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269节
等了片刻,严中正抬起头,笑道:“上头的事情,对也不对,我们如何得知呢,听天由命罢了。”
王信不以为然。
张吉甫虽然拖着自己,但是张吉甫的做法,从客观而言并没有错。
边地军镇军阀化的下场毋庸置疑,于国于天下都是不利的。
诚然。
大周是家天下,头上有个皇帝。
可王信最信服某人的一句话。
实事求是。
大周这样的国情和社会,包括人们的认知,注定了会有一个皇帝,哪怕江南出了新学,有了明代末期一样的社会发展路程,江南同样发展出了新学。
《三言二拍》等大量白话文小说的诞生,说明了小市民阶级的崛起。
小市民阶级虽然有诸多的缺点,但是反对皇帝这样的存在,同样在生产力上而言,更是一种进步。
于是有了独君等各类大逆不道的思想在民间传播。
可这不够。
大周太大了。
江南地区一日吃三顿饭,而大多数地区一日吃两顿饭,物质上的差距,注定了新学的思想在别的地区传播有限。
不能被多数人接受的社会变革,就无法快速普遍起来。
从大周的国情出发。
张吉甫的做法是对的。
加强朝廷对京营军权的控制,哪怕朱胜功和自己关系不错,王信并不认为张吉甫做错了,同样,在压下各地军镇军阀化的动作里,王信也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支持张吉甫。
冯庸养寇自重的做法,无疑对天下是有害的,只对冯庸他个人有好处。
所以自己同意到大同对付冯庸,支持张吉甫。
换做自己是张吉甫,自己一样会这么做。
反而是朱伟。
不愿意为了公事得罪东平郡王,选择冷落严中正。
以此向东平郡王表明态度,此事是张吉甫和东平郡王之间的事,不关他的事,才是官僚作风,哪怕他和张吉甫不对付。
果然是治大国如一盘棋。
牵一发而动全身。
张吉甫要对付朱伟,把军权收回,就会在其他事情上,遭受朱伟的牵制。
想到明日要见张吉甫,天色也不早了,自己还要回京,王信拍了拍严中正的肩膀,约定了时间再次碰头后,先告辞离去。
严中正不知道王信要约自己做什么,心里隐隐猜测。
王信的才能和作风,严中正平日有关注,跟随这样的将军其实也不错,只是以前两人差距不大,且是竞争对手,如今要投靠对方,心里上有点难以接受。
又想到自己今日的困境,王信还愿意收留自己,自己却在纠结面子,倒是自己小气了。
“果然是王将军,我远不如他。”
看不到王信的影子了,严中正长叹一声。
——
赶在京城关城门前抵达,等到了贾府时,天色已经黑了。
王信和史平等人骑着马,沿着从通外河引的河渠边在贾府后街上,这里是贾府下人们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府里的老人成了家的。
最大的一处院子,住的是周瑞一家。
周瑞是王夫人的陪房。
王信下了马,史平上去敲门。
“是王将军吗?”
听到声音,王信转头看去,只见一个黑影靠上来。
“你是谁?”
史平挡在前面,喝问道。
“小的周瑞。”
那黑影吓了一跳,愣在原地说道。
王信听清楚是周瑞的声音,笑道:“这么晚了,你不睡,在这里等我不成?”
“正是,王大爷来了,一直等着信爷。”
周瑞解释道。
原来如此。
多半王子腾的事情。
王信皱起眉头。
倒是要看王仁要说什么,最好能打听到王子腾的想法。
周瑞领着王信进去,在西南角一处屋子里,不光王仁在,竟然还有王熙凤。
两兄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王熙凤泪眼婆娑,王仁也一脸恨意。
“信爷来了。”
周瑞在屋外小声说道。
“快请进。”
等王信进屋后,看到两兄妹的神情,心里隐隐猜透。
“凤丫头怎么哭了?”
王信笑着问道。
听到王信的关心,王熙凤眼圈又红了,连忙忍住,哽咽道:“没什么事,你们先谈吧。”
刚才听哥哥讲了,他们王家如今多难。
王熙凤心里只觉悲凉。
他们再难,还能有自己在贾府难。
不过也知道,只有娘家好了起来,自己也才能好起来,不愿意自己的事情耽误了男人们的大事,王熙凤忍着心里的苦。
王信也不再多言。
天色已晚,还要专门来私下见面,所以看向王仁,打算听听。
王仁先叹了口气,诚心道:“王信兄弟靠着自己的本事,一路走到今天的位置,说句心里话,实在是令人服气的很。”
“也是运气好,天下有才能的人如过江之鲫,能出头的却没有几个。”
“王信兄弟过谦了,你是有大本事的人,按说,同为王氏族人,族里应该帮衬你才对,可你也知道,如今族里艰难,实在是没有办法。”
王信没有理会。
如果真要是为了全族的利益,那么自然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自己也会出手帮助。
可如果只是为了一个人的利益,打着为了全族利益的口号。
犹如王子腾动辄把四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话挂在嘴边,可谁还理他?
他如果还处在京营节度使的位置上,别人且不说,光宁荣二府,上下拼了命的也会帮他。
因为帮王子腾就是帮他们自己。
也是当初二府把京营节度使的职位,拼命送到王子腾手里的缘故。
王仁愣了愣。
自己说了不少软话,王信竟然一点回应也没有。
目光中闪过不悦。
自己虽然没有实职,可也是王家的接班人,在外面奔走,各家谁不给个面子,没有王信这样连个回应都不给的道理。
王仁勉强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叔叔的想法,其实对你也有好处?”
王信平静问道:“什么好处?”
以为王信改了主意,王仁连忙解释:“你就算成功留在大同,顶多也是大同西路军的参将,可叔叔不同,以叔叔的资历和身份,轻而易举的能成为大同西军节度使。”
王熙凤坐在一边,仿佛不存在似的。
王信冷笑。
王仁连忙说道:“等叔叔成为了节度使,那时以叔叔的能力,再为你谋一份参将的差事,左右不过他一句话而已,到时候,我们王家又有了节度使,又有了你的参将,我们王家在京城也没人敢惹了。”
见王信没松口,王仁又说道:“叔叔成为了节度使,以叔叔的能力,还有你的年轻,到时候我们王家一门双节度使也不是不可能的。”
王信摆了摆手,明言告知:“大同那边,我自有安排。”
从军以来,自己谁都没有指望过。
打仗都要自带干粮的那种。
提防着文官。
怎么可能会相信王子腾?
对于四大家的事情,贾府的态度反而是最好的。
无论贾赦服不服气,哪怕内心多么不爽,可并没有出手阻扰,王熙凤能当家这些年,包括王子腾出卖贾府的利益,换取自己的利益等。
四大家的离心离德,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王子腾。
王子腾如此重私利,凭什么还能获得人心?
四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并不是只嘴上说说而已,王子腾的确是个聪明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可他却强硬的从血脉上下手。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