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496节

赵志远蹲在温室里,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面前是一排排整齐的蔬菜苗,但问题也接踵而至。

“赵同志,暖气管又冻裂了!”苏联技术员瓦西里急匆匆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一截锈迹斑斑的铁管。

赵志远皱眉,这套高效保温温室在中国东北已经成功应用多年,但在苏联,连最基本的燃煤供应都难以保障,真不知道老毛子到底什么回事?

“去问问农庄的锅炉房,能不能多调些煤来?”

瓦西里苦笑:“煤?我们的计划配额快要用完了,要等季度审批,弗拉基米尔已经摸了莫斯科,争取申请额外的燃煤配额,希望KGB官员能有非同一般的收获吧!”

赵志远点点头,拿出一个小笔记本记录下来……而此时在莫斯科,弗拉基米尔正遭受到冷遇,能源部的办事员头也不抬:“需要先提交下季度计划书,由地区委员会审核。”

物资局的官员翻着白眼:“额外燃煤?那是重工业优先物资,要计委批准。”

农庄工会代表甚至找上门来:“你们这样消耗燃料,会让工人宿舍供暖不足!必须限制使用!”

弗拉基米尔站在飘雪的街头,呼出的白气在眼镜上凝结成霜,这位大学毕业,进入KGB,曾经去过德国,也去过中国的KGB官员终于深刻体会到在苏俄种菜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不过幸好,他还有最后一招,这是KGB最高层赋予他的!

消息很快传到了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谢尔盖耳中,“中国人卡在燃煤上了?”他冷笑一声,拿起电话,“给我接顿巴斯煤矿特别调度处。”

一天之后,一辆军用卡车直接开到了温室门口,士兵们卸下整车的优质无烟煤,麻袋上还印着“军工特供”的红色字样。

“这是……”赵志远愣住了。

“来自新型坦克发动机测试项目的储备。”带队的克格勃军官面无表情,“别多问。”

赵志远十分惊讶,他看向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如果苏俄可以做到这样的坚决,你们的农业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

弗拉基米尔点点头,“我们会成功的!”

1986年4月,莫斯科的积雪开始融化,温室里的第一批番茄成熟了,鲜红饱满,像一颗颗小小的社会主义勋章。黄瓜藤上挂满了翠绿的果实,菠菜和生菜铺成浓密的绿毯。

农庄的工人们围在温室门口,窃窃私语。

“这真的是我们种出来的?”

“不,是中国人种的。”

“但土地是我们的!”

弗拉基米尔蹲下身,摘下一颗番茄,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虽然技术是中国人的,但事实证明,只要努力,俄国人同样有办法种植出很好的蔬菜……

黎明前的浓雾中,三十辆草绿色的苏联KGB边防部队的大卡车排成长龙,车头的苏联小国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每辆车厢都贴着醒目的俄文标语:“中苏友谊蔬菜特供”。

赵志远爬上车队领航车的驾驶室,发现方向盘旁边插着一把马卡洛夫手枪,司机——一个满脸伤疤的克格勃退伍兵,一边啃着番茄,一边咧嘴一笑:“以防路上有交通事故。”

第42号摊位前,市场管理员震惊地看着源源不断卸货的蔬菜:带着露珠的黄瓜(单价:1卢布/公斤,无需配给券);红得发亮的番茄;用保鲜膜包着的莴笋(莫斯科人从未见过的品种)。

有一个市场管理员想上前制止“非计划销售”,却被两个穿便装的壮汉“请”进了办公室,谁敢打KGB的注意,KGB就会送他去西伯利亚!

