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277节
“这位是张云承,也在兵部观政,这位是曾直,在国子监读书,两位是我的同乡,也出手帮过你的事。”陆仲恒简单又详细的介绍了下。
王信了然。
陆仲恒提过此事,连忙向两人拱手笑道:“本该早日登门拜谢,却不敢冒昧打扰,不知催了多次,陆仲恒今日才为我引荐两位,可见他有多惫懒。”
“好你个王信。”
陆仲恒伸手指了指王信,无语道:“你讨好二人,竟拿我来作筏子,实在是该死。”
张云承和曾直下意识看了对方一眼。
陆仲恒与王信的关系果然非同寻常,不愧都是林如海的人。
一阵寒暄后。
陆仲恒关心问道:“如何?”
王信没有隐瞒,点了点头,平静道:“应该问题不大。”
“成了?”
陆仲恒反而惊讶了起来。
此事他一直在参与,无论自己刚去大同时,还是在大同与冯庸扳手腕,陆仲恒都为自己出了不少力。
王信也知道。
陆仲恒并不是只因为自己。
他这样的身份,被别人需要就是最大的价值,这就是养望。
自己领了他的人情,未来就必须要还他的人情,官场上的规矩向来如此。
张云承和曾直也一脸震撼。
从大同分一路出来,建大同西军,这件事他们也有出手。
这么大的事情,并没有大佬出面,而是他们几个小人物主导,陆仲恒身份清贵,但没品没级的,王信也只是个三品的武官,更不提他们二人。
张云承咽了咽口水,语无伦次道:“包括朔州、马邑五州县在内的大同西军?”
“此事还没有明言,不过观张阁老之态,多半不会打压此事,所以不出意外的话,大概就是如此了。”
听到王信的话,张云承收起了内心的自傲。
先别说此人竟然真办成了大同西军之事,独此人能轻易见到张阁老,可见此人在张阁老内心的分量,张阁老是未来的首辅。
自己想要巴结都还没有门路,所以哪怕此人是武夫,恐怕未来地位不会在自己之下。
总不能游击将军掌领一路吧?
掌领一路军队的,按照规矩应该是总兵,此人太过年轻,哪怕不升任总兵,也会升个参将,未来升任总兵不过是迟早的事。
三十岁?
如果三十岁能成为总兵,未来二十年内,成为节度使绝对没问题,熬资历也能熬出头。
“王将军回去大同后,打算怎么办?”
此时。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那举人,曾直主动的问了起来。
王信笑道:“还要请陆兄和各位帮忙。”
“什么事?”
“粮草的事情。”
王信解释了一遍。
自己和别人不同,名册多半是实额,所需要的粮草不少。
“你不是有了大同的商会么?”陆仲恒反问。
“总不能朝廷一分钱也不出吧,真要是如此,太不像话。”
王信摇了摇头。
朝廷虽然克扣军费,可多少也在供应,将领们喝兵血,兵册缺额大,实际上将领私下养家丁,保持了一定的默契。
可真要是整个大同西军都被自己养了。
朝廷恐怕会坐不住。
这也是自己要搞分家的原因。
自己身边只保留几百精锐,当做军官培养,如此的话,朝廷才会对自己放心。
至于分出去的军队,万一朝廷真的供应不起,或者克扣过分,自己当然也不会无视,大同的商行就是为各处准备的。
还是老规矩。
朝廷如实发放,那么公库的积蓄就不动。
朝廷要是克扣,缺多少的话,公库就补多少。
如果朝廷一分不出,那就只能公库全出。
陆仲恒等人不再多言。
王信在此事上的顾虑,他们又如何猜不透,许多事经不起琢磨。
“先前陆兄言王兄行事保守,我和曾直还纳闷。”张云承感慨一声,向王信露出笑脸,笑道:“此时看来果然如此啊。”
王信瞅了眼陆仲恒,玩笑道:“陆兄倒是知我。”
陆仲恒竟然点了点头,“林公说你常有奇思妙想,后来证明的确如此,所以我才经常关注你,倒也是学到了不少。”
王信顿了顿。
被人盯着的滋味可不好受。
盯着自己的聪明人越来越多,自己的东西只怕很快被掏干净了。
张云承和曾直一脸认同。
年轻的曾直最沉不住气,见气氛不错,问出心里一直关心的事,“不知道王兄在大同所作之事,可否照搬到辽东?”
“辽东?”
王信露出疑惑的眼神。
辽东在关外,又是东平郡王的藩地,虽有辽东都司管理,依然消息闭塞。
自己入京以来事务繁忙,虽然有心关注辽东,却也有心无力,没想到有人比自己还关心。
“曾直虽然籍贯老家,家人却在辽东为官。”陆仲恒提了一嘴。
王信恍然大悟。
看来这曾直的家在辽东是地方大户。
那也就不奇怪其只是举人,却被陆仲恒带来的原因,虽然个人的身份不够,家里关系却够了。
第268章 想起探春
既然遇到了曾直,有了这辽东的大户子弟,王信当然不会错过机会,仔细打听大周的辽东是什么局势。
曾直门清。
原来。
大明开国之时,在辽东封了几个藩王,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打压藩王,也把辽东和大宁等九边之地的藩王全部取消。
永乐皇帝亲自带着大军坐镇九边,一生之中五征大漠。
后来土木堡之变,大周取代大明。
大周没有永乐皇帝这样的雄主。
加上建国前数十年的战乱,哪怕战乱程度不是特别激烈,对边地的影响依然不小,所以才有了四王守边的模式。
鞑靼瓦剌残部势力退守努尔干。
东平郡王带着军队往辽东开拓,收复辽西走廊,拿下义州等地,设立北镇军,守住大辽河。
后来随着大周数次的东征,彻底消灭了鞑靼和瓦剌,深入努尔干,当地的一部分蛮族归顺,一部分蛮族躲入深山老林,加上辽东地广人稀,因此也是采取都司制度,而不是郡县制度。
再后来。
辽东人口日益增多,连努尔干的人口也在增加,于是辽东都司的管理范围逐渐往前移,先后恢复开发辽左四卫,以及沈辽诸地。
反而是东平郡王和他的北镇落在了后方,显得有些尴尬。
这些年来。
辽东都司与东平郡王的面和心不和,又有时不时出现鞑靼残部的踪迹,乃至于努尔干各蛮部的动作,有些听话的,有些闹事的云云。
至今局势颇为复杂。
特别是蛮族崛起了三股势力,这三股势力互相敌对,又互相联合,反而辽东积弊日深,辽东都司颇有些压不住的态势,又有了东平郡王机会。
曾直三言两语就把辽东说的清楚。
虽然简单,其实不易。
这些当地的消息,如果不是当地的大户,外人很难了解清楚。
曾直看到辽东潜在的危机,也看到王信如何解决大同,虽然还没有成功,可比之前要强了很多,因此才极为关心,不知道能不能把大同的方法,照搬去辽东。
王信思考了片刻,遗憾的摇了摇头。
曾直下意识看向陆仲恒。
陆仲恒也摇了摇头。
知道曾直是担心王信不愿意别人学了去。
曾直相信陆仲恒的人品,因此认真请教道:“不知差在何处?”
“辽东与大漠不同。”
王信脸色慎重。
记得俄罗斯这个国家,有过关于大陆架制胜的一种说法,主要是占据大陆边缘的国家,终将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