罢了。
至于退休之后做什么,彭德怀同志目前还没有想好,他精力充沛,完全闲不住,或许会和方志敏一样,拿到中央的授权,协调北方几省边界地区的矛盾,顺便培养几个年青人;或许会和老冤家毛泽东那样到处跑来跑去,不断挑刺,寻找存在感;或许会和顾慎为一样,前往退伍老兵的家中看望,帮着解决困难……
不管哪一种,他总能找到一些事情干,而只要不影响到谷雨同志的施政,谷雨同志也会十分爽快的答应,每每想到这里,他既安慰,但又有一些隐隐的无奈,他也说不清楚无奈在那里,可能,可能就是他政治理念很难得到贯彻,谷雨同志做得太好了,其他同志的方案都已经彻底边缘化了。
虽然和毛泽东不是很对付,但毛泽东看到了那么多东西,他在试点区同样看到了很多很多,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很多东西看不惯,他也知道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
别的不说,试点区内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是不争的事实,而资本主义该有的罪恶,试点区一样不少,有的甚至更离谱,但他又不得不承认,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确实提上来了。
以前吃饱饭都难,现在就算是比较困难的群众,大米饭还是够的,这二十年,农民大多盖了砖瓦房,还住在泥房子中的人越来越少,收音机、自行车、电风扇也一步步普及。
那些工业搞得好的地方,小楼一片一片的,不仅仅黑白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越来越多,小汽车也慢慢多了起来,不再是公家单位独有。
最夸张的是,漳州附近一个村子,全村各种大大小小的厂子竟然办了四十多个,各种职工六千多人,不仅仅四乡八邻,甚至外省的老百姓都跑到这个村子上上班,家家都住上了小洋楼,户户家电齐全,都开上了小汽车。
短短不到二十年,能够发展成这样,就算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巨大的成功,谷雨同志的威望越来越高,以至于说一不二,也就不奇怪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离不开毛泽东和他这些先行者的探索,但新民主主义建设道路就完全是谷雨同志力排众议推行的结果,而这条看着不那么让人喜欢的道路确实看来越来越像是一条康庄大道,反而是苏俄那条路,反而越来越崎岖了,拥有世界最多的耕地,却要疯狂进口粮食,真是一群败家子!
但是在这些荣光的背后,彭德怀同志却很清楚隐藏着无数罪恶,中国现在能迅速解决粮食问题,发展这么迅速,跟那些个海外省有莫大的关系,而那些海外省的原住民呢……
而从微观层次来说,漳州那个发展非常好的村庄,不管怎么洗,也洗不掉他们早年搞出走私的事实,只是这个村子的当家人比较有眼光,在小有积累后就果断缩手,转而搞起了企业,这些年内外并举,发展迅速,看在这个村委会捐赠不少钱修桥铺路办学的份上,试点区也就没有追究!
邓萍同志来南方考察,两人聊天的时候,邓萍同志说,“这就是血淋淋的原始积累,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要过原始积累这一关,挺过去了,工业化走上正轨了,国家就一步步强大,若是挺不过去,就会彻底沉沦!”
这确实是原始积累,而且都是对内剥削,对外也剥削,不管是中国,还是苏俄事实上都一样,苏俄第一个五年计划,饿死了一大堆人,现在搞产业分工,对各个卫星国疯狂盘剥。
而谷雨做得更坚决,更残酷,外面就不用说了,内部同样严酷,城乡二元结构,持续至今的移民,无数劳动力在外务工,战争期间连老百姓的金银首饰都强制上交,上千万青壮年被送上战场……
或许这就是原始积累必须付出的惨烈代价,每每想到这里,彭德怀同志往往也会无奈摇头,也对冷冰冰推动这一切的谷雨产生不了好感,即便他在党内问题上看起来温情脉脉,但彭德怀却觉得这种温情脉脉是犯罪,他完全可以更酷烈一些,好加快一些发展!
