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501节
中国也大规模迁徙少数民族,但中国环太党同样一直宣传民族主义,而且还在共产主义之前,这让他们可以获得主体民族的全力支持……”
罗曼诺夫微微叹了一口气,“……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很难成功,甚至可以说微乎其微,而一旦失败,他就会把经济改革失败的责任推到政治上不够开放!”
“我知道!”沃罗特尼科夫点点头,“但如果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失败,又违反承诺,我就有足够的理由,把他彻底赶出中央局,并控制起来!”
“叶利钦呢?”
“那就要看他的表现!”
罗曼诺夫伸出手,“希望您能够成功……”
“安抚好红军,告诉他们,一个稳定的联盟,才可以推动苏军的现代化!”
“苏军会拥护您的,总枢机同志!”
一天之后,苏共中央全会召开,在一连串表决通过后,戈尔巴乔夫被邀请讲话,他站在主席台上,面带微笑,目光炯炯。
“同志们!” 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让苏联重新伟大的机会!”
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戈尔巴乔夫的演讲逐步进入高潮:“我们将打破官僚主义的枷锁!让工厂自主经营!让集体农庄决定自己的播种计划!让每一个苏联公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台下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年轻委员甚至站了起来,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文件,而沃罗特尼科夫坐在主席台正中央,面带微笑。
当戈尔巴乔夫结束演讲后,沃罗特尼科夫缓缓起身,走向讲台:“同志们,” 他的声音沉稳而厚重,“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允许不同意见的讨论,但绝不允许分裂!”
他环视全场,目光在每一位委员脸上停留半秒:“改革可以试验,但社会主义原则不容动摇。党的领导不容削弱。任何试图破坏团结的行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制裁!”最后一句话,他咬得极重,台下的掌声明显稀落了许多……
……
收音机的电流杂音中,一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突然穿透了莫斯科的黄昏,“……同志们,改革不是选择,而是必须!我们必须以新思维面对未来!”
街角的小卖部门口,十几个工人、学生、退休老人围着一台中国的收音机,屏息凝神。戈尔巴乔夫的声音从“欧洲之声”广播里传来,尽管信号断断续续,但每一个词都像火星,点燃了人群的眼睛。
“他说什么?再说一遍!” 一个戴眼镜的大学生急切地凑近收音机。
“他说要公开讨论国家问题!要减少官僚主义!” 旁边的老工人声音颤抖,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天啊,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了!” 一个中年妇女捂住嘴,眼眶发红。
不到一小时,整个莫斯科的电话线路再一次瘫痪……《莫斯科新闻》编辑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接线员的手指几乎抽筋。
“为什么不对外公开戈尔巴乔夫同志的讲话?”
“你们敢不敢全文刊登?”
“我们有权知道真相!”
主编尤里·卡西亚诺夫擦着汗,盯着桌上刚被送来的克格勃警告信,又看了看窗外聚集的人群,咬牙拍板:“排版!明天头版全文刊发!”
而与此同时,最高苏维埃会议正在召开,会议表决结束,戈尔巴乔夫被任命为苏俄部长会议主席,叶利钦担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戈尔巴乔夫站在窗前,俯瞰着莫斯科的万家灯火,嘴角挂着满足的微笑,他成功了扭转了此前被动的局势,苏俄的全面改革终于开始了!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全国的反应……超出预期。” 助手递上厚厚一摞电报和电话记录,“基辅、列宁格勒、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所有人都在讨论您的讲话。”
戈尔巴乔夫轻轻摩挲着电报纸,仿佛能触摸到人民的热情,“总理……” 戈尔巴乔夫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一刻,他确信自己站在了历史的潮头!
戈尔巴乔夫的得意,就是沃罗特尼科夫的的无奈,电视里,戈尔巴乔夫的脸在镜头前熠熠生辉,而沃罗特尼科夫只是静静坐在阴影中。
“人民在欢呼呢,维克托·伊万诺维奇。” 原KGB主席,现乌克兰第一枢机切布里科夫站在他身后,语气微妙。
沃罗特尼科夫盯着电视,画面切到了莫斯科街头——年轻人举着标语,高喊“公开性”和“民主化”。
“他们欢呼的不是戈尔巴乔夫,” 沃罗特尼科夫缓缓开口,“他们欢呼的是改变这个词本身,而戈尔巴乔夫不过是一个搞禁酒令的笨蛋!”
切布里科夫皱眉道:“您不觉得他的改革太激进了吗?”
“激进?当然。” 沃罗特尼科夫冷笑,“但更愚蠢的是,他以为靠演讲和头衔就能控制这场雪崩。”
“雪崩之下,没有人可以获得幸免!”
