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461节

伊万·彼得罗维奇上个月因为在工作会议上批评物资供应问题,第二天就被调到了西伯利亚的工地,亲爱的,我不希望你出事,汇报结束后,赶紧回中国吧!”

谢尔盖放下叉子,突然没了胃口。他想起中国的经济杂志上,批评苏俄的经济,认为苏俄太依赖石油,一不小心,经济就要崩溃,当时他还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恶意宣传。但现在......

夜深人静时,谢尔盖站在阳台上抽烟,国产烟

很不舒服,没有中国的烟好抽,从五楼望出去,莫斯科的夜空被工厂的烟雾笼罩,几乎看不到星星。隔壁阳台上,邻居尼古拉也在抽烟。

"听说你回来了,"尼古拉低声说,"欢迎从堕落的资本主义中国回到发达社会主义的天堂。”

谢尔盖苦笑:"情况真的这么糟了?”

尼古拉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比你能想象的还要糟。上个月我岳母生病,医院的抗生素根本没用,我妻子不得不卖掉她的结婚戒指,从黑市购买中国的抗生素!”

“上帝啊......”谢尔盖喃喃道。

“上帝帮不了我们,"尼古拉掐灭烟头,"只有改革才能救这个国家。但那些老头子们......”他做了个手势,示意话题到此为止,"明天见,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记住,阳台上的谈话会被风带走。”

回到卧室,柳德米拉已经睡着了,但谢尔盖却辗转反侧。他想起海关官员马卡罗夫那怀疑的眼神,想起邻居绝望的话语,想起了中国,这一切与他从小被灌输的“苏俄是最美好国家”的理念形成了残酷的对比。

谢尔盖突然意识到,他的祖国病了,病得很重。而像他这样的人,是继续假装一切正常,还是,必须做点什么了!

当晚,米哈伊尔辗转难眠,他起身走到书桌前,翻开日记本,习惯性的写下今天的见闻和思考,“瓦西里对中国的成就毫无兴趣,他只关心思想渗透....”、“谢尔盖的遭遇证明,联盟的官僚体系已经彻底腐败...”

写到这里,他停下笔,陷入沉思,他忽然想起陈志明的话——“美国的政府权力被关在笼子里......”虽然他不认同陈志明对美国的盲目崇拜,但有一点他说得对一一权力必须受到约

束,否则腐败必然滋生,而中国最起码允许记者们抨击,哪怕他们别有用心,而联盟呢?

瓦西里·彼得罗维奇站在KGB总部大楼的走廊里,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文件袋的边缘,他刚从北京飞回莫斯科,时差还未倒过来,就被通知——新任KGB主席费尔多丘克要见他。

这不是个好兆头。

费尔多丘克上任不到三个月,就以“铁腕肃清内部”著称。据说,他已经撤换了十几个地方分局的负责人,理由是“工作不力”或“思想松懈”。

瓦西里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办公室的门,“你的报告,缺乏深度!”

费尔多丘克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没有抬头,只是用钢笔轻轻敲击着一份文件——那是瓦西里上周提交的《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分

析》。

“瓦西里同志,”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冰冷,“你的报告里,全是中国的问题——知识分子不满、民主化思潮、亲西方宣传......但为什么没有中国改革的成就?”

瓦西里一怔:“主席同志,我认为我们的重点应该是…..”

“应该是什么?”费尔多丘克猛地抬头,“难道KGB的任务就是整天盯着几个发牢骚的知识分子?中国正在发生什么?他们的经济改革、工业发展、军队现代化——这些才是关键!”

瓦西里的后背渗出一层冷汗。他想起米哈伊尔那份被自己撕掉的报告——那上面详细记录了中国城市和农村的成效、中国洛车集团面向未来的研发.....

他当时认为这些无关紧要,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主席同志,我立刻补

充一份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报告....”

费尔多丘克冷笑一声:“不必了。我已经让情报分析处重新整理了资料。”他抽出一份文件,推到瓦西里面前,“看看这个!”

