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397节
李思明又指出,现在阿富汗即将被苏俄扶持的阿人党占领,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又一次挑起事端,缅甸内部又以推行社会主义为由,排斥华人华侨,欺负边疆少数民族,这对中国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包围,这种行为是不能接受的!
戈尔巴乔夫显然相当吃惊,他不得不边界苏俄的种种做法是防御型的,李思明嗤笑道,“苏俄防御到了缅甸,和美国防御到了土耳其,是完全一样的!”
戈尔巴乔夫也知道苏俄在缅甸用力,确实有些理亏,但苏俄需要这个筹码,他告诉李思明,苏俄和缅甸是正常的国与国关系,缅甸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应该欢迎才对。
然后又说中苏都是核大国,两个核大国之间要尽量避免带有战争威胁的不正常的关系状况,苏俄随时随地愿意与中国通过谈判来限制和削减边界地区的军备,中国做到哪一步,苏俄做到哪一步,戈尔巴乔夫隐隐以核武器威胁。
李思明表示中国欢迎与谈判解决边境问题可能出现的危机,但他强调是苏俄单方面破坏中苏之前达成的多个边界军事互信协议,边防军一增再增,而中国这一边只是被动防御,责任出在苏俄,苏俄需要主动撤军,裁撤针对中国的战略武器!
他也提到了核武器,他强调中国的核战略是防御型的,但如果遇到侵略,中国同样有实力反击,中国现在已经逐步创建起了足够的二次核反击能力,不惧怕任何国家。
戈尔巴乔夫听完翻译,有些牙疼,他想起了苏共中央局会议上讨论中国核武器问题时,提到过去十几年,中国在复杂的山区建设了不少秘密核设施,中国核载具和核弹头都有明显的提升,而且中国应该已经研发出了第二代核潜艇,并且进行了潜射导弹的发射试验。
这一切都应该属于中国二次核反击力量建设,由于中苏地理位置接壤,苏俄庞大的核武器虽然可以摧毁中国绝所有城市,但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复杂的地形可以让中国在遭受核武器攻击时,不仅可以进行核反击,也拥有一定的生产能力,这也是美苏最头疼的。
还有中国的核潜艇,有情报显示中国拥有了射程达到7000公里以上的导弹核潜艇,若是真有这样的核潜艇,对美苏都是巨大的麻烦。
中国的核潜艇可以覆盖整个苏俄,而中国的核潜艇同样可以躲在太平洋深处攻击美国,虽然美国有防御网,但核潜艇又怎么可能好防范。
所以中国只要维持一定数量的核载具和核武器就够了,虽然对付美国的洲际导弹不够,但对付苏俄肯定够,毕竟苏俄的大城市太少了,很明显,苏俄庞大的核武器没办法有效得威胁中国,不过同样的,中国也不可能在核弹头数量差了一到两个数量级的当下,挑衅苏俄,所以戈尔巴乔夫顺势希望中国加入美苏核裁军谈判。
而李思明则回答,什么时候美苏两国相互核裁军,将核弹头数量降低到中国同一层次,中国才会加入谈判,现在还太早了!
这个问题谈不拢,而缅甸问题更加谈不拢,李思明说中国到目前为止,对缅甸的政策是相当克制的,缅甸军政府目前遇到的种种危机更多的是执行了一套民族沙文主义政策的必然恶果。
“戈尔巴乔夫同志,我担任过几年的中国藏南兵团政治委员,我对缅甸和南亚的情况比较比较了解,当年是我们党解放了缅甸,我们在三四十年代是非常亲密的关系,但随着缅甸军政府执行了一套大缅族主义政策,中缅关系开始恶化!”李思明告诉戈尔巴乔夫,按照缅甸建国时期领导人的承诺,缅甸各民族平等相处,少数民族地区高度自治,但缅甸军政府违反了承诺,不断打击和挤压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
缅甸不仅仅华人华侨众多,缅甸的少数民族很多与中国少数民族属于同一民族,边界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也就是说,缅甸的政策直接影响了中国南方边疆稳定。
而在历史上,清王朝和缅甸也曾经爆发过战争,战争的根源也和缅甸政府攻打边界地区的少数民族,然后战火一直搞到了中国境内,引发了清王朝与缅甸的战争。
“戈尔巴乔夫同志,坦率的说,缅甸少数民族地区属于中国和缅甸的缓冲地带,其获得高度自治地位是中国和缅甸第一代领导人远见卓识的妥协结果。”
在几百年前,缅甸大部分地区属于中国,到了清代,缅甸取得独立,一步步控制了缅东和缅北地区,理论上说,中国完全可以声索缅东和缅北地区的主权。
中国充分意识到缅北和缅东山区对缅甸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并没有声索主权,在缅甸承诺少数民族拥有高度自治权后,中国和缅甸签署了边界条约。
但缅甸军政府后来违反了中缅共识,长期攻击缓冲地带,战乱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损害中国边疆安全,中国为避免两百多年前的战争再现,就不得不下场干预。
中国的所作所为完全是防御型的,也有合理的,也是有法律依据的,中缅两国建交,划定边界时,明确说明中缅边界条约的前提是缅甸少数民族地区拥有高度自治权,相关文件我们都保存着!