铁栅栏门还没打开,门外已经挤满了人,娜杰日达·伊万诺夫娜裹着磨破边的羊毛头巾,在寒风中跺着脚。

她凌晨三点就从火车站附近的筒子楼出发,手里攥着昨晚邻居偷偷塞给她的小纸条——“中国农庄直销,鲜黄瓜,无配给券”。这行潦草的字迹像暗号一样在她口袋里发烫。

终于进来了……然后娜杰日达眼睛就直了,第42号摊位上,整整齐齐码着二十筐还带着晨露的黄瓜,翠绿的表皮上凝着细密的水珠,在昏黄的灯泡下像翡翠一样闪闪发亮。

旁边的柳条筐里,西红柿堆成小山,鲜红的果肉撑得表皮发亮,仿佛轻轻一碰就会迸出汁水来。

空气凝固了三秒钟,“圣母啊……”站在最前面的退休教师玛丽莎·彼得罗夫娜颤抖着伸出手,指尖刚碰到黄瓜就缩了回来,好像怕这是个幻觉,“这……是真的?”

赵志远擦了擦额头的汗,他面前的人群已经挤得水泄不通,有个戴眼镜的男人甚至试图翻过柜台。

李明用生硬的俄语喊着,“数量很多,不要拥挤!”

但压根没有人理睬他,这是永远缺货的莫斯科,不抢根本就没有:“给我五公斤!”

“我要十公斤西红柿!”

“别挤!我的头巾!”

娜杰日达被挤到第三排,她拼命伸着手臂,三卢布纸币在指间颤抖。突然,一根黄瓜从传递的篮子里滚落,正好掉在她脚边。

她弯腰捡起来,黄瓜冰凉坚硬的触感让她鼻子一酸——上次摸到新鲜黄瓜还是1967年,她新婚那年。

“喂!放下!”

娜杰日达条件反射地把黄瓜藏到背后,这是苏联主妇的本能反应。但下一秒,李明的声音响起:“送给她吧!今天我们准备了五吨!”

娜杰日达呆住了,她慢慢把黄瓜举到嘴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清脆的断裂声在嘈杂的市场里几乎听不见,但周围五六个人同时转过头来。

“怎么样?”有人小声问。

娜杰日达的眼泪突然滚了下来:“甜的……是甜的……”她像个孩子似的抽泣着,“为什么以前我就买不到……”

穿皮夹克的维克多·列舍托夫站在市场二楼的消防通道上,钢笔在笔记本上快速移动,他的笔尖突然顿住了。

楼下,一个穿旧军装的老头正把西红柿装进印有“柏林,1945”的帆布包。老人突然立正,向摊位上的中国国旗敬了个礼。

维克多迅速按下藏在纽扣里的微型相机,这个画面太危险了——在苏联,民众的忠诚只应该献给克里姆林宫!

旁边的弗拉基米尔擦了擦汗,“如果再不改革,我们会完蛋的!”

“可你们的做法完全跳开了党!”

“我没有办法!”弗拉基米尔从文件包中拿出了一份笔记本,“从第一天开始,我就在与官僚作斗争,我记录了厚厚一本,俄国改革,必须跳开那些无耻的官僚……”

……

沃罗特尼科夫总书记的餐刀停在半空,他面前的餐盘里,中国农庄产的西红柿切片摆成五角星形状。

“化验结果?”他问。

“完全符合我们的标准!”

“那四个农庄的产量?”总理罗曼诺夫沙哑地问。

“按现有速度,很快能够覆盖莫斯科20%的蔬菜需求。”叶利钦补充道:“他们的大棚……呃……每亩产量是我们的4倍。”

沃罗特尼科夫突然笑了,他拿起一片西红柿放进嘴里,鲜红的汁水顺着指缝流到烫金的桌布上。

“通知《真理报》。”他慢条斯理地咀嚼着,“把今天市场照片登在头版,标题就叫《社会主义农业的新成就》!”

虽然是中国人的操作,但这也是苏俄农业改革的一部分,这会把危机变成政绩,现在的他需要政绩来推动新一轮改革!

"但中国人用了资本主义的激励手段,而且所有的操作跳开了党和政府,全部通过KGB,这,这不正常……"

"闭嘴!"沃罗特尼科夫即便早有心理准备,但此时还是无法压抑愤怒,随着他的甩手,餐刀和餐盘哗啦啦的落在了地上,响个不停!

事实已经证明,苏俄不是种不出合格的蔬菜,也不是种不出大量的蔬菜,现在是整个系统,从上到下都出了问题,这让他这个总枢机怎么办?

