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460节

电话那头停顿了一下,随后王立新的声音低沉了几分:“肯定有,不过如果被抓到证据或者故意造谣,公安部门从来不会客气,不过对这一类事件,国家一般不报道,现在的重点是发展经济,只要他们不闹出大乱子,上面不会轻易动他们。”

挂断电话后,米哈伊尔走到书桌前,作为KGB出身的特工,他对思想渗透再熟悉不过,苏俄那帮子不安分的,都在精神病院待着呢!

这些记者、学者、留学生,他们真的只是抱怨吗?还是说,他们的背后,已经有更复杂的势力在推动?他回想起陈记者提到“美国考察”时的神情——那种不加掩饰的崇拜,甚至带着一种宗教般的狂热。

这不正常,而在苏俄,这样的人往往会被克格勃重点关注,因为他们最容易成为西方情报机构的突破口,可在中国,政府似乎选择了另一种策略——冷处理。

王立新说得对,普通百姓确实不关心这些“高深”的政治讨论,但问题是,如果放任这种思潮蔓延,十年、二十年后呢?

当这些“精英”掌握了更多话语权,甚至进入决策层时,会发生什么?米哈伊尔突然感到一阵音 这会不会是中国高尽有音纵容?他们想

变质?

第二天中午,米哈伊尔在食堂遇到了另一位苏俄专家——亚历山大,这是莫斯科大学的高材生,不仅是机械专家,政治上也很有见解,不过或许是太有讲解了,就被赶到了中国,而且还是米哈伊尔的重点监察对象。

不过接触一段时间后,米哈伊尔认为亚历山大并不是那些一心羡慕西方的糊涂蛋,他只是太清醒了,估计得罪了人,才被赶到中国。

“听说昨天有记者采访你?”亚历山大压低声音问道。

米哈伊尔点头,若有所思,简单复述了对话内容,亚历山大听完,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我在北京参加学术会议时,也遇到过这样的中国人,他们认为中国、苏俄应该学习美国,可当我问应该怎么学习,他们除了说新闻自由,自由选举就想不出新词了......”

“你觉得他们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装糊涂?”米哈伊尔问。

亚历山大耸耸肩:“有些人可能是真糊涂,但更多的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高度发达的西方来反对东方。”

米哈伊尔若有所思。

亚历山大继续说道:“根据我的观察,这些中国人最恨的不是腐败,而是自己没机会参与腐败。他们抱怨中国环太党不重视他们,其实是想说为什么不给我更高的地位和权力,若是给了他们权力,他们会立刻说中国环太党的好话!”

谢尔盖笑着耸耸肩,“但中国那位领袖根本瞧不上他们,还逼着他们考试数学物理,据说通不过的,没办法进入到中国的党政机关,也不可能成为人大、政协委员,那名记者这么抱怨,当着你的面发表那样的言论,或许就是这个原因!”

权力,这个词让米哈伊尔豁然开朗,这些记者、学者,他们真正想要的不是“民主”,而是话语权——一种能够影响政策、甚至改变国家走向的权力,而吹捧美国,贬低中国,不过是他们争夺话语权的手段,在中国如此,在苏俄也如此!

晚上,王立新突然来到米哈伊尔的公寓,开门见山地说道:“那个记者,陈志明,我已经和洛车的同志联系过来,洛车不会再批准他采访你们!”

米哈伊尔给王立新倒了杯茶,问道:“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这不是我应该考虑的!”王立新抿了一口茶,语气平静,“但你们要小心,他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与你们接触!”

“还要找我们?”

“他们最喜欢找外国人,尤其是苏俄专家,你

们的身份敏感,如果能从你们嘴里套出几句批,评中国的话,他们就能大做文章,很可能会引起国外的注意,贵我两国的技术合作,一向很被美国人注意!

一件事如果能够引起美国人的注意,代表着国际关注,这自然会增加他在国内媒体圈的话语权,这个圈子有一些不在体制内的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划分等级,若是未来国内待不下去,陈志明去香港或者南洋就会更加有名,这对他很重要.....”

米哈伊尔恍然大悟——原来陈记者的目标,竟然是这样,这是拿着他们俄国人当跳板,该死的混蛋,“我不会上当。”米哈伊尔沉声道。

王立新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米哈伊尔,我听说苏俄二分之一的人收听欧洲之音,很多知识分子如陈志明一样,会被KGB关入精神病院?”

米哈伊尔一愣,没想到他会问这个问题,他不

知道自己该回答,还是不该回答,王立新也没打算想听他回答,而是继续说道:“你们的做法,我不知道行不行,不过中国不会那么做.这些人虽然有不少批评,但有些地方还是有道理的,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

对他们卖得那些药方,甚至是挑衅,最好不要当回事,越是当真,他们越会兴风作浪,若是做过头了,也会败坏你们的形象!

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要想破解这些人的伎俩,最好的办法是放人民出国,我过建国之初就派出干部代表团访问全世界,增加了解。

而到了今天,中国每年出国的人数不胜数,中国了解国外的人非常多,我们很清楚美国同样有很多问题,一点都不美好,那些人的做法和小丑没什么区别......”

