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32节

  崇祯再次被震撼到了,他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嗡”的一下,仿佛被雷击中了一般。

  好家伙,修个路竟然要花四千万两银子,这已经不是多不多的问题了,这简直是离谱到家了。

  但即便如此,崇祯也不好再继续反对了。

  因为他已经从朱慈烺的眼神中看出来了,这件事情朱慈烺已经下定了决心,就算反对的话也改变不了什么。

  再者说了,这大明早已经不是他能完全当家作主的了。

  想到这里,崇祯只能是无奈地说道:

  “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就去做吧,反正朕也管不了你。”

  “可是朕还是觉得这实在是太奢侈了,毕竟如今这路又不是不能用。”

  “当然,朕也知道这些路修好之后,大军可以迅速在宣府以及辽东之间往返,对于大明的边防安全有大好处。”

  “但是你别忘了,如今的大明可不只有修路这一条事情要做,蒙古驻兵、赈济灾民、防范建奴、辽东移民哪一样不需要银子?这些可都是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啊!”

  崇祯苦口婆心地劝说道,犹如一个老妈子一般。

  没办法,他真是穷怕了。

  以前他当皇帝的时候,国库空虚,内帑也没钱,穷得简直都要尿血了,几乎每天都在为银子的事情发愁。

  结果现在突然一下子暴富,内帑里有了两万万两银子,他自然也变得小气起来,觉得每一笔银子都要精打细算地花。

  朱慈烺自然也清楚这点,因此并不在意崇祯的话,而是笑了笑说道:

  “父皇担心的事情,儿臣其实也早就考虑到了,所以儿臣想了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情,那就是发行大明国债。”

  朱慈烺说着,便将大明国债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下。

  他详细地解释了国债的发行方式、偿还期限以及利息收益等内容,以便崇祯能够理解他的这个计划。

  崇祯听完解释之后,突然一下子睁大了眼睛,满脸都是不可思议的神情。

  因为他算是听明白了,这所谓的大明国债,说白了还是借钱。

  而且这次不是向哪个人或者哪个阶级借钱,而是像整个大明的所有人借钱!

  说起借钱,崇祯可就更害怕了。

  要知道他当皇帝十几年,借钱这种事还真没少干。

第299章 蒸汽火车不好搞,那就先搞蒸汽汽车吧!

  以前国库空虚的时候为了维持朝廷的运转,崇祯不得不放下皇帝的尊严,四处向那些富商巨贾、乡绅豪强以及文武百官和勋贵们借钱。

  可是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就借了一百多万两银子而已,这还是他这个皇帝拉下脸来,低声下气地求来的。

  之后他甚至还赔上了自己一个儿子的命!

  这就导致崇祯对于借钱这种事情简直已经有心理阴影了,一听到“借钱”这两个字,他就感到害怕。

  看到崇祯这副样子,朱慈烺就知道崇祯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随后,他也只能再次耐心地解释了一下大明国债和借钱的区别。

  “父皇,这大明国债和普通的借钱可不一样,因为大明国债是由朝廷发行的,具有极高的信誉度。”

  “而且购买国债的人,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还可以为国家出一份力,商人们还可以用来抵税,这和以前的那些借贷完全不同,因为现在的朝廷有足够的实力和信誉来保证国债的按时偿还。”

  “倘若到时候户部的银子不够偿还,那便用内帑的银子偿还,总之儿臣绝不做那背信弃义之人!”

  崇祯听完这些解释之后,神色复杂的看了朱慈烺一眼,随后这才松了口气。

  然后他又问道:

  “这件事情你来跟朕说,应该不是只打个招呼那么简单吧,你要朕做什么?”

  朱慈烺听心中暗自赞叹,果然,崇祯还是很聪明的,一下子就猜到了他的心思!

  于是朱慈烺继续说道:

  “为了鼓励商人以及文武百官和乡绅们购买大明国债,所以儿臣想着,但凡购买五千两银子以上的国债,都由父皇亲笔签名。”

  “这样就等于说是大明皇帝亲自为大明国债担保,这样说不定他们会更加踊跃地购买。”

  崇祯听到这话,想也没想便答应了下来。

  “好,朕答应你了。”

  在崇祯看来,反正自己现在也没事可做,每天在宫中也是闲得无聊,签个名字要是能换五千两银子的话,他又有什么不愿意的呢?

