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456节

米哈伊尔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以及一丝恐惧,“中国这种全民奋进与焦虑,确实带来了高速发展,但你们的体量已经太大,引起了美国的巨大不安,他们会打压你们,这会影响经济增长,你们怎么办?”

王立新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书,封面上印着《谷主席选集》。他轻轻抚过书脊,“米哈伊尔,你知道三个有利于吗?”

米哈伊尔摇头,王立新翻开书页,声音沉稳而坚定,“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

他合上书,目光灼灼:“我们按照这三条发展就行,至于美国打压?我们经历过更糟的!”

米哈伊尔皱眉:“可美国不是苏俄,他们的打压会更精准、更凶狠!”

王立新笑了:“你知道三十年代,中国是什么处境吗?”

他走到墙上的中国地图前,手指划过边境线:“大片国土沦丧,数百万土匪,得罪了世纪上无数强国,但结果呢?”王立新转身,“短短几十年,中国已经是超级大国,不比贵国差!”

“中国已经比苏俄强,或许军事差一点,但工农业都超过了,甚至远远超过了苏俄,你们已经瞒不住任何国家!”

“还不够,我们还不够好!”

米哈伊尔想起莫斯科街头懒散的公务员,苦笑:“你们真是疯狂,看来是铁了心,要把美国人从世界霸主的位置上拉下马吗?”

“我们中国人没这个兴趣称霸世界,到处驻军,到处撒钱有什么好的?我们就想着过上好日子,美国人不要干扰我们的发展,他们各种破事太多了!你们过去也一样,不过现在我们实力上来了,你们要老实不少!”

“中国不怕核战争吗?”

“就是因为担心,我们才更要强大,我们中国的国际环境更好,我们选择了稳扎稳打,先经济后军事,你们则恰恰相反,你们在军事上一直投入更大,但不顾经济的疯狂投入就是穷兵黩武,你们该调整了!”

“你也看出来了?”

“中国的有识之士都看出来了,苏俄必须改革!”

第381章 KGB特工在中国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走下舷梯时,他下意识地紧了紧大衣领口,目光扫过停机坪上列队的中方接待人员——清一色穿着西装,满脸微笑,这与他印象中不太一样。

“欢迎来到中国,同志们!”为首的中年男子上前握手,俄语流利,“我是河南省商务厅工作人员王立新,负责各位的行程安排。”

米哈伊尔礼貌地点头,余光却迅速扫视着四周,作为克格勃安插在专家组中的“眼睛”,他的任务很明确——监视这些不安分的专家的动向,同时评估中国的真实经济和科技水平。

可当他坐进那辆崭新的黑色红旗轿车时,心里已经隐隐不安,这车比莫斯科的伏尔加还要安静平稳,而汽车工业反应的恰恰是重工业的水准……

车队缓缓停在一座六层高的庞然大物前。米哈伊尔抬头望去,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入口处“梦想广场”四个烫金大字下,人流如织。

“这是……商场?”同行的机械专家瓦西里瞪大眼睛,“比莫斯科中央百货大好倍!”

王立新笑着引路:“各位远道而来,先放松一下,这里可以买到任何您需要的东西!”

王立新一边说,一边开始发钱,这也是上级培训时的交代,他按照计划,给每个专家发了五千块钱,不算特别多,但也不少,可以买相当多的东西,当然,这些钱只是暂借,以后这些俄国科学家要用各种表现归还。

踏进旋转门的瞬间,米哈伊尔恍惚以为走进了西方电影——锃亮的大理石地面倒映着水晶吊灯,自动扶梯像银色的河流将人群送往各层,一楼是各种各样的首饰、化妆品,二楼以上是家电、服装、日常百货、不管他想到了,还是他想不到的,都有,应有尽有……

瓦西里抓起一台随身听,看着标签上“¥360”的数字,他想起自己手中有五千元,那还等什么,立刻高高兴兴的买了下去!

米哈伊尔并没有买东西,他只是盯着不远处一群说说笑笑的中国青年——他们穿着牛仔裤和皮夹克,有个女孩甚至涂着鲜艳的口红,这和他受训时所听到的“蓝蚂蚁”影像判若两个世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在北京看到这一幕,他并不奇怪,莫斯科也很繁华,但这里是洛阳,虽然是中国前直辖市,但只能算是中国二流城市,谁能想到洛阳也能这么搞得这么好!