彭德怀同志晃晃脑袋,没有继续想下去,而是继续整理他的试点区种种问题的总结,按照彭德怀同志和试点区党委的总结,在存进基层民主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是基层行政机关乡政府、村委会职能行政化趋向明显,服务功能弱化。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满足于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不会、不善于进行公共管理,不能为基层群众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基层群众自治运作效果不明显,基层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非组织因素对基层民主的干扰严重,一些资本家凭借经济实力采取请客送礼、贿赂选民、许诺减免税款等等手段操纵选举,对基层行政机关进行拉拢、利诱,影响其工作;地方宗族、宗派势力抬头,在换届选举中争拉选票,千方百计让本族、本派的人当选,严重影响了基层民主的顺利进行。
三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基层群众的利益缺乏保证,不少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工作能力、工作作风不能适应基层民主的要求。
四是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难以充分发挥,不少地方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仅仅体现在选举中,在村务决策、管理及监督中根本得不到体现,有的地方形成了“村干治民”,严重影响了村民民主权利的行使;有的地方作为监督主体的基层群众监督意识不强,制约村委会权力的能力软弱,监督渠道不够畅通……
彭德怀同志微微叹了一口气,乡村一级的选举都搞成这样,县一级的选举他已经不愿意在推动,乡村一级都搞不定,还搞县一级,那是自找麻烦。此时此刻,彭德怀同志已经清楚的意识到基层民主的发展与生产力和群众的文化水平息息相关,必须首先在发展比较好的城市推动,而不是农村,国家现在要做的是打基础,提高教育水平,增加人民的参政意识。
与此同时,必须严厉打压各种贿选行为,并通过政治或者经济等等手段打击各种宗族、宗派思想的影响,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盲目扩大试点是不合时宜的。
每每想到这里,彭德怀又会对红色政权的未来感到不安,资本家在基层搞贿选,也在想尽办法把子女家人安排在党政机关,而根据他的调查,在试点区搞得好的企业背后十有八九都站着几名党政干部……
这并不意味着腐败,有些同志的收入完全合法,最典型的是李锡文同志,抗战期间,他在澳洲厮杀,收入颇丰,给家里寄了不少钱,当地同志动员李锡文同志的父亲和弟弟在抗战时期搞起了一个钢铁合作社。
到了四十年代末李锡文发展不错,成为副省级干部,在他的推动下,那个小钢铁合作社变成了国有控股的日照钢铁厂,李家父子从控股股东变成了参股的大股东,但继续实际负责管理。
到了1963年,日照钢铁厂已经变成了一个年产量10万吨的小型钢铁厂,业绩相当不错,日照又是港口,各种运输十分方便,日照钢铁厂已经变成了山东省重点钢铁企业,省政府在1961年决定增股日照钢铁,将该钢铁厂建设成为一个50万吨的中型钢铁厂。
而在山东省的长远规划中,日照钢铁将在1970年努力做到100万吨,跻身大型钢铁厂的行列,并争取未来安排上市,所以该厂变成了省国资委直辖的钢铁厂,派出党委枢机兼任董事长,该厂的总经理则继续由李锡文的弟弟担任,并负责全面经营。
在这个过程中,李家父子为首的合作社股份自然被不断稀释,现在不到10%,其中李家父子占四成,也就是3.2%,但一个50万吨级的钢铁厂3.2%的股份同样非常值钱。
根据有关部门的推测,光光这3.2%的股份就价值一百多万,而这些钱的大部分是李锡文提供的,虽然他不会要这笔钱,但李锡文还是感到不可思议,这个资本积累的速度也太快了一些。
类似于李锡文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甚至于谷雨同志自己不也是这样吗?他的两个女儿都干得不错,都给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小儿子虽然在捷克,但这两年在捷克做做贸易,对中捷两国的经济发展也做了一些贡献。
这些都是比较好的案例,那些不好的案例就更多了,这些党的高级干部现在到底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彭德怀同志根本说不好,很明显这必然会一步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未来,但大家知道却都不愿意说破,每每想起这些,他就忍不住想起叶剑英同志那三个问题,人都有私心……
也就在彭德怀同志思考时,一个电话响了起来,是老战友邓萍同志的电话,寒暄几句后,邓萍说明了意图,即将进入到1964年地方换届年,而到1965年就是中央换届年,这几年李锡文在试点区搞得不错,争取到了黄埔船坞第二基地,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是不是要换个地方?
彭德怀同志微微一愣,“我过两年就要退了,小李接我的班不是正好吗?”
“彭总,雏鸟总要高飞的,总是留在试点区不好,必须主政一方,哪怕偏一点也好,而且现在就要安排了,再拖下去,直接就被人拉开了距离!”
“留在试点区不也是主政一方吗?”
“之所以要试点,就是因为存在争议,试点区就不是培养人的地方,古柏同志一蹶不振就是证明!”
彭德怀有所感悟,“你觉得小李很合适?”
“你不觉得吗?”
“这件事唯一有决定权的是谷枢机,谁也不知道谷枢机是怎么想的!”
“谷枢机现在应该还在观察,而他对小李的观感应该不差!”