瓦西里低头翻阅,越看越心惊——中国工业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10%;中国农业大规模对外出口各种农产品,仅次于美国;中国军队现代化加速,电子战能够迅速提升.....

“这....不可能吧?”瓦西里下意识脱口而出。

费尔多丘克的眼神骤然阴沉:“你是想说,我们的情报人员被中国人收买了?”

瓦西里连忙摇头:“不,我只是......”

“瓦西里同志,”费尔多丘克打断他,语气缓和了些,却更加令人不安,“中央第二枢机安德罗波夫同志最近身体不好,但他仍然亲自过问乌兹别克斯坦棉花案,你知道为什么吗?”

瓦西里摇头。

“因为腐败会摧毁这个国家。”费尔多丘克盯着他,“而如果我们连对手的真实情况都看不清,那和腐败的官僚有什么区别?”

瓦西里哑口无言,就在这时,桌上的红色电话机突然响起。

费尔多丘克抬手示意瓦西里不要出声,随即接起电话:“费尔多丘克。”电话那头传来低沉而急促的声音,瓦西里只能隐约听到几个词——“安德罗波夫同志......透析......病情恶化....”

费尔多丘克的脸色变得凝重:“我明白了。”

挂断电话后,他沉默了几秒,随后看向瓦西里:“你可以走了。记住,下次报告,我要看到真实的中国,而不是你臆想中的那个。”

瓦西里如蒙大赦,连忙起身离开,走出卢比扬卡大楼,莫斯科的寒风扑面而来,但瓦西里却

感觉不到冷。他的脑海里回荡着费尔多丘克的话,以及那个神秘电话的只言片语。

安德罗波夫病情恶化,透析,病情恶化,这意味着什么?

作为KGB的高级官员,瓦西里很清楚——安德罗波夫掌握着苏俄的国家安全,与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控制着苏俄内外政治,尽管名义上契尔年科是总书记,但涉及到国外的重大决策几乎全部出自三人之手,如果他倒下....

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内,一场高层会议刚刚结束,契尔年科刚刚宣布了一项重要任命,格奥尔基·罗曼诺夫同志调任中央书记,主管国防工业。

这一决定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罗曼诺夫年仅60岁,比契尔年科小14岁,比戈尔巴乔夫大6岁,更重要的是——他被明确协助肾病很严重的安德罗波夫工作,负责意识形态!

会议结束后,戈尔巴乔夫脸色阴沉地走出会议室,他的助手低声问道:“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罗曼诺夫的任命....”

戈尔巴乔夫冷笑一声:“契尔年科这是在为未来布局。”

“您是说.......”

“安德罗波夫同志身体不好,乌斯季诺夫也快70岁了。如果罗曼诺夫掌控了国防工业,再得到军队支持....”戈尔巴乔夫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罗曼诺夫可能是契尔年科选定的接班人,而这对戈尔巴乔夫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

第384章悬崖边缘

戈尔巴乔夫站在窗前,秘书正在汇报,“.农业部的报告显示,今年的粮食收购指标恐怕难以完成....初步估计,今年需要进口的粮食数量会超过4000万吨!”

戈尔巴乔夫早就习惯了空前的粮食进口,他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我会在下次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相关议案,我相信部长会议那边已经在准备中!”

秘书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米哈伊尔·谢尔羊耶维夺 年年大抓模进口粮合 对您的形象

非常不利,现在罗曼诺夫那边”

“不要理睬,我们要做的是工作,继续工作!”戈尔巴乔夫平静地说,“有人要攻击我,就让他们攻击,我已经尽力了,我巴不得换一个岗位!”

秘书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转身离开,门关上后,戈尔巴乔夫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愤怒像一块烧红的铁,烙在他的胸腔里。

罗曼诺夫的晋升、契尔年科的防备、乌斯季诺夫的沉默.....所有人都看得出,克里姆林宫正在为“后安德罗波夫时代”布局,而他——苏俄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理论水平最高,也在兢兢业业工作的改革派——却被排除在核心决策圈之外。

但他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满,他知道自己不能.相反要装作若无其事,“忍耐,米哈伊尔,忍耐。”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桌上的文件,继续批阅,但当他看到一段关于苏联石油问题的报告后,他愣住了,现在油价可千万不能波动呀!

