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455节

“什么是内退?”米哈伊尔问。

“内退?”

“就是提前退休,拿基本工资,但比正式退休金少很多,说白了就是裁员!”陈志强苦笑,“我岳父岳母五十多岁,本来再过几年就能退休,现在厂里搞减员增效,他们被内退了。他们现在每个月虽然有些钱可以拿,但心情很差,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你们政府不管吗?”

“管,但政策是政策,执行是执行。”陈志强摇头,“钢铁厂说要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自动化,老工人技术跟不上,就被淘汰了。”

“公务员才是铁饭碗!”聊到工作稳定性,陈志强突然感慨:“还是公务员好,稳定。”

“你想考公务员?”米哈伊尔问。

“想啊,不过我没资格!”陈志强苦笑,“公务员考试最起码要有中专文凭,竞争太激烈了,抢一个岗位,我年纪大了,文凭不行,只能寄希望孩子们了!”

米哈伊尔点点头,他知道中国的公务员考试,在苏俄,公务员分等次,中高级是特权阶层,底层公务员还不如一线的普通工人,所以普通工人不会做什么公务员,甚至连车间主任都不愿意干,因为干了之后,反而工资下降了!

这一套到底对不对,米哈伊尔也说不好,但作为一名忠诚的KGB,他天然喜欢中国模式,至少他的待遇低于普通工人,对不起他的辛苦付出!

“厂里有人跳槽吗?”

“有啊,技术好的去私企,工资能翻倍。”陈志强顿了顿,“但私企更不稳定,今天高薪,但明天技术被人学到,就要走人,还是国企好,现在又有房贷,想走也走不了!”

陈志强的儿子回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背着沉重的书包,他看到米哈伊尔很好奇,陈志强挥挥手,“喝完牛奶,就写字去!”

“总是学习,连球都不让踢了!”孩子嘟囔着的接过牛奶,然后坐到书桌前开始写作业。

“作业做完了,周末让你踢个够!”

米哈伊尔看着这一幕,想起苏俄的孩子——放学后可以踢足球、参加少年宫活动,而不是被补习班和作业压得喘不过气。

“陈,你们不觉得孩子压力太大吗?”

“我也知道!”李梅叹了口气,“但没办法,就算上不了大学,中专总要上吧,没有一技之长,长大了只能喝西北风!”

陈志强苦笑:“我也想让孩子多踢几脚球,但踢足球出头难度很大,现在踢球的要么家境不行,赌一把踢球,要么家底厚实,随便孩子,我们这夹在中间的,根本赌不起,读书是最好的出路!”

“这些年中国足球队实力下滑,看来也有这个原因!”

“我们中国这么大,还找不到几个踢球的,有些人就是找借口!”

米哈伊尔笑了笑,最后他问陈志强:“你觉得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了还是差了?”

陈志强想了想,说:“物质上肯定是好了,房子、车子、家电,肉、牛奶什么的越来越多,以前想都不敢想,但压力也更大了,我们不好过,孩子也难过!!”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在洛车的调查,自然也不放过洛车的高层,这一天当他应邀来到总部,洛车刚刚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他明显感受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紧绷、焦虑,甚至带着一丝恐惧。

“米哈伊尔先生,欢迎您来参观。”洛车集团副总经理孙明远伸出手,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但眼角的皱纹和略显疲惫的眼神暴露了他的真实状态。

“谢谢,孙总。”米哈伊尔握了握手,注意到孙明远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电脑屏幕上是一份标红的数据报表——《1982年上半年洛车集团市场占有率分析》。

“您来得不巧,我们这个会议还要继续看下去,可能要失陪一会!”

“您忙您的,我随便转转就行!”

会议室内,激烈的讨论正在进行,技术副总王立新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丰田符合美国市场的环保车已经推出,我们企业性质受限,去不了美国可以理解,但国内和亚非拉市场,我们与丰田的差距世还在拉大!”

市场副总刘芳补充道:“现在外资车企不断涌入,纷纷在国内设厂,新产品一个接着一个,如果我们在拿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明年销量肯定下滑。”

过了一会,这些中国高管脸色严峻的走了出来,米哈伊尔认真的观察他们,与苏俄的厂长们那样悠闲地喝着茶、签着文件,等待国家计划委员会下达指标不同,这些人都有着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应该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和待办事项!

“总理给徐董事长打了电话!”孙明远一边走,一边说道:“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要是再没有起色,你们知道后果……”

米哈伊尔默默记住了这句话,等到他和孙明远坐下,他忍不住问道:“孙总,刚才您说的后果是什么?”

听到这句话,孙明远显得很感慨,“米哈伊尔先生,您知道我们这些国企高层的年薪是多少吗?”

米哈伊尔摇头,孙明远继续说道,“我享受副部级待遇,又是在国企工作,按照规定,我的年薪可以是职工平均公司的10倍,绩效奖金最高是年薪的一半,若是中科计算那等科技型公司,老总还可以拿期权,那待遇就更高了!”