我们对苏俄政府的缅甸政策非常不理解,苏俄一向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到了缅甸就变了说法,而且缅甸的所谓社会主义模式,完全是军政府为了维持统治合法性搞出来的伪装罢了,贵国竟然相信。
戈尔巴乔夫听完翻译,相当愕然,他本来以为是苏俄与缅甸交好,中国扶持少数民族武装,闹民族自治,敲打缅甸,但现在看来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缅甸军政府竟然在中国的强势期,长期惦记中缅边界的缓冲地带,若是李思明的说法成真,中国直接出兵占领缅甸大部分地区都是合理的,怪不得他说中国是克制的,如果是苏俄,早就收拾缅甸了!
既然李思明提到了有条约,戈尔巴乔夫自然相信,他觉得莫斯科有些人太蠢了,在缅甸搞事真没意义,所以他一方面强调苏俄对社会主义缅甸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尊重,希望中国也尊重,同时也表示希望缅甸尽快和平,直接撇开苏俄,不提这件事.李思明迅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继续进攻,“戈尔巴乔夫同志,我不得不提醒您,缅甸现在与印度结盟,直接改变了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这进一步刺激了印度的扩张野心,现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已经引起了中国的高度警惕!”李思明指出,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着尼泊尔、锡金、不丹三个国家,这是典型的缓冲地带,一般正常的国家不应该觊觎缓冲地带,避免刺激中国。
可印度不同,印度对这三个国家各种手段不断,把三个国家变成半殖民地,若不是中国高度关注,直接侵占都有可能。
而英印时期又曾经多次侵略乌斯藏,所以中国一直非常警惕,但中国不可能花费巨资,在海拔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在印度人对峙,中国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两头压制印度,避免印度觊觎中国乌斯藏地区。
所以中国在藏南有一个生产兵团,在拉达克的列城囤占军队,并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海德拉巴保持友好,这实际上就是牵制印度。
现在缅甸和印度联手,一个克什米尔搞事,一个对缅东和缅北的少数民族动手,这是明摆着破坏现有的平衡,中国又怎么可能不反击?
“苏俄和印度保持友好关系,中国并不反对,但苏俄党和国家的高层必须清楚一点,印度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帝国主义倾向。”
印度侵略成性,一直妄图恢复英印势力范围,创建一个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乌斯藏、孟加拉国、缅甸、锡金等等在内,势力直达马六甲海峡和东非的所谓大印度国,这是中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
在三四十年代,中国和缅甸,中国和英印政府,都签署了边界条约,不存在边界之争,现在的问题是印度和缅甸不断的威胁中国的边界安全,而贵国一直无视中国的合理诉求,相反不断偏袒印度和缅甸!
贵国不可能一边嘴上说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一边不断的支持印度和缅甸威胁中国边界安全,等到出现冲突,贵国又站在印度和缅甸一边,指责中国,这是贵国的友好态度?
我们非常不明白,苏俄到底是如何定位的中苏关系?如果中苏是友好关系,苏俄的做法是不可理喻的,是中国的国际地位高,还是印度、缅甸的国际地位高?
一目了然!
若是苏俄觉得中苏两国斗争大于友好,那中国现在对缅甸,接下来对印度的反击也合情合理,贵国没有任何理由指责!