“所以关键是军队、KGB和内务部!”微微顿了顿,“还有对民族主义分子的打击,别的地方我可以容忍,但乌克兰不行!”
“总枢机,您可以放心乌克兰!”
深夜,台灯下,沃罗特尼科夫翻着一份绝密档案——中国1945到1960年以来的文件汇总,谷雨在农业上,先分田到户,然后缓慢推行农村合作社改革,非常坚持进退自由;企业改革,推行双轨制,分阶段放开物价,同时不断打击各种黑恶势力!
对外则搞出了一个香港特区,同样也是分阶段开放,一步步放开,最终在六十年代完成改革,并申请入关,然后通过十几年的谈判,融入世界经济。
谷雨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一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国家稳定,所以中国顺利渡过了经济转型期,现在迎来了大爆发!
“谷雨没搞什么公开性,新思维!” 他自言自语,“但他一步步让中国发展强大了,人民也幸福了,这才是真正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想拆掉整面墙……” 他喃喃道,“但中国证明,只需要开几扇窗,就让戈尔巴乔夫去折腾吧,等大家都受不了,全部收拾一遍,只有彼得一世才能改变俄罗斯!”
……
叶利钦、经济改革委员会主席阿巴尔金、财政部长帕夫洛夫等人围坐在长桌旁,激烈地争论着。桌上摊开的文件写满了修改意见,咖啡杯早已见底,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我们必须给企业更大的自主权!” 叶利钦拍了下桌子,“让工厂自己决定生产什么、卖给谁!让集体农庄自己决定种什么!”
阿巴尔金推了推眼镜,摇头道:“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一下子放开太多,可能会导致混乱。我们应该逐步试点,比如先在列宁格勒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几家工厂试行自主经营……”
“太慢了!” 叶利钦不耐烦地挥手,“人民已经等不及了,难道还要再等五年?”
戈尔巴乔夫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自从他接任部长会议主席,改革派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有人主张“大放权”——让企业自主经营,允许外资进入;有人则坚持“渐进改革”,担心失控。
就在此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秘书低声通报:沃罗特尼科夫同志到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沃罗特尼科夫出现在这里,他想干预部长会议吗?这违反了政治局会议的约定!
沃罗特尼科夫缓步走进来,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戈尔巴乔夫身上:“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他开口道,“我看了你们的改革方案。”
会议室一片寂静。
“我认为,给企业放权是必要的。”
叶利钦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阿巴尔金和帕夫洛夫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戈尔巴乔夫谨慎地问:“您的意思是?”
沃罗特尼科夫淡淡道:“国家计委管得太细,连螺丝钉的产量都要审批,这确实不合理。可以允许企业自主决定部分生产计划,但必须保留国家对战略行业的控制,军工和重工业不能动,我们要防范帝国主义的侵略!”
戈尔巴乔夫点头:“这正是我们的想法,轻工业和农业先试点,重工业暂不放开!”
沃罗特尼科夫继续道:“集体农庄也可以推行承包制,但粮食收购价必须由国家规定,不能完全市场化,还有一点,两百个给予中国的集体农庄可以扩大,中国人比我们会搞农业,我宁愿多付出一些铝锭木材,也不愿意再用黄金购买粮食!”
叶利钦忍不住插话:“我们允许中国,能否允许西方公司投资吗?”
沃罗特尼科夫冷冷看了他一眼:“可以,但必须合资,且苏联控股,绝不能让外国人控制我们的企业,西方也可以承包我们的集体农庄,只要他能够搞出更多的粮食!”
“那外贸开放呢?”
“可以,联盟需要更多的外汇!”
“国外银行……”
“中国到现在都没有允许美国银行进入,不过联盟可以试点成立几家国营商业银行,给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私营经济?”
“效仿中国的做法,叫集体合作经济!”
戈尔巴乔夫沉吟片刻,点头:“我们达成了一致!”
次日,政治局闭门会议,戈尔巴乔夫意气风发地抛出新提案,会议室瞬间炸锅:“这等于复辟资本主义!”
沃罗特尼科夫突然举手:“我支持经济改革试点!” 全场愕然——沃罗特尼科夫居然这么轻易让步了?
散会后,罗曼诺夫拦住沃罗特尼科夫:“您为什么要妥协?”
“因为人民要面包,不是口号。” 沃罗特尼科夫摇摇头:“让他去搞政治表演,我们抓牢经济命脉——这才是中国模式的精髓。”
“苏俄未必可以成功的效仿中国模式!”