彭德怀同志想了想说道,“这个年龄段的同志做事可以,但想当家还是有些难!”
“正常的交接班总要搞起来,这也是对国家负责的态度,事实上,就算谷书记退下来,掌舵的还是他,这就需要一个脾气比较好的同志!”
“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彭德怀又有些不满意地说道,“退就退,退而不休不好吧?”
“彭总,现在退而不休的人还有不少!”
彭德怀同志老脸微微一红,想起了自己刚才的所思所想,他转移话题问道,“准备安排在那里?”
“江南省马上就要拆分,原江南省委第一枢机会转任江苏省委第一枢机,但安徽省委第一枢机却一直没定下来,中央讨论的结果是安排一个年青人!”
“谷枢机老家的一把手,恐怕不好争!”
“争不争得过是能力问题,争不争是态度问题,这次就算争不过,还是下一个机会,换届前一定要转任省委枢机,要不然直接就落下了,一步慢,就是步步慢!”
彭德怀同志点点头,“你说得对!”
“马上柯西金要过来,你老人家让小李多露面,这对树立他的形象有好处!”
“不用你说,我也要让他出面的,这几年试点区对苏贸易一步步起来,一开始都是他拉的线,要和苏俄领导人打交道,也只能他上!”
“这又是他一个优点,美苏两国都打过交道,对外事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而其他同志就缺乏这点历练!”
此时此刻,柯西金正在出口加工区考察,在国内外资本的大量注入下,到了1963年底,出口加工区已经大变样,一座又一座高楼大厦,道路十分宽敞。
街道上店铺林立,各种社会服务种类都有,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虽然自行车还有很多,但马路上已经有不少私家汽车在奔驰着,而普通的市民则越来越多的使用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
柯西金对中国物质财富的进步并不是太在意,每一次来到中国,他都会发现有一定的变化,虽然还比不上苏俄,但确实越来越好,他也早有心理准备!
他这一次注意到中国街市上出现了多个电影宣传海报,而这些电影从海报上看都是商业片,可以看出中国此时的文化艺术的发达和人文化生活的丰富。
虽然柯西金不管宣传,但该知道的他都知道,中国这几年推动了宣传系统的大改革,本来就喜欢拍摄一些奇奇怪怪电影的中国,各种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多,花样越来越多,只要看到那些海报就知道。
这种越来越繁荣的电影文化背后恰恰说明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很明显,中国人已经从战时状态中完全走出来,正在享受难得的和平时光,迅速增强的国力和越来越繁荣的经济也让中国人变得开放进取,宽容自信,这也就不奇怪谷雨的开放动作越来越大!
相反,此时此刻的苏俄却陷入到迷茫中,应该说赫鲁晓夫是一个不错的人,在赫鲁晓夫的领导下,苏俄一步步走出了国家辉煌,但个人痛楚的钢铁时代,终于可以享受苏俄快速发展的红利,社会生活也不那么紧张。
但赫鲁晓夫政治能力的欠缺,以及他反复无常的种种做法,也让他的改革变得一言难尽,苏俄上下被折腾的七荤八素,而他极端的反钢铁操作,虽然带来了苏俄社会的宽松,但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社会思想日益混乱……
现在大家都被折腾怕了,想着安安稳稳过日子,但柯西金却敏感的意识到苏俄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根深蒂固的政治体制问题,不是安安稳稳中就能解决的。
这些年他一直在观察谷雨的各项改革,他就发现中国一开始也是给企业放权,加大利润核算,这个过程中,一点都不轻松,各种各样的经济混乱,不断的通货膨胀,沿海的走私,党政干部的官僚和腐败,可以说赫鲁晓夫遇到的那些个问题,谷雨十有八九早已经见识过。
但谷雨与赫鲁晓夫没头苍蝇一般的做法不同,谷雨不顾政治上的种种非议,十分坚定的推动市场化转型,启动价格改革,硬生生挺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在中国虽然在一些关键领域还执行计划价格,但绝大部分价格都已经放开,与西欧模式已经非常接近。
虽然苏俄国内的理论界对中国模式很是看不上,认为中国在修正主义的道路上一路不复返,走向资本主义几乎成了必然,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经保持了将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长,而且这种高速增长并没有任何减缓的迹象。
虽然中国对外公开的GNP数据还比较低,但根据种种分析,中国的基本物资绝对数量已经相当惊人,再加上中国是一个标准的核大国,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现在已经是美苏之后,世界第三强大的国家,甚至于用不了多久,中国就有可能赶上并超过苏俄!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