“戈尔巴乔夫同样也觉得苏俄的对华政策十分矛盾,他知道这本质上是苏俄党内一大批人对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歧视和不安。”
不安的是中国越来越强大,苏俄在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必须压制中国的发展,增加军队,支持印度、缅甸根源就在于此。
但与此同时,苏俄高层实际上也明白中国对苏俄的重要性,一直幻想着给一些三瓜两枣,让中国站在苏俄一边,容忍苏俄的种种做法。
很多人坚信中国只配得到这些,这些人从不把中国当成世界大国,所以在他们眼中,中国就应该为苏俄的战略利益服务,容忍苏俄挤压中国的势力范围!
戈尔巴乔夫也知道这是很病态的想法,只会把中国推得越来越远,他非常想拉住中国,也不仅不愿意在缅甸费劲,也不觉得给印度那么多东西有太多现实的意义,印度很难说,但他们到目前除了败仗,还是败仗,牵制中国,牵制个鬼!
戈尔巴乔夫很清楚,来自中国的农产品和轻工业品对苏俄,尤其是对他的意义,只要与中国谈妥了,他的位置就稳当,相反若是交谈失败,他会被无数人攻击.
但戈尔巴乔夫也不敢把保守派得罪太深,尤其是现在,他非常小心,所以面对李思明咄咄逼人的反问,他一方面表明苏俄的友好是真诚的,从来没想过与兄弟党分道扬镳,但另一方面他也竭尽全力印度辩解,他认为印度继承英印势力范围是合理的,中国应该尊重!
戈尔巴乔夫还把中国对东南亚的影响力与印度继承英印势力范围相提并论,李思明听到这里,冷冷道,“不,完全不同,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而在英国人在到达印度之前,印度不过是一个地理名词!中国有权力声索对一些地区的影响力,那是中国人确实征服过那些地区,无数中国人为此牺牲过,我们行得正,站得直!”
而印度就不同了,他们连独立都是英国人赏赐的,他们压根没什么资格要东要西,他们只是作为英国人的走狗到达过一些地方,然后那些地方就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如果这个逻辑成立,中国都可以声索到欧洲去了!
“戈尔巴乔夫想起了二战中国军队出现在无数地方..他也知道自己的说法有些站不住脚,就在他思索说辞时,李思明直接摊牌了!”
“戈尔巴乔夫同志,我跟您说了很多中国周边问题的细节,那是因为贵我两国曾经共同战斗过,有鲜血凝聚的友谊,我们愿意和苏俄同志讲一讲道理!”
但对印度和缅甸这样的癞皮狗国家,中国的容忍是有限的,如果批判的武器起不到作用,那就用武器去批判,南亚战争可以打是四次,那同样可以打五次、六次,中国有足够的信心!
“戈尔巴乔夫看到李思明如此强硬,十分惊讶,不得不放缓语气再次唱起了和平歌,李思明不断观察他的微表情,更加确定了眼前这个人是那种比较软弱的性子,错不了,未来如果他真登上苏俄舞台的中央,倒是好事!”
李思明想了想,转移话题,“戈尔巴乔夫同志,您是苏俄中央局最年轻的同志,恰好我也是中国中央局最年轻的同志,我们很可能会经常打交道。
今天我很高兴与您坦诚得交换意见,我希望贵我两国政治上的分歧,不会影响到经济上的合作,这不是我们希望的,我相信也不是贵国所希望的!
“戈尔巴乔夫如蒙大赦,李思明转移话题,他更不想谈,立刻表示了同样的观点,同时又表示希望中苏两国可以切实在一些问题上做一做合作,比如共同开发黑龙江的资源,比如航天领域的合作,还有西域到哈萨克的铁路!”
李思明笑着说道,“还可以再多一些!”
“确实可以多一些!”
“我国将要修建一些大型项目,贵国完全发挥一些作用,中苏友谊大坝每年可以产生大量的红利,这应该是贵国罕见的国际盈利项目吧,为什么不多一些呢!”
面对李思明的揶揄,戈尔巴乔夫有些苦涩,“苏俄很愿意为此做一些工作!”
