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269节

  等了片刻,严中正抬起头,笑道:“上头的事情,对也不对,我们如何得知呢,听天由命罢了。”

  王信不以为然。

  张吉甫虽然拖着自己,但是张吉甫的做法,从客观而言并没有错。

  边地军镇军阀化的下场毋庸置疑,于国于天下都是不利的。

  诚然。

  大周是家天下,头上有个皇帝。

  可王信最信服某人的一句话。

  实事求是。

  大周这样的国情和社会,包括人们的认知,注定了会有一个皇帝,哪怕江南出了新学,有了明代末期一样的社会发展路程,江南同样发展出了新学。

  《三言二拍》等大量白话文小说的诞生,说明了小市民阶级的崛起。

  小市民阶级虽然有诸多的缺点,但是反对皇帝这样的存在,同样在生产力上而言,更是一种进步。

  于是有了独君等各类大逆不道的思想在民间传播。

  可这不够。

  大周太大了。

  江南地区一日吃三顿饭,而大多数地区一日吃两顿饭,物质上的差距,注定了新学的思想在别的地区传播有限。

  不能被多数人接受的社会变革,就无法快速普遍起来。

  从大周的国情出发。

  张吉甫的做法是对的。

  加强朝廷对京营军权的控制,哪怕朱胜功和自己关系不错,王信并不认为张吉甫做错了,同样,在压下各地军镇军阀化的动作里,王信也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支持张吉甫。

  冯庸养寇自重的做法,无疑对天下是有害的,只对冯庸他个人有好处。

  所以自己同意到大同对付冯庸,支持张吉甫。

  换做自己是张吉甫,自己一样会这么做。

  反而是朱伟。

  不愿意为了公事得罪东平郡王,选择冷落严中正。

  以此向东平郡王表明态度,此事是张吉甫和东平郡王之间的事,不关他的事,才是官僚作风,哪怕他和张吉甫不对付。

  果然是治大国如一盘棋。

  牵一发而动全身。

  张吉甫要对付朱伟,把军权收回,就会在其他事情上,遭受朱伟的牵制。

  想到明日要见张吉甫,天色也不早了,自己还要回京,王信拍了拍严中正的肩膀,约定了时间再次碰头后,先告辞离去。

  严中正不知道王信要约自己做什么,心里隐隐猜测。

  王信的才能和作风,严中正平日有关注,跟随这样的将军其实也不错,只是以前两人差距不大,且是竞争对手,如今要投靠对方,心里上有点难以接受。

  又想到自己今日的困境,王信还愿意收留自己,自己却在纠结面子,倒是自己小气了。

  “果然是王将军,我远不如他。”

  看不到王信的影子了,严中正长叹一声。

  ——

  赶在京城关城门前抵达,等到了贾府时,天色已经黑了。

  王信和史平等人骑着马,沿着从通外河引的河渠边在贾府后街上,这里是贾府下人们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府里的老人成了家的。

  最大的一处院子,住的是周瑞一家。

  周瑞是王夫人的陪房。

  王信下了马,史平上去敲门。

  “是王将军吗?”

  听到声音,王信转头看去,只见一个黑影靠上来。

  “你是谁?”

  史平挡在前面,喝问道。

  “小的周瑞。”

  那黑影吓了一跳,愣在原地说道。

  王信听清楚是周瑞的声音,笑道:“这么晚了,你不睡,在这里等我不成?”

  “正是,王大爷来了,一直等着信爷。”

  周瑞解释道。

  原来如此。

  多半王子腾的事情。

  王信皱起眉头。

  倒是要看王仁要说什么,最好能打听到王子腾的想法。

  周瑞领着王信进去,在西南角一处屋子里,不光王仁在,竟然还有王熙凤。

  两兄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王熙凤泪眼婆娑,王仁也一脸恨意。

  “信爷来了。”

  周瑞在屋外小声说道。

  “快请进。”

  等王信进屋后,看到两兄妹的神情,心里隐隐猜透。

  “凤丫头怎么哭了?”

  王信笑着问道。

  听到王信的关心,王熙凤眼圈又红了,连忙忍住,哽咽道:“没什么事,你们先谈吧。”

  刚才听哥哥讲了,他们王家如今多难。

  王熙凤心里只觉悲凉。

  他们再难,还能有自己在贾府难。

  不过也知道,只有娘家好了起来,自己也才能好起来,不愿意自己的事情耽误了男人们的大事,王熙凤忍着心里的苦。

  王信也不再多言。

  天色已晚,还要专门来私下见面,所以看向王仁,打算听听。

  王仁先叹了口气,诚心道:“王信兄弟靠着自己的本事,一路走到今天的位置,说句心里话,实在是令人服气的很。”

  “也是运气好,天下有才能的人如过江之鲫,能出头的却没有几个。”

  “王信兄弟过谦了,你是有大本事的人,按说,同为王氏族人,族里应该帮衬你才对,可你也知道,如今族里艰难,实在是没有办法。”

  王信没有理会。

  如果真要是为了全族的利益,那么自然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自己也会出手帮助。

  可如果只是为了一个人的利益,打着为了全族利益的口号。

  犹如王子腾动辄把四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话挂在嘴边,可谁还理他?

  他如果还处在京营节度使的位置上,别人且不说,光宁荣二府,上下拼了命的也会帮他。

  因为帮王子腾就是帮他们自己。

  也是当初二府把京营节度使的职位,拼命送到王子腾手里的缘故。

  王仁愣了愣。

  自己说了不少软话,王信竟然一点回应也没有。

  目光中闪过不悦。

  自己虽然没有实职,可也是王家的接班人,在外面奔走,各家谁不给个面子,没有王信这样连个回应都不给的道理。

  王仁勉强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叔叔的想法,其实对你也有好处?”

  王信平静问道:“什么好处?”

  以为王信改了主意,王仁连忙解释:“你就算成功留在大同,顶多也是大同西路军的参将,可叔叔不同,以叔叔的资历和身份,轻而易举的能成为大同西军节度使。”

  王熙凤坐在一边,仿佛不存在似的。

  王信冷笑。

  王仁连忙说道:“等叔叔成为了节度使,那时以叔叔的能力,再为你谋一份参将的差事,左右不过他一句话而已,到时候,我们王家又有了节度使,又有了你的参将,我们王家在京城也没人敢惹了。”

  见王信没松口,王仁又说道:“叔叔成为了节度使,以叔叔的能力,还有你的年轻,到时候我们王家一门双节度使也不是不可能的。”

  王信摆了摆手,明言告知:“大同那边,我自有安排。”

  从军以来,自己谁都没有指望过。

  打仗都要自带干粮的那种。

  提防着文官。

  怎么可能会相信王子腾?

  对于四大家的事情,贾府的态度反而是最好的。

  无论贾赦服不服气,哪怕内心多么不爽,可并没有出手阻扰,王熙凤能当家这些年,包括王子腾出卖贾府的利益,换取自己的利益等。

  四大家的离心离德,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王子腾。

  王子腾如此重私利,凭什么还能获得人心?

  四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并不是只嘴上说说而已,王子腾的确是个聪明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可他却强硬的从血脉上下手。

首节 上一节 269/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