孙明远笑了笑,“听起来不错,对吧?”

“苏俄国企的高层拿不到这个工资待遇!”

米哈伊尔点头,在苏俄,国企高管的工资虽然比工人高,但绝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不过他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市场竞争——计划经济下,虽然企业有订单多少的不同,但就算亏损严重,国家也会兜底!

“但您知道我们每天在担心什么吗?”赵明远的声音低了下来,“担心销量不达标,担心技术被拉开差距,担心上级领导突然来视察,问为什么某个项目进度滞后……”

他放下酒杯,眼神有些恍惚:“两年前,在我们公司任职9年的老董事长,曾经的中央候补委员,因为洛车的一些问题说不清楚,先被调离岗位,然后接受中央监委的审查,最后被判了重刑!

他出事的根本原因是洛车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停滞,洛车已经经过了一轮清理,抓走了一批人,我们这个班子若是还没有起色,就会执行一汽法则,这就是我说的后果!”

米哈伊尔震惊了,在苏俄,除非犯下政治错误,否则国企高管几乎不可能因为“业绩不佳”被撤职,更不要说,关十几年的大牢。

“什么是一汽法则?”

“一汽曾经也是国家重点车企,但因为长期无法突破核心技术,最终被上级要求让丰田团队接管,原来的中高层除早先被抓的人以外,其他所有人全部起立,主动递交辞职信,想继续干?重新面试、重新考核。

在一汽出事前五年内,在一汽任职过,但转到党政机关或者其他企事业单位任职的干部,同样被要求主动辞职,返回一汽重新竞聘!

绝大部分原一汽高管因为无法适应新的考核标准,最终选择降两级内退或降职留用,而接下来的审查中,有好些人又被抓了起来!”

“这太残酷了……”米哈伊尔喃喃道。

“残酷?”孙明远苦笑,“这还算好的。至少他们还有机会重新竞聘,一些地方国企哪天被民营企业收购,我们这些国企干部可能连竞聘的资格都没有!”

“苏俄的厂长们真幸福!”

回酒店的路上,米哈伊尔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赵明远的话。他想起自己曾经参观某个工厂时的场景——厂长办公室里摆着伏特加和鱼子酱,厂长本人慢悠悠地签着文件,对米哈伊尔说:“今年的生产指标已经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可以研究明年的计划。”

当时他觉得这种工作节奏太低效,但现在对比中国的国企高管们,他突然意识到——苏俄的厂长们真是太幸福了。

他们不需要担心市场份额,因为国家会包销所有产品;他们不需要害怕竞争对手,因为私营企业根本不存在;他们更不用担心被撤职,除非得罪了某个上级领导。

而中国的国企高管们呢?他们拿着高薪,但每天都活在“不进则退”的恐惧中;他们身处体制内,却要像私企一样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哪怕调走了,也有可能被牵连;

他们头顶“国家战略”的光环,背后却是无数双盯着他们的眼睛——上级领导、竞争对手、媒体、甚至普通企业……

第二天,米哈伊尔在酒店餐厅遇到了洛车集团的一位中层经理——财务部的周寅,他正匆匆吃着早餐,面前摊开着一份报表。

“您昨晚和孙总聊得怎么样?”

“很有启发。”米哈伊尔回答,“你们的工作压力比我想象的大得多。”

周寅点点头:“我刚熬了一个通宵,今天上午十点要陪同秦副总市国资委汇报上半年数据。”他喝了口咖啡,“三年前,我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跳槽过来,本来以为国企会轻松些,结果发现……”

“发现什么?”

“发现这里的工作强度不比事务所低,而且——”他压低声音,“犯错成本更高。在私企,数据出错可能扣奖金;在这里,数据出错可能意味着政治错误!”

米哈伊尔若有所思,“那您为什么干下去?”

“压力很大,但机会也多,总理就来自于洛车,其他大员还有不少,而中国党政机关,会定期从国企挑选干部,干部不仅有出色的工作业绩,还要经过考试、面试,考试由中组部组织,相当公平……”

“在中国,您有心从政?”

“中国社会的基本运行逻辑是权力大于资本,我有能力,为什么不窥探一番权力?”

看着周寅自信的表情,米哈伊尔突然明白为什么中国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赶超苏俄——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从工人到高管,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不断向前奔跑,或是巨大的压力,或是有希望的前程……这种力量,在苏俄是不存在的!

哪怕苏俄政府想尽办法鼓吹帝国主义的威胁,但苏俄社会早就疲惫了,也早就厌倦了,加之种种原因,苏俄社会越来越懒散,然后每况愈下!

