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276节
却回过头。
看着规矩森严,又各行其是的皇城城门口。
这就是皇城啊。
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没想到就有了资格进出此地。
“将军。”
史平轻声喊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王信收回视线,露出笑脸,吩咐道:“安排人去告诉平姑娘,京城买房的事交给她,她拿主意即可,实在拿不定主意,就与凤丫头商量,我们回通州。”
史平点了点头,往身后挥了挥手。
见到史平的动作,其余人牵着马上前,史平又吩咐一人去贾府。
王信不理这些,带着人往外出发。
城中的规矩并不少,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牲口进出城,往哪边走,走什么道,包括屁股要装粪兜等等,以及马车走什么道,行人走什么道,人来人往,除了明面上的规矩,还有成俗的规矩。
谁先让谁。
什么事让什么事。
王信一行七八人,骑着马声势不小,却也不算稀奇。
按照规矩,进入城门的方向靠左边行走,出城门的方向则靠右边行走,虽然道路拥挤,倒也秩序井然,不至于拥堵。
心里悬着的事情,终于落了地。
虽然按照自己的预料,充分考虑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谁也不敢保证没有意外,哪怕现在,自己也不敢说就稳当了。
可终归十之八九,再要是事情不成,那也没必要遗憾。
心情舒爽,王信嘴角含笑,骑在马背上也走不过,饶有兴致的打量京城街道风景。
恰好。
道路旁边聚集了一些看热闹的人,王信骑在马背上看得清楚,大概是两名商贩,为了摆摊的位置争吵,最后没有控制住,动起了手来。
一名商贩打破了另外一名商贩的脑袋,那名商贩头破血流。
“流血啦。”
“下手如何没有个分寸。”
周围聚拢的人纷纷说道。
打架不要紧,打出血就要紧。
很快惊动了五城兵马司在街道上巡逻的兵丁,抓住那伤人的小贩,那小贩已经唬的脸色煞白,跪在地上求饶。
大概的结局,要么是商贩出钱,那些兵丁吃点油水,流血的商贩也松了口,事情就了了,如果严重一点,对谁都不好。
王信没有在意。
这就是社会。
成人的世界,哪里有什么对错。
都是为了自己罢了。
那打人的商贩穿着麻衣,不过是挑货郎罢了,挣不了几个钱,养家糊口都不容易,就是为了钱,需要去争抢好位置。
他抢到了好位置,别人就没有了好位置。
谁对?
谁错?
他要是不抢到好位置,挣不到钱,家里人就没饭吃。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为了养活婆娘孩子,供养老人,这摊贩可就顾不上道德礼仪
至于如今闹出了事,他又承担不了后果怎么办?
凉拌。
又不是做题,每道题都有答案。
总之。
没吃饱的人,他只想要吃饱。
吃饱了之后,才会想起道德礼仪。
如果一直没吃饱。
要么死,要么继续像刚才一样去拼。
小到个人的事情都如此麻烦无解,何况放眼天下呢。
大周就是瓷器。
哪怕有很多的问题,王信也不得不小心对待。
除非自己不是周人。
只要自己不是周人,哪管大周是不是瓷器,只当是自己的战利品,砸碎了也不心疼,反正是抢来的,没成本。
所以王信只信服内圣外王的人。
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对外唯唯诺诺,对内却重拳出击,内王外圣的行为,王信是最看不起的,也绝对不允许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知行合一。
对胡人,王信一点不在意,规矩是对自己人讲的,对外只需要赢。
对内?
自己并不需要大周人来惧怕自己,敬畏自己,崇拜自己.
大家都是平等的。
重活一世。
王信不想继续将就,想要活的清白,虽然自己不是圣人,同样有人的欲望,但是自己要对得起没有对不起自己的人。
在扬州是如此。
在京城是如此。
在大同也是如此。
做事非常小心,因为自己懂得责任。
犹如对平儿,对晴雯。
自己必须先问清楚她们对未来的要求,确认自己能满足她们,自己才会给她们承诺,答应收下她们。
如今自己是大周的游击将军。
不需要对胡人负责,却需要对大周的百姓负责,如何能率性而为呢?
现在对大同的局势有了把握,但是却不能大意
原来的分家还要继续。
张吉甫不会支持自己成为第二个冯庸,所以自己要早做打算,到时候才不会被动。
诸事不预则废。
陆仲恒知道王信今日要去拜见张吉甫。
极为重视,一早来到河西营等候。
不光他来了,还带来了两名同伴,因为陆仲恒的原因,三人轻易进入河西营,提供给他们一间干净整洁的房子落脚。
因为大部队调去大同,河西营的空房间很多。
“那王将军真能办成?”
陆仲恒和两名同伴围着圆桌子坐下,桌子上有茶壶和茶杯,其中一名穿着青色长衫的文人一脸好奇。
不光他如此,另外一人也十分关心。
“王信此人做事极为保守。”陆仲恒分析道。
两人错愕。
那青色长衫的文人怀疑自己听错了,忍不住说道:“我虽没见过王将军,却也听过他的名声,此人作战百战胜,不乏胆大之略,陆兄如何说其保守?”
“哈哈哈。”
陆仲恒忍不住笑出声,最后笑着说道:“你们不知啊。”
来的两人是扬州的读书人,青色长衫的是进士,年轻些的那位是举人,进京入国子监读书,为日后的科举提前准备。
一个好汉两个帮。
陆仲恒自己没有实权,需要有人帮他摇旗呐喊。
别人看重他的清贵身份,双方各需索取,又是同乡,天然的乡党,包括前方王信的事情,陆仲恒也让两人帮过忙传播。
既如此,陆仲恒才带来了两人,一则王信今日见张吉甫,事情水落石出,二则也好当面参详,无论结果好坏,可以尽快应对。
三人正说着。
“陆兄。”
门外,王信笑着进来。
“王兄弟。”
陆仲恒看到王信,起身笑道。
两人这才知道是王信,也跟着起身,打量进来的人。
的确年轻,不到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的游击将军,哪怕是名武夫,前程也不得了,青色长衫的文人,自持身份,却也没有怠慢,和陆仲恒一起上前,反倒是年轻些的举人留在原地。
王信扫了一眼,如常笑道:“还请海涵,不知这两位是?”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