王立新离开后,米哈伊尔站在阳台上,望着洛阳的夜景,在面对西方和平演变的问题上,中国和苏俄的做法完全不同,到底是中国做得成

功,还是苏俄做得成功,米哈伊尔清楚,应该是中国。

这段时间,他询问中国人对美欧的看法,中国人虽然羡慕美欧的发达和福利,但并不是很在意美欧的制度,中国人认为谷主席十分伟大,有他领导,中国会越来越好。

中国人更多的认为是欧美科技更领先,殖民到处掠夺的结果,中国人认为中国只要重视数理化,并扩大开拓亚非拉,同样会变得很发达.过上好日子.....

想到这里,米哈伊尔心中微微一动,中国人这种心态与钢铁时期很类似,在一位伟大的人领导下,什么都不会发愁,但伟大的人总会死去,到时候中国或许会改变,他们目前的高速增长或许就会慢下来,苏俄也会松一口气!

....

米哈伊尔靠窗而坐,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华北

干尔,可述200公主的列干于憾特儿子八恐觉不到移动,只有窗外的景色在无声地提醒他——中国的高铁,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他不由得想起苏俄,也曾计划修建高铁,但官僚主义的拖沓、技术瓶颈、资金短缺......最终让计划化为泡影,而中国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不断修高铁,现在已经有两万多公里,苏俄与中国的差距似乎越来越大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翻开笔记本,开始整理这次要汇报的内容,北京苏俄大使馆,米哈伊尔的上级——瓦西里·彼得罗维奇,一个头发稀疏的中年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后,面无表情地听着他的汇报。

“洛阳专家团的思想状况总体稳定,但个别成员比较一番后,对联盟的经济问题”

瓦西里打断了他:“这些不重要,我更关心你提到的那个记者——陈志明,这个人或许有我们要的东西!”

米哈伊尔一怔:“他的言论确实值得警惕,但我觉得更应该关注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体思潮..”

整体思潮?”瓦西里冷笑一声,“你身在洛阳,这不是你应该考虑的!”

米哈伊尔皱眉:“但如果放任这种亲西方思想蔓延,未来可能会影响中国的政策走向...

瓦西里不耐烦地摆摆手:“这不是你的任务,不要分心!”

米哈伊尔沉默片刻,终于点头:“我明白了!”

他本想继续汇报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洛阳周边农村的变化,但瓦西里已经站起身,示意谈话结束,米哈伊尔只好起身告辞。

米哈伊尔离开后,瓦西里拿起他的报告,粗略翻了几页,随即冷笑一声,将其中关于“中国经济建设成就”的部分全部撕下,扔进了碎纸机

TUO

随后,他在米哈伊尔的名字旁边,用红笔画了一个醒目的问号,“太关注中国了......”瓦西里低声自语,“他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

米哈伊尔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上级怀疑,在返回洛阳的高铁上,他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情复杂,中国在前进,而苏俄却在倒退,这种对比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伟大的社会主义联盟竟然不如搞第三条路的中国?什么会这样!

回到洛阳专家公寓后,米哈伊尔刚放下行李,就听到隔壁传来激烈的俄语争吵声,他推开门,发现刚刚回来的专家组成员谢尔盖正怒气冲冲地说着什么。

“那帮混蛋!他们把我当贼查,抢了我太多东西!”

米哈伊尔皱眉:“怎么回事?”

OA

去的大部分礼物,还罚了我身上携带的人民币,还说了一堆放屁的话,这太离谱了!”

“不要生气,谢尔盖说说发生了什么!”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科瓦廖夫站在谢列梅捷沃机场海关检查区,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柜台。他十分烦躁,他已经在海关滞留了三个小时。而排在他后面的旅客早已通过检查。

"科瓦廖夫同志,请跟我来。”一个穿着制服的年轻人面无表情地说。

谢尔盖叹了口气,提起他手头那个从中国购买的精致皮箱,跟着年轻人走进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契尔年科的肖像。

办公室里坐着一个中年男子,制服上的肩章显示他是海关的高级官员,他面前的桌子上摊开的是谢尔盖的行李——几件换洗衣物,一个笔

记本。

与每一个出国的苏俄人一样,谢尔盖带了不少礼物,一个给儿子的随身听和几盒听起来不错的音乐磁带、运动鞋和牛仔裤,给妻子柳德米!拉准备的丝袜和蕾丝内衣,还有香水、口香糖、巧克力、咖啡、维生素片和中国生产的剃须刀。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科瓦廖夫,苏俄援中国洛阳汽车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在中国仅仅工作七个月!"官员头也不抬地念着文件,"带了这么多….礼物回来?”