一行人购物之后,王立新就带着他们来到了一个柏林餐厅,享受了一顿带有中国风味的西餐,米哈伊尔看着来来往往的中国男女啃着牛排,喝着咖啡,甚至于有一种崩溃的感觉,中国二流城市竟然都这样繁荣了……

交谈时,王立新也给这些俄国科学家普及了一番,中国建国前有不少苏俄专家,建国之初,有一大堆欧洲人和日本人在中国工作,所以各个工业城市都有大量的西餐厅和日本料理店,现在更是遍布中国,所以苏俄科研人员来到中国,不用担心生活不习惯。

王立新也提到了待遇问题,国家有一个暂时的标准,等他们进入到各个岗位后,也会有相应的评估并定级,按照中国给予科研人员的标准是基本待遇加上项目奖金,若是项目取得重大应用成果,有一些科学家还会获得相关企业的股份。

他自然提到了安东诺夫,这位注定要载入中国科研史的苏俄科学家,他不仅仅是最顶尖的科学家,还拥有安飞的股份,安东诺夫的妻子安洁莉娜女士创办的机械企业也在中国创业板上市,他们夫妻俩是亿万富翁……

这帮子老毛子科学家知道一些安东诺夫的事情,这个人三十年代来到中国,在战争中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中国的民航飞机制造公司竟然是以他命名,这简直可以与苏俄各个设计局相提并论,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安东诺夫直接拥有股份,是亿万富翁!

米哈伊尔明显听到有人呼吸有些急促,他心中充满着不安和茫然,他可以理解社会主义苏俄没办法搞资本主义把戏,但生活用品都比不上中国,这也太离谱了,中国的基础怎么也比不上苏俄呀!

米哈伊尔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窗外,洛阳城的霓虹灯不断闪耀着,远处隐约传来迪斯科舞厅的鼓点,几个戴蛤蟆镜的年轻人正跨上丰田摩托车,引擎轰鸣着消失在街角,后面警车闪着灯在追赶,这明显是发达国家才有的一幕……

他猛地灌下半杯红酒,终于抓起电话拨通了内线,用中文说道,“王主任,我是米哈伊尔。”他声音沙哑,“能否现在谈谈?”

二十分钟后,王立新披着睡衣打开房门,手里还端着杯冒着热气的龙井茶,“苏俄同志睡不着?”他笑着让开身子,“是不是刚来有些不习惯?”

米哈伊尔径直走到窗前,哗地拉开窗帘。楼下,霓虹灯闪烁,一辆又一辆汽车经过,这是洛阳的夜景!

“你们怎么做到的?”他突然转身,眼底泛着血丝,“五十年代,我来到北京时,北京大街上还有牲口拉着车!”

王立新慢条斯理,笑着说道:“都三十年了,我们有些积累,有什么奇怪的!”

“别敷衍我!这种商场最起码有两万件商品,里面技术含量很高的商品不再少数,美国人在帮你们?还是——”他声音骤然压低,“你们找到了绕过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办法?”

“米哈伊尔,你在想什么呀,商场里面的货物都是中国企业自己生产的,设备绝大部分是中国自己研发的,一部分进口的欧美精密设备。

至于怎么实现的,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改进,不断研发,慢慢就有了今天,你们苏俄计划经济下的企业不懂得按照市场规则开发产品,产品款式落后,品种单一并不奇怪!”

“就这么简单?”

“能有多复杂,市场经济确实会产生贫富差距,但只要国家做好二次分配就没有大问题,市场经济的缺点完全可以有效的弥补。

这些年,我国不断加速推进市场经济,让有能力的人可以尽情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对二次分配也非常在意,谷主席的子女虽然创办有企业,但带头把绝大部分股份捐出来搞科研,搞教育这些正事,并不是如同欧美资本家一样奢侈浪费。

与此同时,国家又想办法通过移民、扶贫、加强教育等等办法给贫困的群众足够的机会,不至于世世代代贫困潦倒!

我国虽然有一些贫富差距,但广大群众是很满意的,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发展,就比如我吧,我出身于豫西山区,我们那里原来是土匪窝……”

王立新说起了自己的人生故事,一个贫穷地方出身的孩子,小时候连吃白面包都觉得是奢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成为国家干部。

王立新的兄弟亲戚,有人移民到海外省,现在经商,拥有百万家产,有人在打工,当然了,也有人还比较贫穷,只能打工,但不管哪一种,白面包、米饭都管够,生活用品也都很充裕,没听说还需要去排队的!

听到最后,米哈伊尔崩溃感更深了,“我能去你的家乡看一看吗?”