与李思明就政治问题争论一番后,戈尔巴乔夫接下来与中国的谈判,要顺利不少,与他对接工作的副总理是老相识赵紫阳。
赵紫阳显得非常友好,“老朋友又见面了!”两人很快进入到新一期粮食谈判,苏俄购买的粮食主要是饲料粮,玉米常常占据一半以上,大麦、稻谷、黑麦这些还有一些,小麦则属于机动,收成好,就少进口,甚至出口;收成不好,进口上千万也是常有的事情。
中国则与苏俄不同,中国小米和玉米这一类喜温农作物较为过剩,往往会大量出口,而随着小米和玉米单位产量不断增加,中国为了避免价格下滑,这一块农作物反而要削减产量,鼓励经济作物。
但小麦不同,中国长期进口小麦,而且大多是食品工业发展必须的高品质小麦,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大豆现在已经开始进口,所以长期以来,苏俄都需要从中国进口一半左右的玉米和全部的稻谷,另外一半从美加澳阿四国分散进口。
而对于两国都要从美国进口的小麦,往往会谈判协调,两国如果都在各自的歉收年大量收购小麦,引发小麦价格暴涨,那等于便宜了美加澳阿四国,两国又不傻,自然要谈判协调。
由于中国人口几倍于苏俄,粮食库存大,而小麦又可以储备很长的时间,所以中国的小麦储备非常惊人,拥有相当强的调节能力,中国往往在苏俄小麦丰收的年份,大规模进口小麦,而在苏俄歉收的年份,则会少量进口,避免对苏俄冲击太大。
1977年苏俄农业丰收年,甚至对外出口小麦,这也是戈尔巴乔夫获得认可,升入中央的关键,也在这一年中国对外出口了上千万吨小米,然后大手笔购入了2500万吨小麦,光光这两块就占据世界粮食进出口额的14%左右。
中国这一手直接造成了1978年的世界小麦价格|处于高位,偏偏这一年苏俄的小麦又一次歉|收,虽然预计的进口数量不大,但那是有库存。
苏俄农业有明显的周期性,现在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所以戈尔巴乔夫很担心明后年小麦进口数量激增,到时候就比较苦了,所以他希望中方缩减小麦进口,赵紫阳很爽快的答应了,但戈尔巴乔夫并不知道,未来几年的小麦价格绝不对低。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中苏两国的农业歉收年份往往并不重叠,而且中国远不如苏俄粮食波动那么大,这就有钻空子的机会。
自从达成收拾苏俄的默契后,中美两国有意识的不断拉高玉米价格,而在苏俄的小麦丰收年则打压小麦价格,中国则乘机大规模进口,把粮价拉上来,然后连续几年处在高位。
所以即便中方缩减小麦进口,未来几年的小麦价格也不会低,如此一来,苏俄宝贵的外汇自然会流失,当然了,这仅仅是战争的一部分,油价才是关键,不过这一块的统战不好做.
赵紫阳虽然看起来好说话,但要东西也比较狠,比如在埃塞俄比亚大空运中表现出色的伊尔—76运输机,中方要求进口;比如中苏核电合作,中方要求引进苏俄VVER—440压水堆这一款得到欧洲认可的核电堆,并合作下一代核电反应堆,这是苏俄的长处,也是出口技术发达的工业品。
又比如苏俄提供大批材料帮助中国修建新电站,虽然苏俄不是很希望中国工业发展太快,但谁让在粮食和轻工业品上比较依赖中国呢!还有老生常谈的油气问题,中国继续要求老毛子修管线,对这些要求,除了最后一个油气问题,其他都满足了。
但老毛子还是铁着心做欧洲的舔狗,不愿意在对华能源问题上做出太大的让步,这也反应了此时苏俄的底气,俺的油气资源百家求,舔欧洲也就算了,舔中国算个毛!
在谈判之余,戈尔巴乔夫也站在更高的位置观察中国,与上一次只是作为地方干部访问中国不同,此时的戈尔巴乔夫是高层干部,他开始考虑起全面问题,他就注意到中国体制虽然脱胎于苏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比如中国军队将领在党内的地位很高,可以大量出现在中央局,军队领袖可以做到全国人大主席或者中央监委枢机。
中国这一套模式很被西方国家诟病,这些年时不时有报纸说中国也是军政府,不过中国政府的反驳是这是传统,中国鼎盛时期讲的是出将入相,军人拥有重要地位是常有的事情。
又比如中国的监委拥有空前的权力,监委枢机不仅仅可以监察全党,还是最高层之一,本身又多为军队统帅,所以独立性相当强,以至于这些年总有中央局委员或者候补委员被撤职、免职,甚至还有倒霉被丢监狱的!