偏偏怕什么来什么,枢机处和部长会议举行一次协调会议,讨论今年下半年的粮食进口和对波兰等的援助等问题时,财政部长帕夫洛夫的声音低沉,“石油价格又跌了,现在已经是25美元,而每桶下跌1美元,我们的外汇收入就减少10亿卢布。”

“但悲哀的是,我们的连续旱灾还没有结束,今年需要进口的粮食,比去年还要增加30%,”农业部长苦笑,“这样的苦日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苏俄的经济命脉——石油出口——正在被国际市场的波动一点点掐住喉咙,但各种支出却有增无减,所以这一次会议讨论时,迅速做出了决定,对外援助应该以武器 机器为主 尽量不能消耗外汇和石油等创

汇物资。

在压缩开支的同时,自然要扩大出口,会议决定扩大对伊拉克等国的武器出口,并要求印度、古巴提供更多的矿石,以运到中国,交换中国的粮食和生活物品。

另外还有缅甸,缅甸是大米出产国,可以给他们出口更多的武器,换取粮食,当然了,不能是苏军直接运输,可以让印度人运输....

讨论时,也有人感到不安,“现在各主要强国都在公开支持伊拉克,限制对伊朗的武器出口,伊朗一直在全世界高价搜寻各种武器,长期以往,两伊的力量会失衡,伊拉克会过分膨胀!”

戈尔巴乔夫抬头:“所以?”

“伊朗需要更先进的武器。”出席会议的KGB副主席克留奇科夫意味深长地说,“尤其是能打击海上目标的....比如反舰导弹!”

房间里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暗示,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一旦暴露,世界其他大国必然会谴责苏俄!

“中国不也出口飞机导弹给阿根廷,他们从中获益匪浅,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苏俄的飞鱼比法国和中国的飞鱼都要好!”

克留奇科夫显得自信满满,“我们的导弹出口给很多国家,也有不少国家仿制,没有人知道和我们有关!”

“伊朗一直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好意!”

“伊朗也不接受中国的好意,但中国却灵活不少,他们一直通过军火走私商向伊朗出口,价格高,利润好,联盟也可以试一试!”

契尔年科在私人书房召见了自己的亲信——中央枢机、中央总务部部长尼古拉·克鲁奇纳,

听取了赵机处会议的相天工作汇报。

相比于身体很不好,已经在住院的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虽然年长了好几岁,身体也一般,但他可以正常的出外视察,主持各种会议,这也有效得安抚了人心,同时极大的提升了契尔年科的声望,大家觉得总枢机选对了!

“戈尔巴乔夫最近怎么样?”契尔年科靠在扶手椅上,一边缓缓喝着来自中医提供的黑乎乎的补药,他已经喝了小十年,这种中药虽然挺苦,但效果很不错,勃列日涅夫晚年一直在喝中药调理严重的中风后遗症,对他帮助不小。

如果不是十月革命阅兵,被冻了几个小时,勃列日涅夫绝不至于突然病死,所以契尔年科听取了中国医生的劝说后,并不打算在1983年举行阅兵式,或许可以选择在暖和的五月份阅兵,不过得找个理由...

每每想起这个,契尔年科总觉得很有些意思,虽然中苏关系一直磕磕盼盼,但自从五十年

t,台用药办俄尚层推仔中医行法,办化尚层发现确实挺有效果后,苏俄各地陆续出现了好些家中医诊所,苏俄高层也会把种种数据交给他们,请他们出药方,做一些调理。

当然了,该有的防范还是有的,领导人使用的药材会被严格检查,那些给领导人治病的中国医生自然不可能知晓领导人的信息,他们身边的人都被严格监视。

也就在中国专家出现在苏俄的同时,苏俄的医疗专家也不断出现在中国,中国前领导人李润石、吴冠生做手术,苏俄专家都参加过诊断,当然了,与在苏俄的中国一样,苏俄专家也不清楚中国病人到底是谁,只有到死后,苏俄专家才会知道他们为谁看病....