……

总书记的私人办公室,KGB第一副主席谢尔盖正在汇报,沃罗特尼科夫没有抬头,继续批阅文件,"说吧!"

"中国专家允许集体农庄保留30%的产出,自行销售。其余70%上交国家。"谢尔盖的声音平静得像在汇报天气,"他们还引入了家庭承包制,每个家庭负责特定地块,超产部分可以自由支配。"

"资本主义?"

"纯粹的资本主义!"老部下谢尔盖接过了话头,"但效果惊人,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农民,在KGB的保驾护航下,产量增加了四倍!"

……

沃罗特尼科夫站起身,走到窗前,他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广袤的耕地,却连基本的蔬菜供应都保障不了。而中国人,用这种近乎叛变的方式,在短短半年内创造了奇迹。

"我们必须扩大这种模式,五十倍、一百倍,让所有的大城市先吃上足够的蔬菜,中国有足够的农业公司,而KGB也有足够的人,我们能够做到,今年内,最迟明年!”

谢尔盖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太多的人会反对!"

"去他娘的!"总书记猛地转身,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他们都是废物!三十年来除了制造短缺还会什么?我要首先让人民满意!"

谢尔盖点头,但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交通系统会是个问题。我们的冷藏车不足,铁路调度——"

"那就征用军用卡车!"沃罗特尼科夫非常坚定的说道,"告诉国防部,这是战争!一场对抗蔬菜短缺的战争!"

……

“同志们,我们的蔬菜供应缺口越来越大!”沃罗特尼科夫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市民们排三个小时的队,只能买到烂了一半的卷心菜!这不是社会主义该有的样子!”

沃罗特尼科夫深吸一口气,抛出了那颗“炸弹”——

“我提议扩大试点,在全国靠近大中城市,选择200个集体农庄,由中方企业直接参与管理,KGB 协助,优先解决大中城市蔬菜供应问题!”

会议厅瞬间炸开了锅,戈尔巴乔夫第一个开口:“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我理解你的急迫,但这种做法等于承认我们的体制失败了!”

“不,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沃罗特尼科夫冷冷回应,“承认失败比假装成功要好。”

叶利钦突然笑了:“我支持总书记的提议。列宁说过,要向资本家学习,中国人现在比资本家还懂种菜,为什么不学?”

“这是投降主义……”

沃罗特尼科夫没有退缩:“如果社会主义连人民的肚子都填不饱,那它还有什么意义?”

深夜,克里姆林宫的电话骤然响起。

“维克托,你在玩火。”电话那头,前总书记契尔年科的声音虚弱,但却很坚定。。

沃罗特尼科夫握紧话筒:“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我们没有选择了。要么改革,要么崩溃。”

“你的改革严重触及到各个加盟共和国和党委枢机的根本利益,而没有中央委员的支持,你这个总枢机还怎么做下去?”

沃罗特尼科夫沉默片刻,突然笑了:“至少军队和KGB会暂时站在我一边!”

“军队对中国一直很不安!”

“但军队同样也要吃蔬菜!”

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这两个关系不太好的中央局委员难得的聚在了一起,这是叶利钦主动提议的!

“米哈伊尔,你看到了吗?”叶利钦倒了两杯伏特加,“党才是改革最大的敌人。”

戈尔巴乔夫盯着酒杯:“所以你的意思是?”

“必须推翻苏共。”叶利钦一饮而尽,“但不是靠你的公开性——那太慢了,我们需要克格勃和苏军的支持。”

戈尔巴乔夫摇头:“不,鲍里斯,人民才是力量,只有让人民觉醒,改革才能成功。”

两人对视了一眼,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虽然方向并不一样,但至少可以合作,戈尔巴乔夫缓缓开口,“鲍里斯,你会支持总枢机吗?”

“会,谁让他是总枢机呢!”

“但党和人民并不喜欢中国对苏俄的影响越来越大!”

叶利钦点点头,“这不正好是扩大改革的机会吗?”

“可总枢机却不愿意做太深入的改革!”

“总枢机点着了草原上的大火,想熄灭就没那么容易了!”

首节 上一节 496/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