“当然可以,就在洛阳附近,虽然还需要翻山越岭,但现在我们那边的矿产得到了开发,路况好了很多,六个小时就可以到!”

米哈伊尔很满意,“现在轮到我的问题了,您真是列宁格勒机械厂的副总工程师?”

米哈伊尔僵住了,王立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只是随口问一问,贵国在我国的人很多,其中带有任务的人不少,来之前有这样那样的误解,但没过多久,他们就会明白中国这条路才是正确的,我们有足够的制度自信,你放心大胆的看!”

第二天上午,一些人来到了目的地,中国第二大汽车公司洛阳车辆集团,这是一个汽车城,生产无数设备,集军用坦克、工程机械、工程车辆、轻重卡车和小汽车于一体……

苏俄技术人员早就知道这家公司,他们很清楚这家公司的来历,中国三十年代末二四计划期间从美国引进的工业设备,技术人员不足,没办法投产,通过中苏工业联营,苏俄排除了大批技术人员帮助调试,最终变成了T34坦克的生产厂。

中国建国前后,又从德国搬来了一些工厂,一起放在了洛阳,组建了庞大的洛阳车辆集团,中国现任总理李锡文就是在担任这家集团公司董事长兼党委枢机期间表现出色,获得了中国政府的认可,一路崛起,成为中国政坛显贵。

但不管是了解这家工厂来历的苏俄高层,还是苏俄普通技术人员,都对这家集团公司不以为然,这家集团的小汽车或许不错,可以卖到国外,但在重型机械和重型卡车领域,苏俄绝对是遥遥领先中国,要不然中国也不会邀请他们!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站在研究院的大门前,抬头望着眼前这栋二十几层建筑楼,看起来比较新,楼顶竖着巨大的红色标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应该是为他们准备的!

同行的苏联机械专家瓦西里低声问道,“这就是你们的重型车辆研发中心?”

“是的,这是我们的第二研发中心,欢迎各位同志。”中方接待员李明微笑着推开玻璃门,“我们很荣幸能与苏俄专家合作。”

米哈伊尔点点头,迈步走进大厅。他的目光迅速扫过四周——宽敞明亮的走廊,墙上挂着各种荣誉证书,来来往往的工程师们穿着整洁的蓝色工装,手里拿着文件夹或电子设备,步履匆匆,这里不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工厂,倒像是西方的科研机构。

李明带着他们参观了几个核心实验室。在重型车辆测试车间,米哈伊尔看到了一台正在调试的154吨级矿用自卸车,巨大的轮胎足有一人高,车身涂装崭新,驾驶室宽敞得令人惊讶。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黄河系列,虽然与美国还有些差距,”李明介绍道,“但载重能力已经远超贵国的БелАЗ-7519,而且油耗更低。”

瓦西里皱起眉头:“这不可能,我们的7519型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

李明笑了笑,没有争辩,只是递给他一份测试报告。米哈伊尔凑过去看了一眼——数据确实令人震惊,中国也采用了电传动技术,柴油机更稳定,而且不可思议的是,中国的发动机热效率比苏俄同类型高出8%。

“你们用了什么技术?”米哈伊尔忍不住问道。

“我们这款车部分借鉴美国Unit Rig技术和德国博世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李明指了指驾驶室内的一个黑色模块,“该系统是德国博世引进的!”

“德国技术?”米哈伊尔心里一震。苏俄的重型机械向来以简单粗暴著称,而中国却可以购买和整合西方的高精度电子系统,这一块相当让人头疼。

“这辆车一些关键的部件,比如电驱动系统,比如电喷系统仍需进口,但中国也有相应的备份国产系统,我们正在努力调试,这些核心的东西完全依赖国外,也不让人放心!”

“您说的是正确的,帝国主义无孔不入,他们从各个地方不断破坏我们的发展!”

“也没那么糟糕,我们与国外的合作总体还是愉快的!”

下午,他们被带到了装配车间,流水线上,有一些中国人在忙碌,但与此同时,机械臂也正在精准地焊接车架,无人运输车沿着磁条轨道穿梭,将零部件送到指定工位。

“这是……自动化生产线?”瓦西里瞪大眼睛。

“部分自动化,也可以说成是柔性生产线!”李明纠正道,“考虑到成本和生产的灵活度,相当一部分工序还需要人工,但有一些比较麻烦,机器做得更好的工序,已经调整过来,使用自动化设备。”

米哈伊尔走近一台正在作业的机械臂,发现它的底座上印着“东门子”的标志,“你们的工业机器人是自己生产的?”