  随后,朱慈烺与崇祯又商议了一下其中的细节,比如国债的发行规模、利率设定、偿还方式等等。

  待一切商议妥当之后,朱慈烺便起身告辞了。

  接下来,就等宝钞提举司那边把大明国债设计好并且印制完成,大明国债就可以顺利发行了。

  离开皇宫之后,朱慈烺并未径直返回东宫,而是打算前去火器研究院看看。

  毕竟在这京城之中,真正让他时刻牵挂的,唯有那火器研究院。

  火器研究院于他而言,可不单单是一个普通的机构,这里的一切研发与突破,都直接决定着大明在未来的发展走向,是兴是衰,皆系于此。

  此时,火器研究院的一处房屋内,毕懋康正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他身旁的其他研究人员也都各自忙碌着,手中的活计一刻也不曾停歇。

  整个房间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仿佛一场伟大的变革即将在这里诞生。

  最近这几天,毕懋康在步枪研究上可谓是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他日夜钻研,不断尝试,每一次实验的验证都让他离心中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他深知自己正在研发的步枪一旦成功,将会给大明的军事力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这时,突然一个人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

  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着:

  “大人!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那声音尖锐而又刺耳,瞬间打破了房间内原本的宁静。

  毕懋康正专注于手中的研究,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呼喊声,赶忙抬起头来。

  他的眉头紧紧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悦,随后沉声说道:

  “怎么回事?大惊小怪的,成何体统!”

  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人喘着粗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大人,太.太子殿下来了!”

  什么?

  听到这话时,毕懋康瞬间有些惊愕了起来。

  他虽然不用上朝,平日里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但对于朝中的一些事情,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更何况朱慈烺回京的消息那可是轰动了整个京城,他想不知道都难。

  而且昨天,他其实也带着一些火器研究院的官员们去迎接朱慈烺了。

  只是当时他们站得太远,人群又十分拥挤,朱慈烺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

  他本来还想着等这几天朱慈烺忙完手里的事情,他再亲自去拜见。

  毕竟刚回京的朱慈烺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去打扰。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今天朱慈烺居然就直接上门了。

  这突如其来的事情,顿时让毕懋康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但很快他还是反应了过来,急忙说道:

  “快快带我去!”

  只是,毕懋康刚走到门口的时候,就看到朱慈烺笑意盈盈地走了过来。

  “好久不见啊,毕大人。”

  朱慈烺笑着打招呼,那声音爽朗而又亲切,仿佛他们不是君臣,而是许久未见的老友。

  毕懋康听到这话,赶忙行礼,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抱拳道:

  “臣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您来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臣好率一众官员前来迎接您。”

  “您这样突然到访,实在是让臣有些措手不及啊。”

  毕懋康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朱慈烺则是摆了摆手,然后继续笑道:

  “本宫只是突然心血来潮想着过来转转,所以就没有提前打招呼,怎么,不请本宫进去坐坐吗?”

  朱慈烺的笑容依旧灿烂,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调侃。

  毕懋康听到这话,赶忙说:

  “太子殿下请。”

  他的身体微微侧开,做出一个邀请的姿势,随后,朱慈烺便直接走进了毕懋康身后的屋内。

  与此同时,房间内的官员们也聚集了起来,然后参拜了朱慈烺。

  “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随意地挥挥手说道:

  “不用如此多礼,本宫只是过来看看,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因为本宫的到来而有所拘束。”

  众人听到这话,随即也放松了下来,然后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不过,毕竟有这位太子殿下在此,他们心中不免还是有些紧张。

  时不时地,就会将目光看向朱慈烺,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与敬畏。

  朱慈烺也不在乎他们的目光,直接一屁股坐在了主位上,姿态随意而又自然。

  紧接着,朱慈烺就看到了桌上摆放的各种各样的图纸。

首节 上一节 532/6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红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