“米哈伊尔先生,您这几天见了我们的工人,见了高管,感觉如何?”王立新递过一杯热茶,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的自嘲。

“说实话,我很惊讶。”米哈伊尔接过茶杯,热气在眼前氤氲,“在苏俄,工人只需要完成定额,厂长只需要执行计划,没人需要担心竞争或者淘汰,压力并不大,但中国完全不同!”

王立新苦笑了一下:“是啊,你们可以慢悠悠地工作,但我们不行。”

米哈伊尔看着他,突然问道:“王,你是国家干部,日子应该好过吧?”

王立新愣了一下,随后突然失态地笑了出来,笑声里带着几分苦涩:“米哈伊尔,你知道我们这些干部压力有多大吗?”

“国家讲的是以GDP为纲,每年、每季度、甚至每月都有严格的指标。”王立新的声音低沉而压抑,“这些指标从中央布置到省里,省里布置到市里,市里再压到企业——每一级都在加码,生怕自己排名落后。”

他转过身,眼神锐利:“您知道什么叫立碑为证吗?”

米哈伊尔摇头。

“就是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责任人必须签字画押,出了问题直接追责,而且要树立在建筑物旁边,除了问题,就算侥幸躲过去,受害者也会盯着不放!”

王立新冷笑,“矿难了,找安监干部;着火了,找消防干部;经济增速不达标,找发改委干部,要是损失大了,直接找主管领导,甚至于部长、省委枢机……虽然不至于彻底断送前程,但仕途基本就完了!”

“现在的公务员,比打工还累!”王立新坐回沙发,揉了揉太阳穴,“早些年,有能力的领导会掌握房产和福利分发权,现在呢?”他掰着手指,“房子自己买,工资也就中等水平,福利被控制得死死的,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管了!”

“什么意思?”

“以前领导一句话,下面的人不敢反驳。”王立新苦笑,“现在的新公务员,学历高、法律意识强,动不动就拿规章制度跟领导叫板。你想压任务?你想随心所谓,他们反手就能搬出这样那样的规定怼你……”

米哈伊尔若有所思:“这听起来像是进步。”

“进步?”王立新摇头,“对个人或许是,但对整个体系来说,变得异常复杂,以前领导拍板就能干,现在要走流程、要合规、要风险评估,虽然出大问题的可能性笑了,但效率也受到影响……一个项目拖半年,上级又来催为什么进度慢!”

他叹了口气:“媒体改革后,相互竞争,为了打知名度,时不时冒出一个外地记者,群众又动不动,各种各样的事情比以前多多了,而进人却被限制得死死的……”

“中国谁的日子好过?”

米哈伊尔沉默片刻,突然问道:“那在中国,到底谁的日子好过?资本家吗?”

“资本家?”王立新嗤笑,“市场竞争比体制内还残酷,今天风光无限,明天可能就破产,而很多人又和官员有密切的关系,一出事,就要被连累!”

“官宦子弟呢?”

“更惨。”王立新压低声音,“前几年刚清理一波,现在纪律越来越严,爹是领导反而更得夹着尾巴做人,哪怕谷主席的孩子都小心翼翼!”

米哈伊尔困惑了:“那到底谁没有压力?”

“上了岁数的老农,可以优哉游哉的活着!”王立新盯着他,缓缓说道:“整个中国,只要有上进心,压力就会非常大,而且可怕的是——你不努力还不行。”

“为什么?”

“因为整个社会都在推着你跑。”王立新的声音带着一种无奈的清醒,“连边疆移民都能成为接班人,你竟然想躺平?家人、同事、亲戚、邻居的眼光就能压死你,各种各样的攀比太多了!”

“或许这才是中国增长的秘密!”

“你们高速发展时也肯定类似!”

米哈伊尔,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听过的故事——苏俄在二三十年代,也曾有过这样的全民奋进,那时的苏俄,工人们自愿加班加点完成五年计划,农民们集体开垦荒地,科学家们彻夜研究新技术……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拼命干,未来一定会更好。

但后来呢?残酷的二战爆发了,太多太多人死在战争中,活着的人早就看到了一切,除生死无大事,而苏俄的体制也渐渐僵化,工人磨洋工,干部混日子,整个国家在虚假的统计数据中慢慢腐朽。

而中国,似乎把那种“人人奋进”的状态维持了下来,甚至用更残酷的竞争机制让它持续燃烧,“我明白了……”米哈伊尔喃喃道,“或许这才是中国高速增长的底层逻辑。”

王立新苦笑:“是啊,我们管这叫内卷,没有人能逃出去!”

“王,你觉得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吗?”米哈伊尔问。

王立新沉默了很久,最后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点——只要中国还想保持增长,就没有人能逃出这个洪流!”

他站起身,望向窗外。洛阳市的灯火依旧明亮,街道上的车流仍未停歇,“您看,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工人、高管、公务员、商人——他们都在拼命奔跑。”王立新的声音轻得像叹息,“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停下就意味着被淘汰。”

首节 上一节 455/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