“是的。”李明点头,“虽然精度暂时比不上西门子,但成本只有他们的三分之一。”

米哈伊尔沉默了,苏俄的工厂里,虽然也进口了大量西方设备,但基本都是成套进口,而且引进之后,相当长时间不动,若是落后了,要么国家拨款,技术改造,要么直接进口新的国外生产线。

而眼前看到的一切告诉他,中国走的是另外一条路,虽然表面上看中国的生产线不算特别先进,但他们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明显是吃透了生产线,未来可以不断改造,并进行革新设计,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苏俄的重工业优势将荡然无存。

甚至有没有十年也说不准,中国那辆正在测试的154吨矿车虽然还没有量产,但苏俄去年也才刚刚突破110吨矿车大关,而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再过几年,这一块已经是中国领先。

第二天,他们被安排参观汽车电子研究所,推开门,米哈伊尔看到了一排排电子测试台,工程师们正在调试中国国产的车载电脑、ABS防抱死系统,甚至其中还有一套,中国人成为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原型机。

“你们连ESP都在研究?”瓦西里难以置信。

“是的,但还非常不成熟,估计要等到九十年代,这一块我们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研发的,技术上差距也不明显!”李明说道。

米哈伊尔拿起一块电路板,发现上面的芯片印着“上海微电子”的LOGO,“你们能生产自己的芯片?”

“绝大部分没有问题!”李明坦然承认,“电子是我国最重要的方向,投入了巨大资金,目前在中低端和部分高端芯片已经可以自给自足,当然了,也还有一些高端芯片还有些缺陷,不过差距不明显!”

米哈伊尔的心沉了下去,苏联的汽车电子几乎是一片空白,军用车辆仍然依赖机械式仪表,而中国已经在布局未来的智能驾驶技术。

更让他震惊的是环保实验室,中国工程师正在测试一种新型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目标是达到欧洲的排放标准。

“你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瓦西里不解,“重型机械要的是动力,环保是西方资本家限制我们的手段。”

李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因为未来国际市场不会接受高污染的产品,我们的产品不能仅仅满足国内生产,还要大量出口,与欧美竞争!”

米哈伊尔突然明白了——中国不仅在追赶苏俄,还在为未来的全球竞争做准备,事实上,他们一直在这样干,他们的轻工业已经有强大的竞争力,他们的重工业比苏俄想象的要强大!

当晚,米哈伊尔独自站在别墅窗前,望着洛阳城的夜景,远处的工厂灯火通明,高耸的烟囱喷吐着白烟,与很多很多重工业城市一样,虽然也是乌烟瘴气,看明显整洁了许多,或许是中国人太多了!

他回想起今天看到的一切——有选择的自动化装配线、自主研发的电子系统、超前的环保技术……苏俄引以为傲的重工业,在中国面前,竟然显得有些陈旧。

苏俄的重型机械仍然强大,但中国的技术进步速度令人恐惧,如果苏俄继续固步自封,十年后,苏东的重工业就将彻底落后于中国,那对重工业立国的苏俄而言,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了解到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的身份后,中国游戏显摆,没过多久,就邀请他参观洛车集团正在研发的新兴坦克测试。

站在观察台上,米哈伊尔手中的望远镜微微颤抖,在他的失业证,一辆涂装迷彩的新型主战坦克正以惊人的速度越过土坡,履带卷起漫天沙尘,炮塔却稳如磐石,125mm滑膛炮始终锁定两公里外的移动靶标。

“准备射击!”中方的测试指挥官对着无线电下令,炮口火光一闪,炮弹呼啸而出,几乎在同时,远处的靶标被精准命中,炸成一团火球。

“首发命中!”无线电里传来观测员的确认,米哈伊尔的瞳孔收缩了一下,给他的数据中说已经85%的行进间命中率?这已经超过了T-72!

测试结束后,米哈伊尔走近那辆坦克,它的外形乍看之下与T-72相似——低矮的轮廓、倾斜的前装甲,三人车组布局,应该借用了大量T-72的理念,但细节却截然不同。

“你们的自动装弹机……不是苏俄的转盘式?”他指着炮塔后部问道。

“不是。”负责讲解的中国工程师张建军摇了摇头,“我们改用了类似法国勒克莱尔的链式供弹系统,故障率更低,而且能兼容更长弹种的炮弹,包括炮射导弹。”

首节 上一节 456/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