“但这至少是一条成功的道路,我们目前还找不到其他适合联盟的模版!”
“匈牙利的办法或许可以试一试!”
“您不觉得匈牙利太小了吗?!”
……
戈尔巴乔夫站在主席台上,镁光灯不断闪耀,台下记者们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同志们,今天颁布的《关于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决定》,将是苏联经济的新起点!”
他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全国,“从今天起,工厂可以自主决定20%的产品生产,集体农庄可以自由销售超额农产品,工厂将拥有直接谈判权……”
消息传到尼古拉耶夫,“曙光-机器设计”燃气轮机制造厂厂长谢尔盖·科兹洛夫“啪”地一声把红头文件拍在桌上,“看到没有?白纸黑字!” 他指着文件第三款,‘允许企业自主安排20%产能并直接对接外贸订单’——我们还等什么!”
副厂长彼得罗夫却盯着文件末尾的党徽标志,喉结滚动:“谢尔盖·伊万诺维奇,上面也说过重工业需要等待,而党委那边……”
“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你当了二十年副厂长,还没明白吗?” 科兹洛夫拉开抽屉,取出一封早已准备好的信函,“我们要立刻联系友好的阿尔及利亚政府,让他们派人过来,有些事情延迟了就要出现变化……”
“可那是现代级的动力UGT-15000,阿尔及利亚根本不需要,他们肯定是在帮助中国!”
“中国海军强大了,头疼的是美国,不是联盟,而且,不要忘了,我们很快就会有UGT-25000!”
而与此同时,在中亚某一处的集体农庄,庄员们围着一辆崭新的“拉达”卡车欢呼:“按新政策,超额的玉米和甜菜,还有那些破烂玩意,我们赚到了四万卢布!” 农庄主席瓦西里醉醺醺地拍着车门,“明天就去城里买中国冰箱!”
人群突然安静下来,乡党委特派员阴沉着脸走来,手里捏着一纸电报:“根据《社会主义劳动纪律条例》,这笔钱应该优先偿还国家农业贷款。”
“去你妈的纪律!” 瓦西里突然从卡车驾驶座下抽出一份《消息报》,头版赫然印着戈尔巴乔夫的讲话:“部长会议主席说了,自主权不可侵犯!”
特派员盯着报纸上鲜红的党徽,后退了半步,满脸的不可理解,难道国家不准备再要集体农庄的各种债务了吗?
而在莫斯科的阿尔巴特街咖啡厅,两个穿皮夹克的年轻人正在倒卖法国香水,突然被警察拦住, 警察亮出证件, 要求检查。
“睁大你的眼睛看看!” 年轻人甩出一张《劳动报》,广告版登着“集体合作社注册指南”,“我们现在是曙光劳动合作社,不是黑市商人!”
警察的手悬在半空,最终悻悻地挥了挥:“……下次记得开发票,你需要缴纳税收!”
“当然,我们有定额发票!”
满洲里火车站,副官瓦西里踢了踢路边堆积如山的包装箱,印着"Made in China"的牛仔裤从破损的纸箱里探出一条裤腿,在零下二十度的寒风中诡异地晃动着,仿佛在向检查站的苏联士兵招手。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中校望向边境线另一侧,中国海关的绿色屋顶下,上百辆大卡车正喷着白雾排队等候通关,最前排的卡车司机正和苏联边防军勾肩搭背地抽烟。
"中校同志!三号通道有情况!"对讲机里的喊声让尼古拉太阳穴突突直跳。当他赶到货运通道时,两个红脸蛋的中国商人正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他们身后那辆的大卡车车的篷布被掀开,露出整车的中国彩色电视机。
"这是合法的易货贸易!"戴貂皮帽的中国商人操着流利俄语喊道,他掏出皱巴巴的批文,"看!赤塔州计委的钢印!"尼古拉接过文件时,闻到纸上还带着伏特加的味道——昨晚州计委的谢尔盖肯定又喝多了。
检查站铁门突然被撞得哐当作响。尼古拉转头看见辆挂着军牌的"乌拉尔"卡车强行闯关,车厢里滚落几个印着辐射标志的铅封容器。
站岗的小战士刚要举枪,就被车上一名穿便装的男子用军官证抽在脸上——克格勃第十七局的烫金徽章在雪地里闪闪发光。
"中校,管好你的边境。"克格勃特工从车窗探出头,扔下两瓶"茅台"酒作为买路钱,"莫斯科现在只关心能换多少外汇。"
卡车扬长而去时,尼古拉看清车厢缝隙间露出的东西:那分明是铀矿浓缩厂的报废离心机,现在却像废铁般被运往中国。
……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