契尔年科不知道南方那位老家伙的档案有没有被苏俄医疗专家看过,应该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过他患有重病的消息,反倒是他的夫人身体据说不是很好,鬼知道他要拖到什么时候,难道他要拖到下世纪吗?那简直是灾

难!

随着中药喝得越来越多,契尔年科也慢慢对中医有了一些了解,中国的医生经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契尔年科觉得这不就是苏俄的现状吗?各种问题多如牛毛,突然间爆发。七十年代的好日子一去不返,但越是如此,越要小心,不能着急,要缓缓处理。

也正是带有这个想法,契尔年科才对安德罗波夫在意的戈尔巴乔夫相当疑虑,戈尔巴乔夫有很多很多优点,就是有一条,他似乎有些着急改革了,苏俄的事情不能太急,所以安德罗波夫死后,能否让他担任第二枢机,契尔年科一直有疑虑,他要好好看一看。

事实上,契尔年科对自己提拔的罗曼诺夫也有一些疑虑,这个人出身列宁格勒,姓氏有问题,有些花边新闻,子女不检点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个人提出的那一套东西或许适合大城市,但未必适合整个苏维埃。

罗曼诺夫还有一个问题,他和KGB的关系不是很好,而没有KGB的支持,领导人根本坐不稳,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契尔年科才刻意提拔他,安德罗波夫在强力部门的影响力太大了,戈尔巴乔夫又和他太亲密。

在契尔年科眼中,戈尔巴乔夫和罗曼诺夫都有问题,他都不是特别满意,但他心里很清楚,他不可能再用第聂伯帮成员,所以他想把利加乔夫召回来,这个人虽然有一些缺陷,但政治立场还是很坚定的,不过利加乔夫得罪了一些人,政治局老人们没有同意。

就在思忖间,克鲁奇纳笑了笑:“戈尔巴乔夫出人意料地安静,罗曼诺夫的任命公布后,他连一句牢骚都没有,对他分管领域内与国防工业有关的工作,他也会努力做好!”

、契尔年科眯起眼睛:“太安静了......反而让人不放心。”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克鲁奇纳斟酌着

词句,“戈尔巴乔夫毕竟才52岁,理论水平高,又能团结同志,现在您不打算使用乌克兰干部,我们为什么不用他呢?”

契尔年科没有立即回答。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莫斯科,“你知道安德罗波夫同志为什么重用戈尔巴乔夫吗?”

克鲁奇纳摇头,“因为他太聪明了,他似乎看起来没有什么缺点,是无可挑剔的总枢机候选人,理论好,能言善辩,工作认真负责,尊重同志,脾气也好,很受国外欢迎!”

契尔年科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但我从小到大的经验告诉我,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那么他的缺点是什么呢?我到目前都没有找到,这很不正常!

苏俄干部总是有很多缺点,比如建筑部新任的部长叶利钦同志,他的优点很明显,敢说话,执行力非常强,但他的缺点也同样很明显,简单粗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把这样的人放在建筑部长的位置上,我非常放心,他可以做好事情,而且就算闯祸,我也能可以补救,但戈尔巴乔夫同志呢,我不知道!”

书房陷入沉默,许久,契尔年科才轻声补了一句:“让他去中国吧,看看他能从中国人那里学到什么,再观察观察,若是中国还那么喜欢他,我反倒觉得不是好事,南面那位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人物,看人的眼光很准,他当年就对赫鲁晓夫非常热情!”

出发前往中国的前一天,戈尔巴乔夫来到中央临床医院,看望安德罗波夫,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安德罗波夫靠在床头,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手臂上插着透析用的导管。

“米哈伊尔......”他虚弱地笑了笑,“听说你要去中国了?”

首节 上一节 461/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