谢尔盖挺直了背脊:"这些都是用我在中国的津贴合法购买的,马卡罗夫同志,我有所有收据和出境时的申报单。”

马卡罗夫终于抬起头,一双小眼睛在厚重的镜片后闪烁着怀疑的光芒:"合法?在资本主义国家购买的商品,能有多合法?”他拿起那条牛仔裤,"这上面就浸染了资产阶级的思

想。,还有磁带,那是摇滚乐,腐朽资产阶级艺术!"

谢尔盖感到一股热血涌上脸颊:"那些都是给我妻子和儿子的礼物!我为祖国赚取外汇,难道带点小礼物回家就是犯罪吗?”

"别激动,同志!"马卡罗夫慢条斯理地翻开笔记本,"这个笔记本中的数字和图表是什么?”

"那是我的工作笔记,里面有中国取得突破,而联盟还有些不足的技术资料,我在工作中发现的!"谢尔盖几乎要吼出来,"如果你看不懂,可以找机械部的专家来鉴定!”

马卡罗夫冷笑一声:"中国领先苏俄,你在说笑话吗?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藏着密码?或者.…给外国人的情报?”

谢尔盖的拳头在身侧握紧又松开,他忍无可忍,中国人对他们客客气气,十分友好,他却被自己的同胞当作叛徒审问,这帮子混蛋!

"我要见你的上级。"谢尔盖一字一顿地说。

"我就是这里最高级别的负责人。"马卡罗夫靠回椅背,"根据规定,这些礼物需要进一步检查。你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有结果我们会通知你。”

谢尔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些他精心挑选的礼物永远不会回到他手中,它们会出现在某个官员妻子的身上,或者某个特权商店的货架上。

"这是抢劫!"谢尔盖猛地拍向桌子,茶杯被震得叮当作响,“我要向党中央!”

马卡罗夫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波动,他压低声音:"科瓦廖夫同志,你在国外待得太久了,可能不了解国内形势,前往中国的工作人员,任何可疑行为都会受到......特别关注。"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你不想让自己的档案里多出什么不必要的内容吧?”

别小益大然明口丁,不走自理可位旦,四走针对所有从国外归来人员的系统性刁难,他想起项目组里流传的谣言——他们都已经被祖国抛弃了,祖国根本不信任他们!

"我明白了。”谢尔盖的声音突然平静下来,"请给我一份没收物品的清单,我要签字,不过我希望留下一些礼物,我不能让妻子和儿子失望!"

马卡罗夫似乎对这个突然的转变感到意外,但很快恢复了官僚式的冷漠,他推过一张表格,谢尔盖草草签下名字,甚至没有看清上面写了什么。

走出海关办公室时,谢尔盖的皮箱轻了一半,随身听没有了,牛仔裤没有了,连剃须刀、口香糖、维生素、香水、蕾丝内衣都没有了,谢天谢地,还留下了丝袜和运动鞋,各只剩下了一个礼物,该死的,还收走了他待在身上的人民币,他们是土匪吗?!

III T

权力属于苏维埃"的标语时,他改变了主意......当谢尔盖终于站在自己公寓的门前时,已是傍晚。钥匙在锁孔里转动的声音引来了里面急促的脚步声。

"谢廖沙!"柳德米拉打开门,她的金发比谢尔盖记忆中暗淡了些,眼角的皱纹也更深了,但当她拥抱他时,身上熟悉的香水味道让谢尔盖瞬间红了眼眶。

"我回来了,柳达。"他轻声说,紧紧抱住妻子。

米沙从厨房跑出来,段段时间,似乎已经长高了不少,”爸爸!你有我想要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吗?你说过会带来的!”

谢尔盖抱住儿子,脸上却有些阴沉,“亲爱的米沙,遇到了一些麻烦,不过我给你准备了一双篮球鞋,很有弹性,你会喜欢的!”

柳德米拉敏锐地察觉到丈夫情绪不对,迅速转

移话题:"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平安回来了。米沙,去帮爸爸拿拖鞋。”

当米沙跑开后,柳德米拉压低声音:"找你麻烦了?"

谢尔盖点点头,突然感到无比疲惫:"就像对待罪犯一样。我的工作笔记、给你们买的礼物......大部分被没收了,他们说怀疑我携带资产阶级宣传品。”

柳德米拉的眼中闪过一丝恐惧:"别在家里说这些。来,先吃点东西,你一定饿了。”

晚餐只有黑面包、土豆泥和一点罐头鱼。谢尔盖注意到柳德米拉把自己的那份大部分都分给了他和米沙。

“国内供应这么紧张了吗?”他忍不住问。

柳德米拉苦笑:“情况越来越糟,上周为了买卫生纸,我排了四个小时的队,结果买到的纸粗造得能利破皮时 "地压低吉产 "加里相买

点像样的东西,只能去黑市,但价格是国营商店的十倍,据说中国采购的商品都被转移到地下黑市销售,他们在有意识的抢劫我们!”

谢尔盖震惊地看着她:"怎么会这样?”

"嘘!"柳德米拉紧张地看了一眼窗户,尽管窗帘已经拉上,"别在家里说这些。明天你去机,械部报到时,千万别表现出任何不满。

首节 上一节 460/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