而在苏俄根本就不可能,苏俄的中央监委地位明显低了许多,监察效果很有限,有很多很多腐败分子顺利过关。
相反中国枢机处实际权力不如苏俄枢机处,中国枢机处主要负责的是党务、政法和外交国家安全,既不插手军队工作,也不插手经济工作。
还有中国最高层是三级权力机构,而苏俄是两级权力机构,中国重点城市的一把手往往只是中央局候补委员,只有体量巨大,足以立国的昆仑省和南洋省一把手可以担任中央局委员。
而在苏俄,乌克兰一把手肯定是中央局委员,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一把手也有可能是中央局委员兼任,他们在理论上与一把手拥有相同的投票权,所以他们的独立性更强。
戈尔巴乔夫隐隐意识到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除了路线对头以外,也应该和体制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最高层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小,可以根据党和国家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而苏俄内部的种种扯皮实在太严重了。
虽然中国非常重视资历深厚的老同志,中国环太党有一个特别的机构顾问委员会,都是退下来的老同志担任,而且每年夏天都会举行一次中央工作会议,这被认为是中国最高权力机构,而苏俄则不同,一旦退休则就是平民老百姓。
但戈尔巴乔夫认为这是中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谷雨有意而为,等到他身体不行了,顾问委员会这一套体系迟早要取消,虽然还会继续给老同志们一些地位,但不可能会持续下去。
台上的同志不可能一直容忍被指手画脚,至少那位强硬的北京市委枢机怎么敢都不像是委曲求全的人.
.所以戈尔巴乔夫在羡慕之余,也对自己的改革设想有了新思想,虽然没办法触动苏俄的体系,但必须想办法树立更高的地位,才有可能成功,但到底怎么办,他也不清楚!
无独有偶,赵紫阳也在考虑全面问题,根据中国宪法,中国总理任期是两届十年,现任总理孙运璇将在1980年退休,而他就是总理位置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但悲催的是,中国下一代接班人团队确定的总理接班人是25后,所以1980—1985年的总理只有五年任期,属于过渡角色,虽然中央没说,但基本确定是15后同志担任总理,而且只能是一届,干完就退休。
目前国务院15后的几个总理中,负责工业部的刘杰同志性格软了一些,基本到头了,赵紫阳和李耀文是最大的竞争者,而李耀文又和李思明关系很好,所以李耀文担任总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谷景生同志不会同意。
所以赵紫阳相信如无意外自己就是下一任总理,而在目前的体系下,经济工作是总理的基本盘,总理一向兼任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经济工作负总责,总理可以较为独立的推行各种经济政策,所以在国务院人事安排上有比较强的自主权。
所以赵紫阳很动心,甚至于还想过有没有可能做两任,也不是不可以,内外形势总会变化的,但要想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很出色的功劳,也需要与最高层,尤其是谷景生有很好的关系。
所以会谈一结束,他就谷景生同志做了一番汇报,谷景生听完,询问赵紫阳,“卫道同志,你觉得戈尔巴乔夫这个人怎么样?”
“此人很想有一番作为,但看问题似乎有些肤浅!”
“李思明同志要干脆许多,他试探一番后,认为这个人比较软弱,这与我的看法比较一致,我们可以给他一些想要的东西,他觉得为难的东西,就不要勉强,让他在苏俄走得更远一些!”
“总枢机,目前格里申的希望似乎更大一些!”
“格里申只比我小了两岁,苏俄高层受命又比较短,若是勃列日涅夫再多撑几年,格里申就算担任一把手,也未必能够干太久,此人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第343章 进步
赵紫阳有些不太相信,“就算此人希望不小,未来苏俄也应该让二十后干部接班吧,戈尔巴乔夫今年还不到五十,经验明显有些不足!”
“二战期间,你在地方工作,有些事情不了解,苏俄1915—1925年这十年间出生的男子大部分,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死于卫国战争,这直接影响到苏俄干部队伍的建设。”
他们的中央委员年龄断层非常厉害,偏偏谢列平、利加乔夫这些得到一定历练的15—25年龄段的干部又被打下去,现在看来苏俄的下一代领导层应该是1925后出生的人,戈尔巴乔夫的希望很大!”
“还真有些巧合!”
“也不算巧合,我们的情况和苏俄也有类似之处,我们党创业一代,除了老同志,基本都集中在1900—1915年这个年龄段,1915—1925这个年龄段很尴尬,一直被牢牢压着,他们和1925以后出生的同志接受的锻炼差距并不是很大。”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